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山峰人(陈刚)的头像

东山峰人(陈刚)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4/20
分享

为自己出书做序

序言

宋代的王应麟在他的《辞学指南》中这样说: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明代的吴讷则说:“凡序文籍,当序作者之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篇序文就是一部典籍著作的窗口,也是作者交给读者打开全书的一把钥匙。

我虽非文人雅士,但却风雅情趣不乏且业余爱好还颇为丰富。自小就沉迷于文学,茶余饭后之余;撰写的两本文稿《散文随笔》和《知青诗人》也即将眷清。洋洋洒洒竟也凑足了七十万字。打开这两本文集,用心去触摸这些鲜活而沧桑的文字,隐显出许多坎坷和险衅。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明白我故事里有多少悲伤、遗憾和无奈?书中文字牵引着我‘反右’、大跃进’到‘过苦日子’;从‘文化大革命’到‘上山下乡;从‘招工返城’到‘改革开放’;从‘改制下岗’到退休;惟日为岁,每一次都步步惊心,足以让人铭诸肺腑而历历在目。

现在,告别了四十四年的工作压力和纠结,多了些悠闲自在的时间,停下来,对影自叹当初的鸿鹄之志哉时光的棱角撞击着变了容颜所有的绚烂和酸涩却不知不觉的都交付给了昨天。留下的只是斑斑驳驳苍老印点。

拂去哲学的临摹,思想都变得一贫如洗,唯有那些被锁住的回忆和经历一直压抑在心底,成为了我的郁结和彷徨,因此,最好的结果就是把它释放出来。如是静下心来,从这痛苦的记忆中挣扎出来,在虬枝中攀折,试图把杂乱不堪的思绪枝条理顺,将所有的沧桑搓成几缕无须羁绊的思绪灌注在笔尖上。

蘸上几笔浓墨,拾尽人生朝暮晨昏,只因烙上了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印记,走向就变得十分微妙。多年来,我总是低调的把自己的锋芒收敛到尘埃里与纸和笔相互依偎,搀扶着走过了多少孤寂和落寞的日子,也排解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少了几许历史的健忘与情绪化的积怨,终如,能将自己内心的尘垢和愁绪慢慢拂去从而变得充盈起来。

心卷着旧时光,日子在低吟里,裹着或多或少的清冷,跌跌撞撞、琐琐碎碎的令人晕头转向,甚至迷失过自己,于是,想留下些近乎于胡言乱语的文字来诠释自己,努力抵抗记忆的遗忘。时间久了,不知不觉竟攒下了这么些几寸厚的文稿。我喜欢翻看着自己的作品,虽然知道自己写的实在不怎么样。但总觉得把自己想写的记录下来,就是完成了一件大事。

翻看那一页页的稿纸, 刻录的都是自己成长的经历和思想变化的轨迹,这不仅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回顾,也是对自己青春若失的慨叹和心灵的宣泄还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更是我一生智慧的总结。不需要解说,秉持着一颗平常之心,只要自己懂得就行。为此,每一次的阅读和写作,总能把我的心境带入一片宁静的天空,那里有着我熟悉的一切快乐和疼痛。每次伤心,我都沉浸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淋漓的哭;每次快乐,我都拥在自己的世界里,顾自地笑。

无论是过去活于腾达或困顿于窘境,我自己也曾因为‘家庭出生、上山下乡、招工回城、人脉关系、情感、结婚生子、家庭、单位改制、下岗等问题’而与整个社会的诸多朋辈产生共鸣。对那一段经历,我不能说放下就放下,因为这段组合的苦难磨砺影响了我整个一生。曾经的满怀理想,到前途迷茫,从青春芳华到霜染鬓白,我生活的轨迹无不是循着那条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路在走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一肚子苦衷有卸不下的压力岁月就是如此,给人天花乱坠的期许,也给人绵绵不绝的伤痛,使你满身疲惫所以我很无奈,知道了初心已经捞不起,往事如云随风去,一切已经都融入生活的平庸和琐碎。为此常常叹息!以至于文学梦慢慢老去,直到有一天或许会随我一起走向另一个世界。

我记得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中有一段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无数困扰我们的不完美文字就是这么的独特,独特到会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轨迹直到最后,都将分道扬镳,待翻阅完之后,就是悲喜冷暖的一生。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把这些文章编纂在一本叫《思想随笔》和《知青诗人》的集子里了,信手翻开,才发现辑文成册很有必要。如果再不把那些熬煮着烟火尘心的陈年旧事放开,即使新的来了,我将因腾不开心与手而错过。这就像把文字变成一颗颗沙砾,铺就在我历经的生活之路上。沙砾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我记录在生活日记中最好的印迹。当我回过头来,会看见了那些若隐若现的划痕,揭开我所有的记忆。

每一种好的思维方式,都是生命历程上一盏明亮的灯。多年来,我一直将无意识的勤奋,培养成有意识的习惯或生活方式。并且以此励志而成为志趣,孜孜以求,乐在其中几十载刻苦自学,饱读中国诗词文赋,广读历史、哲学、军事、政治经济学、宗教学、国外名人传记等,下之苦功夫,居然也能‘腹笥充盈,浅兼浩气盈胸’并且常冒出些灵感来。随着自己一篇又一篇至真至纯的文章上传,我萌生了结集成书的念头。让文字收藏自己的思想碎片、智慧的火花,让文字记录我最真实的情感脉动,让文字见证我成长的流金岁月,让文字铭记我最虔诚的微笑与忧伤。据此,我心灵仿佛一动,脑袋开窍就琢磨着,何必不趁着还有些耳聪目明,还能动手敲动键盘的机会去凑热闹,出版属于自己的一本书呢,也好了却自己这么多年的一个心愿呢?于是,老眼昏花的盯着键盘,自己掏钱、自己设计书面装帧、自己编排、校对,自己作序言。出版了《思想随笔》和《知青诗人》近六十万字的两本书。我知道,这些文字如一碎石子之入大海,溅不起一丝水花,它不会给我带来任何一分钱的效益,也不会赢得众多的捧赞,但它却能带给我不以钱而论的受益,慰藉着我那彷徨的灵魂。这两本书集里都是记录着我的心路历程,释放着我的酸辣苦涩。或许还有几许梦想和成就感,这就是我一生曾经迷念过的希冀和期盼。即使我的梦想已经迈过年轻,变成没有青春美丽的迷茫,但不管怎样,有了自嘲,有了自戕,就有了一本充满苦涩属于自己的书。

手捧着自己的倾心之作,心中还是无比欣喜。此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一份情感的诚挚与纯净!我认为根植于人的情感的审美恐怕是不会过时的。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

当我走进目不暇接的读图与刷时代时,就有种浓烈的年代感。它藏着整个社会心理和人性的变迁。这种生活旅程和心路历程气质变化透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社会现象,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和道德塌陷的一种隐喻。让我在数回忆中加一些理性的反思。感同身受的:像是水里摁不下的青荇,油油地招摇,全然看不到那种沉静的优雅。似乎是日夜也不很分明了,四季如同被动般混淆,目测情动之处,闻到的只是一丝浮躁社会的骄矜气息。为此,总觉得自己对人性,也未必是什么都能看清楚,都能了解。人性在很多的时候,其实有很大一片的灰色地带。所以,我想静静地做好自己,再没一番心思许与谁?以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内心的安静作为基本特征。以含而不露的个人魅力游走在尘世的喧嚣中。

细细想来,我原本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介平民,50、60年代的社会生存环境,生活层次,写作水平,高又能高到哪儿去呢?为之,文集里,导入了一些社会底层现象、捕捉到平淡琐碎的市民生活气息,使人闻之便产生同感,为之共鸣,与之呐喊,而且还活生生的挤出几许略带有文学艺术的意味来。来安慰我这颗四处飘荡的心灵,让自己的平庸里偶尔显示出一点点风骨。足够矣!如果,因为我这两本‘文集’辱没了读者们,影响了他们的情绪,那么我将会无地自容的成为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总之,言不及义,书写到此,是为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