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芳斌的头像

成芳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6/09
分享

面子与美

一些人做事奉行“面子至上”的潜规则,对美的追求走向了表面化、片面化,这是对审美观的一种扭曲,对社会发展进步有极大的危害。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招人广告,都充斥着这种被扭曲了的审美观,相貌成了其录用职员的潜规则。在现实中,相貌也成了工作、生活中的首选,工作合作看相貌,学习合作看相貌,谈恋爱更看相貌。你想当保安,但你长得丑、身材不够魁梧,就很难被录用。你相貌丑陋,实施一项工作任务,进行一次文化学习,就不愿与你搭伴。你相貌平凡,谈恋爱也没了市场,即便工作再“牛”、学历再高、经济条件再优越,也会被藐视。美女、帅男垄断了所有的市场,社会、生存环境严重扭曲变形。表面上,这些人做事,处处都追求着美,似乎很要面子。但在事实上,颜值与工作、学习并无逻辑关联,与面子也互不相干,颜值之美并不代表工作之美、学习之美。试想想,相貌与当保安、工作搭伴、学习搭伴、生活搭伴的目标任务有逻辑关系吗?颜值能决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家族生活能力吗?颜值高是好,却与完成各种目标任务没有绝对的关系。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瘦猴一个,个子矮,又很丑陋,人与之相见都会受到惊吓。但孙悟空当保安却是绝顶的高手,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白骨精、玉面狐狸精、老鼠精等反面角色都有姣好的面容,不都败给相貌丑陋的孙悟空了么!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面子和里子两个方面。比如一座山,面子是山的形状、附着在其上的土壤、裸露于山体外面的石块和植被,而里子则是构成山体的巨石。二者的对山的作用、地位轻重清晰可见。山之美不仅仅体现于表面上,还有其内在的更为重要的巨石支撑着。可有些人却无视里子的决定性作用,宁愿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面子列于首位。更有甚者,明知故犯,用刻意造假搞面子工程,里子工程却搞得一塌糊涂。以此图谋提拔升职和个人私利。这会有好效益吗?这不成如同脱离实际的空运转吗?

在相声和小品中,有句很有趣的话:“自己花了钱,却图了别人的好看。”这话是有意调侃买衣人的,意思是说买衣人花了钱,自己什么也没捞着,却让别人得了好看,也太不划算了。我看这话就说得再形象、再明白不过了——买衣人就是充当了一回大傻瓜。观众对此都是当作笑料来看,并未深究其中的道理,其实这是最理智的一句揭短话,有着清晰可见的大道理。可是,不承想过了多少年后,这个被调侃之事竟成了许多人做事的模式,且乐此不疲。细细想来,这一调侃语涉及办事者的面子、做事理念、办事效率诸多方面,的确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这是对理智做事的一种幽默昭示,是提示一个大道理——做事要厘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有逻辑思维,首先考虑目标任务,不能被面子左右,决不能做无因求果的傻事。

可是,有些人做事偏偏就不考虑目标,更不谈做事的效率。而是奉行“面子至上”的错误理念,脱离实际大搞面子工程,刻意去强化那些无用或无大用的表面工作。这就如同做一个建设项目,不把精力放在资金的筹集、建材的准备、建设的组织、质量的监管这些实打实的事情上,而是津津乐道于写计划、总结和演讲、拍照、档案制造等虚假的材料印证上。这就应了那句“自己花了钱,却图了别人的好看”的调侃语,把希望寄于不可能有决定作用的事物之上。其实质是为了面子刷存在感,是对起决定性作用的、真正涉及效率的“里子”的一种愚蠢的无视,是试图以造假遮盖事物的真相。这是对工作的一种极不负责,是货真价实的丧失理智。

为面子而行不理智的做法,目前还有另一种方式,这就是追求事事完美。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一种宝贵的敬业精神。但在本质上,却是一种极不理智的假象,是借高要求显摆承办者能力强。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被历史与现实证实了的结论,人人皆知。承办者寄希望于这种无法实现的目标,其实是一种故意做作,是决不会有好的下文的。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消耗精力,削弱效果,使之沦为与第一种情况类似的结局——面子工程和虚假材料成堆,实际效果相差千里,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我在基层工作了这么多年,就遇到过这类情况。三四年前,参加了一次帮扶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活动。这天,领导带着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养老院,一进院门什么也不干,就找了个养老院标识物为背景,让几十号人披红挂彩,扯起一条写有口号的横幅拍照。之后,领导不安排帮扶任务,就急不可耐地走访住养老人。那些性格温和或神思恍惚的住养老人,隔三差五地成了其走访对象。走访中,领导与这些老人居高临下地拉家常,机械地嘘寒问暖。被走访的住养老人却是如临考场,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听得含含糊糊,像机器人一样回应领导。领导问这,他们答好;领导问那,他们也答好。事实上究竟好不好?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就为完成这个任务。跟着领导的几个下属,都忙着为领导服务、拍照。可是,大多数职工这时都在院子里清闲着,无事可做。有位职工实在是闲得难受,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扫帚,在院里胡乱划拉了几下后,领导便招呼我们离开了养老院。回单位后,领导凑齐了帮扶的各种材料,如走访照片、工作信息、总结等,就算完事了。在这次帮扶活动中,整个活动都是面子工程,领导就是图个好看,这帮扶的面子是足了,里子内容却一直空着,而这位领导却认为已达到了帮扶目的,似乎还做到了完美无缺。如果你去责问此事,这位领导肯定会这样质疑:这帮扶的行动有了,印证材料也样样俱全,帮扶工作已经完美无缺了。如你在出发前提出不做无因求果之事,不去走访那些神思恍惚的老人。这位领导也肯定会质疑你的想法,甚至教训你一顿:干工作就应追求美,这走访弱势群体是个闪光点,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怎能不去做呢?你太没上进心了!在这位领导心里,工作就应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才会达到完美,这就是对上级负责。至于能否对群众负责,有什么帮扶实效?是否达到了工作目标?他根本就不考虑。他只认可表面上的美,只想着如何交待自己的顶头上司,只想着自己的前程。

在两三年前,我还遇到了一次更显“面子至上”理念的扶贫工作。由于国家对扶贫工作的要求高,一些基层的帮扶目标难以实现,便以面子工程来变通。于是,在扶贫工作的程序和方式等面子上追求完美,他们穷尽了网上和现实中的种种帮扶方式,建立了虚假的帮扶监督机制(其实只是个摆设),安排了所谓的扶贫告知书、扶贫工作记录、扶贫队员驻村规定、结对帮扶台账,迷迷糊糊地追求着“扶贫工作之美”。为此,他们频繁地拍照、频繁地填表、频繁地装腔作势下乡、频繁地进行检查应付。这使得扶贫工作量陡增,虽然扶贫的形式繁杂而齐全,真正的扶贫措施、有效的扶贫内容却少之又少。其实是为扶贫刷存在感,只为印证自己参与了工作,并无扶贫的实质性内容。从表面看,特别拥护国家的扶贫政策,心里却怀着逃脱工作责任的打算。

在这次扶贫方式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扶贫羊”形式。扶贫力度虽然不够,却推出了一个很形象化的“扶贫羊”模式,杜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政府送贫困户羊羔,让其养羊致富。其实,贫困户根本就没见到羊羔,更未去养羊。实际情况是:扶持资金给了第三方买羊羔,让其替贫困户养羊,然后给贫困户分期兑现养羊红利。实质上,贫困户只是得到了分红款,并未得到养羊扶持的目的,也没学到一点养羊致富的经验,第三方才是被真正扶持的养羊致富对象。待扶贫结束后,贫困者依旧没有养羊致富的技能,依旧贫困着。但对这些基层官员而言,扶贫方式就不再单一了,扶贫措施也显得丰满而有张力了。最后,基层官员们便把汇报材料写成了“十全十美”的美文,上报领赏去了。追根究底,这样扶贫还是单一的资金帮扶方式,并无什么创新之意。若用“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来形容这些基层的扶贫,那是最恰如其分不过了。

综上所述,在上述的做事过程中,承办者均是刻意追求着表面之美,均是为了面子。然而,这些面子都是虚伪的,面子工程也是真真假假,根本就经不得事实去检验,在事物里子的面前,这些熠熠生辉的面子和面子工程,根本就不堪一击。

看来,事物之美既包括了面子,又包括了里子。面子是形式,是表面。而里子却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对事物起着决定性作用。事物之美虽呈现于其表面,却要靠实质性的里子内容来支撑。在现实社会中,也不存在那种理想化了的东西,十全十美的事物根本就没有,真实的美都是残缺的。但美有自己的视角,就像一座山,从某个方向望去,是一尊大佛,完美无缺;但走近一看或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没那么完美。因此,追求美不能表面化、片面化,也不能极端化。否则就一事无成,甚至物极必反,成为街头闲谈的笑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