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长玉的头像

刘长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30
分享

人间仙境:北海公园

知道北海公园是源于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轻轻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每当听到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浆》,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这首1955年的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北海公园之美经过歌声呼之欲出,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北海是海吗?为什么叫海呢?

1998年,我借出差北京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这个如童话一般美丽的仙境。见到导游我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这些疑问。导游详细地给我解释。

说起北海公园叫“海”而不叫“湖”的原因,还得追溯到金代。大金海陵王完颜亮灭了大辽之后,在“燕京”(今北京)建立了中都,在北海现在的位置上挖湖蓄水,修了琼华岛(岛屿为挖湖时的泥土堆积而成),修建了大宁离宫。好景不长,仅仅拜年时间,改朝换代大金的中都被蒙古人(大元朝)抢到了手(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要在金中都城的东北方向选址,大兴土木建造了“元大都”,从此也奠定了北京城的皇城血统。但蒙古族出身的元代贵族大多数从草原而来,对土地肥沃、湖泊众多的北京城不甚了解,于是,见到北海如此广阔的一片水域,于是就用老家的方式把几片大湖叫作了“海”。

另一方面,皇帝命名的湖怎么能与黎民百姓的叫法一样,必须提升标准——只有叫“海”才更加符合皇家的气势。于是,从元朝皇帝这里开始,依照地理位置,北京城里就多了三片“海”,即南海、中海和北海。而如今的北海公园恰好位于三片“海”的最北面,于是就有了“北海”之名。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东邻景山,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曾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1925年开放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据史料记载,北海公园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王母传》中描写的仙境建造的,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北海公园原为辽燕京城东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有小岛名瑶屿,辽在此建“瑶屿行宫”。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亦称太宁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元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又加以扩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对“万岁山”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在圆坻(今团城)修复了仪天殿,在圆坻南面小岛上建起了犀山抬圆殿,在团城的东部拆桥填土,将其与陆地相连。

明天顺二年(1458年),在北海北岸(现五龙亭处)建“太素殿”,由于用锡做材料,又称为“锡殿”,也叫“避暑凉殿”。修建此殿役使工匠3000余人,用白银20万两。在东岸建“凝和殿”;在西岸建“迎翠殿”。把团城西面中断的八孔石桥(原断部有吊桥)改为九孔石桥,称为金鳌玉蝀桥。在新开挖的南海瀛台上的建“昭和殿”等建筑。

明万历七年(1579年),“万岁山”上历经四朝600余年风雨战乱的广寒殿坍毁,人间天宫主景建筑从此化为乌有。

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临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正觉殿为山门)。因为岛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改称为“白塔山”。

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许多亭、台、殿、阁。清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于是把江南园林的精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引进皇家宫苑,先后建成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园中之园”。

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慈禧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建筑,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在静心斋前修建小火车站,供慈禧乘小火车来园游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北海惨遭践踏。北岸的澄观堂设立了联军司令部,万佛楼的10000多个金佛及园内其他宝物被洗劫一空。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北海闭园10余年,园林建筑略经修缮后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拨巨资对北海公园予以修葺,疏浚了湖泊,维修了古建筑,铺设甬道,增设了公共服务设施。

1961年北海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北海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东邻景山,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和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亭台楼阁幽静,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

在导游员引领下,我们首先游览的是小西天。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

这是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基座,从而使这一文物得以复原。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九龙壁。九龙壁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龙635条。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

转眼间静心斋出现在面前,它占地面积约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焙茶坞、罨画轩、沁泉廊、枕峦亭、石桥等。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

紧接着到了快雪堂。它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 1775年),院内还有澄观堂、浴兰轩两座大殿。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乾隆皇帝所作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在快雪堂近处是五龙亭,其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 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现存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

很快又来到西天梵境,它又称大西天,与前面的小西天形成对照,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并向西扩展,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我们再到东岸继续游览。

在东岸有处濠濮间,它位于北海公园内东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公园的一处园中之园。“濠”与“濮”均为中国古水名。据《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儿出来了,鱼儿真快乐。”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鱼之乐?”庄子反驳说:“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据此修建小园,园内小桥几近水面,以供帝后观鱼、垂钓。乾隆皇帝曾在此园宴请大臣。

画舫斋位于北海东岸,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处独立院落。前殿为“春雨淋塘”,中有水池,北为正殿“画舫斋”。东西各有一处院落,东为“古柯庭”,西为“小玲珑”。整个画舫斋朱廊环绕,结构精巧,环境别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边的一条大船,原引用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得其名。乾隆皇帝经常到此游玩,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慈禧太后也常来这里游宴、听评书。

先蚕坛位于北海东北隅,总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原为明代“雷霆洪应殿”旧址。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先蚕坛”,成为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院内建筑有观桑台、亲蚕殿、后殿、先蚕神殿、神橱、蚕署、井亭、牲亭、蚕所、游廊、桑园、浴蚕池等。东面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河叫“浴蚕河”,是元代由金水河引入北海东边的一支水系。先蚕坛是北京九坛之一,是现存较完整的一处皇室祭祀“蚕神”的场所[15]。

琼华岛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另据神话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华即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此亦表示该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高临下,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

琼华岛智珠殿下立有一扇颇有气势的牌楼,从牌楼两侧的石阶可以登上琼华岛山顶。琼华岛在历史上的名字比较多,各朝各代的叫法并不统一,比如金朝的时候叫“琼华岛”,而到了大元朝时就改名叫“万岁山”了,最终过渡到大清时期,顺治皇帝给琼华岛山顶上建了一座藏式喇嘛塔,于是又赐了一个新的名字——白塔山。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叫“琼华岛”最好,琼华,华丽美玉者,仙境宝岛也。

琼岛的西面原是清代皇帝游园时休息、议事或举行宴会的悦心殿。殿后的庆霄楼是乾隆帝陪其母后冬季观看冰上掷球竞技的地方。在西北面有阅古楼、琳光殿、延南熏亭和山腰中的铜仙承露盘。琼岛的东北坡古木参天,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沿着乾隆帝御题的“琼岛春荫碑”旁的小路,可直通迂回曲折的“见春亭”和“看画廊”。

永安桥前身是元代的一座木桥,明代称“太液桥”,乾隆八年(1743年)改建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桥,两侧有望柱48根。1979年时对永安桥进行过全面修葺和加固处理,桥面全部更新并新装88根莲花形望柱和荷叶图案护栏板。石桥连接着有白塔的琼华岛,而且用三曲桥身把南岸的团城城门和琼岛上的永安寺寺门巧妙和谐地连接起来。这座桥的两端有古石狮、有古牌坊,是北海公园内最大的桥梁,其与白塔山合在一起就是“北海”的标志。

永安寺位于北海白塔山南麓,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修建的 ,名白塔寺。初建时,寺内建筑有正觉殿、普安殿、圣果殿、宗镜殿、转角房、顺山房和白塔。正觉殿为山门。乾隆六年(1741年)改称永安寺。乾隆八年(1743年)对永安寺进行扩建,增设法轮殿、钟楼、鼓楼和永安寺山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增建善因殿及引胜、涤霭二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于二亭内各立一碑,分别携刻乾隆御制《白塔山总记》和《白塔山四面记》。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由于历史的原因,寺内的部分建筑已毁,造像亦已无存。1993年,公园管理处对永安寺进行了全面修葺,并复原了寺内原有的全部建筑和造像。

“琼岛春阴”为金代“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身正面携刻乾隆皇帝御书“琼岛春阴”四个大字,其它三面分别携刻乾隆题诗。

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白塔山的西麓,左傍琳光殿,右近分凉阁,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平面近似椭圆形,实为两个半圆左右围合而成的上下两层楼,楼形别具一格。楼内沿墙壁镶嵌着由梁诗正等奉命编次的魏晋以来历代名墨迹的钩摹石刻,共495方,清代帝后常来此阅赏古代翰墨。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19],共收集了中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

铜仙承露盘是清乾隆皇帝仿汉武帝故事而建。于石座上竖汉白玉蟠龙柱,柱顶端立一双手托盘的铜人,通高6.6米。据记载,汉武帝曾在建章宫神明台置仙人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相传用其服药可以长生不老。清乾隆皇帝立此并非为了承露,乃是缀景之物。

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智珠殿。半月城位于琼岛东麓山脚下,座西面东与陟山桥相对,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殿建在半月城城台上,红墙绿瓦,四面有五个牌楼相对,中轴对称、布局别致是中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的,殿内原供奉文殊菩萨一尊。

团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一部分。元代称圆坻,亦称瀛洲。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团城它的平面呈圆形,周砌城砖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 4.6米,周长 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 。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黄瓦红墙。古建群间,遍植了数十株苍松翠柏。

承光殿是团城的主要建筑,元代称仪天殿。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称承光殿。大殿呈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推出单檐卷棚式抱厦一间,建筑结构别致精巧,是北京宫殿中少见的形式。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厦重昂五斗。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

玉瓮又称“渎山大玉海”,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口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元世祖忽必烈曾将玉瓮放置琼华岛广寒殿中,传说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明代广寒殿倒塌,玉瓮失落民间。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现后,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瓮亭,将玉瓮陈设于亭中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

北海公园南门的堆云积翠桥前,立有一座名为“积萃”的古典式牌楼,透过牌楼的中心,可以看到琼华岛上的巍峨白塔。这里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游客和古装拍摄者们最喜欢的一个打卡拍照地点。

跟随导游结束了游览,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北海公园仍有许多景点没有看完,抬头回望,北海公园的秋天特别美,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秋色的绚丽多彩,还展现出其秋天里的那份庄严大气。那些古树古木经历数百年甚至千年沧桑,枝繁叶茂长盛不衰,秋天里披挂一身金黄,更增添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不由使我想起唐朝大诗人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的诗句来:“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走出大门我好像从仙境中又返回人间,只好怀着美中不足的遗憾,依依惜别了北海公园。也许它依旧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个念想,希望有时间再来重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