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九七九年秋季,刚跟父亲和继母一家生活半年的小林,考上了沾益县第二中学(现在的海峰中学)就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三十多公里路程,建在一个僻静的边远山区,听说原来是一个农场,后才改为沾益县第二中学,学校办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因父亲在外地工作,也是一名教师,抽不出时间送小林去新的学校报道上学。二伯说他知道路由他送小林去报道,那边有一个叫黄龙洞的村子,离学校只有四五公里远,村里有一家远房亲家,好多年没去过了,顺便也想去走走亲戚。
七十年代的农村很贫穷,考上离家远需要住校的学生,都是两人拼凑铺盖共睡一张床。一人带被子,一人带垫毯(当地人也叫灰粘)和草席,床是高低木床,上下各有一铺。当时,村里只考取小林和另外一个姓陈的同龄同学,他的辈分比小林小一辈,管小林叫叔叔。因小林家的条件比他家好一些,有个当老师的父亲,小林就带被子,由他带垫毯和草席,小林带的被子还是大队寒衣救济照顾给家里的。
九月初的一天,天刚朦朦亮,二伯就领着小林和同学带上各自的行装步行前往学校报道。因路程较远,而且都是山路,没有车辆通行,连顺路小马车都没有,只能靠脚走,要走八九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所以必须早起赶路。二伯帮小林们背着被褥行旅和生活日常用品,在前面引路。一路上,翻山越岭,穿过沟壑丛林,走上几公里休息几分钟;二伯边走边交代小林和同学,大人们没在身边,在学校要互相照顾,更不要生病,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大约中午一点多种,终于来到了黄龙洞村二伯的亲家家,二伯满面春风自豪的给亲家一家人介绍着小林,还叫小林喊老亲爹、老亲妈和哥哥姐姐。二伯的亲家一家人很热情,知道走了一天的路,又饿又渴,赶忙端茶送水,做饭给远房亲家们吃,还告诉小林们在附近学校读书,有什么事就去找他们帮忙,说大家都是亲戚一家人。
饭后片刻歇息,小林和同学又跟着二伯往学校赶路。大约下午四五点钟,终于来到新的学校报道。学校座落于一望无际的宽阔平坦坝区,周围全是一座座锥型喀斯特小尖山,有些尖山还被湖水环抱着,这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只是不通汽车,出入学校全靠步行,人们称这里为“小桂林”和“海峰”。当然,距离学校三四公里山脚处也有一些村庄,这里有个村公所叫“法土村公所”,管辖七八个自然村,还有一个供销社的购销店,可以买得到笔墨纸张和作业本及生活日常用品。
在学校向班主任黄老师报道后,小林和同学被分在初十六班学习,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男生多并同住一间男生集体大宿舍。小林和同学住上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从小学就一起读书,都在一个班,现在又分在一个班、一间宿舍、同睡一张床,真感兴奋与激动,二伯也很高兴放心。吃住安顿好后,二伯又再三嘱咐小林和同学,要听老师的话,跟同学们要处好关系,不要打架闹事,相互帮助,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太阳快要落山了,二伯跟小林们惜别后说,要赶往亲家家住一晚,第二天再返回家。小林目送着二伯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路途中,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发自内心的感叹,二伯您真好!
当时的沾益县第二中学,只有高中七班和八班两个高中班,初中有初二十五班和初一年级十六、十七三个初中班,后又连续招了两届初中班,每届都是招两个新生班级,高中读两年毕业,初中读三年毕业。高七和高八班毕业就停办高中,小林在校时在校学生约三百余人,教职工有近三十人。学校占地面积很大,足有四五百亩,校园内还设有图书室、医务室、食堂等,虽简陋但还算齐全。教室和老师宿舍、学生宿舍都是瓦屋面土坯房,有个学生食堂和教职工小食堂,所有房屋地板和操场都是泥土地面,但也还算平整。
每个班级都分有几块菜园地,师生们吃的蔬菜多数都是自种自食,每月国家补助每位学生粮食11斤,但都是杂粮,每月缴伙食费6元,用票打饭吃,只要打到饭就有菜。十个学生一组,下课到饭点时收齐饭票轮流排队买饭菜,两个瓷盆,一个装菜,一个装饭,买到饭菜再蹲地围圈分着吃。教师食堂还多数有米饭和炒肉,学生食堂就有些惨了,一年四季,长年累月每餐吃的都是包谷饭,菜也是每顿连菜带汤一个,多数都是青白苦菜和土豆。每月能吃一次猪肉,每位学生分得到豆腐块大小两坨连肥带廋肉和肉汤一勺。生活虽然艰苦,条件也差,吃的是粗粮,但每个学生都好学上进,身体健康,开心快乐的成长。
小林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出众,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五名,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他。然而,上到初二下学期时,小林的父亲突然停止了小林的生活费,连续四个月没给小林支付读书费用,不让小林继续读书。后经老师打听了解,才知道小林的家事,原本小林有个温暖幸福的家庭,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是个农家妇女不认字,离婚后无奈离开小林远嫁他乡。父亲在工作的地方另成新家,又生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离婚后小林一直跟爷爷和叔叔家一起生活,直到小林上初中时的半年前,父亲全家老小才从外地搬迁回老家居住生活。因父亲一家人已回到身边,小林才离开叔叔家跟父亲继母们一起生活,但也跟叔叔家住在一个院子,跟父亲一家才生活了半年小林就考上了初中。
因家里缺乏劳力,读书又要花钱,增加家庭负担,在继母的鼓动下,小林父亲不让小林继续完成初中学业。小林父亲停止支付小林生活费的四个月里,小林的二伯和叔叔分别凑了两个月生活费,班主任也向学校申请助学金维持了两个月。加之,小林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希望他继续上学。善良热心的班主任黄老师也想,小林的父亲也是一名人民教师,这么优秀的儿子,怎么不让他继续读书?让小林半途辍学真是太可惜!
于是,黄老师给小林的父亲写了一封长信,让小林看后,请小林的表哥也是同级的学生邮寄给小林的父亲。小林只记得信中写道“陈老师,你好!我是小林的初中班主任,小林在学校学习认真、品学兼优,这样的好学生不让他继续读书实在是太可惜啦!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让读书,那当你遇到自己教的学生家长不让孩子读书,你怎么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啊!希望陈老师三思,让小林继续上完初中,农村的孩子只有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小林在学校老师和叔伯的善心帮助下,艰难的度过了四个月,小林父亲也收到黄老师的亲笔信后深受感动、良心发现,才继续支付给小林生活费,让小林继续念完三年初中。
其实,小林跟父亲和继母一家生活一年多,父亲和继母就有不让小林继续读书的念头,只是碍于父亲是个人民教师的面子,小林又喜欢读书、学习又好就没有直接说出来。小林跟父亲一家生活的几年里,学校放假时,小林回家都帮着家里劳动,跟着继母一起帮村集体插过秧苗、镐过谷草等挣取工分。因小林年幼未成年劳动一天只算半个劳力,只记一半工分。有时候下工休息了,还要割一担野草挑回家垫猪圈,有一次割草还被镰刀伤到膝盖处,也忍痛一拐一瘸地把草挑回家。小林虽然年纪小,个头也不高,但很听话,平时还帮家里上山砍柴、敲地、找猪菜、挑猪粪、穿草席等样样家务农活都做过。尽管如此,小林的继母对小林都很不满意,觉得小林是家里多余的人,经常给小林白眼看。
学校放假铺盖行旅要带回家,收假开学又要将铺盖被子带去学校用。小林记得有一次,刚上完初一上学期,下学期开学,小林要返校读书,上楼捆被子时,继母指使弟弟和小妹不让小林捆被包。小林弄好被子一头弟妹又将它搅开,不让小林将被子带去学校用。因弟弟和小妹年幼不懂事,只听父母的话,不知对错。其实继母从心底就想阻止小林去上学才这样安排,不然弟妹们很小根本不敢阻挡哥哥做事。有些时候中午,小林外出做事不在家,继母带着弟妹提前就把午饭吃完,将剩饭剩菜送到楼上用柜子锁起来不让小林吃,还告诉弟妹说没煮饭,小林只有自己吃几个烧洋芋填饱肚子。
小林的同父异母大妹,比小林小六岁,性情温和善良,家里的饭菜多半都是她做,对小林很友善贴心。记得有一次,小林出门做事,继母领着弟妹吃完饭将煮好吃剩的一半锑锅米饭藏在楼上的木柜下面,自己出去做农活。只有弟妹们在家,小林回来时,大妹就偷偷告诉哥哥剩饭在楼上靠楼梯边的柜子下面,剩菜没有了,小林才上楼盛了一碗光米饭吃。还有一次,小林吃饭时不小心将自己碗里的饭菜撒泼了一点在地上,继母看到小林做错了事,气急之下顺手将小林手里的饭碗摔在地上让狗舔。恰遇大伯家的二儿子,小林的堂哥来家里找小林,看到小林正在哭泣,继母还在痛骂小林,旁边一条半大黄狗正伸长舌头舔舐地上歪斜的饭碗和残食。见到此状,堂哥什么都不敢说,只能哑声无息地转身离开。
小林父亲学校放假在家时还好一些,当着父亲的面继母也会收敛一些,不敢给小林脸嘴看。父亲不在身边时小林的日子就有些难过,继母的所作所为小林也不敢跟父亲说,说了怕影响家庭和谐。再说,即便说了父亲也不会相信小林的话,只会相信继母。尽管如此,小林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将委屈往自己肚里咽。但小林很有骨气又懂事,一边坚持帮家里干活,一边不忘自己的学业。总是忙完农事家务忙写作业,从不耽误老师布置的学习功课,心里总觉得还是在学校读书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漫长的苦难中,小林总算完成了三年的初中生活顺利毕业。
(二)
一九八二年八月初的一天,同村的陈姓村长碰到小林的叔叔,对叔叔说:“上面来电话啦!你侄儿子小林考上城里的学校了,具体哪所学校还不知道?通知他后天去沾益县医院体检身体,要两三天时间,不能误了。看样子他爹妈不会管他,只有你能帮他,给他点钱和粮票让他先去体检”。叔叔高兴的急忙回家告诉小林和小林继母,因小林初中毕业时刚好可以报考县一中的高中和曲靖中师。继母知道后,不但不高兴还对小林说:“有什么读常?你现在初中毕业也是有文化的人了,村里记公分吃不着你的亏!家里没钱不要去体检了”。小林说:“现在只是通知体检,还不知道考取中师还是高中,若考取中师以后就当小学老师,考取高中就继续读高中,我一定要去体检不能错过”。继母撅着嘴斜视着小林说,要去你自己去家里没钱管你,这样的结果还真被村长猜个准。
第二天上午,小林跟随继母一起参加村里小组的镐秧农事活动。午饭休息时,家里的饭菜还没熟,小林上楼将身上的脏衣服换下,想去村旁塘子里洗净晒干,准备明天去县城体检时穿。然而,继母将猪圈里的粪草上了两粪箕要小林挑到村后自家耕地里去。见小林双手端着一个装满换下衣服的瓷盆要去洗衣服,装好的粪草担子不打算挑送。继母怒上心头,一怒之下,将小林手中的衣服连盆抢夺下扔进猪圈里。
小林双眼流泪放声哭诉着,从猪圈里把自己的衣服捡拾回来,并忍无可忍地随口骂道“你妈的逼,老子不挑就是要去洗衣服,洗完回来我再挑行不行”。继母听到小林咒骂自己的母亲,还不听使唤,更是气得咬牙,说到“我妈逗着惹着你啦!你要骂她”,上前用手将小林的嘴角撕得鲜血直流。小林边哭边忍着疼痛继续去洗自己的衣服,住旁边的叔叔听到小林的哭声,还见小林的觜角在流血,大声问道“你的嘴怎么啦?”,小林也顺口回答到“被她撕啦!”。叔叔见小林流着眼泪,嘴角流血,还端着衣服去洗,只能唉声叹息,也不敢多问。
小林哭诉着洗完衣服准备回家晾晒吃午饭,路过二伯家门口。二伯母见到继母一家人早就把午饭吃完,锁上门带着弟妹们去地里干活去了。二伯母提前在门口等候小林,见小林迎面走来将小林喊回家里,对小林说:“她们早就吃完饭锁着门去地里了,你回去吃不到饭,就在我家随便吃点填饱肚子就行,家里正好还有点剩余饭菜,够你吃的。衣服就晾在我家院子这根铁丝上,也好晒”。二伯母边弄饭给小林吃边哀叹,真是个可怜的孩子,亲生父母不在身边就是不一样啊!
又过了一天,到了小林要去县城医院参加体检的日子。叔叔通过昨天的事,知道只有自己能帮到小林,悄悄给了小林五元钱和五斤粮票,让小林安心的去参加体检。并嘱咐小林坐通往城里的班车去,在城里该吃的就吃,该住旅社的就住,注意自身安全,好好配合医生进行体检,其他的事不要多想,体检完及时回来等待录取通知就行。这次体检,小林虽然已满十五周岁,还是第一次进县城,还好有十几个同班同学也接到体检通知,一起结伴而行,也不担心找不到体检地点和吃住的地方,更不觉得惊慌害怕。
在县城体检的几天,是小林最开心的几天,跟同学们住在一个叫“东风旅社”的旅馆里,二十多人住一间,单人单床在最底层,是价格最低的,一晚住宿费五角钱,还有蚊帐,住的还算舒服。吃饭在一个叫“人民饭店”的大饭店,饭店很大,可以容纳四五十人就餐。最好的菜是酸菜肉和回锅肉,每盘三角钱;汤菜是白菜豆腐汤,每碗一角钱;饭是每碗半斤粮票九分钱。小林将叔叔给的钱每天计划着用,吃饱住好就行,尽量选最便宜的吃住。每餐饭吃一碗米饭、一碗汤,一天吃一次肉,回锅肉和酸菜肉换着吃。住的“东风旅社”和吃的“人民饭店”是当时县城最大,价格最低的旅社和饭店。小林跟同学们吃住在一起,体检也一同前往,互相结伴而行。在叔叔的热心帮助下,小林三天体检也顺利结束返家等待消息。
八月中旬,小林接到沾益县第一中学高中正式录取通知书。这时,父亲也从外地调回老家工作,又遇上农村土地承包下放到户工作开始启动。当父亲看到小林的录取通知书时,认真地对小林说,考上中师还可以去读,高中就不要去读了,土地包产到户,家里缺劳力只能在家帮助干农活。再说,村里也有几个高中毕业生不是也在家务农吗?这你也知道,读高中没有出息,但小林坚持要继续上高中。父亲说的也确实是事实,本村是有三四个沾益二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小林上初中时他们早就高中毕业呆在家里,小林也认识他们。送父亲调动工作来家里的县教育局领导,还做小林父亲的思想工作说,孩子学习好考上高中想继续上学,这是好事应该让他去继续读书,今后可以考大学会更有出息。
眼看高中入学时间只有十天左右,小林一再请求父亲让自己去读高中,但父亲坚决不同意。当时的小林,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农村的孩子要想跳出农门,只有坚持继续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父亲看到不听话的小林读书决心很坚定,于是就将小林赶出家门,不承认有这个儿子。父亲因有事外出没在家,继母就请村里的会计和保管员来跟小林分家,小林的叔叔就是村会计。因全家人住在一间小瓦屋面房里,继母对小林说,看在你是你爹的亲生儿子份上,将房子的一个角落分给你用,锄头、斧子给你一把,煮饭的锅碗瓢盆分你一套。叔叔和村保管员见状,觉得小林太可怜也看不下去,说这个家他们分不了,随即悄悄离开。
坚定决心想读高中的小林,满怀信心的来到离家四五公里的舅舅家,把最后的一点希望寄托在舅舅和舅母身上,请求舅舅和舅母的帮助。唯一的亲舅舅和舅母不认字,但心地善良,一直都牵挂着小林的成长。舅舅家是舅母当家作主,舅母很能干,是个热心肠的大好人。舅母听小林诉说了一心想读书的情况后,立即领着小林来到二伯家,召集二伯、叔叔和大伯家的大儿子开会商量小林的读书事宜。舅母说:“小林是你们陈家的人,现在他爹那个没良心的不要他了,根本就不配当什么老师,小林已成为一个孤儿。他一心想去读书,只有我们大家来想办法拉他一把,让他实现自己的读书梦想”。
二伯是个直性子人,口直心快,心肠也好,虽然是小林父亲的亲哥,小林父亲毕竟是个老师,拿国家工资的,说了小林父亲也听不进去。看到小林嚷嚷到要继续上学,二伯对小林怒骂到:“你连挎砂锅去讨饭都成问题,生活都无法保障,还想去读书.....”。叔叔和大伯家的长子想想也是,听着无语,只是叹气!再说,每家都有六七口人要吃饭养活,不知道如何帮助小林。
在舅母的苦口婆心劝说下,舅母还表态说,第一个月开学要交学费和书费,需要十多块钱她家拿。以后每个月亲戚们轮流给小林生活费,小林母亲那里和姨妈家舅母去做工作。听了舅母的肺腑之言,亲戚们深受感动,都一致同意帮助小林实现继续就读高中的梦想。小林也含着泪水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母亲是改嫁之人,继父也善解人意,只是家境也很困难。母亲对小林说,三年供小林读书供不起,只能经济宽裕时帮衬一点,要交学校的粮食倒是可以保证。在舅母的劝说和牵头带领下,亲人们的热心帮助,都同意帮扶小林。叔叔还说,小林的一亩多水田,单独分开,大家一起帮他耕种,除了交完公粮外,还可以卖成钱给小林做上学费用。就这样小林才有了继续就读高中的机会。
(三)
九月一日清晨,叔叔给小林准备了一个装贵重物品和衣物的旧木箱,一床半新不旧的垫毯,一个吃饭用的瓷碗,还有一把锄头,锄头是学校要求带的。叔叔把小林送到舅舅家,让大表哥送小林去高中学校报到。舅母给小林准备了十五元学杂费和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提前为小林编了一床蒲草席。母亲给小林赶做了一条黑涤卡裤子和一双剪子口布鞋。舅母早起弄点早早饭给表哥和小林吃下,大表哥帮小林挑着简单行囊,带着小林走了二十多公里山路,在下午三点前匆忙赶到沾益一中按时报到上学。
报到时,班主任吴文淑老师早已等候多时。她是个中年女教师,约四十岁出头,一米六五左右身高,身着米灰色格子套装,方脸短发,看上去就是个慈祥善良的优秀教师和贤妻良母。因为是学校报到注册的最后一天,吴老师也很着急,其他新生都已报到了,唯独只有小林还没来,不知道小林为什么还不来报到?吴老师见到穿着单薄的小林终于来报到,很是高兴!还说,看录取成绩小林在全班四十多名新生中成绩是排第十名,怎么最后一天才来报到。表哥急忙向吴老师简单说了小林最后一天赶来报到的原因,吴老师感到很惊讶又恼怒,并感叹道:“怎么会是这样?”。随后,吴老师顺便查看了小林的行囊,发现连睡觉的被子和垫单都没有,只有一床草席和旧灰毡,只是摇头叹息!因小林最后才来报到,床铺已满,只能安排在跟高年级学生同住一间宿舍,宿舍里住着高二年级和高三补习生。
高一读了一个月左右,冬季马上就要来临,天气寒冷。热心的班主任吴老师,眼看小林被子都没有,面对酷寒的冬季怎么能度过?吴老师思前想后,小林是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想办法帮帮这个可伶的学生。于是向学校汇报了情况,为小林申请了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并在班上同学中发起现金捐款和布票,顺便给教室也做点窗帘。在吴老师的善心帮助倡议下,有的学生捐献现金,有的捐献布票,学校也发给了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约十天左右,吴老师就给小林添置了崭新的被套、床单、棉絮、枕头、枕套及蚊帐全套床上用品。让小林睡着温暖、踏实,安全过冬,也好安心学习,教室里也挂起了新窗帘。
读完高一上学期,小林都去舅舅家、姨妈家、大伯、二伯、叔叔家拿过钱,基本轮完一圈。记得第二次去舅舅家拿钱,舅母不在家,只有舅舅在,小林又不好开口要钱,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舅舅也没反应过来找点钱给小林。小林含着眼泪匆忙踏上返校的路,刚出村子,村里的一位妇女看到小林流着泪水离开。舅母回家后,好心的女人将现状告诉了舅母,舅母问舅舅是不是小林回来过,舅舅告诉舅母说是来过早回学校了。舅母还问舅舅有没有给小林钱,舅舅说没给,小林也没说要钱。舅母焦急地责骂舅舅道:“你们大男人就是粗心,他回来就是拿钱的,即使不要你也要找点借点给他,还让他哭着回学校去......”。
着急的舅母,连夜在村里挨家挨户找左邻右舍借了几十个鸡蛋,满满一提篓,还准备了一小袋瓜子。第二天天刚朦朦亮,舅母约上姨妈家的大女儿,也就是小林的表姐,结伴沿山路赶往沾益县城去叫卖。舅母卖完鸡蛋和瓜子,领着表姐只舍得每人吃一碗壹角伍分钱的杂酱米线当午饭,将剩余的钱全部给小林做读书伙食费,又从县城原路返回家中。舅母还跟小林解释说,舅舅粗心大意,不要责怪舅舅,有舅母在,好好安心读书。小林含泪目送舅母返家,感恩的话语难于言表。
高一上学期结束。小林心想,高中三年时间很慢长,要继续念完高中实在是太难了!恐怕很难坚持下去,但如果就此放弃学业,那将来更没有出路,更对不起自己的舅母和亲戚们,也更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于是,小林突然想到父母离婚时法院判决过要父亲支付抚养费。父母离婚后,自己不是一直跟叔叔家生活十年吗?抚养费应该支付给叔叔家才对,应该通过法律向父亲要回自己的抚养费给叔叔家。小林来到叔叔家跟叔叔说起这事,叔叔也说离婚时是这么判决的。如果能通过法律部门要回抚养费,那就将这笔钱给小林上高中用。叔叔说,法院当时判决父亲每月要支付六元抚养费,每年六十元,十年共六百元,这些钱够小林读两个高中了。
一九八三年三月一日,高一下学期开学。小林下定决心准备去县法院状告自己的亲生父亲,父亲是个人民教师,他每月都有国家支付给他的工资。小林白天认真听课学习,晚上自习时间做完作业,抽空开始着手写起诉状,当时根本不知道诉状怎么写?只能写成申请书,足足写了二十多页,从记事开始写起,将自己的痛苦经历和求学之路及愿望全部写出来。重点围绕《婚姻法》中“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力”规定,请求法院帮助解决求学生活费用。申请书结尾还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记忆中,一九八三年三月中旬的一天,小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壮着胆子走进县人民法院的大门,亲手将申请书递交给了县人民法院的门卫收发室。收发室值班的工作人员简单翻阅了申请后,还对小林说:“你爹是个老师,怎么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本来你不满十八岁,没有公民权,但你这个案子很特殊,我们受理了,并会及时展开调查,回去好好读书,等待通知吧!”。小林说了声谢谢叔叔!就及时离开法院赶往学校上课,回校的路上,小林思绪万千,不知道这次到底有没有希望?按法官叔叔说的既然他们接了申请,算是受理了案子,应该会有个结果才对,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没过几天,县法院的法官们还真是展开了调查。记得有一天,一位姓赵和姓舒的两位男法官来到家里了解情况,继母还每人煮了一碗鸡蛋面给他们吃。因继母也姓赵,还叫弟弟妹妹们管姓赵的法官喊舅舅。两位法官吃着热乎的鸡蛋面,还指责小林说,孩子要听父母的话,父母骂了要听着,打了要蹲着,不能顶撞大人。小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是心里憋屈不敢说话,这也许是面条的作用吧!或许大人们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小孩不论怎么做都能挑出毛病,对也可以说成错,错也可以说成对,当然法官们并不知道所有实情,这也不能怪法官。
三月末的一天晚自习,班主任吴老师拿着小林写的起诉申请,走进教室来到小林课桌前。将起诉申请递给小林看,并对小林说:“看来你已经走在先啦!法院都调查到学校里来了,你看村上、村委会、公社、原来的学校等都盖满了公章,看来法院要帮助解决了,应该有希望!”。小林心存喜悦又忐忑不安,真不知道这场官司能否打赢?只能耐心等待。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日,法院通知学校要小林第二天去县人民法院民事庭参与状告父亲的调解事宜。吴老师高兴地告诉小林和班上的同学们,明天下午两点钟她和李校长要陪小林去县法院参加解决小林的事,同学们自习功课等着好消息。第二天下午,小林在李校长和吴老师的陪伴下准时来到县法院民事庭。民事庭在一幢小楼的一楼挡边第一间屋,法官们安排小林和校长、吴老师坐在进门右边靠墙的一把横条木靠椅上;父亲和继母坐在对面的一把靠椅上,姓保的庭长和一位书记员坐在正前方办公桌旁。整间民事庭就像一间会议室,因为是调解也像座谈一样,不像审判那么正规严肃。小林父亲身着一套半新不旧中山装,脚穿一双翻毛皮鞋,还挎着一个脏得发亮的帆布包;继母也穿得比平时差了很多,看两位的穿着打扮就是故意卖穷。
保庭长主持调解事宜,叫小林先说说状告父亲的原由,小林按照自己写的诉状内容作了简单复述。然后,班主任吴老师介绍了小林刚到学校报到时的场景、现状和寒酸样子,连铺盖行旅都没有,还是学生捐款、学校帮助解决的;李校长介绍了学校学生读书学费、伙食费等相关情况,校长说:“学校伙食饭菜分开,分米饭和包谷饭,菜的品种也有几样,每顿都有肉,即使不吃肉,每个住校学生吃饭最低每月也要十元钱。早点吃个烧饵块八分钱,每月也要两块多,还不要说吃壹角伍分的杂酱米线,学生不吃早点不行。再买点笔墨纸张、牙刷牙膏,衣服裤子破了缝补等至少每月都需要十五六元钱才够用”。小林父亲最后发言时,主要就是叫穷叫苦,说家里没住房要买住房,人多开销大,自己的工资不够用等。
最后,保庭长根据法律和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调解。保庭长说:“法律有规定,父亲不负责儿子生活费是不行的。算了!小林每月最低生活费十元钱,学生正处长身体的时候,不吃早点也不行,早点就吃个烧饵块,每月两元四角钱,那四角钱星期天就不要吃了,每月父亲支付小林十二元钱生活费,你们想想是否同意?”。小林和父亲左思右想后都同意庭长的调解意见,法院还要求当月还有半个月才完,要求小林父亲拿出五元钱给小林,父亲说身上没有要出去借,法院同意父亲第二天将钱送到民庭,小林按时间去取。法官还说你们是父子关系,每月父亲发工资按时将生活费汇款给小林就行,判决书会及时下达。
小林继母听到庭长宣布调解判决结果后,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的坐在地上哭喊到:“你们解决了他们父子的问题,还要帮我解决问题,我要跟他离婚......”。保庭长见状,急忙横下脸严肃地对小林继母说:“今天是小林告其父亲抚养一案与你无关,你没有发言权,要闹你滚出去闹,不然扰乱法庭,再闹叫法警将你拖出去”。这时继母才闭口不敢再哭闹,跟随父亲灰溜溜地离开法院。小林也跟随校长和吴老师回学校继续上课。回学校的路上,吴老师还跟校长和小林说,一两个月前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教师开大会,她还抽空找过小林父亲说小林的事。吴老师跟小林父亲说,小林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好,叫父亲每月给小林十元钱生活费就够了。这十元钱也只是父亲每月工资的零头,但小林父亲不同意,还说有小林叔叔、大爹和舅母、姨妈们不用他管。吴老师摇头跟小林说:“这下好了!你父亲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四)
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法院也下达了调解判决书,小林就读高中的生活费算是有了着落,可以安心读书。判决书上也记载着小林父母离婚的时间和对小林抚养费支付的判决要求,这都是法院归档案件记录的。然而,这次法院判决后小林父亲只汇给小林四个月生活费就没再继续汇款,小林多次到收款银行查询都无消息。小林没钱吃饭,无奈之下又继续找法院帮忙,法院了解情况后,为了保证小林能按时领到生活费不影响学习。法院直接给小林父亲所在的学校下发了扣款通知法律文书,要求学校每月发工资时从父亲工资中扣除十二元小林生活费,小林直接去拿钱。小林父亲的学校领导收到法律文书后,为了慎重起见,立即召开教师大会当着全校教师宣布法院的通知书,发工资的老师才敢扣留父亲的工资。发工资的老师姓李,李老师也是个热情善良之人,小林找李老师拿了一个月钱,李老师就告诉小林以后不要来回跑路了,耽误学习又还要出车费,他会自己出汇费将钱汇到小林就读学校给小林,让小林安心完成自己的学业。
小林读书的生活费得到了解决,但还有每月要交的十九斤粮食没解决。小林也继续找过法院,法院也认为解决了钱粮食不好再帮助解决,只能靠小林自己想办法。小林还得继续向亲戚们请求解决要交的粮食问题,当时的农村,虽然已包产到户但公粮还必须得交,每家的粮食交完公粮外也基本只能够全家人吃,不过粮食总比钱好找,给过小林钱的亲戚们都会想办法给小林粮食,只要小林开口,只不过都是包谷。当然,班主任吴老师也经常用自己家节省下来的粮票购买饭票给小林买米饭吃。老师用粮票购买饭票全是米饭票,学生用粮票买饭票却是米饭票和包谷饭票各一半。
小林状告父亲的案子算是赢了,但让父亲和继母很没面子,更不高兴。学校放假回家时,父亲和继母更没给好脸色,父亲还谩骂到:“这里不是你的家,你不是咱们陈家的人,你死后不能上祖坟,你回来干啥?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说大点全中国,说小点全县,哪有儿子告父亲的”。小林也回答说:“我也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我要读书和生活,再说我妈是个老农民,你是老师拿工资,原来法院也判过要出抚养费的”。说来也是,当时小林状告父亲的案子确实很特殊,也很少,在全县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好多人不熟悉小林及其父亲,但这个案子一直在民间流传好多年,人们都敬佩小林的勇敢,并为小林点赞。因跟父亲和继母不和谐,小林也不经常回家,也只是偶尔会回家。对于小林来说,最难熬的时间就是每年的寒暑假,自己有家不能回,学校放假多数时间都是去舅舅家、姨妈家和亲生母亲家,就像个流浪儿一样,一家待上几天学校收假返校继续读书。
转眼间,三年的高中生涯快要结束。为了冲刺备战高考,学校需要统一购买很多复习资料和练习题,小林没有多余的钱,只有回到村里找村领导担保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小林跟专门管担保贷款的村领导说明情况,自己读书急需贷款六十元,只要自己活着这辈子总能还清。本来按当时的贷款政策,要家庭户主才能贷款,小林是学生不能贷款的。全村人都知道小林的情况和遭遇,村领导和担保人更清楚小林的事,都深表同情也愿意帮忙。担保人看小林很实诚也有决心,并且已满十八岁了,就帮忙作保让小林如愿贷到了贷款。
一九八五年七月七日高考来临,高考是决定每个学生命运的转折点,每个学生都很紧张,小林更是又紧张又恐惧,生怕自己考不好、发挥不正常,急得几天没睡好觉。最终,高考成绩下来,小林还真是没正常发挥,平时考试和摸底测试,好几个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高考成绩都比自己考的好,多数考上了大学,小林只考上了中专学校。还好总算考上了,也算是苦尽甘来,读中专所有费用都由国家负责,连户口都转为城市户口,吃国家粮,毕业同样包分配工作,往后的生活衣食无忧。小林高兴地留下泪水,爷爷、舅母、叔叔、母亲和班主任吴老师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老师、同学和帮助过小林的亲人们更是为小林感到自豪!纷纷对小林说,苦命的孩子总算熬出头啦!
小林考取的是曲靖地区财贸学校会计专业。两年的中专生活,让小林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吃住问题,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挣点零花钱。从此从小寡言少语的小林也逐渐开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优秀,专业课也学得很扎实,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也很好。参加工作后,小林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的第一年就还清了读书时的贷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顺风顺水,工作六年就当上了中层干部,加入了党组织,还取得了本科文凭。
在小林看来,自己艰难的求学路算是结束了。特别是初中和高中时期,六年的中学阶段差点两次被迫辍学,通过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勇敢,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苦与心酸才艰难地完成学业。在自己的求学道路上,有缘遇到好老师、好同学和好亲戚,处处遇到贵人相助,这都是自己一生的福分,帮助过自己的恩人们小林一辈子都忘记不了。说到小林的亲生父母,小林曾经怨恨过、痛恨过“为什么要把自己生下来?生下自己又为什么不养?”,还让自己的求学路经受那么多坎坷,尤其是让自己没体会过什么是父母爱?更不知道什么是骨肉亲情?
尽管如此,小林也不再怨恨自己的亲生父母了,包括继母也不恨了,反而有点理解他们,尽管跟他们没有什么感情,但还是跟他们相认也有往来。父母毕竟给了自己生命,把自己带到这个精彩的人世间。父亲是个文化人,他有自己的难处,照顾了小林新的家庭就会有矛盾,后院就会起火,或许父亲就是个“妻管严”吧!母亲是个不认字的农家妇女,为人忠厚老实,婚姻的破裂无奈将自己的骨肉带在身边,更无条件供小林读书。继母争强好胜、做人做事缺乏考虑,眼里容不下别人,也许是太年轻吧!
艰难的求学路,让幼小的小林经历了磨难,吃尽了苦头,留下了无数泪水。是求知的欲望和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是身边的好人爱心帮扶自己,让自己学会勇敢与面对,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小林后来总认为,自己的艰难求学路是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自己懂得人间真善美,好人自有福报,先苦才有后甜。艰难的求学路,让小林刻骨于心、不忘恩人、终身铭记,并永远激励自己在往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勇往直前。小林也会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相信未来的一切会越来越好!(陈国林 202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