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冰的头像

王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26
分享

探访红山

前记早就听徐景辉老师谈及红山文化历史如何的悠久,着实让大家期盼了好久,2017年在一个秋高气爽之日,终于率队一行十人,从东北边陲的林海雪原一路风尘仆仆,奔向内蒙古莽莽大草原,专程踏访充满神秘的红山......

想问草原那风,借赤峰一颗殷血的心,前来寻觅你,探访“弱水”之滨——内蒙古大草原,因你就生活在牛河梁赤色的迷雾里,拨开层层迷离,在玉猪龙的晶莹剔透里,在天地万象纵横寰宇中,寻找红色密码并破译......

站在现代文明的峰顶俯身望去,我们总是期望在拨开历史云烟的层层迷雾中,窥看到华夏先祖的生活轨迹,探寻他们远古时期文明发展的脉络。红山文化的发现与发掘,无疑又一次让我们在中原大地上触摸到曾经纵横于辽蒙一带上古时期华夏文明部族生活的脉搏。访古草原,踏访红山,让我们俯身倾听他们激荡山野叩击心扉的足音,一支隐匿在密林深处部族生活的气息,在这里他们曾经演绎着怎样的文明与辉煌,让我们走近再走近些,看看他们是如何将华夏文明的史前文明纵深逆向推演了若千年。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新时器时代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广泛分布于长城内外,燕山南北,因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层主要是以牛河梁文脉为核心区且具有代表性的遗址群,它是大遗址核心的一部分,远远望去,整个遗址掩映于松山翠岭之间,一块巨大的墨绿色玉玦式建筑穹窿般将已开发的遗址笼罩包裹其中,同行的文友调侃道,唉!咱们走到哪不是逛坟圈子就是钻墓地的,不过今天倒是有所不同啊!遗址已被建筑物笼罩起来,似乎少了些阴深与恐怖。进入“玉玦”,里面是一大片经过人工考古挖掘而出土的遗址群落,视野极其开阔,不觉让人惊叹,顶层是用钢筋错落有致垒成的穹窿形支架撑起而成,它的外形远远望去宛如一只硕大的玉玦。听解说员讲,令人叫绝的是,这样庞大的建筑物是可以随意拆卸的。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一睹笼罩在这块大玉玦下面的神秘真容。为了合理地保护遗址且便于观赏,再者应该也是对参观者自身的一种保护吧,使参观的人能与地表以下挖掘层保持有一定的距离,由此还修建了玻璃栈道,参观的人是要提步登上玻璃栈道方能看到遗址的全貌。当我们置身于遗址的上方,踩踏在透明的玻璃上栈道上,大概有三四米高的半空,刚开始的时候双腿还不自觉的发抖,真有种凌空微步的感觉。即便如此距离,然古墓地特有的潮湿阴气及泥土霉腥味仍然扑面而来,可是大家依然兴致极高,一边观看,一边跟在解说员后面,忘情之时几乎就听不到解说员的絮叨了......走在这玻璃栈道上,踩踏着几千年前的文化层,仿佛五六千年前上古时期人们生活忙碌的场景浮现眼前。

红山文脉文化层主要是以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为特征性创建的红山古国集散地。遗址从人们生活的居室到生火做饭的灶台,再到埋葬死者的墓地以及用来祭祀的祭坛等场所,无不让人感到布局的合理性,由此可见上古时期人们对天地日月星辰的敬仰与崇拜,通晓天地造化万物的理念,懂得恪守宇宙定律,遵循自然规律,且又顺应天时,无不体现古人的大智慧与生存法则,令后人叹服。1981年牛河梁大遗址的发现,让考古学者一点点揭开史前红山文化的神秘面纱。

说起红山文化,不能不说说玉玦,红山玉玦中的代表作当属玉熊,也为玉猪龙或碧玉龙,典型的玉熊整体呈淡绿色岫岩玉,背面呈现少许红色沁,熊体呈弯曲状,有熊耳及眼,首尾处离断似乎于开口,似熊的嘴巴张开一般,整体上看来又婉若小玉镯,然在其背部有孔,应为佩带饰物无疑。

为何玉熊文化能占据着如此重要位置,《山海经》有云:又东一百五十里处有山,曰熊山。因牛河梁处有山峰状如熊,玉熊是牛河梁熊山的地象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墓主佩戴此玉者是意为身份的象征,亦为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之所以称为玉熊,出意大概为轩辕黄帝部族称为“有熊氏”,相传熊山为轩辕黄帝发端之所及生前最为崇敬之山,故而轩辕黄帝部族史称有熊氏,且流传着诸多与熊有关的故事,相传鲧死后化为黄熊,大禹治水凿路开山时亦化为一头硕大的黑熊,这些无不体现上古时期人们对熊的无上崇拜从而成为他们心中具有神力的图腾之物。

若牛河梁问玉,当属窥管和离珠,皆被视为古代的望远镜,还有象征生命不息的女祖“娲字佩”,意主人类生命的起源地,体现对女性生殖的崇拜与神圣。勾云玉佩,乃尊贵身份之象征,还有上文提及的玉熊,即“玉猪龙”,成为红山玉文化之代表,整个遗址建筑外形即采用“玉猪龙”之外形而建造,远远望去,宛若一条巨龙盘旋于山脚之下,好不壮观。玉龟、玉龙玉鸟,是大山的地象图,据说人们佩戴这样的装饰,走在山里就不会迷路。

红山文脉的玉玦,体现古人玉礼至上及“玉葬之礼”,如此才会有今天让人看到无比夺目的玉文化之璀璨光芒,红山先民把玉作为祭祀的神器,视为“惟玉通神”,反映了这一时期对玉的无比崇尚与信仰,他们以此为祭(或为寄托)来祈佑人们福寿安康、生活美满、子孙富贵绵长等无限美好的生活向往,彰显“以玉礼神”的价值观念,且才有流传至今的玉文化。你想在那个年代,每件玉玦从原料的选取以及经过怎样的手工艺才能打造出如此精莹剔透的玉品呢!不能不让后人折服。

据考古专家研究表明,遗址展现了古人眼中的“四象”形成的大地美图与天象的的遥相呼应,再现了上古时期人们生活与天地万象的完美契合,古人之智慧令后人惊叹不已。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然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当然那时他们极为相信万物有灵的,种族中不不乏有威望高或者有些神通者,才可以担当萨满角色,专为部族排忧解难、驱吉避凶或为祭祀祭神之所用,在种族中也是具有权威性的,一般是着装奇特,佩戴面具,遗址曾出土一绘制油彩的萨满面具,由于日月风化昔日容颜已然尽失,这应该也是考古学者们始料未及的。

纵观天地万象,宇宙乾坤日月星辰之奥妙,让人们苦苦窥探了千万年。牛河梁遗址大地美图的遥相呼应,诠释了上古时期人们对宇宙天地的感知和对宇宙日月星河神秘的认知,红山文化本就是一部上古密码,等待着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诠释并破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悠悠华夏文明,尽在天地乾坤朗朗寰宇之中。

红山文化的发现,让华夏文明更加富有说服力与印证性。红山让历史说话,让史实告诉我们答案,为我们解答道道迷团,讲述来自上古时期的华夏民族是怎样生活,怎样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对天地的无上崇拜,以及如何祭奠先祖,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对宇宙无限的认知性,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这不只是传说。

一段文明史话,从茫茫无际的草原升起,诞生于红山的一缕文明曙光。遥望牛河梁上古遗迹,如同沐浴在远古的流风里......

红山如熊熊烈火燃烧着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灿烂的火种,先人在这里创造着人间奇迹与亘古辉煌,抒写了华夏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

              2021年4月25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