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帖
四时相序,春夏秋冬,每一季有每一季的内蕴和风采。又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冬藏”,才会迎来“春生”,才会掀开又一轮的青葱勃发。
是不是可以这么讲,冬天的内敛,能更大限度地激发春天的欣荣?
在冬天就要退去之际,踩着过大年的鼓点,静候着已经上路的一场雪,做《冬日帖》。冬天有硬度,也有厚度,更有想不到的人间温度。
一
一个“冬”字,承接悠远时光,厚不可测、蕴藏大千。
《尚书·洪范》载:“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四季轮替,宛如日升月落,乃自然规律。
《说文解字》里注解“冬”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一年四季的结束,即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冬,四时尽也。冬之为言终也。考工记曰:水有时而凝,有时而释,故冬从仌。”两个人的解释里,都点明“冬”字从“仌”从“夂”,下面为“仌”即两点水,为冰;上夂,即古体字“终”,会意到了万物雪藏、冰封大地的时候。
汉字最是奇妙,所谓“六法”或“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即是。“冬”字的由来,无出其右。
“冬”有不少异体字,其中很多都包含着“日”——寒冷少阳的冬天,要生存下去,太阳的温暖何等重要!“冬阳可爱,夏日可畏”,都是运行在高天的炎炎烈日,只不过时与境不同,人们的感受大相径庭罢了。
太阳在穹苍悠游多少年,冬天也跟着变换了多少年。尽管冬夏交替,冷热两重天,一年一种模样,照样和谐统一。
天地和谐,万物和谐,也是一种圆满。
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样一幅画,欢喜了几千年,靓丽了几千年,也参差了几千年。
蒹葭一直都在,临水而立的样子最见风致,无论青葱或枯瘦。江南只有到了冬天,才能见到霜,才会有如此美景佳人从诗经的墨色里走出来,在烟水凝肃的江南,兀自娉婷。
霜花,是冬天带给世人的惊喜,一夜之间开遍江南,不经意清莹了水水山山、人家村落。
江南一下子变得清澈,如用清泠的山泉水洗过。如此时节,走在江南的血脉里,更容易如宿住在诗经里的佳人相遇。
某个周日的下午,去江边,沿着吴淞江岸信步而行。冬阳暖暖,洒落在身上,似是葇荑小手。一丛一丛芦苇,依水而生,或肃立,或横放不羁。芦花尚未完全开放,像是一双双指向天空的大手——小时候我们也喜欢这样指着天空,神采飞扬,说些不着边际的话,眼前落满沧桑的芦苇,就是小时候的我们。
没有见到“落霞与孤鹜齐飞”,也难以寻觅江水共长天一色。吴淞江不声不响紧紧向前,江南的冬天也在江水荡漾中随波而动。
冬日渐深,霜色渐浓。浓霜胜雪,天地寥廓。
步行上班,路边菜地一片晶莹。细看,是一朵朵冰晶雕成的霜花,层叠在青翠的菜叶上。这些青菜开花尚早,清霜先替它们开花一次,是捷足先登还是意气相通?
白露为霜。一个清澈,一个晶莹,守住世相的清澈,守住世俗的晶莹,就是大境界,大修为。
老是想化作临水而居的那株芦苇,即便在冬天深处,心里头依旧住着在水一方的佳人!
三
冬雪雪冬小大寒,构筑起冬天的长度与厚度,做《冬日帖》,得特别说说冬至。
冬至一阳生,不但是冬天,在整个二十四节气里,它都非同一般。
一场大戏上演的锣鼓始终都没有停,也不会停,咚锵咚锵咚咚锵、哐切哐切……就在这种急迫难耐中,冬至抖数精神,闪亮登场!
不管是北方的饺子还是南方的汤圆,也不管是北方的老白干还是南方的酒酿,冬至这个节气,热烈而滋味绵长,被赋予不一样的世间情节。冬至,掀起了冬天的高潮,它始终站在高点,引领冬季所有节气循序渐进,成就了高潮,也就自然变成冬天这个季节难以描摹的高潮。
俗言冬至数九,三九寒天就在不远处候着。
吴地曾盛行冬至日“画九”:“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不知还有几许人能坚守住内心的这份淡雅。我倒很想尝试尝试,可惜不近画工,不敢涂鸦。
所有节气都满涵光阴味道,在苏城,冬至日冬酿酒是不能少的角儿。吃冬酿酒,已成姑苏人家的老传统,冬至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绵柔的酒香慢慢入骨,人情风味也潜入心底,不可名状,妙不可言。
读诗,更能读出冬天的味道,冬至的味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样的冬至也里,最宜把酒温热,拥着火炉,独斟浅酌,把缠绕的乡愁轻轻泊在酒杯中,任酒香萦怀、乡愁缭绕。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更是翘盼的目光、遥不可及的思念,家乡和游子,始终是心中的牵挂,始终是心灵的碰撞!
四
梅花历来是冬天的代言,不管蜡梅还是红梅。
一树寒梅,增添了冬天的活力,肃杀中依然生命盎然,凝澈中依旧香氛弥野,生命始终会有不可估量的张力,也会有难以描摹的色泽。譬如一树黄花、一树梅红,再高妙的画工也只能临摹到它的形神,难以画出它们的魂。
守得住心魂,才能守常,梅花比世人有洞见。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宋人的冬天、所做的冬日帖。
寒夜游客来访,以茶当酒,汤沸香浮,竹炉火暖,又增一份趣味,更要紧的,是窗棂外梅花映月,风姿绰绰!是不是平常日子,忽然多出意想不到的闲逸与情致?这样的酒香,氤氲前年,这样的月下梅影,千年不淡!
可惜我的书窗外,只有紫玉兰,没有梅花。春天的花,没有冬日的花耐看。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这是元人的冬日帖。雪花和梅花,是冬天两种最为夺目的元素,也是人格的象征和寄托。看雪或者看梅,都见心境。人摆脱不了世相,眼里的梅花,自然也就跳跃出各色形象。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好一个“春信至”!春风有信,梅花有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守得梅花见春新。满怀期待,生命始终充盈蓬勃之力,冬天再如何肃杀,又能如何?
即便不惊扰梅花,只要有酒,冬天依然况味尤多。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唐人的冬日帖,氤氲酒香能寄情。野外云彤欲雪,屋内炉火生辉,对坐、把盏,天地万物,尽入曲肠,微醺或者酩酊大醉,都是快事。
一醉解千愁,一醉散清愁,一醉老乡愁!
五
梅花是冬天眼眸,冬天是梅花的依托。有诗人说梅花是春天最早的孩子,恰恰是冬天的素洁孕育了它。
站在冬天深处,问谁:可有梅花寄一枝?
是谁如此恣意: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忆梅下西州,折梅寄江北。
我站在三吴大地,眼前冬色弥野,脚下春潮开始涌动,我也想折梅以寄,把梅花里包裹的江南,寄送给每一位亲戚朋友、每一位师长、每一位关心和鼓励过我的人。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冻不死的梅花,说不得的清孤,见世态,见生活,在冬寒的浸润中,更见世相。等闲也罢,不等闲也罢,在冬天这本厚厚的书上,写下冬天的累积,再写下春天的怀想,如何?
寄走梅花,便寄送出一片春色,指间自有风韵。
六
雪和梅花天生是一对,冬日帖里,不能少了雪。若有若无的小雪,纷纷扬扬的大雪,勾画的都是冬天的动感与素洁。
尘心能如雪花朴素,最好不过。
等待的雪,就在路上,会挥洒出怎样的气象?这是冬天最后一通锣鼓,是否一如既往镗鞳激昂?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冬天不能没有梅花,也不能没有雪,这是生发的希望,冬天里的葳蕤,就在此。“似”与“不似”,无关紧要,只要如约而来,雪花有雪花的姿态,梅花有梅花的风致,冬天才会富有冬天的样子。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来一场雪,催开盛大的花事,与飞雪共舞,与梅花对视,与冬天对话,隔着时空与隐在墨色笺书里的贤哲对话,在寒冷的冬天,悄然间活色生香!
前人做冬日帖,超然洒脱,今人做冬日帖局促拘谨。不仅仅因为时过境迁,应该说是心境使然。
冬日帖里一树梅,冬日帖里雪花飞,冬日帖里尘心如是。梅花出尘也入尘,雪花亦是,不能入尘,又谈何出尘。
再好的冬日帖,不能寡淡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