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国英的头像

陈国英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1/15
分享

扶贫路上,有爱相随--新时代卫健人扶贫攻坚纪实

 

扶贫路上爱相随

新时代的卫健人扶贫攻坚纪实

陈国英

 

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奔波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用不变的初心,犹如春风化雨,把党的温暖和关爱,把党的扶贫好政策和民心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用辛劳和汗水、用体贴入微的关怀与呵护、用耐心周到的服务、用无私的奉献与大爱精神,对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贫困人群担起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帮扶和照顾,温暖着一个个处于风雨飘摇的个体,使他们有勇气和力量战胜人生的困境,走出生命的低谷。他们,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健康守护神之歌。

                                     ---题记

               

党的好政策是致胜法宝,助力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迅速在全国大江南北嘹亮吹响。

这片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红色热土,又一次高举扶贫攻坚的大旗。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之年,原中央苏区人民跟上来了吗?答案是:赣南原中央苏区已实现整体脱贫!

先来看一串闪着金光的数据:2019年,赣州生产总值达3474亿元,是2011年的2.6倍,列全国第71位,较2011年前移37位。2012-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8%、13.2%、12.4%、10.7%、19.1%、9.4%、10.9%、增幅稳居江西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

同样是2019年,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023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整体贫困。

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说,2019年是赣州发展史上值得纪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为江西发展提出了“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赣州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翻开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一周年之际,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赴赣州调研表示,江西所有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特别是原赣南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

赣南从所处的罗霄山脉深度贫困走向脱贫致富的新时代,一切水到渠成。

2011年,习总书记作出长篇批示,要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中央派了11个工作组到赣州调研。赣州副市长张逸回忆“11个工作组由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牵头,相关部委一起参与,赴赣州所有的18个县市区去调研、然后形成报告。”

赣州上上下下一方面积极配合中央部委的调研,另一方面拼尽全力争取好政策。“调研完了又跑到北京去对接”2012年,赣州市政协主席刘建平时任赣州市副市长,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说“出台意见之前,我们每天都要忙到凌晨3点,然后每天还要一早爬起来工作。”谈起当年在北京的拼劲,如今已退休的刘建平依然激动:“每天晚上11点,大家汇总完了以后,再开会讨论究竟应该怎么弄,天天跟时间赛跑。整个过程从4月到6月,材料堆起来一米多高,我估计有几百万字,全部都要看,把好关。”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从老区人民的吃住行用水电,到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引进、对口支援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力度之大,让外界将赣南称为“老区中的特区”。

赣南确实需要给予格外的支持,是因为这里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赣南依旧没有挖断穷根。

当年的赣南到底有多难?

《若干意见》这样写到:“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依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数据令人心酸:“十一五”末,赣州市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赣州还有11个罗霄山连片的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以及215.46万贫困人口,更有69.5万户,近300万人居住在危矮破旧的土坯房中。2010年以前,赣州还有1.8万个村民小组、2.3万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541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还有31.78%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不少农户还存在安全饮水问题。

为什么这么穷?

长期困扰赣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80多年前战争造成的创伤。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

赣州市南康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干东说,赣南人民当年是倾尽全力支持革命,牺牲了那么多的青壮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地处罗霄山脉,赣南的穷根扎在大山里,山地加上丘陵的面积占了总面积的8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35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45亩的一半,也低于江西省人均0.995亩。

《若干意见》给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倾斜。

为了力保《若干意见》各项政策能够落地,8年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4个支持文件,国家层面支持政策文件达203个。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6次部际(级)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涉及赣州的94项重要事项。

赣州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至2020年,赣州先行先试政策212项,各部委累计出台了152个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或方案,安排受援地项目近4000个,援助资金210余亿元。

2013年,国办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及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组织部牵头,39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赣州经济开发区。

赣州多名曾接受过《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官员都表示,部委的对口支援是非常重要的机制,尤为特别的是,其他地区一般都是“跑部前进”还常常摸不着北,赣州18个县市区却享受着反向挑选部委的权利。

据他们介绍,对口支援具体由赣南各个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支援部委。按规划,赣南每个县市区可以选两个对口支援部委,各种资源和项目随之源源不断输入赣南。

这样的支持力度几乎前所未有。

以赣州南康为例,对口支援的单位之一是证监会。从证监会副主席到具体负责的挂职干部,全系统动员、在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极大支持。赣州市首支双创孵化专项债,筹集7.7亿“一带一路”公司债、15亿元项目收益专项债先后获得上交所批复,所募资金分别用于赣州国际陆港基础配套项目、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南康家具龙头企业汇明木业聆讯在即,即将成为江西首家香港主板上市的板式家具外贸公司。

2019年,证监会专门出台了《中国证监会加强对口支援赣州振兴发展工作方案》。证监会对口支援,受益的不仅仅是南康,而是整个赣州。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要彻底脱贫,持续脱贫奔小康,赣州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走出一条好路子。这些年来,赣州从原来的“无业可扶”尴尬,到多个产业集群崛起,离不开中央的支持,也离不开赣南苏区上下的共同努力。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时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

苏区的父老乡亲交出的是这样的答卷: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023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的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尽管如此,赣州人均GDP仅为全国的56.4%,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的41%,赣州仍需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仍然需要大力支持。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汇报时吩咐有关部门,可以研究论证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若干意见》扶持政策可以延续到2030年。”这就给了定心丸。”

经过前期对《若干意见》实施效果的评估,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这一年又多次到赣南调研,赣州也将“北上”争取政策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现在,国家发改委已将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列入2020年工作要点。

新一轮支持政策正在路上。

扶贫攻坚路上的健康守护神

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奔波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用不变的初心,犹如春风化雨,把党的温暖和关爱,把党的扶贫好政策和民心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用辛劳和汗水、用体贴入微的关怀与呵护、用耐心周到的服务、用无私的奉献与大爱精神,对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贫困人群担起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帮扶和照顾,温暖着一个个处于风雨飘摇的个体,使他们有勇气和力量战胜人生的困境,走出生命的低谷。他们,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健康守护神之歌。

“健康知识进万家、百名医师援基层、千医进千村惠万民”健康扶贫措施一条条同步推进。

“通过我们的努力,要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全面健康路上的拦路虎!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所作为!”敲下这些字的时候,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钟伟语重心长的话依然铿锵有力地在脑海响起。

一系列重大疾病救助方案、措施迅速出台。和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一起,设立专项资金救治、救助贫困户及其子女......

医护人员冒着严寒、顶着酷暑,担着被狗追、被蛇咬的风险,甚至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走村串巷入户、体贴入微、周到服务,送健康到村头、床头、地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手里。

    在这场战役中,也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与人物,让人难以忘怀,感佩不已。那些健康卫士,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给予贫困人群的温暖和力量,这股力量涓涓细流一般流入他们的心田,像一盏盏明灯,指引和照亮着他们未来前行的路。

给扶困户点亮心灯的人

这里,分享扶贫路上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投影,折射出霞光万道的太阳散发出的其中一道光芒。

2018年,龙华乡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在健康扶贫走访时发现,龙华乡沙田塅村贫困户钟宏兵家9岁的小儿子钟骏阔外耳畸形、没有听力,团队长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

“报告吴院长:有这么一个情况向您反映一下……”

“好,我们去上门走访一下,了解清楚真实而详实的情况,再确定下一步的帮扶措施”。

时任卫生院院长同时又是工作队长、家庭医生的吴崇平带领家庭医师团队成员立马动身前往钟宏兵家走访,在了解具体的情况后,立即与区第一人民医院取得联系,经区一医院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为先天性耳道畸形,经与家属商量后,决定联系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进行会诊。说来也是巧,当时正好从2016年起,为支持原赣南中央苏区,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国家卫健委指定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对口帮扶我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指定了一名院领导定期指导,并每月派出专家来区一医院进行现场指导、查房、义诊,经区第一人民医院联系后,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派专家到区一医院为钟骏阔小朋友进行了会诊,会诊发现,这是一名先天性小儿畸形、中耳根外发育异常的孩子。

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最快速回归社会,不至于因为失听进一步影响大脑各方面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导致自卑心理等等,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骨桥梁的植入。

孩子家长听了十分高兴,在高兴的同时心里又充满无限的忧虑、彷徨和苦闷,因为自身家境贫困,经济条件不好,难于支付手术所需费用。扶贫工作组成员绞尽脑汁想一些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办法先解决资金问题,结果都不尽人意。为让孩子早日恢复听力、回归社会,吴崇平院长最终还是决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区卫健委党组,自己的娘家人报告。当时,我们整个卫健系统,经济压力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处境更加艰难,领导们一直在为如何提高职工待遇而努力。但听完汇报后,卫健委党组几位领导和成员高度重视.经沟通对接,为解决钟骏阔小朋友入院筹资难的问题,决定由区第一人民医院借款6万元用于孩子前往广州的手术费用,待出院报账后再帮他想办法归还。通过帮扶,2018年5月份,钟骏阔小朋友如期在广州做完了手术,手术很顺利,听力得到了恢复。

2020年11月11日,我因为负责写作区扶贫报告文学的需要,准备去搜集一些扶贫方面的素材。收到区宣传部、区扶贫办、区文联、区作家协会联合下发的文件后,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钟伟和主抓扶贫攻坚工作的副主任黄成斌、科长吴明生等非常重视,商议后当即表态,全力支持和配合我们的采风和编写工作,并指示和通知、协调相关部门及医院给予方方面面的配合。同时分享了其中的故事给我,讲述了其中的曲折历程,也更激发了我一定要亲自采访相关当事人的决心。2020年11月12号下午,当我在他办公室,见到已是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书记的吴崇平,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和寒暄后就直接进入采访主题,等他平静讲完整个事情时,我问他:“吴书记,我很好奇,也想再剖析一下您当时的心境,是什么样的情景触动了您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而想着一定要想办法帮扶这孩子呢?”他听完,原来平静的脸上瞬间有些激动,眼睛有些红,用缓慢而沉重的语气告诉我:“我是学医之人,我无法想象,一个孩子在无声的世界里活着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同时,我也是一个做父亲的人,我能想象一个做父亲的面对自己孩子时的心情到底有多沉重;而且,我还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无法帮到他更多……”

也许是上苍赐予我们学医之人的一种先天的心灵感应和使命。学医之人,骨子里确实更有一股普世的菩提情怀和悲悯之心,自然能理解他的这些想法和内心感受。我安慰他,我说:‘吴书记,您大可放下内心的包袱,您已经做得蛮好了,也已经尽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最大的努力。孩子所属家庭的艰难困境以及各方面资源、资讯的缺失、他的家人在九年前发现孩子失去听力时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也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事。我只能这么说,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健康扶贫团队扎实的摸排,没有你们的坚持、不放弃和卫健委以及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部门的努力、没有对口帮扶的上一级医院及专家们的救助,他依然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就不是九年了,还会更久我们的医务人员等于又给了他重生的机会,让他走向新生!所以,您要觉得欣慰和高兴,因为,我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一件有福报的事。

“若不信的话,待会我再去采访他家人时,转达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恩之情给你。”

听到此处,他也笑了。

因为正好有医院其他要事处理,他无法陪我们一同前去贫困户家,便叫了单位一位姓龙的同事开车,龙华卫生院蒙向甜院长亲自给我们带路,我及一直陪同参与全天采访的药政科张修斌同志四人又一起去了贫困户家。坐下后,聊了聊,详细询问了帮扶过程和孩子目前的情况,我问他的父亲:“你对孩子的手术结果满不满意?”他说:“非常满意。”

“你想对哪些帮助过你孩子及家庭的人说感谢的话?”他说了一大串人的名字。

我又问:“孩子被帮扶前之前和被帮扶之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没有?”

他说:“又欣慰又内疚.”

“为什么?”

他答:“内疚是因为家里太穷了,耽误了孩子那么多年,我这个做父亲的,每次看到孩子这样,心里都很苦,晚上也常常睡不着;欣慰是因为那么多好心人帮了他。感谢共产党,感谢吴医师蒙医师……”

“他现在能听得懂我说话了,会用他的方式回答我。”

我摸了摸孩子的头,试着和孩子交流,九年的无声世界,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心里也充满无限的遗憾。要让孩子的语言功能恢复更快,他的亲人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耐心,残联、民政、特殊学校等相关部门也还需后续进一步的其他对口帮扶措施。

准备走的时候,他父亲突然笑了一下,对我们说:“我现在在外面打工时,再想到我的孩子,原来压在心上的大石头落了地,有盼头了,做事更有劲了。”

我们四个都笑了,真好!他有盼头了。

回来后,把帮扶对象父亲的话原原本本学给吴书记听,他也笑了,我知道,他的那种无力感也减轻了许多。

新时代的卫健人,走过这样的扶贫心路

趁吴书记接电话处理单位事务的空闲时间,我随时点开他在2018年7月17日,刚刚从事扶贫工作任扶贫工作队长时,最早写的一篇扶贫日志扶贫路上的困惑和动力》看了起来。

2018年6月6日,对吴崇平来说是个非常难忘的时间节点,就是这一天他接到了组织上的电话通知:任龙华乡新文村扶贫工作队长。放下电话的一瞬间,他的心里既激动又茫然,激动的是他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茫然的是他对全面扶贫知之甚少,不知从哪里做起。他的帮扶工作也从此刻拉开了序幕。

此篇日记记录的就是一个他印象深刻且很有代表性的帮扶故事。

他的其中一户帮扶对象刘祥元,属于因残因病的低保贫困户。家中有6口人,其中就有3个残疾人。户主夫妻俩均为丧失劳动力的60多岁的残疾人,儿子刘其荣属于肢体残疾,离异,也基本丧失劳动力;大孙子刘雯豪,19岁,初中二年级读了一学期就放弃了学业,至今仍未稳定就业,据说目前正在学习电信业务;孙女刘雯静,17岁,同样是初中二年级时只读了一学期就放弃了学业、经帮扶干部和教育部门反复做工作后在南康职校就读,现在总算初中毕业了,勉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今后如何安排,又是他家的痛;小孙子刘雯杰7岁,今年下学期将读小学一年级。

看完刘祥元家的基本情况,吴崇平深感困惑和迷茫:家庭情况太复杂了,他的帮扶该从哪里入手呢?

村干部介绍完刘祥元家的有关情况,大家也认为刘祥元家是新文村唯一一个最难帮扶的贫困户。

他顿觉压力山大,他想“这样大的难度,我的帮扶目标能实现吗?”

6月12日村书记刘恒勤、第一书记王宗连陪同他第一次走访并认识刘祥元、刘祥元妻子何长凤以及其儿子刘其荣一家人。入户座谈时,一见到扶贫干部,就开始诉说就是他们家如何的贫困,收入怎样的少,家里又有多少困难,其他贫困户享受了多少政策,他们家却没有享受等等,总是在极力展示他们家的贫困、以及对扶贫政策的不公及不满.他困惑的同时,也在聆听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在思考:“作为帮扶干部该如何帮贫困户走出困境呢?”

就是带着这些新手都曾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困惑,吴崇平开始了他的帮扶之路。对于他这样的一名普通的帮扶干部,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深深地知道:帮扶的核心在于精准,用医学上的术语叫对症下药。

吴崇平开始一次又一次入户调查和座谈,与他们聊家常、摸底数,他耐心倾听贫困户的诉求甚至牢骚,了解他家的致贫原因、心里需求、脱贫要求等;于此同时,他反复宣传当前的扶贫政策,特别是与他家相关联的低保政策、健康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就业扶贫政策等,并让其真正理解明白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从内心领悟和感受到扶贫干部是在真心帮扶他们。

沟通做到位了,认识上取得一致后,还得想办法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帮扶才更有说服力。吴崇平鼓励并支持刘其荣和刘雯豪创业,让他们家确保有可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在各方的帮助下,刘其荣父子俩在龙华安置点开办的电信营业厅的营业执照已正式批复,正筹款进货营业,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着。

吴崇平在帮扶日志里写到:“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帮扶,确切的说是谈心、交流、宣讲等,刘祥元夫妻俩的心里是有所触动的,刘其荣的创业之路正在往前走,现在看来虽然没有明显成效,但我总觉得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然而我的心中仍然有个痛点:他家的大孙子刘雯豪和孙女刘雯静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兄妹俩今后将何去何从,大家都很茫然,我多次向刘祥元夫妻俩提出:让他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很想很想与他们的大孙子刘雯豪、孙女刘雯静当面聊聊,扶贫先扶志,看看能否打开他兄妹俩的心结,特别是刘雯静经常不听劝、经常不在家,在扶贫路上真的会掉队吗?

他的直觉和内心告诉他:不会的!

因为,面前的拦路虎就是他的扶贫动力。

看完吴书记的扶贫日记,我就在想:许多时候,我们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因为面对太多的弱势群体的困境,觉得依靠个人的力量而相帮又帮不了时,内心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是会累积叠加的,再加上收纳一些负面的情绪和东西,扶贫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压力疏导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要有机构来想办法化解助人者的心理压力,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强大支持,让他们更好服务于社会,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更有源源不断的持续动力和干劲。

连轴转的采访,连以前每天不可少的午休时间也省了,吃饭也不规律了,身心很是疲惫,压力也大。回到家,洗刷完毕,我还是点开一篇篇发过来的电子版的扶贫手记看了起来。

卓秀炯,是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镜坝卫生院的医务科长,也是一名健康团队家庭医生。

2019年1月7日,上午11点多时,天色灰蒙蒙的,下着小雨,天气阴冷,街道空旷冷清,许多不用出门的人都呆在家里取暖防寒;正上着班的卓秀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他帮扶的一个贫困户。

夫妻俩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两人都有基础性疾病,老爷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奶奶患有高血压,腰椎骨质增生,未生育小孩,夫妻俩生活在政府建设的保障房里,房子坐落在健民村桐木岗山上,周边房屋稀少。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间段,老人会有什么要紧事呢?他心里想着。

话筒里传来打电话的老奶奶(杨泽英)心急火燎的声音:“卓医生,我老伴这段时间不舒服,你能不能过来帮他看下啊?”听到老奶奶急促的声音,感受到老奶奶的着急心情,接听完电话,卓秀炯立即穿好雨衣,带上检查设备(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冒雨冲出了门,迷蒙的细雨和雾蒙蒙的天气把他的身影瞬间吞没在雨雾中。

医院距离老奶奶家大约有六七公里,卓秀炯用了20多分钟后就赶到了老奶奶家。老爷爷躺在床上,颜面浮肿。

“卓医师,你淋没淋到雨?”虽然中气不足,老爷爷还是立即关切地问道。

“没有,我穿了雨衣。”感受到病塌上老爷爷对他的关心,卓秀炯内心柔软的地方被拨动了一下,不禁眼眶一湿,顿觉心里一暖。

其实,因为着急牵挂和下雨的缘故,他身上还是被淋湿了一些,冷得有点直打寒战。但他不想让老人知道,为他担心。

他放下带来的检查设备,给老人详细地进行初步检查,发现老人双下肢浮肿,伴有轻度呼吸困难,以他的经验看,老人情况很不好,极大可能出现了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把大概病情给老奶奶说了后,为了老爷爷的健康着想,建议老人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和治疗,同时立即拨打120。

120司机不熟悉路,卓秀炯跟村里干部沟通后,让村干部在村部等救护车一起过来,半小时左右中医院的车到了山上。

车无法直接开到家里,要走一小段路,雨还在下个不停。这边,卓秀炯跟中医院医生交代病情,老人家那边也在边收拾东西。

“卓医师,你们等我老人家一下,家里养了一只鸡,下了蛋可以给老头子补补身子,我要用绳子把它系好,放了足够的食物在鸡舍里再走,不要饿死了。”老奶奶边自言自语边唠叨着。

山路高低不平,考虑到用担架抬老人反而会因为看不到脚下的路滑倒或摔倒,更不安全,就一起小心地合力半架半搂着,把老人慢慢搀扶到了车里;救护车远去,消失在蒙蒙细雨中。卓秀炯心里踏实了些,但还是充满忐忑,学医的他知道这样的病不是一时半会能好起来,特别是年老体弱之人,存在个体差异,有许多未知的变数,有的甚至病情看似好转后又突然会病情恶化离世等。他心里默默为老人祈祷着。

接连不断的繁忙工作和业务,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期间他也屡次过去村里随访,但老人家还没回来,还在住院,他也抽空去看望过老人。

有一天,在健民工作群,他无意中看见了一条消息,老人家出院后隔了没多少天、又因为病情恶化突然过世了。惊闻噩耗,卓秀炯心情无比沉重,内心无比愧疚“我送着他上救护车的,回家了我还没来得及去看他就走了。留下了可怜的老奶奶,孤孤零零一个人,她怎么办呢?”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打个电话,下乡的时候也会去看看老人,问下有没有啥需要,有没有药吃了。

他觉得,在他的心里,健民村真的有的时候比生他养他的地方还要熟悉,有太多熟悉的人和事,也有让他放心不下的人。

接受采访时,我问他:“在你们扶贫过程中,有没有令你们记忆特别深刻,在心里留下烙印的事?”他就向我讲述了这个故事,讲着讲着,声音和语速就低下来;他的眼圈发红,鼻翼扇动,脸涨得通红。看得出他想拼命控制某种情绪,但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大颗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泪水的闸门一旦打开,便扑簌簌的直泄而下。我们三个都呆住了,赶紧找来纸巾递给他。等他情绪稍微平复一点,再聊。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时因为只是未触碰到某个伤心的点,平常被坚硬的铠甲隐藏起来罢了。

我问他:“为什么一想起两位老人的事,你的情绪反应那么大?”

“一是因为老人的去世,我没来得及送他最后一程而内疚难过:二是心里对另一个尚在人世的孤寡老人无尽的牵挂和担忧,觉得她太可怜了。”

也因此,他一有空就不自觉跑去那里看望老人。

我很动容,在这背后,我分明触碰到那颗滚烫的心:那里有对工作的热爱、有对困难群体发至内心的悲悯情怀、有热心相助的菩提善意。

边听边记录,我在想,他与老人之间,已经不仅仅是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简单的工作关系了,他们已经从工作关系变为熟人,再成为朋友、亲人,这种大爱,甚至超越了血缘亲情。

我也被他深深感动了,我们在场的几个人都流泪了。

听我说要去看望他负责的贫困户,他立即带了两箱牛奶和水果带我们去了走访。村道虽好,也建了水泥路,开车在这样蜿蜒曲折、拐弯多、死角多的村路上还是非常考验人的驾车技术的,要胆大心细驾车技术好才敢开。车七拐八拐,我们分别去了其中的两位老人家里。老人热情地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土特产给我们吃,其中一位除了端上土产品外,甚至还把她娘家侄子送给她的香甜、软糯的米酒和酒酿倒给我们品尝。不用多问,光看老人和他的那股亲热劲,我就知道他所言非虚,老人们和我们的健康工作者关系的密切程度。我问老人家,她们都受到哪些方面的扶助,老人滔滔不绝地聊起了被帮扶的点点滴滴,话语里满是感恩,眼睛里充满希望和满足,都说:“现在政府那么关心我们,日子越来越好过;感谢共产党,我还想活得更长。”

让我对张超群这个女孩影响特别深刻的,是曾听说她是最怕狗的人,却在最初的扶贫工作中曾被七八条狗围住。采访时,我特意问及这个话题。我看到她讲起这个过往经历时,手不自禁地十指相扣用力握住,肩膀也不自觉的缩了缩,就这个小小的肢体动作,我深深明白,一个对狗内心充满害怕的人,当她面对七八条狗的围困时,缩在墙根拼命大声叫附近的人、等待救援时,她是怎样的恐惧和无助,又曾经经受过怎么样的煎熬。我情不自禁地安抚她,希望传递过去的她温暖和力量,能够让她扫除心中的阴影,身心更加健康。后来我又问她,再遇到狗时,你会怎么做?

她答:“经历过这样的事后,大家教了很多对付狗近身的办法?”

“有没有效果?”

见我这么问,她羞涩地笑了一下,说:“有时有用,有时没用”。

这时,我突然想起卫健委黄成斌副主任和吴明生科长笑着说过的话:刚开始下乡扶贫时,狗看到扶贫干部时就张牙舞爪地犬吠,现在去的多了,见到都摇尾巴、蹲在脚下、亲热得很,把他们当家人了。

健康扶贫的她们,仿佛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天使,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其实,她们在家,在妈妈和至亲至爱面前,还是个撒娇的孩子,瞬间恢复女孩的天性。

,只是记载着众多扶贫团队成员日常工作的小小浪花和片段。在南康的城乡、辖区、村落,每天的每天,有多少卫健人矫健果敢、青春靓丽的身影冒着严寒、迎着酷暑、头顶晨曦出发,脚踩星星归家,服务贫困人群,尽心尽力为困难群体做好健康服务。

黄龙院长是在镜坝卫生院采访时的最后一个被采访对象,他有太多的病人需要他,我不能占用病人看病的时间去采访,他们更需要他的帮助。我只能等他看完病人再抽空访谈。先期采访他的三位职工后,我就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动力推动他们一个个那么积极、热情地做好这块工作?!又是什么样的感触让他们视扶贫对象如亲人?!这个医院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他们的领航人身上又有着怎么样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引领力?!

这些,当他看完几十个病人,趁他吃完午饭接受采访时,这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基层名中医;这位曾经拒绝百万年薪,却接受党组织安排,临危受命到当时运行不善的镜坝卫生院担任院长,最终带领这个医院走出困境,走向荣誉巅峰的传奇人物,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他这个镜坝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的总指挥,自然被问及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从如何高效率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如何管理好医院、如何关注每个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家庭困难、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团队最佳战斗力、如何提高每一个职工待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交流探讨,脑海里思考过的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他说的最朴实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他说:“我们打通了从医院--扶贫团队成员--社区干部--贫困户”的最后一公里,全员参与健康扶贫;我们还创建了一个由医院、扶贫团队成员、乡村医生、社区干部、贫困户都纳入进来的一个群,在这个群里,随时、定时、及时、快捷解决所有在扶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发现问题、消化问题、解决问题

“贫困户和患者找我看病,是信任我、需要我,我就要让他们放心。有时,耐心、细致给予精神上的抚慰和发自内心对他们的关心及行为能够起到药物起不到的疗效

“我是党培养起来的干部。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黄龙的今天。所以,任何时候,只要党组织需要,我就上。”

他做到了!退休后,依然听从组织挽留,继续在这个医院发光发热;继续爱他的职工如亲人,继续把听诊器捂热给病人看病,继续不自觉的扶起躺下看病的患者。一种人性善的光芒笼罩在他的身上,一种淡泊世俗功名利禄的睿智之光散发在他周围。在他的引领下,他的团队正形成强大无比的向心力,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无坚不摧,所向披靡,融化一切坚冰,温暖整个四季!

采访到结尾,我问他:“黄院长,扶贫户和患者对你说的频率最高、最多的一句感恩的话是什么?”他答“感谢共产党!感谢您!”

“是呀,您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您展示的就是共产党的形象。”听我这么说,他哈哈大笑,笑声朗朗;我们也被他的笑感染了,都乐了。

扶贫攻坚,新时代卫健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这是一块饱含着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热土,这是一块书写着“无中生有”的传奇热土。这是一块凝聚着敢为人先的活力热土。

这座城市,诉说着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的磐石之心。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康全区上下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坚持以脱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一等民生工程,大力探索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精准为核心、以产业为抓手、以作风为保障、以小康为目标的具有南康特色的新路子,奋力打造高质量脱贫的南康样板。

“健康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场轰轰烈烈的健康扶贫活动在脱贫攻坚的同时立即同步展开……

为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区成立了由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卫健、扶贫、人社(医保)、财政、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制定出台了《南康区2017年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南康区健康扶贫提升工程实施意见(试行)》、《南康区2018年健康扶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及《南康区2019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保障健康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接受访谈的过程中,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钟伟同志胸有成竹、如数家珍把这几年的健康扶贫工作娓娓道来:

落实贫困人口免费参保政策2019年,区财政投入4932万元,为全区所有城乡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贫困人口免费参保全覆盖。

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为全区每位贫困人口制作发放了医保IC卡,区内37所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四道医疗保障线”窗口,开通了绿色通道,贫困对象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的适度目标2019年1-9月住院报销20874人次,住院总费用13752.70万元,四道保障线报销总金额12398.81万元,个人平均自付比例9.84%。

贫困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为每户贫困户发放一个健康保健箱;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免费提供健康体检、随访和转诊等服务,贫困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满意率达96%以上。

村级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就医方便南康区共有242个行政村,设置村卫生所569所,村村均有卫生所,配置了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诊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2015年起,南康区实施公有产权村卫生室项目建设,2015年以来,南康区共申报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项目134个,其中龙岭镇向阳村、龙回镇茶叶坳村、唐江镇唐南村和朱坊乡红心村卫生室项目经区政府同意,取消项目建设,其余130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乡镇卫生院安排本村乡医或卫生院派驻医生执业的方式进驻执业,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村级卫生服务能力明显。

同时,就南康区在健康扶贫实际工作中形成的特色亮点经验方面也一一做了介绍:

拓宽健康扶贫专项救助资金保障范围2018年起筹资1000万元设立专项救助资金。一是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住院费用经“四道医疗保障线”报销后因特殊情况比例不足90%的,由健康扶贫专项救助资金给予补足,1-9月全区共补助484人次,补助金额210.82万元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认定为长期卧病在床需要长期护理、照料的失能病人给予护理补助,按每位患者每年3000元的标准由专项救助资金给予护理补助,每年开展一次。三是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经“四道医疗保障线”报销后,个人年度自付费用累计超过1万元的,对超过1万元的部分由专项救助资金再补助50%,上半年已补助52人11.44万元。四是对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门诊医疗费用,参照医保2类门诊特殊慢性病的标准,由专项救助资金进行补助,截止目前已有162名患者享受了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待遇。

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实现应享尽享创新工作思路,简化工作程序,贫困患者办理门诊特殊慢性病证由原来的到医院办理变为专家来家门口集中办理,现场收集材料,为贫困户提供了方便,截止目前,共为全区15189名贫困人口办理了门诊特殊慢性病,其中为106名行动不便的贫困患者提供专家上门服务。2019年,我区继续对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认定开通“绿色通道”,并将30种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录入备案和看病取药刷卡结算服务权限全部下放到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贫困慢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取药报销政策。2019年1-9月份,报销人次62690人次,报销金额2054.62万元。

加大对贫困残疾儿童的保障力度2017年5月出台了《赣州市南康区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文件,增加了贫困残疾人健康扶贫内容和措施。落实上级政策,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残疾人功能评定性项目和治疗性康复项目以及运动疗法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提高了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对 0-8 岁需长年康复治疗的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按实际支出补助康复治疗费,每月补助不超过 3000 元/人,每人每年补助不超过 10 个月;对 0-8岁需长年康复训练的贫困家庭聋哑、自闭症、智障儿童,按实际支出补助康复训练费,每月补助不超过 2500 元/人,每人每年补助不超过 6 个月。

购买防贫责任险,扎牢健康扶贫保障的笼子由区财政出资260万元为农村人口购买防贫责任险,对于非贫低收入户和脱贫质量不高的已脱贫户因病、因意外等因素致贫或返贫的人员,由防贫责任险进行赔付,确保非贫困人口遇病不致贫、已脱贫人口遇病不返贫。

南康区健康扶贫工作在这场硬战中,面对现实存在的难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要求,紧紧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着力破解贫困人口就医难、看病贵和住院后报账多头跑报账难等问题,按每个村有一所村卫生室、每个乡镇有一所卫生院、每个县有一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三个一”目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解决了贫困人口有地方就医的问题;通过政府出资为贫困人口免费参保、实施“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贵的问题;开通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贫困人口免缴住院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负的住院医疗费用等措施,解决了贫困人口就医筹资难、住院后报账多头跑报账难的问题;设立专项救助资金,加大贫中之贫保障力度,购买防贫责任险,扎牢健康扶贫保障的笼子,确保非贫困人口遇病不致贫、已脱贫人口遇病不返贫。

为巩固脱贫成果,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南康区不断扎牢健康扶贫保障的笼子,继续实行“四道医疗保障线”和专项救助资金补助政策,购买防贫责任险,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重点人群实行“一对一”健康服务,健康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脱贫攻坚让幸福越来越近

健康扶贫的路上,有欢笑与泪水、有理解与感恩、有得到和失去、有温暖与落寞、也有收获与成长。

回望来时路,酸甜苦辣上心头。

蓦然回首,所有的过往都成为永恒的记忆和财富。

如今在南康,脱贫攻坚让幸福越来越近。

截止2020年初,南康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511户90569人,已累计实现脱贫24073户89675人。2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3.13%下降至0.146%,并于2019年4月28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目前,南康区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66个,通过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对全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提供有针对性、全方位免费的“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因人施策、精准帮扶”,一对一指导和叮嘱用药、保健、饮食事项,建立健康档案和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随访。

继续聚焦因病致贫返贫特殊困难群体,确保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有报销、大病有救助,不仅有效阻止了“病根”变“穷根”,而且大大增强了困难群众战胜病魔、战胜贫困的信心。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扶贫路上,有爱相随。有你、有我、有小家与大家。

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有我们新时代卫健人留下的铿锵足迹,留下了许多感动人心的真情故事;留下了一个个普通人不平凡的、闪烁着崇高人性光辉的事迹。

听党的话,跟党走,让人民过上健康而有品质的小康生活,也是我们南康卫健人一直努力的方向。

中国梦,我们的梦!新时代的卫健人,正向着更高的起点和目标奔跑。和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生活的南康人民一起,秉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信念,正步履铿锵,携手奋进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2020.11.2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