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原来喜欢思考或与文字沾上边的人,身边总会蔓延着一种寂寞和孤独,而且都还具备一种能在平静状况下的“灵魂独行”。
那天,阳光洒落於清晨,一扫昨夜弥漫的秋燥,天空中顿时洁净明亮了几分,偶尔一丝丝秋天才有的凉意飘过脸颊。好久之前就萌生出想一个人独自去江边‘风光带’看看的想法。记得儿时第一眼看见湘江河时的感受;那是父亲带我们去橘子洲头游泳,银色的沙滩外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读小学到岳麓山春游时,乘船在河边轮渡码头瞧见清澈的湘江里满是‘鱼儿浅地’,秋深后,麓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秀俊和宁静,有着说不出的美!
晨旭之际的秋末,天气仍然有些闷热,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身体也凌乱昏聩多日了,没有打扫过的精神早已慌乱不堪。早起后,一个人出门漫无目的在省政府周围转了一圈,本想回家在电脑上好好独自预览一下信息或写些什么,享受一下难得的孤独心情,然后再好好整理一下疲惫的心情。方然又想到下午也没多少要紧的事情,于是,想起还是去湘江边坐坐吧。
开车沿芙蓉南路往西行驶,忽远忽近,忽南忽西。还算宽敞的湘府路依然是人希车多,湘府大桥上车辆斗折蛇行,漫绿碧翠的洋湖湿地公园在桥上一览无遗,河风浸过车门玻璃凉飕飕的,江岸两边茂密苍翠的树丛和枯黄的芦苇中笼罩着连绵不绝的薄雾,一丝一缕蒸蒸而上慢慢消散在温暖的阳光中。没有多少弯道的路上车流依旧络绎不绝,三车道宽的桥面偶尔会有一些‘显摆’的年轻飙车手突然间从你身边猛然超过,更有驾车生疏的女司机冷不丁的就插进你的车道让你猝不及防,惊得你肾上腺素急剧上升,心跳与呼吸加速、血糖量升高,使你步步惊心,但过后,在有惊无险中又有说不出的莫名快感。
十几分钟后,过河下桥,驶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往左手拐,再右转,就是河西的沿江大道了,十里长堤,一路慢速而行,沿路就可以在车上俯看到前面横跨在两岸的新开铺大桥了,河水幽深静谧夹在两桥之间一路飘来,静静地流淌在距桥面还很高的堤岸下,两岸边满眼的大厦林立,河水沿湘江风光带在两岸蜿蜒,一直径流北下,而后又收集着长沙四十里的湘江风光,消失在远处的天际边。
车,停在河西堤岸风光带一处,但见宽阔泛篮的河水自东向西缓缓流过,静静的秋水里,倒映着斑斓的树影,更透出一种无言的温柔,我横步慢下河堤,踩过湿漉漉的清石板,然后蹲下身用双手捧一汪清凉的河水冲刷一路的风尘。
还好今天不是周末,四周没有一个人影,只是有些岸堤的草坪被人无序的践踏,还剩下一堆堆人们野炊后的一片狼藉而有点折煞风景。
转身,返回堤岸上,找到一个僻静处坐下,身上立刻感到河西洒落照射过来的暖暖阳光,此时,微风吹起,绿草翻飞,江边浪波滚滚,拍起的浪花声哗哗作响。低头,又瞧见脚下的乱石都被铁网固住,草蔓延在陡坡上,它起到了加固河堤的作用。
抬头,远处的江面上,湛蓝的天空与墨绿的碧水之间交融成一色,恰似“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几艘运沙卵石的货船,尾首相接,正顺流而下,时不时地还呜出几声笛鸣,声音搅动着我的思绪,拨弄往事的烟云。
每当孤灯昏黄时,独坐在书房或是伫立在自家的阳台上,手夹的香烟直窜,桌上茶渐凉,影孤单,喧嚣渐止,灵魂就有种沉醉于孤单的旋律之中。自古文人墨客多寂寥,我虽不是文人墨客,但偶尔也摆弄些文字,挥洒下笔触,提升自己内在的精神。周国平说过;“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灵魂都不同,所以只能独行。但是志趣是可以类似的,也还是可以凭借它,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同路人。
流年,总喜欢穿心而过,站在岁月的转角,感叹生命中的聚散别离。往事一幕幕浮动,希望一片片残碎。这些年来,我经历了人生太多的唏嘘;自己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历过的事,哭过的泪和洒下的汗都一样一样刻在自己的形象里。
那个年代,形态各异的个人的命运以及内心图景,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归结于“文化大革命”这个最终的历史起源,它提示着一道潜在的精神和肉体创伤,隐约标识着无法消除的历史疤痕。我,由于家庭出生不好,求学之梦稍纵即逝,初中毕业十六岁就下放到农村,在我芳华的心灵上留下了三年‘炼狱’般的经历。刚回城时,正值豆蔻年华,心中便天宽地阔,以为心存美好便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总以为自己也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然而,当改革之风荡涤着整个社会时,职场又面临一次全新的挑战,单位又遇到改制、聘岗、下岗的阴霾,生活中不免又晃动起了些许甚弱的波纹。一个人在社会中踽踽独行,前途和未来依然渺茫,还有那个早该出现的女人和随之而来的儿女。这一切纠缠,使我有种冰寒交错而无奈。
其实,我也知道,到了这个年龄,开始面对生活里各种逃不开的琐碎。人活着其实是很累的,长到一定岁数,面对生活基本上就失去了选择权,很多当初的决定只不是过是顺应生活的大势而已,在现实的处境下,唯一能做的最好选择,就是向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前适当有所妥协。
幸好,毕竟我还是绕过了人生的一些弯道,不予沉沦,积极向上,
努力自学、阅读,常常独自思考,懂得漂泊不定的灵魂最需要热量。
为此,我只争朝夕,参加成人高考,系统的读了几年书,拿到了合格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在梳理与评估中,有着从青涩走向成熟那样一种淡定与自信的精神风貌。内心开始变得强大,逐渐读懂了人生,看懂了社会,没有在沮丧颓废中度日,常常还作文、赋词,几十万字的文稿就这样充盈着我的精神世界。为此,岁月,因朴实而精采,人生,因起伏而深刻,尔后去沉淀我自己曾经的过往。
不惑之年后,思想上常常独自思考着许多人生和一些社会现象在
普遍中发现一些个别现象因而有着太多理不清的繁琐,太多剪不断的
纠结,这就好比;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时,你就有了敌人,你懂得越多,懂你的人必将越少。基于这个感觉,我觉得;这个社会好像做人必须活在别人的眼里,谨小慎微地规范自我,磨平棱角,束缚内心,让自己生活在真挚内心之外的相沿成习,俗媚地力求世界的一丝认同。这样,反而被认为;是世故而现实的所谓成熟中。不免,我也渐渐地有了太多的羁绊,不再敢于我行我素地表达炽烈的心情,裹挟着漂浮荡漾的心,浑浑噩噩地随波逐流于人世。当一个人抛弃了信念理想,抛弃一直自以为是使命的东西,从而混同于世俗社会做一个内心孤独的老人,这就是那个幽暗而巨大的历史伤逝烙在我们心里的伤痕。于是,心中的坦然有些面目全非了。
思想继续在堤岸上思考,突然,一艘运砂砾石的拖船从下游逆流而上,高立的桅杆上,飘飘着斑驳的彩旗,一阵笛声过后,头脑瞬间被咯噔了一下,望着拖着青烟远去的货船,想起当自己被自己抛弃,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呢?夜深人静之时,常常惊恐的自问,人这一生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空旷的堤岸上,能回答我的,恐怕也只有这一生经历的回忆和那
心中一片寂寥和孤独。最终,苍白了的只是自己。曾经的理想信念成了一条筋疲力竭的小溪随波逐流,然后被唾弃。
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主义’取代创造
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字眼。然而,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现在,我已退休,虽然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许多同学和朋友,经济上也不拮据,有房有车,但思想上仍然有些孤独,甚至在精神领域里难以找到知心的朋友,常常被一些世俗所左右,甚至弄得你在情绪上严重升级,继而开始感觉尴尬,陷入困境。为此,我想只有不和不思考的人讨论问题,尤其不要和不思考的人争论什么,才是唯一的选项。因为智商差是这世上最难弥补的距离,一个远不如你的人,和你的价值观相差甚远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理解你的好。反而你的优点,会成为他眼中的缺点,这就是人性。
“灵魂只能独行”,简而解之;就是把自己的魂灵清空之后,再重新注入新鲜的活力,或者是一种酝酿深邃升华的思维过程。人要优秀,想提升往上去,就须去掉后天思想中产生的观念和一切人认可的无懈可击的道理。于是,我理解了“孤独”;它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所以,孤独者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的人,表现出一种“圆融”的高贵。
我记得,著名作家资中筠曾说过;为什么思考很困难?因为思考
是要有付出的,付出时间大量的阅读,花费钱财增长见识,然后开动脑筋苦思冥想。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或读书很少的人,焉能有常规的思辨能力?而思考的考,就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了。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擅长于思考。
有些时候,常常怀念年轻时一个人走在最僻静路上的自己,那时我基本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朋友,也稀少参入社交活动,很多的时间都是用在自己的思考与阅读上,从而完成一次又一次与自我、与历史、与先贤、与智慧的心灵的对话。所以,在静夜中,我并不孤独与寂寞,只是在一个又一个独处的时间空间里,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涤悦。
时间过得很快,又该回家了。爬上岸堤,来到停车处,把车调过头又往回开。再次路过湘府大桥,风势猛烈地扑面而来,从脸颊上呼呼作响地流过。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大口的呼吸越发地畅快。思绪豁然开朗,东山峰依然没变,长沙大美而不言,精神通畅,山风清新,把在尘世中卑微地笑得发酸的脸面轻轻放下,让苍白的自己也随风而去,让自己的心也在天地间猎猎作响一回。余生:往事归零,爱恨随意。
2017年10月草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