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俗世,喧嚣浮华。常常会在某个时候,忽然感觉茫然无措,质疑人生的来处和去向。心灵的归宿感,似乎真的是一件奢侈品了,可遇又不可求。
2016年,清明时节。来到德兴,来到大茅山,来到了这样一方堪比奢侈品的水土。投身于它的环抱,我一颗日益混沌而焦虑的心,竟感受到了一种灵魂的归宿感。多年来,觅而不得的属于自己的无染的心灵家园,就这样,不期而遇。
初上大茅山,放眼望去,满目都是擎举蓝天的青峰,间以豪迈的飞瀑;;垂首凝眸,潭水沉静、溪流婉约……瞬间,天地开阔,心境畅透。
漫步梧风洞,更是处处可见大茅山独有的刚柔并济的风姿。不知是哪位诗意的开拓者,将那沿途的每一处巧夺天工的景象都赋予了最美妙的传说。弼马谭前,留恋人间的天马惬意地躺着,和守护自己的猴将守望相助;天鹅湖畔为护佑仙女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天鹅,将自己美丽的躯体坦陈在清冽水中;观音瀑里手持杨柳净瓶的观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人间遍洒甘霖;马溪山高水急,谱成一曲《高山流水》,仿佛大声询问每一位过客,可曾觅得人世知音?仙女潭下,如梦似幻,恍若自己已化身为那天边飘来的女子……
忽然想起一位对德兴文化颇有研究的前辈曾说过的一句谑语:德兴,是一座特别有包容性、但也没有归宿感的城市。对于德兴的地理人文,我并无研究。但根据前辈和一些来自官方的介绍,我还是了解了其中一些渊由。原来,德兴的人口构成有三个三分之一之说,三分之一的祖籍本地人,三分之一的浙江原籍人,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德兴的地域归属,从东汉初置乐安县到南唐的德兴县,一直归属饶州府。在现代,则归上饶管辖。如此,从心理投射的角度来说,这些美丽传说倒也是前辈说法的一个印证。所谓心理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思想、态度等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作用。正因为德兴独特的有容乃大的人口构成和地域归属的变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某个方面来说,是极有可能滋生出一种缺乏归宿感的历史情愫。但所幸,这里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青山、生生不息的碧水赋予了德兴人一种沉稳而不乏灵动的生命气韵。于是,达观睿智的德兴人就把自身的归属感寄托于这山山水水间;于是,就有了这留在弼马谭的天马,站在观音瀑里的观世音和时时沐浴仙女湖的众仙女,甚至还有醉情山水而不归的睡梦外星人。
我不知道现代的人们如何理解“归属感”。这真的是个特别感性的词语,有时候,真的就只是一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搜索百度词条,解释如下: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家里可以疗养我们的身心,没有那种担心、暂住、寄人篱下的逃离感。对大茅山而言,我,不过是千万过客中的一员;在我而言,大茅山却是一位予我久违的归宿感、予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温暖感的人世知音。
生为女子,哪个不曾经历为人女为人妻直至为人母的身份的轮番切换,哪个不曾从一个家庭辗转反复生存到另一个家庭?而最后,情归何处?魂安何方?那一方有着关爱、认同、包容、和谐和温暖的世间乐土,那一种叫做归宿感的东西,又有几人能觅得并长久拥有?大茅山,用它最本真的面貌告诉了我这样一个人生的真谛:故乡的归宿感在于熟悉和适应,而生命的归宿感,却在于褒有一颗像山一样沉稳、像水一样灵动、山水常相伴的自然的心、纯净的魂。
大茅山啊,让我成为你怀抱里那一座深悟生命之道的青峰吧,我将气定神闲矗立千年,任我脚下的深谷溪涧肆意流淌,却不变对我的依恋;或者,就让我化身为你怀抱里那一泓醒觉当下的碧水,我将朝夕仰望那属于我的座座青峰,日夜不眠追随他的视线,奔向那一片无染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