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
一
来朝阳去看山。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决心。担心有人说,朝阳十年九旱,缺雨少水,山不秀不奇不峻不险,有啥可看的!
桑梓辽宁朝阳,还怕有王婆子自夸之嫌。
但我又忍不住,曾多次对那些外地朋友说,来朝阳吧,我带你去看看朝阳的山,那些山会让你流连忘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底气十足,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底向上涌动、升腾。
故乡朝阳山多。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前面有南山,西面有大西山和小西山,北面有后山,东面有东山。站在门前向四周望去,见到的都是山。这些山都不高,只有西山相对高些,长满了刺槐树。后山,还有东山都是小土山,车老板子赶着大马车能到山顶,山顶上还种着各种庄稼。
八岁那年,好奇心突发,想越过后山,看看后山的后面是什么样子。那天,我吃过早饭,满着父母,独自一人向后山出发。我站在后山山顶,向北面望去,山下是村落房舍人家,猪狗牛羊清晰可见。当我抬头远望,四周是山连山,山抱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漫无边际。
后来上学,在地理课上,我知道这是山区丘陵地貌。我还知道,朝阳在辽宁的西部,处在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度的阶梯分界地带,下辖朝阳、喀左、北票、凌源、建平、建昌(后划给葫芦岛)六个县(市区)。
我还在一张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地形图上,看到朝阳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脉,大青山脉和黑山山脉。这些山脉蜿蜒连绵,相依相靠,相连相拥,形成群山环抱之势,其间是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
我还把眼睛贴在地形图上,企图找到我家门口的后山,南山,东山,还有大西山小西山,找了很长时间,把眼睛瞪的生疼,还是一个也没找到。我问老师,我家门口的那些山呢?老师告诉我,这些山太小了,地图上没有,找不到。
类似这样的山,在朝阳很多很多。名为山,大多是一道道高岗,或者说是一个个大土包,是一块块随处可见隆起的高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屈指可数。努鲁儿虎山脉主峰红石砬子,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1256米。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华字典》。字典上说,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在高度上字典并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我想,这些大土包,这些凸起的高地,在起名时被冠之为山,也是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座山能不能吸引人,值不值得一游,值不值得一看,不取决它的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仙”。
在我看来,朝阳这些低矮的山岗不仅有“仙”,而且还都是大“仙”。每当踏上这些土包山岗,我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心怀崇敬……
二
我曾经的居所后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岗,位于喀左县城西北角,名曰:花果山。满山荆条和野草,还有葛针,期间是各色的小野花,唯不见任何野果。
为此,我常常自言道:没有一棵果树,不见一枚野果,白白糟蹋了一个好名字——花果山。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哲学性错误——只看到了眼前的花果山,还有过去的花果山,未来的花果山呢?
那天,是2009年3月23日,一对恋人,在花果山上牵手漫步,一不小心,踩醒了一头沉睡了几亿年的恐龙。当那对恋人把那块“石头”(化石)交给国土部门后,这个静寂无闻的花果山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涌来。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类特殊的食肉霸王龙,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苦苦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比北美发现的霸王龙早六千五百多万年。
这头被惊醒的霸王龙,被专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
一个晚秋的下午,我又走进了花果山。秋风吹拂,落叶纷飞。草木枯黄,随风起伏,似在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气。让人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霸王龙,已被移驾到喀左国土资源局的储藏室。望着头长一米多,身长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庞然大物,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头霸王龙的“原件”率达到了85%,这么高的“原件”率是非常少见的。
在霸王龙曾经下榻酣睡的地方,现在建个蒙古包形状的地层剖面馆,予以保护。
那时,朝阳这块土地上,是恐龙家族中“祖宗”辈位——霸王龙,在这里奔跑,在这里生活的地方,这里是霸王龙的家园。可见,过去的花果山,住的可是一位大“仙”呢。
那时,霸王龙处在生物链最顶端,千山任他践踏,万物任他主宰,百兽惊骇他的吼叫。而那时的花果山,则是霸王龙主宰世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大本营。
一亿多年前的朝阳大地,平原辽阔,土质肥沃,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被子植物,开瞒了鲜花,散发着沁脾的芬芳。那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望无际。
鸟语花香。
花和鸟是分不开的,花鸟相依相随,有花的地方,必定有美丽鸟儿鸣啼。那时辽阔肥沃的朝阳大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飞翔鸣唱。她们在花丛、繁茂的绿树中飞上飞下,有的拖着尾巴,像蝙蝠一样自由自在地空中飞翔。
花儿鸟儿又都是离不开水的。
那时的朝阳,还遍布着一望无边的浅水湖和沼泽,无数的鱼儿和乌龟在水中遨游。岸边草木青青,花红柳绿,恐龙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嬉戏,还不时地发出统治者的震天吼声。
突然间,地动山摇,暗无天日,岩浆喷涌,炽热的岩浆和灰尘滚滚而来。恐龙,鸟儿,鱼儿,花草……所有的动植物无一幸免。顷刻间,他们都被岩浆、灰尘所湮灭。
逝者如斯。一亿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岩浆和火山灰,演化成了层层页岩。页岩迭起,低矮山岗密布,形成今天山区丘陵地貌。朝阳大地也随之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今天,勤劳的朝阳人,在这些低矮的山岗上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劳作中,他们从层层的页岩中,发现了那些被吞没者的“遗体”,除了恐龙,还有各种鸟儿,各种花草,还有各种鱼儿和各种动植物。
按照今天动植物分类划分方法,现已发现的动植物 “遗体”,有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这些动植物们,以另一种状态“活”着。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朝阳北票上园发现的一个植物“遗体(化石)”,呈V字形的两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的叶状花果,被称为“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称:这是“迄今世界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朝阳的凌源、北票,发现的尾羽龙、始祖鸟、原始热河鸟、孔子鸟、三塔中国鸟、中华龙鸟等“遗体(化石)”,完美地再现了从翼龙到现在鸟类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誉为,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证明朝阳大地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在朝阳低矮的山岗上,绽放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儿,飞起地球上的第一只鸟。巨大的的食肉性恐龙——霸王龙,在这里不时发出地球统治者的震天呼吼。
那时的朝阳大地,多彩美丽,威武庄严!
行走在朝阳低矮山岗上,晚侏罗纪世到早白垩纪世,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进程,就这样一幕一幕地,活龙活现地 浮现在眼前。
而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随之而生。
三
1975年那年,我在六年级读书(小学五年制)。历史课上,老师说,北京猿人在七十万年前来到北京周口店,在这里生活了近50万年,在约20万年前离去。
课堂上,我问历史老师,北京猿人去哪了?是不是去了鸽子洞了?老师看了看我,回答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鸽子洞,是朝阳喀左西汤山上的一处岩厦结构的洞穴。当时考古学家,正在鸽子洞进行第二次挖掘。早在1973年第一次挖掘时,父亲曾带我去过鸽子洞。父亲告诉过我说,鸽子洞是古人类居住的地方。
再后来,我翻阅了《喀左县志》。县志上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属旧石器中期,是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的延续和发展。没想到,这与我在历史课上的随意一问,竟然是如此的偶合。
考古学家在鸽子洞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共出土四件人骨化石,三十多件古代动物化石,还有三百多件旧石器。经碳十四测年,考古学家认定鸽子洞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四号,确定为鸽子洞文化和鸽子洞人。
前几年初夏的一天,我来到了西汤山,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向上攀爬,十几分钟就走进了鸽子洞。一群受到惊吓的鸽子,从洞里惊慌飞出来,在洞口上空久久盘旋。
岩厦下的鸽子洞,分上中下三个洞。最大的洞面积有近二十平方米。洞深十五米左右。洞口朝东,高敞向阳,避风遮雨。洞上四周是低缓的山岗,洞下十多米是一河清水。
我站在洞口,四处望去,似看到浅滩处有一群用树叶遮体的人们在捞蚌网鱼,山坡树林有一群女人在采摘籽果。似听到树林深处,不时传来男人们围猎的呼喊声。洞口前似有缕缕炊烟飘起,四周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多好的地方!有屋可住,累能息,困能眠,有猎可围,有鱼可网,有水可饮,食可果腹。傍山安家,依水而居,这是先人的智慧。我不由地赞叹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园,我们就是从这个山岗上的山洞里,开始起步的,艰难爬涉,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向未来。
如果说在鸽子洞,品味的是十多万年前,先人们为生存奔波,艰辛的生活。那么沿河逆行,不远就是东山嘴的后山,在那里我看到的则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举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盛宴——
1979年,考古学家在东山嘴后山顶,一块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出土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
考古学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我与“生育神”有过一面之缘。有一年去国家博物馆,零距离目睹了她的芳容——残高只有五六厘米,头和右臂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手贴上腹,下肢稍曲,残足。通体打磨光滑,似漆有红衣。体态丰盈,惟妙惟肖。
先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用泥土塑造了一尊“生育神”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件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人体雕塑艺术品。 这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几次走进东山嘴,多次站在这块普普通通的山岗上,脑海里总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供奉着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
祭坛下,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在高呼呐喊。她们口中振振有词,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仪式规模宏大,简朴而庄重。
随后(1983年),考古学家又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距东山嘴几十公里的牛河梁,发掘出大规模的民居群落,有以祭坛为中心的广场,还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墓葬,金字塔顶等遗存。
在贵族墓中出土了玉猪龙、玉人、双联玉璧、龙凤佩等大量做工精美,造型灵秀的玉器。在神庙遗址出土了一个接近真人大小的“红山女神”头像。
地处朝阳山梁高岗上的这些红山文化遗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较之关内同期的仰韶文化,发育的更成熟更先进。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据此判断,牛梁河遗址是“一个古国的开始”,是“中华文明的初曙”,“红山女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当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现在这些遗址都被保护起来了,修建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祭坛和积石冢保护展示馆,东山嘴遗址展示馆……
这些展馆,矗立在朝阳层峦叠嶂的山岗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星辰,似在启示着我们这些寻找家园的孩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四
1955年第八期《文物》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55年5月12日,喀左县海岛营子村唐永兴和张怀仁等六名社员,在小转山种地,一镐下去刨出了一件青铜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随后他们向四周挖掘,共挖掘出十六件青铜器,挖掘时毁坏了两件,人们摔碎了两件,其余完好无损……6月10日,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将这些青铜器带走。
仅凭这段文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十六件青铜器,真不少啊!但朝阳人知道,这是个开头,才开始,小转山是序曲,以此拉开了发现挖掘朝阳丘陵大地上青铜器的大幕。
1973年3月6日和5月28日喀左北洞村社员,在山岗坡地耕作时,两次发现了青铜器,两处青铜器窖藏坑相距仅4米,两处各出土青铜器6件,共12件,有蟠龙兽面罍等。1974年12月平房子枣树台子沟社员,耕作时发现出土窖藏青铜器22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带铭文的15件。1978年小波汰沟社员耕作,发现出土了10件青铜器。
在北洞村,村民老赵带我来到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山坡。这是一个非常普通易找的山坡,离村庄不远,没有任何遮挡。七十多岁的老赵亲历当年出土青铜器的全过程。他指着当年出土的位置对我说,大概位置一个在这,一个在那。又说,埋的都不深,只有一两铣深,没包没裹,堆放着。
谁在朝阳埋下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保于辽东。”
两则记载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始皇加快攻打燕国步伐。公元前226年10月,秦攻下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国最后的领地辽东郡(今辽阳)。
考古学家王绵厚认为,燕王喜当年逃往辽东,辽西大凌河古道是必经之路,这些青铜器应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逃走中,不堪辎重和重器的重负,仓促埋下的。埋藏时又抱有打败秦军的幻想,回取时易找方便,故未埋藏在过于隐蔽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推测,随着燕国的灭亡,这些青铜器的“身世”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案”。
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甗、青铜卣……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上至自商代下至战国晚期,以燕国的青铜器为主。专家说,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品级之高,丝毫不亚于中原先秦列国所发现的青铜器。
1982年国家邮电部,出版了一套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共八枚,其中在朝阳喀左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两枚,一枚是燕侯盂,另一枚是蟠龙兽面罍。饕餮纹大园鼎,被辽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西周鸭尊、燕侯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辽宁博物馆里,有喀左出土的青铜器高达43件。
有一位外地朋友曾说,行走朝阳的山山岭岭,一脚下去说不定就踢出一只一亿多年前的小鸟或小鱼(化石),一低头说不定就会发现一块五千多年前的陶片或玉佩,一镐头下去说不定就会刨出个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来。
此言虽略有夸张,但也足见朝阳广袤的群山绿野,是一块珍藏千古文明、惊艳四方的圣地。
五
沧海桑田。
光阴走进二十一世纪,今日朝阳的山山岭岭,更加雄伟秀丽,缤纷多彩。
去年,我写了篇短文,题目是《八道岭的春天》,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短文写的是,家乡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有五六里长,岁月冲刷出距离不等八条沟壑,人们称为八道岭。过去八道岭种植庄稼。地薄,产不了多少粮食。退耕还林后,栽植了大扁杏。春天,两千多亩杏林杏花绽放,一望无际,非常美丽壮观。
八道岭,就是朝阳连绵群山的一个微缩景观!
退耕还林后,朝阳过去种庄稼的土岗山梁、沟沟坎坎,都栽上了经济林。2017年朝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其中山杏22.6万公顷,大扁杏2.1万公顷,大枣3.3万公顷。另外还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既绿化了荒山,又有经济效益。不适合栽经济林的栽植了松树,刺槐,沙棘。不适合植树的种上了草。
春天,朝阳的山山岭岭成为花的海洋。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依次竞相开放,地上是各色各样的野花,把宁静的山岗点缀得风情万种,就连村居都掩在山花丛中。春风吹拂,花海波涛,香气袭人,灿烂簇拥着灿烂,美丽追逐着美丽,潮水般在山涧荡漾开来。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情、美丽的山景、精灵般的花儿,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朝阳的山变得丰盈青翠。密林蔽日,青果绿叶,藤蔓缠绕,野草青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漫步其间,不时有野兔、松鼠等小动物窜来窜去,跑上跑下,寂静的山岗平添了几分活泼。盛夏,在山间林下支一张网床,手捧一本闲书,一阵风吹来,绿波翻涌,犹如乘坐在一叶小舟之中,耳边鸟语虫鸣,并不聒噪,美妙如天籁。
最美的季节还数秋天。天空碧蓝,白云悠悠。经过秋风的亲吻,杏树叶、梨树叶、枣树叶、刺槐叶……都退去绿色,或深红、或浅红、或金黄……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站在山岗望去,山间盆地,还有窄窄的条状的河流冲积平原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收割庄稼。远处的村舍清晰可见。秋天的朝阳,就是一幅抒情浓郁的油画。
冬天的朝阳,如能下一场大雪,那是最美的了。山山岭岭一派茫茫,分不清山岗沟壑。白皑皑的山岭蜿蜒延伸,如骏马奔驰,腾起漫天云烟,十分雄伟壮观。行走在雪地上,脚起脚落,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清脆悦耳。在这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智与山亲近和沟通……
来朝阳看山,一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