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周末,闲暇之日,阳光温和,适合冬游。我和家人驱车前往距家四十余公里处的滇东曲靖马龙区王家庄街道,原国营西南云水机械厂观光冬游。
西南云水机械厂,坐落于王家庄街道格里社区的边远山区。工厂四面环山,风景秀丽,还具有隐蔽性。刚到厂区大门口处,破旧的大门方柱上挂着一块“中共西南云水机械厂委员会(复制)”醒目牌子吸人眼球。
进入厂区内,立有一块“国营西南云水厂简介”宣传栏。宣传栏记载着:原国营西南云水机械厂,是曲靖市马龙区“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厂区之一。于1970年3月兴建,1981年竣工投产。厂区占地62.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6万平方米,是国家兵器工业部批准兴建的大型兵工企业,隶属船舶工业总公司昆明设备集团公司。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曾经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三线建设”于1964年中共中央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提出,一、二、三线按照我国军事地理区域来规划,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包括云、贵、川、陕、甘、渝及鄂西、豫西、湘西8省1市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腹地,是我国的战略后方。
云南三线建设之初的生产项目,主要是兵器、电子和船舶工业。当年的云水机械厂,人声鼎沸,机声轰鸣。工厂、学校、医院、礼堂、银行、邮局、商店等齐备,拥有数千员工,是深山里一个完整的小社会。1997年,云水机械厂搬迁至昆明,原来的厂房、学校、职工宿舍等建筑基本保存完整,空间较大,易于修复、可改造余地大。厂区依山傍水、梧桐纷飞、白杨招展,,每年吸引大量游人前来观赏、拍摄、写生。厂区实施搬迁后,地方政府加强管护,2014年,厂区970亩土地及地面附着物由曲靖市马龙区人民政府出资收储。
当我们走进宽敞的云水机械厂厂区,沿着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漫步游览。一条通村柏油马路从厂区横穿而过,可直达山里的自然村庄。这条道路将厂区分成两部分。路的左边地势略高,是原来的员工宿舍、医院、学校、食堂、银行、邮政、百货商店等生活区。路的右边地势略低,是车间、厂房和办公区。
整个厂区,所有房屋多数都是青瓦红砖建筑,且平房具多,分区域建盖。还有独户独院的成排干部宿舍和两层楼高的青工宿舍楼。每栋房屋和建筑物都有编号和标识,如“501Z管道车间”“501Z六车间办公室”等。生产车间是框架结构,顶高、宽敞、明亮。
厂区道路两旁鲜花簇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树木以梧桐和白杨为主。这些树木栽种足有五十多年,现已成为苍天大树。幢幢青瓦红砖房屋,在高大树木映忖下风景格外美丽。现在的云水机械厂,虽已整体搬迁至省城昆明二十多年,但昔日的厂房及其它建筑物和树木依然保留完好。尽管有些门窗已破旧或被拆除,但旧貌仍然可见,这些都是当时国营军工厂的发展历史见证物。
近年来,原国营西南云水机械厂,已成为外地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此观光赏景。春季春暖花开,适合春游寻春;夏季青山绿水,适合避暑纳凉;秋季梧桐叶落满地,适合赏秋拍照;冬季水清凉爽,适合避寒过冬。
当下,时至初冬时节,游客仍然如织。有来自省内外的男女老少和本地游客,也有当年在厂里留下最美青春,现已成为双鬓花白的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重回故地追寻青春记忆。恰遇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老人,手指着破旧的老厂房,深沉地对儿孙说“那个车间就是我当年工作的地方,当时我才二十出头,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工作,住的是集体宿舍,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八九年……哎!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我曾经住的、吃的、工作的房子还在”看上去这位老人就是专程来回忆过去的。
我和家人,在梧桐树下的小吃摊位落座小憩,顺便也买一盒炸洋芋和烤豆腐滋滋有味的吃起来。小吃叫卖摊位有十多个,还配有遮阳伞和桌椅板凳,小商品和食品种类齐全,味美价廉,吃着香甜可口。听摊位主人说:“这几天天气有点变冷了,游客有点少,每天只有两三百人,节假日和周末人要多些,最多时一天有上千人,每天收入千把块钱没问题”。
现在的原国营西南云水机械厂,虽坐落于边远山区的深山处,现已成废墟,物是人非,但被地方政府收储管护较好。有专职的看护人员和清洁工。还将一间宽敞的老车间改造成室内停车场,供游客停车使用,可以遮风避雨,能容纳上百辆车停放。厂区内道路干净整洁,所有建筑物基本都保持着原样,景色迷人。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拍摄美照和视频发微信和抖音。
原国营西南云水机械厂,是历史的产物,是我国七八十年代国防建设的需要。它的遗留痕迹,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国防军事发展的历史。几十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子,在这里挥洒汗水,默默奉献,将自己的春春岁月留在祖国边陲的深山老林,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这段历史。永远记住为国家建设付出青春年华的老一辈军工人。
据了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党委政府将结合这里的历史变迁和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实际,充分利用保存完好的现有厂区资源,正规划将原国营西南云水机械厂打造为“宜居、宜游、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胜地。深度挖掘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让这块土地继续造福于当地百姓,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陈国林 2023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