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昌平文艺》的头像

《昌平文艺》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6/24
分享

诗经里的花

徐永强

锦葵┃视尔如荍

女子笑的时候有多美?《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说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荍”,即锦葵,秦汉时期,锦葵被叫作荆葵。《东门之枌》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东门外的树下幽会,姑娘舞姿翩翩,小伙情歌宛转。在小伙眼睛里,姑娘美如锦葵花,姑娘高兴地送了小伙一把花椒。在西周,男女定情,送花椒的习俗也是希望多子多福。

锦葵花有多美,明代王象晋创作的农书《群芳谱》形容它“花小如钱,文彩可观”,优雅高贵,气质迷人。

锦葵花一开,夏天就来了。锦葵的叶子像抽象化了的胖乎乎的小手,夏秋季节,张开的小手托起一朵朵鲜艳的花,清雅迷人,自然袅娜。紫红的五片花瓣,略呈圆心形或肾形,每一瓣中间有个小凹陷,深紫色的纹路越往花芯处就越浓。叶脉深深,如刀刻般。花开之时,阳光照耀其上,紫色条纹泛出光来,煞是耀眼。

锦葵花还有纯白色,又称“旌节花”。陆游晚年蛰居山阴时期,曾写有《幽居·旌节葵》,诗句“旌节庭下葵,鼓吹池中蛙”中的“旌节葵”就是指开白花的锦葵。同时期的诗人许及之的“风扫飞花雨濯埃,锦葵将发麝萱开”,描绘在夏花灿烂的季节,锦葵花独自绽放;张镃的“小草浮冰楮,初篁映锦葵”,以小草喻平庸,表达诗人虽怀远志而遭际不遇之慨。明代李寄的《閒居·锦葵树树开皆好》“锦葵树树开皆好,木槿朝朝色可怜”,把同为锦葵科的锦葵和木槿对比,凸显锦葵的生机勃勃。明末清初戏诗人、曲家尤侗在《菩萨蛮·锦葵花底弹棋坐》中写道:“锦葵花底弹棋坐,一帘明月留人卧”,极富诗情画意。到了清代,锦葵花在乾隆眼中则“具体而微”,花小而清丽,欣欣向荣;仓央嘉措的“锦葵原自恋金蜂,谁供花颜奉神灵?”则是众多诗人笔下金葵花的经典之作。

明代的邵宝却认为锦葵是杂草,他在《荆葵叹》说:“麦萎太半荆葵多,不独稂莠妨嘉禾。荆葵作粉堪食饿,稂莠稂莠无一可”,把锦葵和狼尾草、狗尾草相提并论,除了种子可以磨成面裹腹外,一无是处,不稂不莠也由此而来。

锦葵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不择土壤。自古以来在民间广泛栽培。至今,在我国的南北各地皆有种植,多用于花境造景,种植在庭院边角等地,供观赏。

锦葵的花、茎、叶都是较好的药材,可降血压、利尿,对支气管炎和咳嗽有一定的缓解功效。锦葵花所含红色素——葡萄糖色素甙还是优良的天然食品。除了作为药材,锦葵还可以制作成香茶,也有一定的药效,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不过,锦葵有着与众不同的香气,果实的味道像极了落花生,它也因此被称为“妖精的起司”。这也成就了锦葵的寓意“风味”。受到锦葵祝福而生的人,会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像落花生,细细品尝后才能感受其中的滋味。

锦葵尼罗河两岸常见的绿色植物,埃及人民很喜欢这种花,久而久之便将它变成了食物。首都开罗就有一道特色美食锦葵汤,将锦葵的叶子洗净晒干,粉碎后和羊肉、鸡肉、大米等一起烧汤,国内称埃及绿汤。《博物志》作者,古罗马自然学家老普林尼也爱食用锦葵。在欧洲乡间庆祝五朔节时,民众常在门前散撒锦葵,或用它来编织花环。

绶草┃邛有旨鹝

在兰花的家族中,花形最小的非绶草莫属。早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人就辨识出了它的身影,并把它写入《诗经》中。《陈风·防有鹊巢》就提到“中唐有甓,邛有旨鹝”,意思是说,砖瓦本用来搭盖屋顶,却被铺设在大道上;绶草本应该在低湿之地生长,却长在山丘上。诗中的“鹝”,《毛诗序》注为“绶草”。《尔雅·释草》云:“鹝,绶也。”并解释为小草,“有杂色,似绶。”

绶,本义表示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绶草开花时一朵接着一朵,螺旋排列在花葶之上,仿佛是草坪中点缀了彩色的绶带。正由于自身如绶带一般的独特花序,这种并不张扬的兰花,才拥有了“绶草”这样一个清丽而贴切的名字,也被誉为“通往天国的阶梯”。

绶草还有不少别名,都与其如旋梯拾级而上的花序有关。希腊语中意为“螺旋的花”,英文名为“姑娘的辫子”,日语叫“捻花”,屈曲旋转之意。至于我国的盘龙参、龙抱柱、盘龙花、红旋草、扭扭兰、一线香……都抓住了绶草最显著的特点:螺旋上升的花序。但也有听起来稍显粗鄙的俗名,诸如猪鞭草、蛇崽草、猪獠参等。

每逢春夏之交,绶草便开粉红色至淡紫色的花。花形小巧玲珑,颜色鲜艳。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说:“长叶如初生萱草而脆肥,春时抽葶,发苞如辫绳斜纠,开小粉红花,大如小豆瓣,有细齿上翘,中吐白蕊。”每年清明之后,绶草那灵秀而艳丽的小花便开始点缀于草地上,增添了草坪的灵气和野趣。因此,绶草和线柱兰以及美冠兰,一起被称为草坪三宝。

作为先秦就被发现的美丽花卉,绶草也因其亮丽的株型、优雅的花序、娇艳的芳姿,千百年来一直被文人咏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有“红绶花,蔓生如绶,有文采,因名焉。”唐太宗李世民在《初夏》中的“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描写的是初夏因清雅婉致的绶草点缀而变得景色优美。此外还有唐代陈子良《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的“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宰相诗人于志宁的四言“泾抽冠筝,源开绶花。”

虽然绶草的外观看起来十分娇小,但它却是全国范围内最为“泛滥”、最亲民的一种野生兰花!绶草主要生长在山坡林下、灌木丛下或河滩沼泽的草甸中比较湿润又向阳之地,分布范围辽阔,北至西伯利亚,南至澳大利亚,西至中东的阿富汗境内,向东一直至日本均有分布记载。在我国境内几乎全国各省区均有。

《中国植物志》记载,绶草属在我国有3个种,除绶草外,还有香港绶草和宋氏绶草,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绶草这个种。同属大多数种类都开白色花,绶草是其中为数不多的能开粉红色花的种类。

不过,作为一种野生的兰花,绶草仍然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当中,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为二级保护植物。

绶草的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绶草药用之说最早见于《滇南本草》,称其“味甘,性温。入肺、肝、肾三经。滋阴补虚,治腰脊痛、遗精、诸虚百损”。《江西草药》载,取绶草根适量,晒干研末,麻油调搽,对带状疱疹有一定的疗效。

旋花┃言采其葍

夏季,旋花和牵牛花是常见的花卉,它们都是藤本植物,花朵外形相似,“一朵连一朵呀,吹起小喇叭。”民间甚至统称它们为喇叭花。这两种花遍生田野,很难锄治,“久食则头晕破腹”,古时被认为是“恶菜”,遭人嫌弃。《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君。成不以富,亦祗以异”,就是以葍起兴,表明妇女遭丈夫遗弃,对婚姻的失望。

《尔雅》说:“葍,藑茅。”《离骚》有:“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北宋学者邢昺著《尔雅注疏》认为,“葍与藑茅,一草也。花白者即名葍,花赤者别名藑茅。”明末清初陈邦彦的《古意·其三》诗:“乾鹊本多声,藑茅亦世情。”葍或者藑茅,就是旋花。

旋花名气比不上牵牛花,但在植物学中,旋花却是牵牛花所属旋花科的“科长”。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别名:江西称吊茄子,湖北称野苕,湖南称包颈草,贵州称打碗花,四川称狗儿弯藤,云南称打破碗花等。旋花叶形似剑,又爱缠绕在篱笆上,又称为“篱天剑”。以前的人觉得其花朵顶部像鼓,还称它为“鼓子花”。

作为最常见的野生植物,旋花总是悄悄地藏在田野里、疏林下,遍布撂荒地、盐碱滩,成片爬满田间地头、边坡河岸,并不遭人喜欢,甚或一力铲锄,如弃敝履。文人却对这熟视无睹的蔓草充满喜爱之情。宋代诗人方一夔和明代诗人郑学醇有诗颂旋花:“嵌银宝刀耀明月,旋花逸足如苍虬”“一串金铺簇碧丛,野田高下状童童”。清代黄宗羲《小园记》:“买瓦盆儿百余,以植草花——铃儿、鼓子,忘忧、含笑”,爱惜之情,溢于言表。宋代郑刚中《鼓子花》:“鼓子花堪爱,疏葩淡碧时”,此刻的旋花,一如素颜村姑,蔽芾而不媚俗,向隅而不自卑。其本质清芬,足可流芳田畴。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篇》说“盖野蔌得自然之气,无粪秽之培,既昭 其洁以交神明,而朝会燕飨,不废妇稚之所拮据,则民间疾苦,君相无时而不与共”,对旋花更是刻意褒扬,不惜笔墨。

旋花是我国古代彩画的代表物,在古代建筑上处处可见旋子彩画。旋子彩画,顾名思义是以旋花为主题进行构图的彩画。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宫殿、衙署、寺观、坛庙、园林等各类建筑,经常会见到非常漂亮的雕梁画栋,其中旋子彩画的纹样便来自旋花变形图案。据现存实物考证,早在汉代就有人把旋花纹状以图案的形式应用在瓦当等器物的装饰上。比较成型的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如山西永乐宫梁枋上的彩画。如今,在故宫还能看到不少的旋子彩画。相传旋花是神仙赐给凡间的具有驱邪效果的花卉,但是它的花期只有6-8月,人们为了能长期拥有旋花驱邪保佑的作用,就把旋花刻在一些建筑上,这样就能365天都能受到旋花的保佑了。

旋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食用,但是不可多食,因为有毒,清代赵瑾叔有诗“旋覆花开洵足珍,别名金沸草称神。蕊繁最喜生家圃,根细空教产水滨。咸可软坚痰不老,温能散结气俱匀。须防损目休多嗅,自古先贤训欲遵”。《神农本草经》载,旋花,味甘,性温。旋花的根部可以治疗腹中寒热邪气,能去掉面部黑色,使其美好娇艳;还可以利小便、续筋骨、愈合刀伤等。旋花煎汤服用还具有治肾虚、头晕、耳鸣、阳痿、色斑等症的作用。

唐棣┃唐棣之华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出自《诗经·召南·何彼襛矣》,描述周公之女下嫁诸侯,用唐棣花和桃花来形容车服的华丽盛况。

如今,人们对唐棣或许很陌生,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诗经》《论语》却有多次提及。除了《召南·何彼襛矣》,《小雅·唐棣》也有“唐棣之华,鄂不韡韡。”以棠棣花灿烂鲜明的花萼和花蒂喻比兄弟,颂赞兄弟之情。

关于唐棣,历来都有争议。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言:“(唐棣)奥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车下李,所在山皆有。其华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尔雅·释木》说“唐棣”就是“栘”。郭璞注云:“似白杨,江东呼夫栘。”李时珍谓唐棣亦名枎栘、栘杨,是白杨的同类。鲁迅在《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中说:“棠棣花是中国传去的名词,《诗经》中即已出现。至于那是怎样的花,说法颇多。普通所谓棠棣花,即现在叫作‘郁李’的,日本名字不详,总之是像李一样的东西。”

唐棣生长在山区的山坡、灌木丛中,喜肥沃土壤,不耐潮湿,为落叶小乔木。我国陕西秦岭、甘肃南部、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地都有分布。一般植物的花都是先合后开,唯独唐棣先开后合。每年5-6月份唐棣开花,花序下垂,朵紧密排列,花瓣白色丝状,香气浓郁且外观艳丽。盛开时,只见满树的花朵不见叶片,仿佛纤柔的枝条上覆盖了一层白雪,花期4-5月,历来为观赏植物。据高亨《诗经今注》解:“果木名,味甘。花有白有红。”

《论语·子罕篇》:“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这几句出自最后一段。这里的“唐棣之华”,是指周文王继承发扬了帝尧的精神英华,创造了对人民施行仁政的礼治制度,从而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和平安宁与繁荣盛世。“偏其反而”,是指如何忍心让其走向反面走向凋谢。“岂不尔思”,难道如今的社会现实没有触及你的思想灵魂吗?“室是远而”,有认为这是周王室的事与我们百姓没关系距离远着呢!张居正认为这是借诗词勉励他人,前行的道路再远再漫长,只要真心追求,就不会有任何阻力。

唐棣木质坚硬有弹性,可供制作农具。在秦巴山区,唐棣被称为红栒子,自是制作杆秤的上好材料。木材经阴干一年以上,据所要做杆秤的衡量要求,用锯截成适当的长度。

唐棣每年9-10月结果,球形或扁圆形,果虽小,但多浆且营养丰富,含钙量为百果之首。广东、广西、海南一带所产果实学名为岭南山竹子。宋代诗人白玉蟾就有《题胡子山林檎坡》一诗:“洞宾踢碎金葫芦,夜半姮娥下蘂珠。但见满天尽角角,不知春去鬼揶揄。”唐棣果实除鲜食外,还可酿酒、生产高级饮品、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树叶可制茶或提取天然色素。

紫云英┃邛有旨苕

紫云英,一个美丽的名字。它是一种开花植物,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海拔4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溪边、山坡及潮湿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就有栽培。《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描述的是事物颠倒反常:喜鹊在河堤上搭巢,紫云英在山坡上生长。诗中的“苕”就是紫云英。

《尔雅·释草》把紫云英叫作“柱夫,摇车”,“为可食之草也。一名摇车,俗呼翘摇车。蔓生聚华,花翘起摇动,因名之”。李时珍在《本草钢目》描述: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得名翘摇。此外,紫云英还有一个纯朴的名宇——红花草。

每年三月,紫云英就会开紫红色的花,花姿细小,色味淡雅。花盛开时,千朵万朵花瓣拥簇在一起,成了朵朵紫云,汇集成了紫红的花海,淡幽的清香沁人心脾,是兼具诗意与美感的景观植物。如今,在长江流域很多城市的湿地公园里都能看到大片的紫云英,如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南京的龙袍湿地公园,武汉的举水河滩等。

现代散文家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这样形容紫云英:“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烟雨朦胧中,露珠水滴不时从花瓣、叶片上落下,近处有埋头吃紫云英的耕牛,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真是一派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因此,紫云英的花语为:幸福。唐代诗人元稹有诗“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可见诗人对紫云英的喜爱。清代诗人谭吉璁写道:“春来河蚬不论钱,竹扇茶炉载满船。沽得梅花三白酒,轻衫醉卧紫荷田”,风和日丽之春日,沽美酒,携好友,到那开满紫云英的田野,酒酣之后就地躺下,周围都是清风花草香,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

紫云英不仅好看,也很好吃。在它未曾开花之前,挑鲜嫩的尖儿掐了洗净与猪油在油锅快速翻炒出锅,柔滑、甘甜、脆嫩。如果拍点蒜米,加点酸辣椒,鲜香酸辣,另有一番滋味。在浙江宁波有一道美食“草籽炒年糕”,就是将紫云英的嫩叶与年糕同炒,这是宁波人记忆里的乡野美味。

紫云英还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它能吸收土地中的氮元素,固氮能力强,利用效率高,植株腐解时可以大量激发土壤氮素。农谚有云,“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草子好,半年稻”“花草窖河泥,稻谷胀破皮”,“草子”与“花草”,说的都是紫云英。因此,秋季稻谷收获后,农民便将紫云英的种子随意撒在田间,来年春天,紫云英便如期开放。除了绿肥沤田,用作牲畜饲料,紫云英还是主要蜜源植物之一。晶莹剔透的花朵在阳光下摇曳着,满田的花与蜂,酿出甘甜清新的紫云英蜂蜜,可以明目消肿、祛风利尿,对喉痛咳嗽等具有辅助疗效。

蝴蝶戏珠花┃其柽其椐

《诗经·大雅·皇矣》一首描述周王开国的史诗,诗中“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意思是将山林中的一株株一颗颗柽木和椐木等杂树砍伐清理。

《说文解字注》:“椐,樻也。”因其枝干通直有节,外观和竹类相似,砍下不须经削治就可当手杖使用,陆玑《诗疏》说:“椐樻节中肿,可作杖以扶老,今灵寿是也。”所以又名“扶老杖”。《本草纲目》称“椐”为“灵寿木”。《唐书》中李靖出任右仆射后,“乞骸骨,加赐灵寿杖”,“灵寿杖”就是椐木制成。

《诗经》时代的椐木属杂木,除了当作手杖使用外,并无他用,只能和柽柳一样,在开发土地的过程中被砍除。如今,大多数人也不知椐为何木。

其实,与其它“杂木”不同的是,椐的颜值很高,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因其花花形如盘,真花如珠,装饰花似粉蝶,远眺酷似群蝶戏珠,正如唐代欧阳修诗中所写“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人们习惯称它为“蝴蝶戏珠花”,别名粉团、雪球荚蒾,亦名蝴蝶抱珠花、六蛾抱珠、蝴蝶树。在川西民间称蛾或蛾儿。因其花形奇特、花量大、株型繁茂,常用作庭院角隅、假山岩石旁、溪边、沟旁等处点景。

蝴蝶戏珠花通常生长于山野沟边湿润的土壤中,喜温,稍耐寒,在四川栽植历史悠久。干高可达4米,嫩枝有黄色毛绒,老枝灰褐色。4-5月开花,聚伞花序,每序具六射出枝,每个射出枝的末端生一朵酷似蝴蝶的假花,故有蝴蝶戏珠花之称。后转为白色,逐渐脱落,中心真花始放。花时如群蝶聚歇,风韵特具,巍巍壮观。果宽卵形或倒卵形,果期8-9月,最初是绿色,熟时红果簇簇,然后褐红色,在冬天特别显眼,极具观赏价值。成都都江堰市离堆公园内栽有二株老蝴蝶戏珠花树桩,树龄已逾二百年,尚生机盎然,枝繁叶茂。每逢开花时,犹如数千蝴蝶群居其树,视之,令人遐想。

蝴蝶戏珠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花卉,它的根和茎都可以药用,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的疗效;茎部分对治疗小儿疳积有很好的作用;另外,根和茎烧火时所产生的烟煤外搽可治淋巴结炎,是非常好的传统药材。

花都有花语。蝴蝶戏珠花的花语是:希望、永恒和无私的爱,完全符合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北宋名相韩琦笔下“惟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中舍霰冰芳,外围蝴蝶戏”,描写的就是蝴蝶戏珠花的原种琼花。遗憾的是琼花在宋朝灭亡后就绝迹了,但蝴蝶戏珠花和琼花却十分相似。每当蝴蝶戏珠花花开之时,就不由得令人想起“漫展柔姿碧玉台,翩翩蝶影舞情怀。分明梁祝前生愿,比翼双飞伴月来”的诗句来。

枸骨┃南山有杞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是一首颂德祝寿的宴饮诗,以草木起兴,喻国家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贤人。其中“南山有杞,北方有李”中的“杞”为枸骨。《朱传》说:“杞树如樗,一名狗骨。”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也说:“杞,一名狗骨,山材也。”清代吴仪洛撰的药学著作《本草从新》说得更为详细:“此木肌白,如狗之骨,树如杜仲,诗云:南山有枸,是也。”可见,枸骨名字的来历与其形态特征有关。

枸骨的叶青翠厚硬,形状不像其他植物的叶片那么曲线柔和,犹如张开的帆,叶缘两侧各有硬刺,先端具3个硬刺,中间的刺尖向下反曲,基部各边具有1刺,有时中间左右各生1刺。形似一个四肢张开趴着的猫崽,故又名“猫儿刺”。这样武装到叶片的植物,鸟儿都无法停留在它的枝头,因此。枸骨又有更为形象的名称“鸟不宿”。

枸骨树形美丽,4~5月开花,黄绿色的小花虽然不起眼,但它的花朵能神奇地散发出奶油味的香气。10~12月果实成熟,鲜红的球形小果密密麻麻地点缀着枝头,宛如绿叶中一串串的红宝石,若是再遇上下了雪,“红宝石”显得格外清亮。欧美国家过圣诞时,大门上都会挂上一个圣诞花环。它们大多都是用常青的新鲜草木编成,比如冬青、槲寄生、松枝等,再用松果、桂皮、蝴蝶结甚至应季水果等来装饰。枸骨常作为圣诞花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红的果实与翠绿的叶片相映,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一抹亮色。

枸骨,也被称为中国冬青或者刺冬青,分布于河南、长江中下游各省,以及福建、广东。枝叶稠密,深绿光亮,入秋红果累累,经冬不凋,是一种观叶、观果的优良树种,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可在庭院作绿篱(兼有果篱、刺篱的效果)栽培,整株也可盆栽,陈设于厅堂,放在几架上。果枝可供瓶插,经久不凋。有诗赞曰:“从来枸骨远凡尘,涧壁高崖寄此身。日淡邀云将作伴,夜寒顾影且为邻。宁于皓月悬肝胆,不向青天讨夏春。万木皆黄犹自翠,谓君应是戍山神。”

枸骨的叶入药,中药名为枸骨叶,别名为“十大功劳子”。明代医家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载,枸骨的叶有消痰火、清热凉血之功。清明前后采摘的枸骨嫩叶泡茶即“苦丁茶”,可清热去火。目前广泛使用的苦丁茶多为枸骨嫩叶的加工品。枸骨的果实叫枸骨子,可滋阴,益精,活络。清代医家张璐的《本经逢原》中介绍其还有“活血散瘀,坚强筋骨,填补髓脏,固敛精血”的功效。《南京民间药草》载其能“治筋骨痛,泡酒服”,《江苏植药志》载其“用于阴虚内热,作滋养解热药,与女贞子同功”。枸骨根入药后可以治疗风湿疼痛。此外,枸骨的种子含有油脂,可以用来制作肥皂,树皮则可以作为燃料和提取栲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