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陈介祺去世,享年72岁。临终留下遗嘱:毛公鼎乃国之重器,待国家稳定、昌盛之时,应归国家所有……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叶恭绰仓皇避往香港。他叮嘱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侄子叶公超:我把毛公鼎托付给你,不得变卖,不得典质,更不能让它出国。有朝一日,献给国家……
这是我与朋友联合创作的40集电视连续剧《毛公鼎传奇》中的两组镜头:一位是曾任翰林院编修的清廷官吏,一位是时任民国国学馆馆长的学者,相隔半个世纪,对后代的嘱托竟是如此相似。国宝,国家,凝聚着几代人的“中国梦”啊!
说起毛公鼎,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它铸成于西周晚期,是大臣毛公为感谢宣王对自己的器重而铸造的,寄托了让后人铭记“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的“梦”。该鼎造型浑厚朴实,工艺精细考究。内壁铸铭文32行,497字,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堪称青铜器精品。晚清时出土于陕西岐山,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人盘一起被誉为当时“四大国宝”之一,对研究我国冶金史、文字史和西周史等具有重要价值。郭沫若先生称赞它“不亚于一部《尚书》”。
毛公鼎与潍坊有着不解之缘。1852年,陕西古董商苏兆年、苏亿年兄弟俩将带毛公鼎到北京琉璃厂出售的消息像幽灵一般传播开来。这一国之重器让各个阶层的人欲望膨胀。地位显赫的惠亲王爷一直不满意自己的“古缘斋”没有镇斋之宝。听到毛公鼎的消息,顿时精神亢奋,急令掌柜夏立祥想方设法把它拿到手。夏立祥利用“女色”将“德宝斋”的伙计陈庆丰拉下水,探得毛公鼎的运送途径,决定在运送过程中“偷梁换柱”。“德宝斋”东家刘振卿发现身边出现了“内鬼”,将计就计,利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将毛公鼎卖给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陈介祺。陈介祺秘密运回老家——潍县。后借母丧辞官回乡,潜心收藏,精心研究,著有《毛公鼎铭文考释》等典籍,对古文字学和考古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清王朝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编修,中华民族多了一位伟大的收藏家、金石学家。
陈介祺回乡后,英国传教士大卫为追踪毛公鼎,也来到潍县。他通过惠亲王爷认识了莱州府府尹,又通过府尹跟陈介祺认识,希望能从陈介祺手里买到毛公鼎。陈介祺巧妙地给予回绝。同时,陈庆丰因夏立祥案从北京逃出来,路上被捻军俘虏,参加了捻军。他利用捻军首领内部矛盾,极力游说,让捻军首领参与抢夺毛公鼎。结果死伤很多人,让陈介祺痛苦不已。此时此刻,陈介祺面对清廷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多么希望国家兴盛、社会安定啊!
然而,陈介祺没有看到他的“梦”圆,没有看到心爱的国宝物归国家……
18年后,毛公鼎被清廷高官端方骗购,私藏在家。辛亥革命爆发后,端方被杀,毛公鼎再次陷入危机之中。日本、美国、英国商人都设计据为己有。端方之妾先是将毛公鼎典押给天津华俄道胜银行。英国记者辛浦森欲出美金5万元向端家求购,美国人福开森积极从中说合。但社会舆论纷纷认为此系国宝,反对端家卖给外国人。1926年,北平大陆银行总经理谈荔孙认为国宝放在外国银行不妥,向端家表示愿以较低利息质押毛公鼎于大陆银行。端家表示同意,由谈荔孙代办向天津华俄道胜银行赎出,改存大陆银行。不久,北平大收藏家、国学馆馆长叶恭绰与郑洪年、冯恕合股集资买下毛公鼎。1930年,郑洪年、冯恕二人分让,毛公鼎遂归叶恭绰一人所有,仍存于大陆银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上海沦陷,日本人到处寻找毛公鼎,叶恭绰带着国宝躲进上海租界。后来,日军进攻租界,他仓皇避往香港。匆忙中,毛公鼎及所有收藏的书画未能带走……
叶在上海之妾潘氏意欲侵吞叶在沪之家产,打起了官司。叶恭绰致电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侄子叶公超,赴上海处理讼事。当叶公超到上海应诉之时,潘氏已向日本宪兵队密告叶宅有国宝毛公鼎及珍贵字画,日本宪兵队当即前去搜查。万幸的是先搜出一些字画,接着搜出两支自卫手枪,日本宪兵注意力转移,对查找毛公鼎之事有所疏忽。而毛公鼎当时就藏在叶恭绰的床下,竟未被发现,但叶公超却因手枪被查出以间谍罪被捕,投入牢狱达49天,多次遭鞭打、水刑,但叶公超坚不吐实。后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密嘱家人铸造假鼎交出,才得以释放,但仍受监视。1941年,叶公超终于携毛公鼎秘往香港,将国宝完好无损地奉还给叔叔。不久,香港被日军攻占,叶恭绰不得已又携带毛公鼎辗转返回上海。后因患病,经济困顿,万般无奈之下将毛公鼎典押银行。后为巨商陈永仁得悉,出资赎出……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国家。1946年春,毛公鼎由上海运至南京,由中央博物馆收藏。后为庆祝蒋介石60寿辰,由中央研究院和教育部于1946年10月联合举办“文物还都展览”一个月,毛公鼎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
1948年大陆解放前夕,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下令南京故宫博物院将所藏珍贵文物迁运台湾,毛公鼎亦在其中。后由新成立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仍陈列在该院商周青铜器陈列室专柜中……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这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悲壮史诗。从清代到抗日战争结束,历经百年,毛公鼎受到爱国志士的全力保护,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良知和信仰,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渴望复兴的梦想。
又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告慰先辈们,中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气概勇立潮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变为现实。
作为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一名作家,我早有一个“梦”,就是将毛公鼎的故事搬上荧屏,让更多的人了解毛公鼎、传承护宝精神,同时对于弘扬爱国精神、提高潍坊的美誉度和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我与京籍作家张胜顺先生一拍即合,开始了电视连续剧《毛公鼎传奇》的创作。历时一年,就在我们剧本创作过半时,张胜顺先生突发心肌梗塞,一个55岁的生命带着未圆的“梦”溘然去世。偕同这个“梦”,我继续着,等待着……
我坚信,有梦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