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书节的头像

柳书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1
分享

何处心安何处乡

“水车雨巷石头房,一山一水一风光……我仿佛回到童年,翻出了记忆深处的乡愁。”“这里山水有灵气,安静、舒适。”但凡来过汪桥村的人,无不赞叹这里的山山水水。

我亦如此。今年6月18日,组织部门和单位领导送我到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任职。这是我第一次到汪桥,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她热情奔放,青春洋溢;她温婉如玉,恬静似水;她秀外慧中,厚积薄发……她犹似青春少女,馥郁芳华。

我的老家在岳西县,皖山皖水孕育,山水情愫深重。故乡有山,第二故乡所幸也有山。我第一次离开故乡是在世纪之初的2000年,背负行囊,远赴滁州凤阳上大学,喜获学业爱情双丰收。我爱人老家在滁州市琅琊区,同样山水闻名,琅琊山、醉翁亭、滁河、西涧……文赋之地,诗词故乡。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南京的一家报社,紫金山、秦淮河、玄武湖、明故宫,令人神往,令人留恋,一直待了6年才到合肥。

记得2008年5月,报社派我到北川县采访抗震救灾。在那个特殊时期,我几经辗转到达北川,忽见北川山河与我的家乡非常相似,乃至我心生恍惚,以为跑错了地方,甚至在夜里梦回故乡。

初见汪桥,我同样发现,这里的山山水水,与我的家乡别无二致。汪桥的山,虽巍峨不及,却秀美有余;汪桥的水,虽磅礴不足,却潋滟过之。

我爱读书,尤爱文史,每当看到古人写剿匪时常用“穷山恶水出刁民”来描述,我总是气愤填膺。我始终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山里人则更加淳朴。

一次,我与村干部闲谈。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他的信条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惊问其故。他说,他知道这个词并不好,但是,在农村基层,你只要做到“撞满一天钟”“撞好一天钟”就很好了。因为,很多人“撞不满一天钟”“撞不好一天钟”。我长吁了一口气,接茬说,你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你言未达意,若将信条改为“在其位,谋其政”,似乎更符合你的本意。他点头表示认可。

随后,他在一次会上谈及宣传方法时说,他的这个信条坚持了几十年,和很多人争论过,每每不欢而散,没人能改变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也没人能接受。没想到我既认可了他、也改变了他。其根源,是宣传方法和表达方式有讲究。

淳朴的汪桥人,很快接纳了我。转眼间,来汪桥工作已有一月余,感觉充实,收获满满。作为安徽省第八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怎样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文章?作为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乡村振兴示范村,汪桥村如何破解发展瓶颈?怎样跨越发展?面对这些现实难题,我曾焦虑过、彷徨过、迷茫过。

偶遇迷茫时,我就在村委会院内大树下“发呆”,屏息静气,听蝉噪鸟鸣,享林静山幽。我不善乐,却能听懂蝉鸣。我发现,蝉鸣种类繁多,曲调风格迥异,神奇的是,有一种蝉在午间或傍晚的鸣叫声,完全是一首结构完整的乐曲,犹似现代流行歌曲,有过门、前奏、高潮、尾声,由此我猜想,蝉鸣应是人类音乐的源泉之一。也许是蝉鸣听多了,沾了一点儿“仙气”。一次半夜醒来,竟然发现一只蝉,静静地趴在我的枕头旁。

蝉都安然,我亦心安。我记得来村第一周,当地领导看望慰问驻村工作队,谈得最多的就是“心安”,希望山水汪桥能够留住我们的心。

近日,组织部门派我参加2021年合肥市选派帮扶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我对此次学习,充满期待,到村后明显感觉知识储备不足,亟待学习充电。然而,报到当日,恰遇台风“烟花”登陆,我很担心山区农户的安危。临走前特地进山看了看,确定他们安全在家,我才启程去合肥。

通过5天学习,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已解,更加信心百倍,更加振奋精神,勇往无前。学习之中,多位老师勉励我们“何处心安何处乡”,希望我们“心安”在村、以村为“吾乡”。

我想,未到别离时,我心已在汪桥,汪桥是吾乡。

《何处心安何处乡》,首发于《安徽日报农村版》2021年8月10日第8版芳草地文学副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