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生的头像

常生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5/12
分享

品质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

优秀的品质,源于人的风骨,是由内向外萌生而出的人格魅力。

优秀的品质,无需信誓旦旦,是生命砥砺之后人性沉淀的厚重底色,无需妙手丹青,也能春风化雨。

具备优秀品质的人,他可以不睿智、不机敏,可以不八面玲珑,可以不秀表面文章,但他一定忠诚无私、积德累仁、表里如一,是人世间最经得起岁月检验的那道永恒风景。

那么,何为忠诚?何为仁德?

《论语》宪问篇中,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意思是:子贡认为,管仲不应该算有仁德,因为他曾辅佐公子纠,但后来齐桓公杀了公子纠,而他不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当了齐桓公的宰相。

但是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能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都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变成了野蛮人。难道(公子纠死了)他也要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縊在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吗?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孔子理据充分地回答了子贡提出的关于仁德的问题,他不仅肯定了管仲的仁德与忠诚,肯定了在管仲身上自然释放的独特优秀品质,更为忠诚与仁德的概念提出了定语和前提。那就是:忠诚和仁德的基础是人间正道、天下大义。

春秋时期,发生在管仲身上的典故不胜枚举,如鲍叔出山、尊王攘夷、楚国购鹿、老马识途、衡山之谋等等,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奉为经典。而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的管仲,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作为圣人之师,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璀璨光华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忠诚和仁德绝不能与江湖义气、私人感情混为一谈,绝不是那种拍胸脯、表忠心、夸夸其谈甚至是媚上欺下的虚招假势和荒唐嘴脸,更不是那种以满足私人欲望为唯一目的的伪忠诚、假仁德。

纵观历史和现实,那种经过乔装打扮、虚与委蛇的伪忠诚、假仁德就是人性当中最低劣的品质,是最经不起时间磨蚀的暗灰色。你一旦失察,将追悔莫及!

管仲临终前直言向前来看望他的齐桓公进谏,一定要疏远易牙、竖刁和卫公子启方。但是,齐桓公不但未听忠告,反而在管仲死后,重用信任易牙等人。这些人得到重用后,立即原形毕露,私欲膨胀,利用手中权利,拉帮结派,圈田占地,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导致齐国上下乌烟瘴气。最终,易牙、竖刁、卫公子启方在齐桓公病重期间,把齐桓公幽禁冷宫,筑起高墙,断绝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连饭也不许送,齐桓公只能靠着屋檐下的雨水苟延残喘。这时,他想起管仲的临终劝告,不禁泪流满面,用衣袖遮住自己的脸,在饥饿中死去。死后尸首无人理睬,以致腐臭烂掉,上面只盖一张扇,三个月无人安葬。从此,齐国的霸业也骤然衰落了。

那么,管仲在临终前劝告齐桓公远离易牙、竖刁等人的对话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齐桓公说:“不用怀疑易牙这个人吧,我只是随便开个玩笑,说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易牙就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来满足我,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

管仲说:“这样的人为达到私欲已经失去了本性,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忍心煮死,怎么会对君王有爱心呢?”

齐桓公又说:“竖刁为了方便侍奉我,都把自己阉割了,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

管仲回答:“这样的人也是失去了本性的,他连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怎么会对君王有爱心呢?”

齐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这种人还能够怀疑吗?”

管仲回答:“不热爱自己父亲的人,也是失去了本性的。亲生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又怎么会对君王有爱心呢?

若把齐桓公的凄惨结局和齐国的快速衰落当做一本备忘录,或许会给现今社会的人诸多启示和警醒。特别是对于人的个体,如何培养优良品质;对于一个单位,如何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于某些表面浮夸的现象,如何能够查清本源,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论语》为政第二,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意思是:“什么样的行为能使百姓信服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上来,放置在怙恶不悛的人上面,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怙恶不悛的人提拔上来,放置在正直无私的人上面,老百姓就不会服从了。”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齐桓公任用管仲这样正直无私的人为相,是慧眼识贤臣,百姓得到了实惠,自然十分信服。反之,他不听劝告,把易牙、竖刁等怙恶不悛的人提拔上来,祸国殃民,百姓就不会服从了,这是导致齐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现实生活中,人都是有欲望的、有目标的,为了实现这些欲望和目标,都应该按照计划去做、去实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不能以面具遮挡,不能迷失本性,更不能不择手段,一定要有优良的品质和品德作为生命的底色,哪怕是经过拼搏进取,人生依旧淡如秋水,这也是真实的、自然的。因为有德之人不孤单,更不会背上巨大的负担和痛苦的烙印。

《论语》子罕第九,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意思是:严肃合理的言论,谁能不接受呢?但是能按照它来改正才是最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听了能不高兴呢?但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道德经》言:“信言不美,美言不言。”意思是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但有的人,就是喜欢听华美的言词,难怪孔子说:“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一个人的忠诚和仁德是优秀品质的重要内涵,它绝不是隐藏欲望的绝美之词,也不是酷热之夏偶尔凉爽的风,更不是旅途归来时一桌丰盛的晚餐,它更像是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茶,一句发自内心的祈祷和祝福。当沧桑过后,就一定是陈毅笔下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无论天寒地冻,还是艰难困苦,优秀的品质都是一棵青松迎风耐雪、心强志坚、表里如一的真实写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