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昌平文艺》的头像

《昌平文艺》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1/08
分享

孙士军散文三章

                  孙士军

清平乐之

崇礼之乡凉意

四时颠倒寒暑,崇礼之乡凉意。隐没深山人不识,原来一段闲趣。

2023年的这个夏天,热的非比寻常,刚刚入夏,已是热浪来袭。几个朋友之前就盘算着,端午节假期到哪里去休闲一下呢,有的说南下吧,有的说北上吧,不一而足,而且纷纷网络上攻略。听天气预报,端午假期气温将红色预警,大家意见出奇的一致,如此,不如我们崇礼避暑吧。

炎炎夏日,在北京耐着40多度的高温挥汗如雨的时候,我们已在崇礼一个叫村里香的街边店吹着凉风,吃着烧烤,然后在朋友圈里凡尔赛:崇礼的夏天有点冷,不如喝点白的吧,有羡慕的,也有扔板砖的。

确实有点冷,晚上温度降到13度,带的皮肤衣已经不足以御寒了。

喜欢崇礼,不是因为这里是冬奥会的举办地,而是因为他取了这个极好的名字——崇礼,崇尚礼义也。这个小城距离首都200多公里,是扼守北京的西北门户,历史上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错,擦得火花迸溅的地方,应该是有着尚武之风才对,取了个崇礼之名,就觉得有些别致了,离此不远还有一个叫尚义的地方,崇礼尚义,似乎是相伴而生,相应成趣,人有五德,乃以礼义为先,显得那么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在这里深深的扎根了,找时间一定要再到尚义去看看,看看那里尚的是什么义?又如何尚义?

与崇礼结缘,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单位年底召开年会,在怀来的一个会议中心召开,赶上天降大雪,有同事提议,离此不远的崇礼可以滑雪,不如我们去滑雪吧,那时候雪上运动还没普及,滑雪是件新鲜事,于是就决定到崇礼体验一把。

大轿车冒雪在山间蜗行,很久才到达目的地。对于雪,我的记忆只停留在堆雪人、打雪仗,对于滑雪来说那简直就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我们这群人基本都差不多,有把雪杖摔弯的,有把雪橇弄折的,简单说吧,那洋相出的就别提了。

站在雪橇上整个人就是一个不自在,只在初级道蹒跚,还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没几下就抓到了要领,纷纷到中级道一试身手,看着他们从雪道上飞驰而下,一次又一次的,自己心下也痒痒,也想尝试一下飞翔的感觉,于是也到中极道去试了一把,没想到,没经过专业训练还真是不成,基本上是从雪道上滚下来的,这其中也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雪体验,笨重的雪橇在我的脚下怎么也不听使唤,虽然摔了不少的跟头,身体毕竟没有受伤,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原因大抵是那厚厚的雪,摔在上面就像摔在海棉上一样,软腾腾的没有任何的疼痛感,开始还努力控制尽量的不摔,后来居然有意识地扑进雪的怀抱,满头满脸满身全是雪,在雪的世界里,人变得纯净、变得简单、变得找回孩童的快乐,心下暗暗地喜欢上了崇礼的雪,喜欢上了崇礼的冬天。

崇礼小城不大,坐落于山间,往哪个方向看都是山,他端端的长在山沟沟里,一条路南北几公里就算到头,一条河静静的流淌,小城就这么简单、干净、整洁。清晨,沿着河边散步,人间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晨练的老人,不打太极拳,不跳广场舞,只甩手,有的甚至什么也不做,静静坐在那里,宣誓他作为这个小城主人的存在,此时想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城市宁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是我喜欢的样子。

在崇礼,翠云山是最好的去处,他是太行余脉燕山北路大马群山的一部分,年平均气温只有1度,夏季最热的时节,气温也不会超过17度,比我们熟知的避暑山庄、秦皇岛气温低得多。既然是避暑,翠云山是必去的地方,这里号称是京西第一雾山,我们到时,雾气大底是已经消散,响晴响晴的,天蓝的耀眼,云白的耀眼,蓝天白云之下古长城遗迹与风力发电的大风车交相辉映,形成了历史与现代的直接对话,一个是为了发展,一个是为了安全,这也似乎暗合了昌平的昌盛平安之意。

这里的长城是明朝修建的,据文献记载,塞外长城有内外两道,俗称内外边墙,也称北路长城。崇礼、赤城、龙关一线的长城,在明代长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曾大修过18次,历时200余年。说来也有趣,在昌平明十三陵躺着的皇帝基本都修过崇礼地区的长城,这也是冥冥之中昌平与崇礼的一段缘分吧。虽然而今已经坍塌,依然可见当年的风采,在空旷的高山之巅,苔痕斑斑的石头营造着一种特殊的时空氛围,倍感凝重苍凉,遥想当年戎马崆峒,金戈铁马,烽火狼烟,触摸着厚重的历史,不由得人不感慨万千。

松林间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一个大大的“功”字,是篆书,可以想见,几百年前,戍边的将士在这里风餐露宿,构筑起不朽的防御工事,他们的付出,配得上那个大大的“功”字。

坐上摆渡车在林间穿行,耳畔松风阵阵,清凉扑面而来,让人的精神清爽至极,白桦郁郁葱葱亭亭玉立,如姗姗的少女,着装整齐,夹道而立,点头微笑,欢迎远方的客人,突然想唱个歌,就是那首: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

通往山顶的路是一组12生肖的石刻,并且有每个生肖的解释,12生肖是中华传统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先民的图腾崇拜,而且由此推算出每一个人的性格运气,但是总觉得摆在这里有些突兀,与自然天成的森林景观不搭界,尤其雕刻技术,可以用粗制滥造形容了,猪不像个猪、狗不像个狗、猴不像个猴的,傻傻的立在那里煞风景。

时近中午,走在通往山顶的小路上,虽然凉风习习,不觉得热,但太阳耀眼得紧,我们也无需太多的补钙,转而在林间穿行,立马舒服了许多,脚下是多年松枝落下形成的天然地毯,踩上去既坚挺又厚实绵软,但需要注意的是躲避松枝,避免被斜逸的松枝划到或者一不留神撞上蜘蛛网。有朋友建议,我们不如就在林下席地而坐,享受这份清凉吧。

一望无际的滔滔林海,迷人的白桦,挺拔的黄花松,曲折的林间小径,让人流连忘返,高山草甸开着各种的鲜花,其中最鲜艳的那种,你一定不要去碰,说是有毒,而且他还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叫做狼毒草。却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清肺的作用。

崇礼本身是个小镇,小镇范围之内又建有小镇,如太舞小镇、四季小镇,实际上就是集滑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都是一水的美欧风格建筑,在偏远的河北深山中突兀出来,也算是另外一种别致。太舞小镇只是车游一圈,本想去看看雪如意,恰巧人家正在举办重要活动,被谢绝了。

傍晚,四季小镇的喷泉在音乐中舞动,吸引了远近的居民和游客,光影悦动,微风吹拂,心旷神怡,恍若仙境。

假期恨短,短暂停留,未及深入读懂崇礼,若有暑热需避,还想去崇礼。

逍遥游之

最是人间烧烤味

淄,淄水;博,博山。有水有山,山水相依,淄博之谓也。以其山水形胜,而成古齐国故都。

2023年7月21日,中伏,半日飞驰,下午,人在淄博。

齐鲁大地热气蒸腾,把个八大局烧的烫手烫脚,人流如织,随着人流前行,看看这家店,转转那家店,店面都是小而精,卖的也都是些小东西,是年轻人的最爱,没有几样适合如我这般年过半百的老人,网红店卖的大多是甜食,不少人在排队等,销售人员在做推广,免费品尝,试喝了一小杯果子酒,甜得脑仁疼。全国各地的小商品都大同小异,没什么特别的,现场做画,现场书法的摊子不少,但品质不高,也鲜有人问津,艺术沦落至街头摆摊,也是让人寒心,炎炎夏日,他们以此为生计,着实不易,有个别的小文创还有点意思,卖的是匠心独具。

我是被五一期间全网火爆的宣传引流到此的,主要目的还是“赶烧”。

据说淄博人在夏季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吃一顿地道的淄博烧烤,淄博烧烤远近闻名,经过今年五一期间一拨高超的宣传炒作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烧烤,淄博烧烤要一张小饼,一根葱,加点辣酱和烤肉,最后卷在一起咬上一口……烧烤的香味配上大葱的清甜、辣酱的辛辣,那张朴实无华的小饼更是注入淄博烧烤的灵魂,有点像北京人吃的春饼,却有着自己不同的风格。

小饼小葱小串的诱惑一次次引诱着人的味蕾。不过说实话,所有的喧嚣之后,大都是一地鸡毛,出了八大局就有几个拉客的,有俊男也有靓女,举着牌子,介绍自家烧烤如何如何的不同凡响,迟疑再三还是选择了出租车司机推荐的那一家,但是体验感吗,呵呵,此处省略300字,各位看官自己去体验一下,便知分晓。空荡荡的院子,等待检阅的小方桌、小马扎也可能给您点点启示。

清晨,太阳还没有露脸,寂静的街道上只有我和环卫工人。到每一座城市我都喜欢或早或晚在城市的街道走走,一为锻炼身体,二也体验一下各个城市不一样的感觉,淄博给我的印象是干净整洁,城市不大,没有那么多的喧嚣,高大的长的奇形怪状的法桐暗示着这个城市的古老。用手机刷了个小电车,骑着在城市里兜了一圈,小凉风一吹,极是清爽,没有街边摊,也没有占道经营,处处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偶尔能见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标牌,小电车配有安全帽,但似乎所有开小电车的基本不怎么戴那帽子。在一个小区的门口终于寻到有两个卖早点的,卖的是炸油条和肉夹馍,有几个农民工样的中年人在吃早点,算是这个城市的烟火气吧。

淄博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八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淄博大地上繁衍生息,淄博历史最辉煌的时期自然是春秋战国,在淄博大地上出现了大名鼎鼎的齐国。作为战国七雄,齐国在山东可谓是雄霸一方,如果不是鲁国出了那位圣人,山东省的车牌号很有可能就是“齐”了。

齐国人才济济,能人辈出,像姜子牙、孙膑、管仲、田单、晏子等,都出自齐国。

齐国都城临淄,也就是现在的淄博,在周朝八百年间一直是山东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历史上的的临淄曾高度发达,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城市。据西汉刘向《战国策》记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可见其繁盛之至。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高等学校,其学术讨论之激烈,有力地推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经指点江山,傲视群雄,功业勋勋,当年的稷下学宫,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儒墨道法各家人才辈出,数不清有多少才俊从稷下学宫走来。文脉流传,而今的淄博没有了当年天下文士聚集的热闹,却多了一个新的景点——海岱楼,号称中国最美书店,也算是对文化传承的一个历史性的呼应吧,也是摩肩接踵,人潮如织,但大都是举着手机拍照打卡的游客。

除了这些之外,淄博还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别看国足球踢的不咋地,但论足球历史,咱是无可争辩的祖宗,什么欧洲的、美洲的、非洲的,他们都应该来淄博朝圣,什么欧洲杯、美洲杯、世界杯的,我们不屑的跟他们比,我们是礼仪之邦,友谊第一。

短暂经过淄博,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这里的人过着属于自己的平淡日子,该上班时上班,该吃烧烤时吃烧烤,享受着他们的来自小饼卷起来的快乐。

听着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挥手与淄博道个别,这歌取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淄博人,《聊斋志异》就在淄博诞生,那些离奇的故事背后不知有多少深意藏在里面,蒲松龄真是会讲故事,据说故事都是他现实生活的影射,不去管蒲松龄所讲的故事有多少现实的影子,而现实的淄博正在演译着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故事,不断的吸引如我这般的局外人关注,还心向往之。

希望有一天会回味起淄博烧烤,是浓浓的品不尽的香味。

逍遥游之

且将情思寄海阔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乐海的呢,算多么大的智者?

三年疫情,禁锢京城,对于大海,已经是久违的事儿了。有一个念想,再一次的投入大海的怀抱,拥抱那份辽远、空阔、宏大与浩然,在大海的面前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才想歇斯底里地呐喊,呼出胸臆,宣誓自我。

原打算到天津滨海新区去看海的,却没想到天津人民与我们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从居住的酒店到东疆滨海沙滩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却在东疆外的公路上堵车就堵了一个小多小时,临近中午,想去海边却只是看到了大海的一个边,无耐之下,转道淄博。

人在淄博,心里却一直想着大海,大家商议,不如到沧州市黄骅港去试试运气,说走就走的旅程就是任性,退房,兵发黄骅。

到达黄骅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汗白玉盘龙石柱,石柱的顶端有人物雕像,像是秦朝的服饰,但不知道雕的是什么内容,港口停了不少的大小游船,有游客正在上下船,可能是太浅,这里的海水浑浊,找不到一望无际的感觉,两艘废弃的军舰锈迹斑斑,躺在泥渍里呻吟,海鸥盘旋着追逐归航的船只。

我们租了一条船出海,站在船头不禁想,这海到底有多大?庄子逍遥游说:东海有鱼,其名曰鲲,昆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庄子的想象,以鱼之大衬海之大,这是他的伎俩;李白的描述表面上艺术,实际是滑头,海客滩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还是曹操实在些,他打了个比方,似乎更具象了一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总之就是,海很大,大得难以想象。

不过说实话,我是真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大海的,一次是在北戴河也是乘船出海,在渤海湾允许行船的范围内转上一小圈,打了一网鱼,就算出海了;再一次是在厦门,坐船个把小时,远远的望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也算一次出海了。我所憧憬的大海,应该是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的那种感觉,他可以宁静,宁静的让人恐怖,甚至窒息;他可以愤怒,愤怒的让人抓狂,甚至是无所适从。

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是山更高一些,还是海更深一些呢?珠穆朗玛峰八千多米高,马里亚纳海沟好像是一万多米深,如果把珠穆朗玛峰倒插进海里,那肯定是连影都不见了。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是个水的世界,如果是从太空俯瞰,那几片可怜巴巴的陆地也不过是汪洋中的几个小岛罢了。

女儿做节目,在海南拍摄游轮,给我们介绍游轮如何的不同凡响,而且说有机会带上我们老两口体验一把,于是心里就有了一个念想,坐一次游轮跨越大洋,体验真正的海。

我们租的游船不大,十来个人却是正好,船舱内一条长桌恰好适合打牌,想的确实周到,居然装上了空调,窗户一关,船舱内凉爽宜人,隔窗望海既舒适又养眼,不时有飘着红旗的游船经过,船在航道里航行还算平稳,我们饶有兴致地在船仓里打牌聊天,出了航道就起了波浪,有朋友觉得不适,晕船了,发誓再也不坐船出海了……

我分析乘船与骑马应该是一个道理,人的身体应该随着马或船的起伏而起伏,如果是戗着来,那一定是会被颠的七荤八素,如我那朋友。所谓顺势而为,随波逐流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我们这一群大海的不速之客而言,那海浪就是大势,随浪起伏,自然安稳,尤如儿时的摇篮。人呀,看准大势,把握大势,顺应大势,其实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大海如此,生活中审时度势又何尝不是,希望我的那个朋友既能看清海浪之势也能看清生活之势,做个弄潮儿,勇立涛头,手把红旗旗不湿。

此行出海的首要任务是打渔,船老大告诉我们,要想打到更多的鱼,就应该往深海开,越远鱼越多越大,可是海浪也大一些,突然想起了《狂飙》里的一句话:风浪越大,鱼越贵。我们下午才出来,又有人晕船,也不太可能行太远,告诉船老大尽快下网,那船老大上了些年纪,头发稀疏皮肤黝黑,驾船掌舵技术娴熟,沿着海图不偏不倚,一瞅就是个经历过风浪的,虽然年龄不小,但是身体矫健灵活,看他下网、掷浮、搅动转轮,驾轻就熟,一定是海上捕鱼的行家,丝毫不输那年轻的助手。与那年轻的水手聊天时知道,他们是翁婿关系,一个女婿半个儿,这也算是大海上的上阵父子兵了吧?常在海上走,谁能晓得会遇到怎么样的风浪,其中朴素的道理一下子就懂了。

游船向深海行进,波浪逐渐大起来,船舱已经关不住这群爱海的人,大家都拥到船头来与游船一起乘风破浪,天气氤氲,云浪翻滚,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此时恰好,不冷不热不晒,不一会儿竟然飘起了零星小雨,雨星点点,海风迎面,衣袂飘飘,吾自陶然。远处天空与大海之间,海鸥翻飞,这天空与大海之间的舞者,竟然是这般的自由,我忽然明白了,一次次的想投入大海怀抱的真实用意,原来是对于这群精灵的艳羡,从内心里原本是希望如这群鸟儿一般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忽然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于是吟咏: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一会儿翅膀捧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向乌云,在这乌云与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此处居然还有掌声。

人类极至的快感大略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于播下种子时的期冀;一种是来自于收获时的欢愉。收网了,大家都聚到船尾,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慢慢收起的鱼网,包括晕船的那位朋友,五脏六腑痛苦不堪,脸上却写满了憧憬与期待。鱼网上船的一刹那,大家惊呼,好多的鱼呀,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这丰收的一刻。螃蟹、皮皮虾、海螺,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海鱼。那个年轻的水手最是利索,噌!噌!噌!把皮皮虾、螃蟹捡拾到一个大塑料筐里,用海水冲洗干净,上锅就蒸,不一会儿船上弥漫的就满是海鲜的味道了。

我们也七手八脚跟着一起分拣,首先把身体硕大的海蜇先捡出来放进一个大水桶,塞了满满的一桶,似乎还在蠕动,再将各种的鱼类分捡至竹筐里,大大小小,形态各异,还有彩色的,它们若在海里游一定是有几番姿色,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捡海虾,海虾身体小,与各种的海垃圾混在一起,很难辨认,我却发现了窍门,在那些囫囵的一堆里,专盯住如细头发丝一般的细丝,用手轻轻一拎,一只海白虾便在手上舞动了……

归程中,雨停了,太阳拨开云幕,露了半个脸瞧瞧,又害羞地躲了起来。

品着真正的海鲜,大家纷纷称赞。朋友说黄骅是个好地方,这个地名有些来历,是纪念一位抗战的将军,说这地方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去处可以游玩,我们可以去逛逛,只可惜没有那么多时间。

孔雀东南飞,偶而落黄骅。

其实,人间的好去处多了去了,也没有必要非得阅尽人间春色,于我们这群爱海的旱鸭子来说,留下记忆,留下怀念就已足够。我们注定要奔赴人生不一样的旅程,希望在人生路上疲惫之时能想起黄骅,想起海,想起海鸥,想起收获,那就足够了。

黄骅你好。黄骅再见。许是他年会回首,仍将情思穿海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