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唱歌的虎的头像

唱歌的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8
分享

小时候的北京秋天

北京的秋天是这个城市最美的季节。初秋,蓝天白云, 空气干爽,白天的艳阳下虽然还会出点汗,暮霭降临后却几乎没有暑气了,最初的秋风秋雨更是把凉意的信息预先传递。等再过两个月,深秋时节到来,树叶变黄,秋雨淅沥,香山的红叶迎来如织的游人。

小的时候,秋天来临意味着不再酷热、不再有蚊子咬、还意味着有个叫“中秋”的节日要来了,小孩子都喜欢过节,有好吃的零食,餐桌上也会丰盛许多。

中秋节都要吃月饼,70年代时月饼不怎么好吃,又硬又干,皮的部分很厚,馅的部分很小,但那时候并没有什么更高级的可比较,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要紧,能有月饼吃就很高兴了,平时可还吃不着呢!我最喜欢的是“五仁”月饼,那小小的一团馅里,有与糖和猪油搅在一起的一丁点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杏仁、芝麻仁,觉得很好吃,但都是还没过瘾就吃完了,好像从来就没吃够过。现在大家对月饼到了厌烦的地步,五仁月饼也多得是,而且皮薄馅大,但奇怪的是我总是觉得没有小时候的地道,问题在哪里也搞不清楚,是因为小时候食物匮乏所以吃什么都香?还是现在的月饼因不放猪油和低糖所以不够味?

中秋节的时候还有葡萄吃,最喜欢那种“玫瑰香葡萄”,又大又紫的粒,一口咬下去,甜中透着极浓的玫瑰香,手里拿着一嘟噜葡萄,一颗接一颗地吃,直吃得心花怒放。

现在想想,小时候植入脑子的最初文学种子,似乎不少都跟月亮有关系。看着月亮里的阴影就会有玉兔、嫦娥、吴刚之类的想象,觉得很神奇,而第一次从鲁迅的小说里读到关于后羿与嫦娥又觉得特别逗乐,说是嫦娥奔月是因为实在厌烦了天天吃“乌鸦炸酱面”,当时觉得嫦娥真有道理啊,谁愿意整天吃同一样东西!父亲教我背的古诗词也有不少与月亮相关,读着觉得真好,其实小孩子对古人借月亮表达的情感与哲思懂多少呢?但仍然能感受到意境之美,挺神的,不得不服古诗词的魅力与不朽。

北京人很早以来就有两个季节欣赏点:春天到颐和园看玉兰,秋天到香山看红叶。每到深秋,香山被深深浅浅的红叶点缀得非常美的时候,大家就呼朋唤友或合家出动去看层林尽染,富裕些的人还会用相机照几张相,黑白的差点意思,有了彩色胶卷后大受欢迎。我小的时候是父亲带着去,中学尤其是大学的时候就跟同学结伴去了,当然还有跟男朋友一起的无数次去。

这种秋天游香山对很多北京人来说像是一种仪式,秋天之内起码去一次,经常还不止一次,跟山啊、红叶啊什么的打个招呼:秋天,你来啦?你好!谢谢!

现在北京的四季中,跟小时候相比,春天的情况有很大改变,漫天黄沙的日子极少极少了;冬天似乎比小时候暖,雪也下得少一些;夏天虽然还是热,但冰箱、空调的普及使盛夏并不难过;所以这三个季节的感受已经跟小时候不太一样。只有秋天,一切都像是复刻了儿时的一切:天空变得澄净高远,不时有悦耳的鸽哨声掠过;残夏的蝉声更衬托出秋天特有的寂静,夜间的虫鸣更是把一份秋意送进人们的酣梦里;慢慢地,路边的树叶呈现出不同深浅的黄或红,当枯叶铺满地的时候会下几场带着凉意的雨;人们收起夏装,穿上了夹克或风衣,吃着刚下来的脆甜多汁的苹果,心情分外舒畅宁静。

小时候每逢秋天到来还有个让人高兴的事:在学校又升了一个年级,一个暑假没见的同学大概又窜了个子,如果重新分了班就意味着新的同学,还有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课本......。一切都那么新鲜而让人感到期待和几许神秘感。开学那天,背着刷洗干净的书包,穿上洁净但可能有点嫌短的衣服,走在充满匆匆赶路的人们身边,听着一串串自行车铃声,内心充满了莫名的欣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