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江树-刘人云的头像

长江树-刘人云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2/17
分享

导航在浩瀚的中国文化大海上 ——读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令人炫目、浩瀚无边的大海,你想找到一条伟大而简明的航线,去较快地观赏并了解她那宏伟广阔的海景、她那美丽而雄伟的灯塔和海岛们,从而充实与丰富你的目光、你的头脑、你的胸襟,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华夏人吗?

如果你知道中国有一门开放性的博士课程,由著名导师端出具有整体突破意义的学术成果,引领你去学习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系列经典文本和人物,而且已经有了5千万的学生在收听,成为一场庞大无比的“行为艺术”,你愿意置身其中吗?

那么,请你去好好读一读余秋雨先生的新作《中国文化课》,你将如愿以偿。

概括地说,《中国文化课》这本书站在中国文化的青藏高原上,背靠世界

文化历史的蓝天白云,以深邃的新思维,俯拾古今,精要梳理与深入剖析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航程及其灯塔和海岛,即它的走向、脉络、印记、传承及其世界地位。作者以洞若观火的卓越见识、举纲抓目的非凡功力、精彩的故事化的夹叙夹议和如诗如画的优美文字,给读者们奉上了一桌中国文化的满汉全席!

一、洞若观火的卓越见识

见识,是指人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智力,也产生与他的天性与心地。

林语堂先生在《什么是见识》一文中指出:“中国人讲到学者的时候,普通是分为学、行、识的。对于历史学家,尤其是以这三点为批评的标准;一部历史也许写得极为渊博,可是完全没有见识,在批判历史上的人物的事迹时,作者也许没有一点独出心裁的见解或深刻的理解力。”可见“识”是优秀学者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著名学者吴军在所著《见识》一书中断言道:“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高度。”也决定你的人生之路能走多远。

而余秋雨作品最大特色就是他卓越而独特的见识,这使他的思维深刻新鲜,使他的著作独树一帜,使他的立意居高临下,使他的构思别出心裁,使他的布局巧妙大气,使他的语言熠熠生辉。总之,使他的研究“具有整体突破意义”。他的真知灼见常常是一鸣惊人,一语惊天,读者常常被他的文字所震撼,甚至疑之为天书。

我们来摘录一些中国青年出版社为该书写的推荐语吧:

——首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中国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神家园的回归之路!中国文化,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哪些才是值得每一代人珍藏的民族瑰宝?什么才是影响我们千百年的文化基因?为什么中国是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中国文化课》为你一一解答。让你快速建立对中国文化的系统认知,奠定自己的人文素养基石。

——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以导师漫谈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

这是一次温故知新的文化致敬,也是一次精神矿藏的深度探掘!

——每一个中国家庭的书架上,都应该有这本书!

要举例,全书到处都是。限于篇幅,我们还是挑出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一)什么是文化?这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可余先生的见解是:“文化是

种成为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而集体人格,是指“一批人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深入到潜意识之中,成为一种本能。”真是高度而精炼的概括!使我们豁然开朗。

(二)中国文化,“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什么时候成型,什么时候跨进文明门槛的呢?在这个时候,世界上还有别的文化吗?它们是什么样子,在做什么?中国文化与他们相比,处于什么地位?”这些庞大而艰深的问题,作者都作出了独特而高明的回答,使你大开眼界!

二、举纲抓目的非凡功力

中国文化五千年浩瀚如海,而全书只有60万字,如何导航?作者高就高在胸有成竹,高屋建瓴,举纲抓目。作者先理出一个《总目纲要》,告诉我们,全书共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引论·文化定义。以讲故事的方法,阐明“文化”的定义,使全书“有了‘守门神’”。

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铺展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壮阔史诗,一是以心带史,二是追踪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

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寻求中国文化的精神主干,结果集体选择的是儒、佛、道三家。

第四单元,反思·利弊所在。讲述中国文化长寿的8大原因和三大弊病,独具慧眼。

第五单元,储心·必要记忆。是该课程的“地下宝库”,分文学回忆和哲学、宗教回忆两个块面,要求学员记忆与贮存。

每个单元里也以简驭繁,条分缕析。如第四单元讲儒、佛、道,古今以来的有关研究简直是汗牛充栋。而作者讲儒家时,精明地以“君子之道”为核心,指出“君子”是中国集体人格理想的文化标识,还将“君子之道”列为九项:①君子怀德;②君子之德;③君子成人之美;④君子周而不比;⑤君子坦荡荡;⑥君子中庸;⑦君子有礼;⑧君子不器;⑨君子知耻。一目了然,极易掌握。

三、精彩的故事化的夹叙夹议

《余秋雨散文创作浅论》一文中道:“余秋雨横空出世,他夹带着悠远的历史,博大的地理,以及苦楚行走的文人豪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散文模式,即体裁以‘故事+诗化语言+文化哲理’为标志的秋雨体。”我是非常赞同的。

先说故事。余秋雨说:“文学之道的入口处,有两级台阶,它们是:一、质朴叙事;二、感性描述。”“只有质朴叙事,故事才能获得本质之力,而力扛千钧。”(《酒招非酒》)

正如中青社为该书的推荐语所说,在本书中:

你将与50位文化巨匠相遇:孔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王阳明……你将真正读懂20部原典性著作:诗经、论语、道德经、史记、心经、金刚经……你将真正领略30个光耀千年的美学奇迹:兰亭序、祭侄稿、富春山居图、敦煌壁画、云冈石窟、昭陵六骏……你将掌握100个破解文化基因的关键词:文明门槛、轴心时代、魏晋风度、整体诗性、家国同构……

而这些,许多都夹有精彩的小故事帮你解读。同以往论史的一类书相比,此书显得生动形象引人活泼,别具一格,令你爱不释手。

如论文化的力量,讲到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曲折遭遇,归纳出三个文化哲学的常规。论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身份的第一代表老子,提到了鲁迅《出关》:“关尹喜收下了这五千个字,还付给老子一笔稿费,——十五个饽饽,老子还再三道谢。这当然是幽默的想象了,但鲁迅对老子出关后的图景描写得很有意思:白发,青牛,黄衣服,布口袋,一下子进入灰色的尘土里,很快,什么都看不见了。”

又如讲杜甫的遭遇,突出“他为苍生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得出的结论是:“后来中国文人在面对人间疾苦时所产生的心理程序,至少有一半与他有关。中国文化因为有过了杜甫,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讲中国“君子”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故事化的夹叙夹议,阐明了王的生命宣言,即:“心即是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能把讲史的著述做得引人入胜,正是余秋雨的“九阳神功”。

四、如诗如画的优美文字

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点,有许多行家都给了归纳与高度赞扬,诸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新鲜奇特,精辟透彻,富有哲理,等等。我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其如诗如画的特点。

如诗,是指其精炼,含蓄,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以一当十,意蕴深长。如画,是指其形象逼真,绘声绘色,耐人寻味。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如他对印度文化的高度概括,说它“就像印度的公路,高低不平,色彩斑斓,拥塞不堪,泥尘满目。中间又奔走着大量的托钵者、裸跑者、化缘者,以及神牛和猴子。美,可以美到泰姬陵;脏,可以脏到恒河晨浴;静,可以静到甘地墓;乱,可以乱到千人火车。结果,即便是最好的文化,也在极端的拥挤和裂变中消失了。”真是精彩无比。

又如他对孔子老子孟子语言特点的分析:“孔子在文学上是中国语录式散文题材的开创者。他以端庄、忠厚、恳切的语调,给了中国文脉一种朴实的正气,延绵久远。这本来已是文功赫赫,没想到被另一个另辟蹊径的老子超越了。老子的语言,如刀切斧劈的上天律令,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都重似千钧。简单说来,孔子定下了汉语的基调,老子则提升了汉语的品质。……那么,孟子怎么又出现在他们两位老人家前面了呢?原因是,孟子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接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它,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酣畅淋漓!对我们优美自己的语言大有教益。

总之,当你跟着余秋雨先生的导航,游历了中国文化的浩瀚大海,你一定会仰取俯拾,一树百获,恍若新人。你一定会对余先生在书后写的这段话有了深切的理解。他说:“文化遗产永远是一个个课堂,给后代讲授着创新之课、高贵之课、等级之课、品位之课。然后,让后代人类更加创新、更加高贵、更有等级、更有品位。”

斯言确矣!

2022年10月于深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