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凌的头像

潘凌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7/26
分享

绣出大小凉山的五彩云霞

绣出大小凉山的五彩云霞

        潘凌

  2019年5月31日5点,大凉山深处的天空,月亮还挂在天边,最后一颗星星刚刚下班,东方迎来了一抹晨曦,天就要放亮了,树上有几只早起小鸟试了几声嗓子,树下的山路上,一个背书包的小姑娘上路了。她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园田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沙晓花。这条熟悉的山路,她已经走了好几年,虽然要走近四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但她心里很雀跃,因为她知道今天有很多浙商银行的叔叔阿姨又会来学校,陪大家过六一儿童节。

6月1日,位于凉山州西昌市的中国彝族音乐产业基地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部动人的扶贫故事——《索玛花开》。这是我国首部以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电视剧,在浙商银行的贷款支持下由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顺利拍摄完成,播出后广受好评,并荣获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电视剧突出贡献奖。

剧中的大凉山,贫瘠却美丽。每年大地回春时,在扶贫干部的征途中,在沙晓花上学的山路旁,会开满漫山遍野的索玛花,露红凝艳,灿若朝霞。那一朵朵绚烂的索玛花,也深深铭刻在了浙商银行人的心里,从总行到成都分行、凉山分行,都不遗余力地将资金、资源和爱心源源不断输送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花开两枝,各放异彩。“产业和教育,是浙商银行精准扶贫的两大抓手。”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党委书记李永盛表示:“‘全国扶贫看四川,四川扶贫看凉山。’在总行关心指导下,分行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不仅率先在凉山设立了机构,还结合当地实际,深耕产业、狠抓教育,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的创新之路。”

产业助“造血”:“滴灌”到户串珠成链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曾经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沐浴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阳光下,但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当地不少群众仍处于深度贫困之中。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向全面小康跨越之际,大凉山怎能掉队?

发展产业——是大多数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金钥匙。

5月30日,凉山州德昌县农户安如友一如往常早早来到了家里的草莓地里,满地红彤彤的草莓让他喜笑颜开,不由自主算起了一笔账:一亩地年收入大概4、5万,现在种了20亩,一年毛利在80万左右。“多亏浙商银行借本钱给我,明年我准备再贷一笔款,又可以扩大种植规模了。”

尽管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但安如友家的草莓不愁销路。当地的德昌县唯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收购、加工、保鲜、储存、包装及冷链运输。加工后的冻干草莓带着大凉山的阳光气息,不仅供应蒙牛、伊利等国内大型乳业企业,还远销海外的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地。

随着企业订单的增多,更多群众自发加入到产业链中来,有效解决了当地“造血”问题。

2017年6月,唯益农业计划带动周边农户扩建600亩草莓基地,但流动资金出现了一定缺口。浙商银行凉山州分行得知后,为企业量身打造资金解决方案。按照“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迅速为唯益农业发放了1400万元小微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前,当地不少农户对金融的理解和体验几乎为一片空白,加上路途遥远难以抵达银行网点,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在这里显得“水土不服”。“为给贫困农户种草莓提供‘本钱’,我们创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采用点易贷(合作贷)服务模式,由核心企业推荐农户名单并提供担保,将农民的贷款‘搬’到线上,批量授信。”浙商银行凉山分行行长赵之熠介绍。

“黑科技”打通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农户通过“E申请”,可7*24小时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申贷。他们只需办理开卡,在手机上点一点,填写基本信息,就可实现当天受理、当天提款,款项直接打给农户,农户再将用于采购的草莓苗木款、肥料款、灌溉款支付给合作社和唯益农业公司,帮助农户扩大草莓种植规模。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客户经理持“融查通”移动设备,依托GPS定位、身份联网核查、动态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即可在农户的农田里“一站式”完成受理、调查等工作。审批完成后,农户在网银、手机银行上完成借款合同签订,并同步实现线上提还款。

浙商银行客户经理还担当了“培训师”的角色,他们连续一个星期停留在当地,现场开卡和指导农户操作,直到农户熟悉办理流程、完成贷款手续。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浙商银行即为唯益农业上游36位草莓种植户提供贷款371万元。

如此一来,局面就活了。这一“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全产业链扶贫模式,既满足了龙头企业的发展所需,又解决了贫困户“贷不到、不敢贷、无人带”等问题。

“多亏了浙商银行信贷支持,公司现在发展越来越好。”唯益农业负责人胡宗德介绍,前不久,公司还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和“省级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2018年,唯益农业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实现净利润560万元,已形成集草莓、桑葚、芒果等水果种植、保鲜、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公司吸纳就业的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0户脱贫,187户农户进入企业下属专业合作社工作。此外,胡宗德个人资助了7名贫困大学生。

不仅是唯益农业,凉山更多的行业龙头企业也得到了金融“活水”的“资润”。

凉山州发展(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杨红霞介绍,浙商银行凉山分行累计给予集团的信贷融资超过20亿元。这些资金在凉山州的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项目推进、应急抢险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2018年9月,凉山发展成功发行四川省首笔扶贫公司债券3亿元,浙商银行得知这是助推凉山脱贫攻坚的专项债后,积极响应,购买了发行额度的30%,并提供了专业的业务咨询服务,帮助该笔债券顺利发行;2019年4月,在浙商银行承销支持下,凉山发展成功发行2019年首期中票10亿元,创下了当期同评级的最低发行利率,另有5亿元计划今年下半年发行,专项用于产业扶贫项目。

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融资部总监左刚也表示,凉山文旅集团及其旗下凉山文广集团与浙商银行凉山分行自设立之初,就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期间,浙商银行更作为集团最大贷款行,一直支持凉山文旅事业的发展。

2017年7月,凉山文旅集团筹拍我国首部以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电视剧《索玛花开》,同期有不少重点旅游项目也在开发建设,资金压力较大。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浙商银行凉山分行第一时间为该集团申报授信,在总行的支持下,一个月后向凉山文旅集团发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最终《索玛花开》顺利拍摄完成并登陆央视,让更多人关注到凉山的脱贫攻坚事业。

教育“断穷根”:不忘初心追梦未来

在李永盛看来,脱贫攻坚要“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光有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到家还不够,还要着力扶智+扶志,通过教育阻断代际贫困,才是培育贫困地区内生脱贫能力的长久之道。

晓花所在的园田小学,就是浙商银行教育扶贫的实践地,也是一个人坚持几十年的办学梦。

马阿牛,园田村村小创立人和负责人。80年代末,园田村还没有学校,村里的孩子们只能去当地镇上读书。村子到镇上只有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路,孩子们走这条路上学,来回要步行约10小时,不仅辛苦还很危险。很多家长没空接送又不放心,宁愿让孩子失学在家。

马阿牛不忍心孩子们辍学,决定在村里自办一所学校,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难题。办学之初,没有教室,马老师就把自家的牛棚打扫出来,改造成了教室;没有黑板,他就往墙上涂了几层墨汁作为黑板;没有桌椅,他就亲手用陈旧的木板钉成了简单的课桌与凳子。几经周折,园田村的第一所小学终于诞生了。

经过数十年艰难的维持和不懈的努力,园田小学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前后一共搬迁过4次校区。当年那个小小的牛棚教室里只有6个娃,到如今明亮宽敞的教学楼里,每天有100多名孩子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

2016年末,浙商银行凉山分行了解到,园田小学不少孩子一到周末、节假日就要去山里干活,挖松露、野山菌、挖土豆,但这些东西在当地卖不出理想价格,便将学生采集的农产品收集起来,开了一个“彩虹学子的梦想小屋”网店,进行爱心义卖。很快,所有农产品销售一空,筹集到40206.54元善款。浙商银行用这笔善款对10多名家庭极度困难、无法支付学费的学生进行了资助,而后给学生购置了练习册、教材等资料,保障这些学生不会因负担不起学费和资料费用而辍学。

正是这简单的一步,学校的生源得到了保障,上课的孩子越来越多,全村辍学率降至最低,县教育局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拨款给学校建了新的校舍。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一个六年级的彝族孩子摸着教室里的玻璃窗爱不释手,“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透亮这么美的窗户。”

“浙商银行的帮扶,让我们得到了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办学的信心。”马阿牛质朴地说。

缘分就此结下。2016年-2018年,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又连续3年在冬季来临之际走进园田小学,向120多名师生捐赠羊毛围巾、手套、帽子等御寒用品,以及各类书籍160余册和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2018年9月27日,一场泥石流导致园田小学停课,经多方力量全力抢救后复课,浙商银行凉山分行在当年10月组织员工进行了数次捐款。

每一次来,细心的浙商银行爱心人士都会仔细观察孩子们的需要,并陆续组织员工捐款为园田小学竖起了篮球架,添置了洗碗机、净水器等设备,让孩子们学习之余,也加强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一次,浙商银行的叔叔阿姨又为孩子们专程带来了六一的礼物和小食品。晓花没忍住拆开了一袋沙琪玛:“好甜呀!”她自己舍不得吃,反而递给了叔叔阿姨们,“你们对我好,我想给你们吃。”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办公室主任瞿志斌现场决定,今后结对帮扶晓花,每年为她提供一千元学费,一直资助到她毕业。

“这些教育扶贫举动,是浙商银行大型公益助学行动‘彩虹计划’的一部分。彩虹计划连续开展了12年,通过结对帮扶、爱心募捐等形式帮助全国各地贫困学生,现已走进了四川凉山、甘肃天水、湖北通城、陕西汉中等地,帮扶学校223所,资助学生超过2万名。”浙商银行办公室副主任苏雪燕透露。

在四川,浙商银行金融扶贫的“索玛花”也在多处绽放:“彩虹计划”走进了凉山州冕宁县大山深处的拖乌乡中心小学,向142名小学生捐赠了书包、文具套装等小礼品,为老师送去御寒衣物,捐建“浙商银行图书阅览室”;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藏文中学、龙日坝小学以及广元苍溪县,开展“爱心进大山”活动,给当地送去了电脑教室和广播音响设备等;此外,在南充市仪陇县,成都分行计划定点帮扶5个贫困村,每年每个村捐赠40万,两年合计捐赠400万元,投入到当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面;在乐山金口河地区,目前已通过信用方式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5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的养殖业。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哎洛哎洛哎洛哎......”巍巍大凉山间,滔滔岷江水畔,动听的歌声回荡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下。园田小学的孩子们自发为远方的客人——那些一直牵挂和关心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浙商人跳起了舞,满操场欢声笑语,不少孩子还大声向一旁的叔叔阿姨们说:“卡沙沙,卡沙沙。”

“卡沙沙”,是彝语中感谢的意思。

在夏日温暖的阳光照射下,不远处的一幅标语格外鲜艳醒目:彝家儿女跟党走,索玛花开幸福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