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梅溪古镇建置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因为地处安吉县东部平原地带,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优异,物产丰饶。在历史上,梅溪已经孕育出许许多多的名优特产,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仍然延续。那么,古代梅溪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土特产呢?木瓜就是其中之一。
梅溪木瓜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是当地的名优特产,品质异常之好,受到过大诗人苏东坡的交口称赞。光绪版《安吉县志》物产目就记载:“木瓜,《刘志》载梅溪昔尝产此。东坡诗云‘梅溪木瓜红胜颊’,其见称美如此。【按】今唯山乡间有之。《诗》‘投我以木瓜’即此,又谓之楙。《尔雅》‘楙,木瓜是也’。”苏东坡是北宋时期人,说明至少到北宋时期,梅溪木瓜在全国还是很有名气的。到清朝末年,梅溪木瓜可能已经风光不再,因为光绪版《安吉县志》已经说梅溪木瓜“今已似醴泉芝草”了,也就是说除山里间或有之而外,已经很稀罕了。
苏东坡对梅溪木瓜的称赞大概在熙宁五年(1072),当时的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苏轼在杭州任职的几年,疏通六井,整治西湖,很得民心。这年11月,浙西地区水患刚过,苏轼奉江南转运司檄文,到湖州和秀州(今属嘉兴)视察堤岸。出发之前,苏轼给他的老朋友、湖州太守孙觉(字莘老)写了一首《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的诗:
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桔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好封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在这首诗里,苏轼的诗句“梅溪木瓜红胜颊”,提到的就安吉
梅溪出产的木瓜。在苏轼的笔下,梅溪木瓜其形其色在各色水果里足可力压群芳。
诗人从杭州来,杭州也是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湖州的景色更加清绝。不仅有成片经霜的橘林,西苕溪上苕花飞舞,落在河面上堆积的苕花,好像是雪漂浮在水面。湖州不仅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丰饶,有顾渚山洁白如齿的茶芽,还有梅溪胜过粉红面颊的木瓜。湖州又是鱼米之乡,各色美味纷呈,特别是厨师切出来的鱼片,简直削薄得能够飞起来。还没到湖州,就说起这些美味,说得人简直馋涎欲滴。我知道老朋友莘老已经在湖州为官很久,只怪我因为案牍劳形,到现在才准备到湖州与莘老寻胜访幽。岁月如白驹过隙,当初与莘老相识,正是风华正茂,如今我已经头发花白,只适合清静,待与老友喝茶参禅,不用张罗水上游戏的节目。
诗中的莘老就是湖州太守孙觉。根据《宋史•孙觉传》: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孙觉在京编校昭文书籍时,即已结识苏轼,可谓故交。苏轼跟孙觉两人政治观点相同,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一直持有不同意见,所以两人都先后外调。北宋熙宁四年(1071)孙觉出任湖州太守,但两人一直无缘相聚,这次两人于湖州相谈甚欢,并一起检查了湖州到秀州的吴江河堤工程。孙觉在湖州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朱彝尊在《石柱记笺释》序中道:“孙莘老知湖州,聚境内碑碣筑墨妙亭贮之。……墨妙亭之建,苏子瞻为之记,一时诗流、寄题踵至,今其遗石,因府治卑湿,用填淤泥已久。”只可惜此等善举,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境内宝贵的文物。虽然这些宝贵的碑刻已经湮没了,但其上面的文字大多流传下来,明、清域内各州县志书,多以此为依据。
此前苏轼人虽没有到达湖州,但对湖州的人文历史和山川形胜已经十分了然于胸。湖州的橘林、西苕溪的苕花、洁白的茶芽、粉红的木瓜,这些已经浮现在诗人的眼前。特别是那削薄的鱼片,不能说,一说口水就要流下来。“山水窟”是指山水秀美、形胜比较集中的地方,“仄”通“侧”,“仄闻”即“侧闻”,“鲙缕”是鱼片、肉丝的意思。诗中的谢公本指谢安,同诗中的杜牧都曾经在湖州为官,这里分别用来代指孙觉和苏轼自己。故交孙觉已经于上一年就到任湖州,自苏轼虽然也身在杭州,且两郡相邻,但一直没有去探望老朋友,所以用杜牧寻春迟来代替自己迟迟没有到湖州探望朋友。最后一联告诉孙觉,自己这次来,虽然是公务,但主要是想同老友吃茶聊天,一切接待都需从简。鬓丝禅榻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这首诗还留下来一句成语:馋涎欲滴,也称垂涎欲滴或馋涎欲垂。馋:嘴馋;涎:口水;欲:将要,意即馋得要往下滴口水,形容人受诱惑嘴馋的样子。
比较有意思的是,木瓜原本是宣城的比较有名,古代称为“宣木瓜”。自“宣木瓜”而发展到梅溪木瓜,并成为享誉全国的一种地方名产。千年以前的白茶在古梅溪落地生根后,也成为享誉四海的安吉名优特产。“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习近平语),不过,安吉白茶的母株来自于天荒坪大溪深山,不知同宋代的顾渚茶芽是否同科?梅溪也不是今天所说意义上的梅溪,古时有梅溪乡,乡名由紫梅溪这条西苕溪支流而来。唐宋时期,梅溪乡有瑞竹、东午、温泉、泉永、新丰等里(相当于现在的村),可见,宋时的梅溪不仅包括晓墅,也包括溪龙乡一部分的。相反,今天所言“梅溪镇”的地理范畴,有一部分则是在明朝由长兴划过来的。
木瓜古代又称之为楙,是我国比较早的一种物产。郭璞注《尔雅》云:“木实如小瓜,酢而可食。则木瓜之名取此义也。”或云“木瓜味酸,得木之正气,故名,亦通。从林、矛,谐声也。”古时木瓜较为普遍,但质优的稀闻,唯宣城“宣木瓜”和梅溪木瓜卓著,根据苏轼的诗,到宋代时应以梅溪木瓜为最优。《诗经》里面也写到木瓜,《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有许多的功效,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木瓜助消化之余还能消暑解渴、润肺止咳。它特有的木瓜酵素能清心润肺还可以帮助消化、治胃病,它独有的木瓜碱具有抗肿瘤功效,对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具有强烈抗癌活性,等等。餐饮上也有许多有关木瓜的菜谱,如:木瓜一个(约一斤半重),雪蛤油2到3克,鲜奶一杯,水一杯,冰糖适量。制作流程:1.雪蛤油泡发至白色半透明的状态,备用。2.木瓜洗干净外皮,在顶部切出2/5作盖,其他部分切成锯齿状,挖出核和瓤,木瓜放入炖盅内。3.冰糖和水一起煲溶,然后放入雪蛤膏煲半小时,加入鲜奶,待滚,滚后注入木瓜盅内,加盖,用牙签插实木瓜盖,隔水炖至水开之后20分钟左右即可。
吴昌硕先生十分喜欢苏东坡“梅溪木瓜红胜颊”的诗句,他的第一本诗集就命名为《红木瓜馆初草》。这本集子中有《红木瓜》诗两二首,其一云:“凛凛秋气生,落叶随风播。园中众芳寂,木瓜红个个。孤根未摧朽,露滴朝霞破。嫣然竹篱旁,盛之白玉盘,烹茶宜坐卧”(疑少一句)。在这首诗里,从木瓜色香之美及其茁壮的生命力,可以想见吴昌硕青年时代的遭际和环境。红木瓜是他的自喻,也是寄托,所以吴昌硕先生就用以铭其书斋曰“红木瓜馆”,而有此诗集。
晚清德清县的举人徐士骈,与吴昌硕有诗文之交,也有一首关于梅溪木瓜的诗,诗名《鄣南道中》:
往来风筿足攀跻,贪看青山更向西。
天目烟云搜古窦,独松争战忆秋鼙。
箯舆尽日穿深竹,飞瀑千寻落远溪。
闻说木瓜红胜颊,好将风味纪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