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芳斌的头像

成芳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0/19
分享

骑行张家庄

退休后,骑行便成了习惯。我常和朋友骑行于县城周边,一边赏景,一边打听着景的过往。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不时当地的向知情者请教着各种疑惑,了解着当地的社情民意,咨询着民间的传说。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而且收集到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材料,极大地丰富了人生阅历。

10月11日上午,我们骑行于县城北面的张家庄村,在横七竖八的街道里,轻松地漫步,一边观赏着村容村貌,一边向土生土长的村民探访,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意。

张家庄村位于城北二十余里处,是名土特产——张家庄红薯的出产地。这里的红薯美味可口、甜而不腻,在全区有口皆碑享有盛誉。

这天,有位七十八岁的老农在家门口凉晒大豆苗,我们便走近打听红薯的种植、口味等特点和销售情况。老农很健谈,笑眯眯地向我们做起了广告。老农说,张家庄与附近的清德铺村(隶属于清徐县管辖)、晓义村(隶属于祁县管辖),都是有名的红薯产地,但是,张家庄的红薯最有名,含糖量高、口感也好,红薯的名气胜过这两个村。他还向我们耐心推荐了口味最好的红薯。他说,张家庄最好的红薯在村西,只是种植少,产量小。老人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向了西南方。他说,张家庄的好红薯大都种在那里的麻圪塔上,那里的地都是沙质土,适合红薯的生长。老农一边说红薯,一边又提起设施蔬菜来。张家庄是全区最早种植设施蔬菜的村,曾引领了全太谷设施蔬菜走向繁荣。老农还说,张家庄的农田全是沙质土,但沙质化程度不一,肥力普遍低,产量普遍小。过去,村民们都很看重沙质化的程度,把农田分了等级。自种植设施蔬菜之后,土壤肥力就不算个事了,撒上两车鸡粪就都变肥了。从此,农田分等级的时代彻底结束。目前,张家庄的设施蔬菜已成大气候,其蔬菜收入占据了农家的主导地位。由于这种收入上优势的凸显,种植红薯的面积越来越小了,美味红薯显得更珍贵了。讲到这里,我们便提出了疑问:全村满地的设施蔬菜,能顺利出手吗?老农得意地说,张家庄是名特产胜地,是名村,吸引了贩子们。一到售菜的季节,收菜的人就都来购菜了,村民的菜再多也不愁卖了。老农还说,我有个儿子是种大棚的,菜的产量很大,卖菜时,得雇人连夜下菜,大棚里通宵都点着灯。老农说,不过,现在村里的土地不多了,已有一半土地流转到了山西农谷经营。讲到这里,我们不禁为老农将来的生活担忧起来,人没变、地减了,靠什么维持生活呢?老农看出了我们的担忧,风趣地说,我家的土地也流转了,今年收入了一百多万,也没什么可担忧了!

听完老农的介绍,我们便兴致勃勃地到村西看红薯。可一出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满地的蔬菜大棚,只有大棚之间,零星穿插着小片红薯地。没走几步,就碰上一位中年农民在起红薯,他这片红薯地约有十几米长,只种了三行红薯。他边起红薯边往小型农用车上装,车上只摆了几个装红薯的小纸箱。我们问他红薯的售价,他说每斤给一块一就卖。我们又问,现在起红薯不用机械吗?中年农民说,连成大片才用机械,像这种小片的,都是人工起。我们向西又走了一段路,看到的红薯种植情况都是这般景象。于是,我们便转向南面去找麻圪塔。只用了三两分钟,我们便来到了麻圪塔上。一眼望去,仍是满地的大棚,和村西的景象并无差异,小片红薯地都零星穿插于大棚之间。在准备离开时,我们又遇到了一位小伙子村民,他正驾着农用车疾驰。我们喊停后,问他哪里还有红薯卖?他用手指了指左前方说,这不都是起红薯么!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块不大的红薯地里,有三四位农民,都弯着腰起红薯,并无机械的痕迹。我们又向他打听红薯的销户售行情。他说全是一块一二左右,今年的红薯不多,你这次不买,下次就没有了。

在返回县城的路上,我对张家庄的红薯土特产担忧起来,时代在变,种植条件也在变,张家庄的美味红薯将面临永久消失之命运!我又转念一想,一个人的优势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不停地奋斗,才能显现出新的优势,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