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利国的头像

陈利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3
分享

山垇里的林场

  提起林场,人们一定会想起深山老林,森林参天,那是专门出产林木的地方。而我们小时候,大队(即现在的村)也有一个林场,但不出产林木,因为那里只有一些小丘陵山包,上面要么光秃秃只有一些野草,要么稀稀落落有一些松树。其实叫农场更准确,因为那里有六十多亩田地、几口水塘和一座小型水库。可既然家乡人一直叫它林场,那就叫林场吧。

   大集体的时候,大队从各生产队抽调几名社员来林场,组成一个生产小组,耕种那些田地,独立经营,但收成归大队。生产小组除了种水稻,还会种瓜果蔬菜。那些瓜果可以作为福利分发,所以小组成员的收入比在生产队出工的社员要多些。我现在有点奇怪,在那个狠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荒诞年代,大队还能象保留自留地一样保留这么一个 “ 独立王国 ”,也可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

   林场离我们村子有三里多远,属我们大队最偏远的地方,座落在山垇里。我爷爷因为吃苦耐劳,便一直被大队安排在这个林场。我小时候跟爷爷去这个林场玩过,林场有几幢朝南的房子,呈品字型建在山坡上。最上面是场部兼宿舍,生产小组五、六个成员都住在里面。宿舍前面左边是厨房,右边是仓库和猪栏。山坡下便是高低参差的田地,更远处是水库。

   这林场作为大队的 “自留地 ”,存在了好多年。我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林场挑过一次爷爷分得的西瓜回家,大约有四、五十斤。我那时个子特小,挑几十斤西瓜走几里路回家,中间停下来歇了好多次,到家时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弟弟们欢呼雀跃,父亲难得地表扬了我。

   后来我上中学了,再后来改革开放打破大锅饭分田到户了。林场便渐渐式微,生产小组解散了。但林场的田地产权还是归大队,后来便租给私人承包经营了。

   我再跟林场发生交集是在成年之后。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只好回乡务农。可家里只有二十来亩地,一年到头全家辛苦劳作,除去化肥农药的成本几乎没什么盈余,年年辛苦年年贫穷。我日夜思考,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找到致富之路。

   那时报纸、广播、收音机都鼓吹什么专业户、万元户,宣传哪里哪里有个农民,专业种植什么养殖什么,发家致富,成了万元户。我脑袋灵光一闪,想起大队那个林场,我何不承包那个林场,做个专业户、农场主?

   我当时为这个想法激动不已。那个林场真是个绝妙的地方,有宽阔的坡地,可以种果树;有几十亩田地,可以种水稻和经济作物;有水塘水库可以养鱼养鸭,猪栏可以养猪养牛。经营得好,一年便可以成为万元户。

   说干就干。我找了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合伙,立马同大队签订了几年的承包合同。当时我俩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脱贫致富就在此一役了。

   可理想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干起来才发觉,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钱,干什么都要钱。坡上种果树,挖洞、施肥、买树苗,还有人工,要钱。搞养殖,买仔猪小牛、雏鸡雏鸭和鱼苗,要钱。种植经济作物,也要钱。当时我们听信宣传,说政府有无息贷款扶持,可实际操作起来完全没那么回事。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只够买些种水稻的化肥农药,大额贷款需要抵押,我俩什么抵押物也没有。于是我们两个小伙子傻了眼,本身刚走上社会没有积蓄,家里困难也没有资金支持。于是我们所有的设想都成了泡影,全方位发展的宏伟蓝图最后缩水成只单纯地种这六十多亩水稻。我们两个人肯定应付不了,还是两家人的劳动力全部上阵,又请了雇工,才把一季水稻的春插工作完成。而这些稻田由于几年来被人多轮承包,只榨取没投入,已变得贫瘠不堪,我们贷款买的化肥投下去也是杯水车薪,又没有农家肥,水稻长势惨不忍睹。

   我们也种了几亩西瓜,收成差强人意。林场离镇上七、八里,不能通车,我们俩只能天刚亮就用双轮板车把西瓜拉到镇上去卖。那时的西瓜才一毛多钱一斤,一板车西瓜几百斤才换几十元。几亩西瓜收入了多少钱早忘了,总之肯定不会多。收割的稻子也卖不到好价钱,那时的稻谷卖给粮站,才十几元一百斤,扣去化肥农药贷款所剩无几。眼看一年劳累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我们作最后一搏,乡镇附近一家农场有几百只三黄鸡要出售,我们购进这批三黄鸡,打算饲养到过年能卖个好价钱。可没想到这种三黄鸡野性难驯,在山坡树林里满山游走,竟被周边村民偷偷捕去很多,成了村民的盘中佳肴。我们只好把这些鸡关起来圈养,谁知这些鸡武功逆天,两米多高的院墙居然能够飞越出去。我们这才醒悟那家农场为什么会把这些鸡出售,实在是伺候不了,我们当接盘侠了。没办法,只好把剩下的鸡全部弄到集市上卖掉了。

   最后我们两个人,加上两家人,在这个林场流血流汗干了一年,到年终交完承包费后啥也没落着。这一年的辛苦劳累真是不可描述,完全累成狗了。我们灰头土脸终止了承包。

   这次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太年轻太幼稚了,只急于改变贫穷的现状,空有想法,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和实力。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情,理想和现实不相符。当然,年轻人要敢想、敢干、敢闯。因为年轻,所以有时间试错。我也是因为敢想敢干,后来也闯出一条经商之路,实现了小康。其实现在看来,这林场依然是创业的好地方。虽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还是可以成功的。

   这都是将近四十年前的事了。现在这个林场怎么样了,我一点也不知道,却有些好奇,我毕竟年轻时在那里挥洒了一年的汗水,对那里还是有感情的。乘着五一小长假回乡之际,我去探访这个阔别近四十年的林场。

   担心轿车进不去,便把车停在老家村边,步行往林场走去。这时正是人间四月天,风和日丽。由于前两天刚下了雨,进入林场的道路低洼处还有点积水。道路两边,灌木丛生,荆棘遍布,树枝藤蔓伸出来占去很多路面的空间。道路应该是后来修了,铺了些煤渣和碎石,能容一辆小货车通过。以前敞亮的山坡丘陵,现在已暗篷篷的都是植物。印象中以前只见过一些野鸡,现在却听人说经常有野猪出没。道路越走越幽深,树林越来越茂密。空气无比洁净清新。几十年见惯了城市的喧嚣污染,来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所在,似乎整个身心甚至连灵魂都得到了净化。进入林场地界,听鸟儿鸣唱,看树林茂密,田野碧绿,天空湛蓝,远处的水库波光粼粼,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我第一次发现,家乡这山垇里的林场这么美。年轻时在这里整整一年,劳累不堪,哪有闲情欣赏美景。现在以另一种心境探访故地,感受截然不同。在这静谧幽美的山水之间,只觉得神清气爽,连空气都是甜的。

   来到林场腹地,却发现这里有点变了样。坡头和地势较高的田地里竟然有果树,低洼处的水田被推成鱼塘。我看见塘堤上有人,便上前向他询问了解。他们只是雇工,老板外出不在。经过交谈才知道,这个林场后来被几拨人承包,均没成功,直到别的乡镇一位姓张的老板过来,他一口气同大队签订了三十年的承包合同,每年租金三千元。他把地势较高的田地都种上柑橘树,低洼的冷水田用推土机推成养鱼的水塘,原来那座小水库也加高堤坝,使水面扩大到二十多亩。他已承包了二十来年,现在单是养鱼一项,每年收入近二十万元。

   我听了不胜感慨,当年我也是这么想的啊!但我是空有想法却没有资金实力,所以壮志未酬铩羽而归。而这位张老板有想法、有资金还有技术,所以会成功。这个农场在他的操作下,终于展现了造富的神奇魔力。

   本还想见见这位张老板,向他建议,这里草场资源丰富,还可以发展养牛产业。可他一直未归,我只好告辞往回走。其实,我的建议可能有点多余,我想的那位张老板应该也想得到。但他没做,估计有他的原因。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一边欣赏这宜人的景色,一边感慨良多。我当农民那会,一切都靠人力,没有机械,没有车辆,累死累活也没有多少效益。现在农村,有耕田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种田既轻松又高效。象林场挖口水塘,推土机两天就完成;修段简易的土马路,用挖掘机也是轻松搞定。这在我们那时是无法想象的。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看到目前林场的喜人景象,深感欣慰和鼓舞。愿家乡发展进步,越来越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