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长玉的头像

刘长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09
分享

库布齐沙漠之旅

想起沙漠,唐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就映入我的脑海。

记得中学时老师讲的,这一句是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沙漠!沙漠!沙漠!沙漠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呢?

2008年8月,到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下一站便来到库布齐沙漠,进行了难忘的沙漠之旅。

路上,导游员给我们介绍了目的地的情况。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较近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库布齐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其北是黄河,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据《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其草原上就出现了朔方古城。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俨犹、戎狄、匈奴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其沙漠来源,可能有三: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来自狼山前洪积物;就地起沙。鉴于库布其沙漠的沙丘几乎全部是覆盖在第四纪河流淤积物上,因此,沙源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的可能更大些。

不管是哪一种沙源,都为这里形成沙漠准备了物质基础。

自商代后期至战国,气候变得干冷多风,使沙源裸露,并提供了动力条件。因此,可以说,库布其沙漠应是在此期间形成的。这一时期古文化遗址和遗物的罕见,也说明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是很恶劣的。

荒漠形成,取决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三个因素作用;社会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破坏草原和森林植被导致平衡失调。

库布齐沙漠地区,虽然在白泥窑文化、庙子沟文化期遗址较少,但到了阿善文化及其之后的永兴店文化,大口二期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期,遗址却是很多的,反映了人口也有一定数量,它对于库布其沙漠的形成,自然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数千年来,库布齐一直为干冷多风的气候所苦,也承受着历朝历代的过度垦牧与战火兵燹。400多年前,明末清初之际,这里战乱不断,加之无节制、无约束的放垦开荒,大大加重了土地的荒漠化,大片的良田变成荒漠,朔方城也逐渐荒废,被人遗弃,繁华一时的胜景终究湮灭在了漫漫黄沙之中。最终,风沙肆虐,草原沉沦,风采与荣耀随之而逝,水草丰美的宝地退化为了“死亡之海”。

沙漠里只有两种天气,有风的日子和风停的时光。风沙一步步向四周吞噬仅剩的草场和农田,沙逼人退的悲剧千百年来一直在上演。粗放式的放牧和破坏性的挖掘活动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过去的库布齐沙漠散居着几万农牧民,就像星星洒落在星空一样,在沙丘的深窝里面很难找到,过着最原始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时,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流入泥沙1.6亿吨,直接威胁着“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沙区老百姓的生存和生命安全常受其扰。

20世纪80-90年代,冬春狂风肆虐,黄沙漫卷,800公里之外的北京由此饱受沙尘暴之苦。

库布齐沙漠的形成,自然因素是主要的、基本的;社会因素是从属的、辅佐的,只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1988年,出于对沙漠的热爱和荒漠化的担忧,亿利资源集团着手恢复库布齐的往日风采,开始治沙征途。

一路上说说笑笑,有的甚至唱起了蒙古族歌曲,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我们很快来到了响沙湾景区。响沙湾地处陕西、山西、内蒙古乌金三角地带,位于中国著名的库布其沙漠的最东端。景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金三角”开发区中心,被称作“黄河金腰带上的金纽扣”。

据介绍,响沙湾沙高110米,宽400米,依着滚滚沙丘,面临大川,背风向阳坡,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为45度角倾斜,形成一个巨大的沙丘回音壁。沙子干燥时,游客攀着软梯,或乘坐缆车登上“银肯”沙丘顶,往下滑溜,沙丘会发出轰隆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

响沙湾的沙鸣奇迹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千百年来,人们解释不了响沙的成因,却赋予它许多美丽的传说。

关于响沙的成因众说纷纭,科学工作者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得出的理论有筛匀汰净理论,摩擦静电说,地理环境说,“共鸣箱”理论等等莫衷一是,响沙之谜还在探索中。

响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目前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一些科学工作者进行过考察。有人认为,由于这里气候干燥、阳光长久照射,使沙粒带了静电。一遇外力,就会发出放电的声音。有人曾把这里的部分沙子搬移到其他地方,结果沙子就“哑巴”了。也有人分析,由于晴天阳光照射,水汽蒸发,河面上空可能会形成一道人眼看不到的蒸汽墙。这种“蒸汽墙”与月牙形的沙丘向阳坡正好构成一种天然的“共鸣箱”,产生出共鸣声响。

中国发现的响沙有三处,除“银肯”外,还有宁夏中卫沙坡头响沙和甘肃敦煌响沙。这三处响沙,都位于内陆区。沙丘高大,沙坡背风向阳,沙丘前有水渗出或有流水途经。因此,响沙是沙丘处在特殊地理环境下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漠可真大啊,这是我在沙漠的第一感觉。看吧,库布齐沙漠景观非常壮美,风光特别独特。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库布齐的响沙湾景区以浩瀚的特大响沙带堪称天下一绝,在干燥条件下,沙子只要受到外界触动就会发出一种像飞机掠顶而过的“嗡嗡嗡”的轰鸣声,四季皆响,十分奇妙;而神光响沙旅游景区夜间有荧光显现,格外神奇;美丽的七星湖景区碧波荡漾,在滚滚黄沙中倒映出澄净的天空,动人心魄。

下个景点是七星湖沙漠旅游区,这里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腹地,是浩瀚沙漠中的一汪清水。七星湖由七个湖泊组成,其中的扎汉道图、东大道图、大道图三海统称道图海,这里好似三颗明珠并列镶嵌在苍茫的库布齐沙漠之中,水质清澈,水草茂盛,周围被沙山环抱,十分神奇。

旅游区内给游客呈现了最为自然本质的景色,这里没有过多的娱乐设施,完整地保存了沙海、沙山、湖泊等自然景观。游客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惬意,可以带着孩子来,和孩子一起爬爬沙山,在湖边散步,或者在黎明和傍晚时在湖边观赏沙漠中的日出和日落。七星湖中还栖息了多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欧鸥几千只,游客还有机会在这观赏到白天鹅。

在连绵的沙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湖,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黄沙蓝水,视觉震撼,各种拍照难掩各种兴奋。在蒙古包用餐,酸奶、奶茶、风干肉、金川啤酒,尽情享用着,吃完到院中抬头仰望星空,满天的繁星更让我们惊呼,竟然看到银河了,只可惜没有一点天文知识,对星座也不了解,只能高呼若干声表示内心的震撼。回宿舍在微信发表感慨“繁星满天,可惜认不出我国卫星”,同学调侃回复“赶紧喝上一瓶草原白就能找到咱卫星了”。一切都在快乐中。 第二天,天气晴朗,有些许云、有风,我们爬上沙山顶等待太阳,风吹在身上有些冷但影响不了我们的兴致,微曦照射的薄云随时间的推移变幻出不同的色彩,沙海苍茫,红日喷薄,当真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美景。

站在旷野里,终于理解为什么古人坚持着天圆地方的执念了。在荒野里,天就是一个半球形的圆盖,天盖穹庐。决定视野的不是挡住视线的高楼大厦或是厚厚的沙尘,而真的是目力的极限,云彩极高极远,飘在目力的极限处,和蓝天共同成为一副背景图画。甚至远得,连大气层都形成了凸透镜的效果,将云彩压扁、拉伸,一如处于广角镜头的边缘。

晚上要在这里宿营了。金秋时节,天气极为晴朗,往黑暗里稍稍走进,便没有了路灯和居民的灯火。星光成为唯一的光源。仰起头来,闭上眼睛,稍稍等待,让瞳孔有时间放大接受最细微的光。然后睁眼,星空、璀璨的银河就出现在眼前了。当星星已经多到密到形成长河般的泛光,语言已经完全无法形容心中的震撼。流星不需要等待某某座流星雨爆发,仰着头,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惊喜。我对旁边的人说,感动得都要哭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象要哭,也许是自然的呼唤吧。

第二天继续在大漠活动。在和当地牧民的交谈中,我听到这么一个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仙人云游四海,来到此地,坐沙小憩,奏乐解乏,美妙的神曲渗入了沙中。以后的游人每经此地,拨动沙子,就能听到神曲。

有人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四海传经布道,一日来到鄂尔多斯高原,给信徒们诵经。那朗朗的诵经声便留在响沙湾.从此后人才得以聆听佛祖的教诲,免入歧途。

响沙湾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但要真正揭开"响沙湾"这一自然现象的奥秘,还要靠科学研究.科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解释: 有人认为,沙丘表层的沙子中含有大量石英,外力推动沙层时,石英沙相互摩擦生电,沙响声就是放电声。

还有人认为,响沙湾是月牙状,这一地形造成沙子滑动时的回音。

也有人认为沙丘下的水分蒸发形成一道肉眼看不见的蒸气墙,而在沙丘的脊线上,强烈的光照又形成一道热气层,蒸气墙与热气层正好组成一个"共鸣箱",沙层被搅动,或风吹时就会发出声响。

不管哪种说法是对的,我不去追究,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听到了这种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就足够了,就足以让我感到震撼,就足以能够引起我们的敬畏之心。

我们来看库布齐景区,这是一片小公园,亭台楼阁,倚黄河而立。虽比不得江南水榭一般精致但也别有一番大漠风味。园中游览有双人或多人自行车可以选择,还有白色的高头大马拉着的马车,但需另外付费。

顺着路牌指引可找到黄河缆车乘坐点,乘着缆车过黄河,便实实在在踩在了库布齐沙漠上。沙漠边缘修了休息站与速滑索道和滑沙等几样娱乐设施,也是骑骆驼和乘坐观光车的起始点。

景区游览项目首推马术表演,马术表演地点在大漠略深的地方,需要乘坐观光车到达。表演每两个小时一次。演出内容是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小孩骑着小马驹在场上跌跌撞撞展示着童年的懵懂,然后逐渐变成骑着高头骏马的年轻姑娘小伙们身着蒙古袍在场上纵马奔腾,舞蹈演绎着青春的活力。随着音乐逐渐变得激昂热烈,表演进行到了最高潮——十三翼之战。黑面络腮胡的大汉手持钢枪,精瘦剽悍的汉子身披皮毛软甲,两军对垒捉对厮杀,即使是表演也让人感受到了当年金戈铁马血洒沙场的激烈与震撼。表演无论从服装的设计精美程度,情节的安排详略性,马术技术的娴熟,民族特色的展示等等方面,都可圈可点,即使是对于内蒙本地人也值得一看。

除了看表演,可玩的就是骑骆驼了。

来到沙漠骑骆驼就如同去了草原要骑马一样,骆驼的稳重,毛绒绒的驼峰,坐在驼背上以另一种高度去领略大漠风光,驼队,铃铛,日落,别有风情。

其余的滑沙索道速滑等项目则比较适合年轻人或者小孩。收费的滑沙项目坡度较大,也只能玩一次,带小孩的游客可以在沙丘处用纸板等多玩几次。

滑沙,骑骆驼,骑马,这些项目我都没参加,别人玩的时候,我在大漠上漫步,去感受大漠的风光,在寻找王维诗中的意境,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心灵震撼。我感觉沙漠腹地有我们想像之外的景致,它不只是黄沙一片,非常值得我们开启探索之旅。

沙漠辽阔浩瀚,沙丘形状梦幻唯美,无论在视觉或精神上都能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神秘伟大感。我想,不到沙漠,你永远无法体会生命的顽强,行走库布齐,黄沙漫无边际,存在于整片星空和苍茫大漠之间,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又充满力量。

眺望广阔无垠的大漠,看黄沙勾勒出清晰的线条,探究天地间那神秘的沧桑感,任心灵在这宇宙中自由自在地舒展。只有摒弃杂念,任凭沙漠之舟载向远方,才能感受到融进大自然的幸福。

最让我遗憾的是,当年我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相机,我求人给我拍下的照片,希望他能够通过电子邮件传给我,可是至今也没得到。要弥补这一缺憾,只好择机再去进行一次沙漠之旅了!

漫步在沙漠里,脚下是柔软的细沙,眼前是风扬起的砂砾,远处是起伏的山丘和灰蓝色的天,让人不禁感叹天地辽阔、造物神奇。人行走在其间,宛如沧海一粟。这里的每一粒沙都有它的故事,这千千万万的渺小砂砾凝结在一起,组成了浩瀚的沙海。反观我们自己,其实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都是十分渺小却又与众不同的存在,正是由于我们凝心聚力团结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我经常喜欢爬山,喜欢户外活动。我想倘若有机会,一定去尝试沙漠徒步旅行,当一名不知前路、不畏风沙的背包客,更近距离的感受沙漠的魅力。在库布齐沙漠,我收获了王维的诗意,又生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