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鸿的头像

张鸿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6/10
分享

苗岭深处党旗红—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吴水根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北部、苗岭山脉余麓、清水江南岸的施洞镇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精湛的银饰、刺绣加工技术而闻名。施洞苗族银饰工艺精湛,是世界级精品,镇郊的岗党略村塘龙苗寨更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塘龙苗寨的银饰工艺之所以名声在外,除了精湛的技术和考究的工艺支撑外,更少不了一批批老银匠的奋斗与努力。提到老银匠,不得不说吴水根,作为施洞吴家银匠第八代传人的他已经从事银饰加工34年,现如今,吴水根已成为代表施洞银饰加工技术与工艺的一张名片。然而,除了作为施洞银饰的代表人物外,吴水根还肩负着另一崇高而光荣的使命—党的十九大代表。这个身份赋予了他更多的职责和义务,在不断专研银饰加工技术的同时,吴水根还致力于苗族银饰、刺绣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倾心于如何凭借银饰、刺绣加工技术带领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在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前,吴水根的“政治身份”是岗党略村党总支宣传委员。

苗族文化传承人

吴水根,男,苗族,1966年2月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塘龙苗寨一个银匠世家,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施洞镇岗党略村党总支宣传委员。1983年开始从事银饰加工以来,吴水根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考究的工艺,成为施洞群众眼中的银匠大师,各地游客也都慕名而来。此外,他还多次受邀到香港、台湾等地进行银饰加工现场演示和银饰品展示等活动。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也为苗族银饰打下了很好的口碑,打开了市场、打响了知名度。2016年,他家纯收入已达20万元。在施洞这个古朴的苗族小镇里,这样的收入足以让他无需担忧地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然而,吴水根却始终忙于奔波,为的不是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而是倾心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苗族传统技艺。

34年前,时年18岁的吴水根刚刚迈入“成人”的行列即接受一项非凡的使命——传承银饰打造技艺,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坐落于苗岭深处的塘龙苗寨虽然有一条清水江连亘外界,直通长江,但陆路不通导致该地仍处于闭塞状态,世代以来,当地人都以农业生产作为主业,其他方式均为副业。从事银饰打造这项“副业”既是一条挣钱的门路又能完好的传承苗族传统文化。对于他本人来说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子承父业,根不能丢。

30多年来,吴水根在不断钻研银饰加工技术的同时,还致力于苗族银饰、刺绣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倾心于如何凭借银饰、刺绣加工技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而“党的十九大代表”这个崇高而光荣的使命,更是赋予他更多的职责和义务。每天六点起床,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数十载雷打不动,这是吴水根的工作时间。一年下来,他加工制作平均要用掉200多斤的银子。

在黔东南,苗族各支系银饰服饰各有特色,而施洞银饰独以“拉丝”闻名。“拉丝”是基本功,却最是费力、费神、最见功夫。拉丝银器,关键在于“编”,也就是创意、设计。银饰工匠全靠一双眼、一双手,用一把小镊子将银丝编出各种图形来,纹路紧密细腻,造型流畅雅致。一只宽度仅为两厘米的手镯,可由“蝴蝶妈妈”、“吉灵鸟”等图案连缀而成,仿若镂空浮雕。“编”之后就是“焊”了。在直径不过一厘米的小蝴蝶中有直径约三毫米的圆脑袋,上面还要缀上两粒小银珠作为“眼睛”,焊粉多一分、少一点都不行,必须精准到毫厘。

“吴水根真的是一个大好人,他不仅广纳徒弟,而且热心传授知识,对每个徒弟都知无不言,我拜他为师后,他把他所掌握的技艺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记得我刚出来单独接业务没多久,有个客户来找我做一个银饰,那个客户要得比较急,要求第二天就要做出来,我从当天中午一直摸索到凌晨12点,有个步骤始终做不对,想到天亮后客户就要来要货,如果到时做不出来给人家,那不仅耽搁别人的时间,还将给人留下失信于人的印象,当时也就不管什么三更半夜了,我直接跑到吴水根家,把早已睡着的他叫醒来教我怎么做,吴水根不仅没有埋怨我半夜打扰,还十分耐心的给我指点,经他一指点,我回来后只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成功做了出来,按时向客户交付。”吴水根的徒弟吴建平乐呵呵地“摆”起他的学艺故事。

天道酬勤,吴水根赢得了无数荣誉:2002年11月,获得香港荃湾第二十届艺术奖;2006年获“多彩贵州能工巧匠大赛”黔东南州赛区“名匠”称号;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应邀为“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制作奖杯; 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6年,吴水根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奖,意味着他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走向脱贫致富所完成的华丽转型。2016年七月,吴水根又成功入选“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贵州好人榜,他在带动群众致富路上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今天的吴水根,已经成为代表台江施洞银饰加工技术与工艺的一张“名片”。

脱贫攻坚先行者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滚滚而来,来施洞旅游的游客渐渐增多,使吴水根的苗族银饰销售达到顶峰,自己的腰包慢慢的鼓了起来。但这可不能让他高兴起来,为什么呢?原来在他的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的富。”他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带动村里面的老百姓致富?吴朝阳、吴冰荣、吴杰、吴发财等11人就是他带出来的徒弟,由于师傅的倾囊相授和自己的勤奋好学,吴朝阳等人目前在银饰加工业也小有名气,作品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平均每户年销售额达15万元,利润7-8万元。该村现从事银饰加工制作的有60余户,200-300余人。然而在施洞,苗族银饰加工技术是传内不传外且传男不传女的,随着改革开放,妇女才开始有了学习银饰加工的机会,但除了少数亲戚好友外,苗族银饰加工技术仍是不可外泄的秘密。可想而之,吴水根传技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果敢,然而这一切皆源于他博大的胸怀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

目前,吴水根已经有了300万家产,年收入20万元。一人富不算富,几十年来,他凭借银饰、刺绣加工技术带领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他利用自己开办的银饰公司,通过收徒弟、请帮手等形式,传授了一批年轻艺人,成功带动多名群众通过银饰加工奔向致富道路,她的女儿吴春秀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女银匠师,打破了银饰工艺“传男不传女”的习俗神话。

吴必林是塘龙苗寨贫困户,一家有5口人,以前是创业没钱、致富无路,全家靠种田勉强维持生计,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种得的粮食除了基本够全家人吃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自从跟吴水根学习银饰加工技术后,吴必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如今,他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银匠师,不仅新修了一栋3层砖房,还在一楼开了一间门面专门从事银饰工艺加工,年纯收入达7、8万元,在村里率先脱贫。

“党代表”任重道远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吴水根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时时牢记自己是一位农民代表,为农民争权益、谋福祉是他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于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对此,吴水根已迫不及待,因为在他心里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已经成型。

“清水江虽把沿岸两边村寨一分为二,分属两县治地,但彼此间都生活在一江之域,同属一个文化支系。近年来,我们台江政府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把沿江村寨纳入规划建设,但是,河对面却原地踏步,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种不对等的小城镇建设很不利于清水江流域的旅游规划成果,小城镇建设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同步建设,共同发展。因此,我想拟一个提案,向大会建议把分属台江、施秉治下的清水江沿岸村寨统一规划建设,力争打造出一个5A级原生态民族旅游景区。”吴水根向笔者娓娓道出他酝酿已久的想法。

施洞苗族银饰加工及其产品有基础有潜力,但它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还没有摆脱沿袭下来的传统方式,单家独户“零、散、小”的运作方式没有改变。这使资源、信息得不到共享,工艺得不到逐步更新和完善,形不成整体气候,导致规模性经营难。对此,吴水根反复思索,如何才能改变施洞苗族银饰的小作坊加工形式?经过不断调查摸索,他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那就是成立苗族银饰加工基地,让苗族银饰加工规模化、产业化。他想在大会上将这个想法作为第二个提案提出来,为苗族银饰加工户提供一个生产与销售的平台,也为苗族银饰的推广和传承创造舞台。

施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昌忠这样评价吴水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吴水根打破了固守几代人的‘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带动全村男女老少发展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如今整个塘龙苗寨的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着力打通言传帮教群众脱贫“最后一公里”。作为国家级传承人,他热心收徒,免费传授技艺,带动附近村寨热血青年创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难题。作为村干部,他积极配合小城镇建设,凡是涉及到他家的土、地、坟等征地时,都不用我们去做工作,他主动到政府来协商,从不讨价还价,而且还帮做好了整个家族的思想工作,配合好政府规划建设工作。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每周二晚上都积极到镇里面来给其他村干和镇干部开展党员知识培训,完好的履行一名共产党员和党代表的义务。”

吴水根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他就是一面飘扬在苗岭深处鲜红的党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