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生
经过一夜春雨的滋润,那艳态娇姿、花团锦簇、雪片千重、胭脂万点的杏花便如约绽放了……退耕还林,防治“三化”,不仅让太仆寺旗的生态环境好了,也让这里的景色美了。
杏树不仅是一种很好的绿化、观赏树种,而且其防风固沙、改善生态效果显著,特别适合在干旱少雨、土浅草稀、风大沙多的太仆寺旗种植。全旗共种植山杏树30余万亩,春夏之交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这30万亩杏林最初静静含苞,继而花瓣初绽,倏然粉花怒放,转眼满山云霞,呈现出一派满园春色关不住,万亩杏花如海洋的盛景。漫山遍野的山杏花竞相绽放,远望原野片片粉红云霞,近观枝头朵朵春意喧闹。
曾几何时,太仆寺到处都是不堪耕种的荒山秃岭,春天山坡荒,夏天不长草,刮风天涌起沙尘,下雨天流失水土。如今,30万亩杏树蔚然成林,季春万树粉红,仲夏千顷碧绿,孟秋红杏点点。自杏树成林以来,太仆寺旗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你看,这漫山遍野的杏花,在阳光下灿烂,在蓝天下绚丽,在清风中飘香,在雨露中娇艳,这就是我们生态建设的成就,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昔日坝上光山头,今天已成杏花村。
昨夜小楼听春雨,今朝草原看杏花。看,漫山遍野盛开的如胭脂似白雪的杏花占尽春光、尽显妖娆,把太仆寺旗的春天妆点得格外明媚、渲染得格外热烈。“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诗人的审美感受,是诗人的神来之笔,更是太仆寺旗杏花美景的真实写照与艺术表达。漫步在这树林花海,幽幽清香充鼻盈肺,耳畔是赏花人的欢声笑语,眼前是摄影师的“长枪短炮”。此时,每一个游人的心情都是惬意的,兴奋的,迥异于在杏花村问酒消愁的唐代诗人杜牧。
山坡万顷杏花开。太仆寺旗杏花的美,不单单美在一个花朵、一片花瓣,更美在团团簇簇、蔚然成海。哦,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杏花,一片气势磅礴的粉白花海一直烂漫到目力所及的天边,与天边的云霞浑然一体,是人间的花园,也是天仙的花园。内地的杏园哪里有这样大的阵势,那里几亩、十几亩大的杏园就不能算小了,如何能与太仆寺的三十万亩杏林海相比!这里烂漫成海的杏花,绽放着蒙古草原的粗犷与浑厚;这里烂漫如云的杏花,灿烂着蒙古草原的豪爽与大气。无数朵娇嫩欲滴的杏花集合起来,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以数量给人造成视觉和心理的冲击,令人叹为观止。如果把杏花比作女儿,太仆寺旗的杏花是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飒爽。
最爱杏花的人还是曾经栽种了杏树和今天享受着春光的太仆寺旗两代人。为了不负春光不负杏花,他们早就把兴致攒足,把各种拍摄器材备齐,焦急地等待着花讯——那一夜春雨淅沥。清晨,雨过天晴,“车马争先尽此来”,人们纷纷涌向杏花海。看吧,开车的、蹭车的,骑车的、步行的,都是一脸的兴奋爆棚。杏花笑春风,蜂蝶翩翩来;蜜蜂熙熙而来采花酿蜜,彩蝶攘攘而到争奇斗艳。最抢眼、最欢心的还是徜徉在杏花海中的游人。哈,一株杏树下,一个粉面如花的小女孩捧着一支繁花凝眸,花面交相映,是一道风景。啊,花海深处,还有一对儿终成眷属的情人,新娘一袭婚纱绰约多姿,新郎笔挺西装玉树临风,又是一道风景。这杏花海里的牵手肯定要胜过月下老人的那根红线。
在杏花海里徜徉流连的当然少不了本土诗人。他们在留下一串串蹀躞脚印的同时,情感的闸门大开,情感的潮水汹涌澎湃,诗性大发要作一首“杏花”诗了。怒放的杏花,美了太仆寺的荒山秃岭,醉了太仆寺人的情怀,丰富了太仆寺诗人的诗歌意象。诗人们并不打算仅仅是歌咏杏花的妖娆美丽,他们更要通过诗歌来抒发家乡生态变好了、环境变美了的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爱家乡的前人栽了树,这些栽树人未曾远去,还在精心地呵护着杏树,向人们捧出一年又一年的杏花季。享受恩惠的后人岂能不由衷地感恩,用一首小诗为杏花海再着些风流:
万亩杏林枝枝秀,众人心头朵朵芳。
莫问牧童会遥指,杏花深处好风光。
赏花归来意犹未尽,你在朋友圈里秀美图,我在亲友群中晒靓姿,在手机中延续着山坡上的烂漫,杏花烂漫的太仆寺就这样飞向了四面八方。烂漫在第一波游客的“美篇”中的杏花,点燃了更多人的赏杏花欲望,本地人自不必说,那些在外地寻梦的游子们应和着家乡杏花“归来吧”的殷切呼唤,“天亮就出发”,奔向“快乐老家”!还有太仆寺旗周边乃至京津冀的驴友,也禁不住太仆寺杏花的诱惑,呼朋唤友乘兴而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杏花被赋予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谱写出许多名篇绝唱。在今天的太仆寺旗大地上,盛开的杏花美丽依旧,可与以往不同的是,她又被勤劳、智慧、善良的太仆寺旗人赋予了浓厚的时代色彩与崭新的审美内涵。诗是杏花的精神外化,太仆寺旗这片迷人的土地让杏花诗情更浓;美是杏花的内在品质,太仆寺旗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让杏花美不胜收。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吧,亲爱的朋友,太仆寺旗的杏花很多情,太仆寺旗的杏花很迷人。于是,您来了,为了那关不住的30万亩春色,为了那不甘寂寞的一枝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