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昌平文艺》的头像

《昌平文艺》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1/08
分享

吕梁三章

高海平

 

临县的山

碛口很有名,它是临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很多年前,在离石工作的大学同学陈殿生邀我去过碛口。殿生的老家就在碛口旁边的西湾村。印象比较深的是,殿生的母亲为我炸油糕吃。晋西北一带的风俗,接待客人最高规格就是炸油糕。我在殿生家第一次享受到了最高的礼仪,至今想起依然心存温暖和感激。离石还有我一位大学同学武守良,他们两个一起陪我游览了碛口和西湾。碛口和西湾风格不同,碛口主要是石板街、石头房,商业气息比较浓。西湾是一个传统古村落,房屋是土木结构,几进几出的院子,彰显主人耕读传家的本色。西湾的内容比碛口更丰富,可品鉴的东西多一些。但是,碛口的名气却比西湾大得多,这是碛口的码头地位所决定的。

黄河出内蒙一路南下,流经山西和陕西的黄土高原,在碛口有一个明显的跌荡,这个跌荡直接导致原本能够行船的河道,不能再走了,只能上岸卸货,走旱路;同样,需要北上的货物也在碛口装船。碛口充当了南来北往的码头,客栈林立,商贾云集,茶楼酒肆,五方杂处,一时之间,热闹非凡。俱往矣,如今的碛口此一时彼一时也,虽无往日的商贸繁华,却有如今的流风余韵。

黄河两岸沿黄公路的开通,是山西和陕西两省不约而同的举措。走黄河,看黄河,欣赏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风光,是近几年旅游的热门选择。黄河岸边的自然生态比较脆弱,旅游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修复。临县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

离碛口不远的月镜河流域,是临县中兴社林草生态综合修复工程的现场。工程总面积3万亩,其中生态修复2万亩,涉及碛口、丛罗峪、刘家会3个乡镇7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包括前山、后山、枣岭子、琉璃畔等。

站在山顶上,遥望那片修复过的山洼坡地,沟壑纹理清晰,每一处褶皱都能看出绿色植被的有效分布。据林业系统的人员介绍,月镜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程持续了三四年时间,投入了上千人力和几千万元的财力,目前已初具规模。

介绍人员为我们轻描淡写,一语带过,听者能从中体会那种壮观场面。尤其像我这样经历过农业学大寨洗礼的人,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上千人在那面山坡上劳作的场景。红旗猎猎,插在山顶。一排排山民撅着屁股、挥着锄头,他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劳作。可以畅想一下,每当锄头抡起、又划着弧线奋力落下时,锄头与身体形成的力学结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美。锄头与土壤或者岩石接触的一刹那,或深沉或尖锐的撞击声多么富有穿透力,而这样的声音不是来自一个人,而是来自上千人,浑然而成打击乐的节奏。

根据地理特点以及所要种植的树木品质要求,坡度大的地形要挖鱼鳞坑,这是一般常规操作。鱼鳞坑里还要填客土,也就是从别的地方运来沃土填进去,改善土壤质量。除了鱼鳞坑,还有水平阶、反坡梯田整地技术。除了填客土,有的还要用地膜石板覆盖等手段。从流程来看,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工序很多,形式多样,目的为了保障成活率,栽下去一棵要成活一棵。还有更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提水工程。这里的气象特征非常怪异,黄河滔滔不绝地奔流,两岸却极度地缺水,每年的降雨量稀少。守着一条黄河,忍着四季干旱。老百姓望河兴叹,黄河是别人的,不是咱家的。像这样大规模植树造林绿化山川,必须动用机械提水。七八十度的坡度,浇灌一次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何况不是一次两次能解决问题。

月镜河流域种植的树种很多,针叶林有:油松、侧柏、白皮松、桧柏;阔叶林有:火炬、金叶槭、白腊、五角枫、国槐、栾树、法桐;经济林有:连翘、山桃、山杏、山楂、文冠果、龙桑、玉露香、樱桃、花椒;小乔木及灌木有:木槿、金叶榆、丁香、黄栌、紫叶矮樱、海棠、柠条、华北卫矛、珍珠梅、月季、紫枝玫瑰、黄刺玫、紫穗槐,另外还有苜蓿、八宝景天、三七景天、红叶景天、金鸡菊、大花萱草植物等。每一个物种都有不同的特性,其管理方式也需要分别对待。有的考虑长久,比如阔叶林;有的考虑到快速生长,比如阔叶林;有的还得顾及农民的收入,比如经济林等。

望着满山坡的绿色,林业局同志说得很兴奋,我们听得很入迷。这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人们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实施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常常被人忘记。我们恰恰是那些不让忘记过程的人,要用自己的笔追溯那些奋斗者的历程,记住那些默默无闻为林草生态修复奉献了汗水甚至鲜血的人。

临县对生态建设非常重视,月镜河流域的工程只是全县生态工作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县成立了291个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总数13668人,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工程等造林12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8.55万亩。

十四五以来,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两年完成国土绿化2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20万亩、通道绿化485公里、村庄绿化55个、草地综合治理9.5万亩。

有句话常常挂在人们嘴上:年年植树不见树。这是对植树工作的揶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后期的巩固工作。为了山坡上那些弱小的树苗和草木的成长和壮大,临县从上到下也是拼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现了从“林长制”到“林长治”的转变。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总林长,以此类推,直到村支书、主任级都在担责。这样的齐抓共管,无缝衔接,足以让山川开心笑,让树木开怀笑,让花草烂漫笑。由一级一级的官员保护它们,临县的山是幸运的。

我目光一直望着远处的山坡,忽然发现影影绰绰的白色在蠕动,羊群,是羊群。我用手指着远方,问林业局同志,有人放牧,是不是不允许。林业局同志很为难地告诉我,这确实是个问题。按理说这是不允许的,也是明令禁止的。我犯了文人的臭毛病,一再追问他,从古到今,我们读过大量的文章,都是在歌颂牛养满山坡的美好场景,如今禁牧了,不让牛羊上山了,这些天生的食草动物,仅仅靠圈养能长久吗?林业局同志也陷入了无语,稍微停顿了一下说,将来如何不知道,至少现在必须禁牧,我也表示充分地理解。

还是回到老问题上,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开发是一对天然矛盾。保护的目的为了环境更美好,开发的目的为了生活更美好。如何使环境和生活、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一定要掌握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在哪里呢?

兴县的树

第一次去兴县,也是第一次知道兴县的国土面积3168平方公里,全省第一。宣传部陪同我们的一位同志说,下乡调研工作最远的乡镇开车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是远了点。大有大的好处,辽阔、苍茫、一望无际。尤其是在秋天,站在兴县的大地上,看云卷云舒,风去风来,草木摇曳,青纱漫漫,别是一番兴味在心头。

蔚汾河波澜不惊,优哉游哉地流过兴县大地,一泓清水入黄河,黄河不惊不乍,携蔚汾河水一同向前。引起我注意的是河边的悬崖,像人工雕琢过一般,花纹优美,凹凸有致,甚至还有镂空。宣传部同志说,先别感慨,好看的还在下面呢。一句语焉不详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来到六郎寨景区,让我开了眼界,宣传部同志看我惊讶的样子,得意地问,没骗你吧?我连连点头,揣想,怎么会有如此巧夺天工之杰作呢。相传北宋名将杨延昭在此修寨驻防,故得名“黄河六郎寨”。六郎寨是由一位郭姓民营企业家花了几年时间,投资8000多万元,精心打造的景区。景区的标志是一座天然的石驼岭,骆驼造型逼真,有头有峰,安卧不动又时刻准备负重前行。这个标志性景观在停车场已经看到了,原本以为也就如此而已,没有必要再上山了。郭老板说,你们不是要参观我们的生态绿化工程吗,不上山怎么能看到呢。差点忘了初心。

郭老板亲自驾驶自己的丰田霸道,上山的路很窄,而且弯度大,郭老板手中的方向盘玩得贼溜,坐车的我们吓得大气不敢出。路窄不怕,弯多也不怕,怕的是沟深。郭老板为了打消我们坐车的恐惧心理,不停地介绍着沿途的风景,特别是我们关注的植树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散注意力,效果很好。一方面被他的介绍吸引住了,另一方面也确实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观。

飞来石,一块硕大无朋的石头像摆在山顶上一样,无根无靠,只有一个支点立足,像人工雕刻的大鹏金翅雕,展翅欲飞,又像一块太湖石,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飞来石见过很多,如黄山的飞来石,普陀山的飞来石,外形简单,没有雕刻般的镂空和图案,而六郎寨的飞来石集各种飞来石之大成,堪称一绝。

更让人惊叹的还有悬崖峭壁上的天然雕刻画。与其说在蔚汾河河边看到的是冰山一角,这里展现的就是整座冰山。太漂亮,用美轮美奂形容毫不为过,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雕梁画栋。人工的雕刻多少能看出凿痕,这里无论是镂空还是线条全然没有丝毫的迟滞和扭捏,真正的流水线条,浑然一体。

在大自然的杰作面前无我忘我,如痴如醉,这真的是自然生成吗?回头望着山下的黄河,我立马给予了否定。应该是黄河千千万万年曾经在这样的一个位置,对两岸的岩石进行不断的冲刷、腐蚀而逐渐形成的。壁立千仞不语,河流千里无骛。

这是一座石头山,石头占有了无尽的风光。花好还要绿叶扶,山上有土壤的地方种植了很多的树。黄河岸边的树都是金贵的。看到飞来石旁边的石头缝里有几棵树已经枯死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郭老板也明确表示,下一步加大对景区的绿化,增加绿化面积优化旅游环境,此言如矢中的。

树,一直是此次采风活动关注的重点,在兴县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人凭借一己之力,种植了6000亩树木的真实故事。

秋雨普降,雨丝绵密,前往宋家沟生态园区的路上,车子的雨刷器频繁地摇动,雨水依然顽强地遮挡我们的视线。秋天的田野像羞涩的姑娘不让看她的脸,哪怕她是俊美的、俏丽的。进入宋家沟生态区域后,雨下得更大,路面的积水被车轮碾过,水花像蝴蝶煽动着的翅膀飞溅。林区的树木已成蔚然之势,车子像一艘船驶进了绿色的海洋。刚开始还是一艘大船,慢慢地感觉就像一叶小舟,飘飘忽忽的。

真是一片寂静的山林。林地的主人是70多岁的高华处老人,把我们迎进屋子,递烟让水果,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把他团团围住,急需听他传奇般的植树造林故事,老人乐呵呵地讲了起来。

高华处从县林业局退休后回到了宋家沟,他承包了村里的4800亩荒山乱石沟地,开始了自己植树造林的宏伟计划。退休后返乡种树的例子有很多,比如,2019年我们去芮城采风时,一位名叫高文毓的老人是从省水利厅的所属单位水土保持研究所退休,他是北京林学院毕业的,对树木非常了解。放弃了享受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毅然决然返回老家植树造林20年,植树造林8000余亩。作家鲁顺民写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和他的树》,一位叫张连印的省军区司令员,退休后返回老家左云义务植树18年。

刚开始,我对高华处的植树经历并不抱多少好奇心,也就是另一个高文毓和张连印而已。听着听着,从中理出了一条重要线索:高华处心里装着一个梦,那就是陶渊明所拥有的田园情结。当初,高华处一定是暗暗下了决心,要把这4800亩荒山乱石地,变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理想之地。

村里人对高华处不理解,见了面就说,退休了好好养老,折腾啥呀。养老金花不了我们帮你花,扔到山沟里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也不无道理。好地块还长不出好庄稼呢,一个荒山乱石滩怎么长出大树呀?高华处不作任何解释,一笑置之。家里人也担心,不说钱的事,年事已高,怕身体吃不消。高华处就像一头倔驴,顶到南墙不回头。家人看不过眼了,只好跟着一块干。高华处嘴上不说,心里乐开了花,干劲更大了。每天吃住在工地,一锄一锄挖坑,一棵一棵栽树,一桶一桶浇水,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其间的艰难曲折,略过不赘。

高华处不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开荒种树还上瘾了。自己承包的地不够种,又把周边村子的荒地承揽过来。原来的4800亩,变成了6120亩。二十年时间,高华处就像一位魔术大师,把荒地乱石滩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场。十万多棵树,就像高华处培养的绿色士兵,保卫着这块土地。基本农田600余亩,种植了无农药无公害作物。秋季来临了,玉米、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黄瓜、毛豆……应有尽有。高华处真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当代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渐渐不能满足高华处的心思,他有了更大的想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宋家沟生态园区打造成生态景区,向全社会开放,这一点远远超越了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情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打了十口水井,建了一座100立方的高位水池,铺设了五公里水泥路,二公里田间道路,架设了三公里高压线。建成了黄河九曲,晋绥文化生态碑林,小型生态广场,弥陀寺院,采摘园,一二0师学校校外实践基地等适合游人参观游览的景点。

宋家沟生态景区建成了,旅游旺季,游人络绎不绝,穿行在密密的林子里,尽享清凉和负氧离子的沁润,采摘园里选摘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农家餐馆里肆无忌惮地享受着美食。啃玉米,满嘴留香;剥毛豆,一个个像猴子;西红柿,拿上一颗直接吃,不需调拌。大有一种重回农耕文明的穿越感和真实感。

雨还在不停地下,作家们在高华处的带领下参观林区,每到一处,高华处总能讲出精彩的故事,激动时还吟诗一首,大家都夸高老好文采。高华处高兴地说,我就喜欢你们这些作家诗人,能用文字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此时,不知谁插了句话:这片山林不就是您老写在大地上的华彩丽章嘛。高华处听了乐不可支,呵呵地笑。

一把把雨伞像林区突然长出的硕大蘑菇。雨水并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和视野。鸟鸣声从林间清晰地传来,如带响的箭,好一派纯自然的山野风光。

天完全黑下来了,雨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高华处幽默地说:常言道,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今天不是我不留你们,是我留不住你们。但是呢,我想留住你们的嘴,留住你们的胃。今晚在我这里吃一顿纯天然的农家饭,这可不是腐败啊,是我的一片真心。大家高兴地大声叫起来。

我一直在想,高华处这样热爱土地、热爱农村、热爱种树的人,虽然不是孤例,还是太少了,不要说别的地方,兴县如此广袤的土地,再多几个高华处该多好啊。是啊,兴县3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都有宋家沟这样的生态景区,岂不快哉。

 

岚县的花

由兴县前往岚县,因为下雨,一路走的低速。秋雨已成连绵不绝之势,河流洪水向西奔流。我们向东行驶。好在不是行走的高山峡谷之中,不必担心遇到泥石流的风险。路面上积水处被车辆碾过后形成飞溅的水花,溅到不远处的草叶上,草叶立马耷拉了脑袋。常年饥渴的黄土地,此时就像吸饱了大烟的汉子,精神亢奋,行为乖张。田地里,雨水漫漶成浊,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水洼。让我想起童年时代,这样的雨季,一群小孩儿手拿小锨拦水筑池,雨水打湿了衣衫全然不顾,撅着屁股忙乎着。而大人却身披蓑衣,手持钢锨下地查看灾情。

雾罩远山,田野和山林一片朦胧。这是绿色统领自然的时节,车窗外的田野慢慢被森林所代替,车子开始翻越兴县和岚县之间的黑茶山。黑茶山山高树密,它是兴县的蔚汾河与岚县的岚河发源地。蔚汾河向西流去,最终汇入黄河。岚河是一条二级支流,最终的目的地是汾河。

黑茶山,因为194648日的“黑茶山空难”发生在这里,使世人皆知。当时,从重庆谈判归来的叶挺、王若飞、博古等人,乘坐C-47运输机飞往延安途中,经过黑茶山遇到恶劣天气,飞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黑茶山的气候多变,我们路过时,大雨如注,白雾迷茫。司机格外小心,行驶缓慢,路上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像一条逶迤的长蛇。

下山便进入了岚县地界,雾已升腾,眼界稍微打开了些,大片的土豆基地出现了,土豆花开得肆无忌惮。岚县一年一度的“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已接近尾声,我们赶了个尾巴。

世间的花朵千千万,怎么数也数不上土豆花。没有吃过土豆的人很少,知道土豆在我国有几大生产基地的人恐怕不多。土豆的名称很多,山药蛋、马铃薯都是它的别名。我国土豆生产基地主要在云南、内蒙古,还有西北甘肃、宁夏一带。夏天市面上出现的土豆多是云南过来的,内蒙古、甘肃、宁夏一带的土豆到了秋天才能上市。

岚县的土豆也很有名,在山西那是响当当的品牌。每年到了收获季节,岚县土豆只要出现在包括太原等城市的农贸市场,购者云集。岚县人能用土豆做出一百多道菜,专门开办的土豆宴,吸引了南来北往客,风光一时无两。

怎么关注土豆都很正常,它关乎到饭碗,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关注土豆花的。岚县是土豆大县,三十万亩的土豆生产规模不可谓不大,宣传和推广考验着营销者的智慧,土豆花就这样成了岚县宣传和推销土豆的最佳切入点。

世人都爱花,不管什么花,大到牡丹花、芍药花、大丽花、月季花,小到野花、枣花等等。土豆花一旦进入人们的视野,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么美。是啊,只要是花,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丽。大有大的雍容华贵,小有小的精致秀气。有的花一生只为绽放,所以一定会把美丽发挥到极致,牡丹如此,芍药如此,月季亦如此,花期结束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土豆开花,不是为了自己的绽放,其目的是泥土下面那一串串大小不一的土豆,奉献的意义大于自身绽放的意义。而我们有谁去关注过这一点呢?

岚县不仅把土豆产业做大做强,还做成了旅游业。“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吸引了游人前来岚县旅游观光。我们是该活动最后一天来到了景区。参观了土豆花十八景,土豆花篮,土豆神雕塑,马铃薯长廊等景点。土豆已经从普通的农副产品,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还挖掘出土豆神这样更深的内涵,也是岚县人民的智慧在线。据介绍,“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今年的游客达五万余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村民通过摆小摊、开农家乐饭店,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我格外关注土豆花。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也种过土豆。印象中土豆开的是白色花,一丛绿莹莹的缨子掩盖了花的光彩。这里除了白色的花,还有红色花、紫色花,不同的花代表着不同的品种。土豆和别的庄稼一样也有品种之分。不仅有品种之分,土豆还不能在同一块地连续种植,今年种了,明年就得倒地方,否则减产,这是农业科学,我是知之阙如。

参观土豆基地时,天气渐渐开了,云层慢慢地往上翻滚,就像结束一场战争后大部队有序的后撤。黑茶山的轮廓逐渐打开了,山色青黑,蜿蜒起伏,和广袤的土豆基地连成一片,共同构筑了一道壮丽的山川风貌。让我想到了那几位因飞机失事而牺牲的英烈,他们长眠在这里,也驻守在这里,与山川同在,与三十万亩土豆同在。

土豆花开了,岚县人民笑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