搜索
邱渭波的头像

邱渭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3/21
分享

桃花源的文化内涵

桃花源的文化内涵

邱渭波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灼灼其艳的时节,去年晋升为国家五A景区的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现在应该是桃花映天红,游客满庭院吧。

千百年来,桃花源能够吸引全世界的游客络绎不绝而来,让达官贵人先贤名士赞誉有加,其神奇的魅力,除了它的藏风骤气、茂林修竹、环境幽静、风光旎丽的自然美之外,还在于它的悠久深厚、丰富广泛、神秘独特、韵味绵长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名人文化是桃花源最具含金量的文化内涵。首先,桃花源本来就是大名人——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所置境,可以说,没有陶渊明,就没有桃花源这个景区,或者说至少没有文化底蕴这样深厚这么吸引游客的的桃花源景区,正因为有大名人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这篇不朽的名作,桃花源才被人发现,才有了这样的神秘、神奇、曼妙的魅力和名气。也正因为是大名人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才使得桃花源这样被人相信、被人追寻、被人追捧、被人留恋,才千古流芳。名人本身就是一种受人追捧的文化现象和特征。自晋朝以来,历朝历代来桃花源或咏桃花源的名人可以说是灿若星河光耀千古。而且,每个朝代都有顶尖的文化名人来此游历并写下歌咏桃花源流传千秋的名篇。如紧随晋之后就有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宫廷文学代表、时称“徐庾体”的徐陵和庾行都寻访到过桃花源并分别写下了《山斋》《咏画屏风》咏颂桃花源的名诗;到了唐朝,大诗人来桃花源游历并歌咏桃花源就象跟风似地,如先后有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张旭、包融、李白、刘长卿、卢纶、刘禹锡、杜牧、吕洞宾等二三十个顶级有名的诗人慕桃花源之名而来,游览之时诗兴大发,大抒桃花源之美妙、神奇。特别是李白、刘禹锡、武元衡、释皎然等人写一篇还不尽兴,还写下多篇长歌短行、反复吟咏,在他们笔下桃花源诗之意境,那真是上下千古、俯仰今昔、万里驰骋、风云万千、神秘幻影、优美无限。就连没有到过桃花源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凭着朗州司马刘禹锡所赠送的《桃源图》写出了汪洋恣肆影响颇大的长律《桃源图》。唐代诗人的大力渲染,招致了后朝达官贵人、名士贤人纷至沓来,如宋朝的张咏、梅饶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姜夔、秦观,元朝的元好问、赵孟頫、萨都剌,明朝的王偁、王守仁、文征明、何景明、江盈科、袁宏道、袁中道、龙膺、杨嗣昌,清代的乾隆皇帝、张百龄、李元度等等120多位大文豪、大诗人和知名作家以及众多近现代文人,仅古代为桃花源写的游记有数十篇,诗有960余首。他们对桃花源的描述可谓是诗文浩瀚,名动五洲。可以说桃花源是他们和他们的诗文打造和堆垒起来的。能有如此之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给予唱赞并载入历史文化史册的旅游景区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名人文化是桃花源无可限量的宝库。桃花源可称得上是一座辉煌的中国古代的文化馆。

历史文化是桃花源最感骄傲的文化内涵。桃花源的文化历史大都从晋朝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算起,至今有一千六百来年。但我认为它至少可以上溯至秦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就记述道......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就道明了世外桃源的历史由来和这里面之人还保留着秦时的穿着打扮及生活习俗。唐代诗仙李白在其《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中写道“昔祖龙灭古道、严威刑,煎熬生人,若坠水火;三坟五典,散为寒灰;筑长城,建阿房,并诸侯,杀豪俊......则桃源之避世者,可谓超升先觉......白云何时而归来,青山一去而谁往,诸公賦桃源以美之。”在这篇序文中,李白细数了秦之暴劣苛政、生灵涂炭、人皆逃离之后,才慢慢导入桃花源之境而作诗。还有很多诗人和文人墨客在书写桃花源时都有述及秦时之事,这就说明研究和考察桃花源文化,就必须从秦朝开始。这可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啊!相传自晋陶渊明置境桃花源后,晋代就开始按陶公文章意境在这里建亭台楼阁,唐宋间又不断增建,使桃花源颇具规模,并陆续在此开垦田地,打凿山洞、种植桃林,营造了一个古朴幻缈的所在。历代历朝对桃花源的打造、开发、建设和文化的植入,历经千年的兴废延绵,那桩桩件件的古建筑,那林林总总的古楼阁古碑林牌坊等古韵悠悠的文化,便成了今日之名胜古迹。能象桃花源这样具有几千年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绚丽多彩,历史悠久文化的景区在全国能有几个呢?

神幻乌托邦文化是桃花源最富吸引力的文化内涵。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给天下人设置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暴政、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千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美妙的乌托邦世界,而且是一个与世隔绝,不愿被外人知道,渔人出来以后再也寻不到了的神秘而又奇幻的世界。只要读过陶公《桃花源记》或听说知晓天下有这样一个美好、神秘、奇幻的地方的人,又有谁不向往?不仅古代人向往,现代人也向往;不仅中国人向往,外国人也向往。人都有好奇之心,都想去看个究竟,实地看看它的真面目。因此,古往今来,到桃花源游历的人是络绎不绝。统观中外旅游景区,能够吸引游客的,有的是靠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的是靠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的是靠奇巧的人工建筑,有的是靠美妙的风物小吃等等,而象桃花源这样靠童话般的奇幻世界、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梦寐以求的神仙世界、美轮美奂的山水世界来吸引各方追梦人的,又有谁能出其右者?

隐逸文化是桃花源最具典型和魅力的文化内涵。隐士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古代历史上,但凡不愿为官或对社会现实不满或被贬官看破红尘的高士、大儒们,大都会寻个环境幽静、风光优美的地方遁世隐逸下来,过着与世隔绝寄情山水的清闲生活。他们构成了中国文化一道奇异的景观。常德是隐逸文化的源头,也是最适合过隐逸生活的地方。最早的隐士是上古时代的善卷先生,他为了在常德这地方过隐逸生活连皇帝都不愿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述一个“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最适合隐居的绝妙的世外桃源,把他不为五斗米而竞折腰去过隐居遁世生活的理想和精神都寄托在了里面。陶渊明是隐士中的卓越代表,故在今桃花源的桃花观里专门辟有“古隐君子之堂”以祀陶公。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卓越代表描述一个没有战乱,没有纷争,没有打扰,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神话般的世界,才成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和生活,特别对那些高士、大儒、贤者来说,桃花源简直是再好不过的至高理想所在,因此,不由得他们不来寻求。因此,桃花源隐逸文化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中国隐逸文化的代表和典型。这个文化魅力又有谁能比呢?

地方饮食文化是桃花源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人们讲到桃花源的美食,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擂茶。擂茶是桃花源最具特色的招牌饮食,有两千多年的文化承续,它是由生姜、生米、生茶叶用擂钵擂制加工而成,吃时还要用开水冲泡,再配上满满一桌本地特色小吃的压桌菜,吃起来会让人清新爽口心身舒张神志昂扬,这极尽滋味会令人留恋难忘。再就是常德的钵子菜,也是桃源的一道传承美食。曾有“炖钵咕咕嘎,不在朝中为驸马”的说法,就是讲吃这道菜的高级享受。无论是鲜腊动物肉类,还是豆腐莴笋素菜类,只要小钵子一炖,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人们在桃花源游玩后,再进一家美食店休息休息尝尝这些美食,那真不亚于神仙呢。

楹联碑匾文化是桃花源最具价值和品位的文化内涵。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是国内的名胜古迹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最深邃的文化内涵。桃花源景区现挂有楹联120多副,已刻但已轶的楹联有38副,未刻的古代后现代人撰写的楹联有150多副。古今文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文体来浓缩精致地书写景区的古典、古迹、风景、民俗,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歌、所颂。一副好的楹联对景区的宣传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如桃花山牌坊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短短16个字,几乎囊括了桃花源整个景区;一副精品楹联对欣赏者能起到启迪哲思之功,如桃花观大厅内联“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短短66个字岂不是把桃花源的景区空间、历史跨度和咏颂桃花源的作者及作品代表给予了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吗,其所表达的内容给人们提供了多么大的思维空间啊。楹联是景区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品。桃花源的匾额碑刻自唐代就有,但由于历史的沧桑变化,风雨剥蚀,保护不够,多已散失,不过还是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留下来的部分匾额碑刻,虽大都残缺或字迹模糊不清,但它们是桃花源历史悠久千古文化流传的实物佐证,其价值不菲,弥足珍贵。据统计,现在桃花源各景区展示的匾刻、石碑共有330多件,其中1911年前的古碑刻匾额有51件。如现立于319国道左侧、花运宾馆旁佳致碑亭内的“桃源佳致碑”就是唐代刘禹锡于元和元年至元和九年(公元806814年)任朗州司马时所题,此为桃花源最古老的碑刻,非常珍贵。

除如上所述之外,桃花源还有历史久远的禅宗文化、绚丽多彩的景观文化、丰富迷人的故事传说等等。桃花源文化内涵之深厚,真乃书之不尽,体会无绵。游览桃花源,犹如走进了一座文化宝库,犹如阅读一部中国文化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