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超的头像

马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30
分享

娃娃亲

过去在我们村里,但凡男孩长到十二三岁,家里一看学习成绩不好,念书无望,知道长大后又是一个跟牛屁股后转的,父母就要开始谋划给占媳妇了。

黄土塬上男多女少,庄稼汉人说个媳妇难。提早下手给娃订个娃娃亲,一到年龄就结婚抱娃,是做父母这辈子要完成的重大任务。

父亲开始兜里揣包烟,四处求人说媒:“好他叔呢,娃大咧,还没说下个媳妇,愁得晚上觉都睡不着么。你给娃把这心操个子,寻摸看哪达有好苗苗呢。”

媒人一般都是村里的能人,能说会道,交往面还大。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里,谁家门朝哪边开,有几个女孩,多大年龄,模样俊丑,家里光景咋样,都摸得一清二楚。

“庄稼汉人找媳妇,不说美丑,只要是个女子,不瓜不傻身体好,来了能干活能抓养娃就行咧。”父亲说的是心里话。

“咱这烂烂地方人穷条件差,出门不是翻沟就得爬山,干塬上还缺水。人家沟西常丰大塬有几百户人,还有乡政府,女子轻易不来。沟东永寿又是大平原,山外的女子咱想都别想。外面女子不愿来,本地女子不愿留,婚事难球说滴很!”媒人说的全是实情。

这方圆女孩金贵,好苗苗又少。女孩长到十二三,父母不用出门,媒人早就一拨拨地来。如果女孩长得再漂亮点,那更是抢手,家里门槛都能给踢断了。

女挑男弹嫌大,要求高,一大堆的条件。家在山里不去,塬小了不去,翻沟的不去,男孩长得丑不去,父母没本事也不去,兄弟多的不去,没房子不去,日子穷更不去。条条都满足了,女方才能答应见个面。

一般相亲都是母亲领着女儿到男方,先看村子,再看男孩,再看父母,最后看光景。媒人一张嘴,吹得天花乱坠,夸不尽的荣华富贵。到底咋样,眼见为实,女方得睁大眼睛慢慢看。

记得村里有家人日子过得紧吧,儿子虽然长得不错,可担心女方看不上光景。情急之下,把村里唯一一台黑白电视机借来摆在家中。女方一见自然有了笑脸,酒足饭饱后提出想看会电视。男方手忙脚乱一顿乱拧,屏幕上雪花满天飞就是不出个人影,原来忘了搬室外天线。事情漏了馅,女方黑了脸,亲事也就泡了汤。

过了相亲关,就该订婚了。要订婚就得说彩礼,女方只能往高里要男方不敢往低里还。行情在这里,女孩不能白给,得花大价钱。男方父母也分得轻重,一般都是满碟子满碗先应承下来,回家再东借西凑或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

订婚宴一摆,男方这才算是跨出第一步,考验紧跟着就来。先是逢年过节,要给老丈人烟酒茶叶点心四色礼,要给女孩买衣服,给零花钱。礼要备厚,钱要给足,农村把礼节看得很重,不敢有半点遗漏。惹女方不开心,她能寻球钻捻子挑一大堆毛病。

再是收种农忙时节,要去女方家帮忙干活。男孩庄稼活手艺怎么样,是不是勤快,眼里有没有活,都逃不过人家的法眼。村里有个男孩,在女方家院子里碰到一堆牛粪,就绕开了走,结果被女方直接推出门外退婚。

挑水担草背麻袋,重活体力活要拿得动,没力气在农村就是个废人,不会有人跟的。可光会死干活出瓜力也不行,头脑要灵活,会过日子会谋划,人前还要能说上话。

男孩为了讨女方满意,只能玩命地表现,拼命地干活。如果两家住得近一些,或者女方家劳力少一点,那女方家的农活男孩就得全包。村里有家人,儿子占的是隔壁塬的女孩,女孩没父亲。男孩一年几乎有大半年时间在女孩家里帮干活。收种农忙时间根本顾不上自己家。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在女方家当壮劳力使唤,父母既心疼也无奈。

十二、三岁订婚,到二十二、三岁结婚,漫漫十年路,男方时间金钱,精力体力全搭进去了。就这也不敢确保说可以高枕无忧,没娶到炕上是谁的媳妇还真说不准,中途翻车半路被截胡都有可能,周围有钱有本事的男孩多的是。好多人十年辛苦,可最后临娶的时候,女孩变了卦,悔了婚。多年的投入打了水漂,彩礼也退不回几个。

还有更倒霉的,女孩跟人私奔了。跑就跑吧,可这女孩心贼,偏偏从男孩家里出走。女方打上门来要人,还反咬一口,搞得男方最终人财两空。

遭遇退婚,伤财事小,最要命的是把男孩闪岔到半路,年龄大了,好苗苗都没了,花再多的钱也难找。给娃没媳妇,父母在人面前就抬不起头,说不起话。如果儿子最终成了光棍,那父母可真就没脸了,就周围人的唾沫星子都受不了。

光棍汉每村都有,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父母穷尽一生还是能给儿子娶到媳妇的。村里有家人四个儿子,父亲掏空家底,债台高筑,终于在离世之前,挣扎地给儿子全都娶上了媳妇,且媳妇一个比一个漂亮。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后,他走得毫无遗憾。死后荣光,他也成了村里父辈们的榜样,时常被人提起称赞有本事。

村里还有家人,兄弟三个,父亲死得早,人前没人管了。大哥小时候没订到娃娃亲,耽搁长大后找不到媳妇。可这个哥哥不简单,在自己打光棍的情况下,硬是给俩个弟弟订到了娃娃亲,并顺利给娶进门。长兄如父,这个哥哥替父亲尽了责任,也给自己赢得了声誉。

村里有个男孩,家里穷得一直订不到娃娃亲。年龄越拖越大,眼看要打光棍了,无奈之下,只能远走他乡另谋出路,没料到几年后男孩就风光地领回了媳妇。

黄土塬上的人从此多了条生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跟牛屁股后转了,放下鞭子走出村子,进城打工。经过多年的辛苦积累,大部分人在城里买了房,甚至有人在省里市里也买了房。把家安在了城里,把娃也就生在城里了。

现在的村里早已没了年轻人的身影,更没了成群结队嬉戏打闹的孩童,只剩些老弱病残还在孤守。

没了下一代的村子注定会走进历史,娃娃亲自然也成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