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世平的头像

程世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14
分享

永不消逝的金色长虹

 

程世平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在亿万农民欢庆丰收节的时候,存封脑海多年的那道金色长虹蓦然浮现在眼前。这决不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时阳光与雨水折射出的那种彩虹,而是早年家乡秋收打场扬洒稻谷展现的那道金色长虹!

童年时,老家的农民耕作还沿习祖传下来的那一套老办法。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成片稻田的谷穗由绿变黄进入收割期,家乡父老中的健壮劳力便扛着挞斗下田收割,挞斗三面围着竹篾席,以防挞谷时外撒。收割组一般是6人一组,其中4人割谷,2人挞谷。男人们汗流浃背地将收割的稻谷从田间挑回生产队收割点晒坝场,妇女们则用竹刮拔将刚从田间收割回来湿稻谷摊开,将稻草杂物打理干净,然后手持长木刮,忽儿把稻谷刮平翻晒,忽儿又将稻谷刮成一条条长埂翻晒,稻谷晒干后,就得人工扬谷子,将夹杂在稻谷中的小土粒、小石子以及糠秕、灰尘分离开来,以确保上缴公粮或分给各家的稻谷饱满干净。每隔几天,生产队晒干的稻谷就有几千上万斤,显然用风簸吹太费时费力,用人工扬谷子省时省力。当然,这一繁重而艰巨的劳动,不是一般人都能够担当的,在全队几十个男劳力中,会扬谷子的也就那两三人,他们个个膀阔腰圆,身强力壮,都是种田的好把式。因此扬谷子的活儿非他几人莫属。

这几个人扬谷子各有千秋。当然扬得最好看的还是我那隔房堂叔公,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这位叔公扬谷子的风采:晒坝上,只见叔公用一块白布头帕将头部裹得只露出一双眼睛,上身披裹着一块灰色长布,下身穿一条短裤,光脚站在如一小山似的谷堆后,手握长木铲,弯腰从地上铲起一大铲稻谷,伸腰甩开双臂奋力一挥,扬洒出去的稻谷成扇形飘落在二十几米远的地上。弯腰、伸腰、挥臂,如此机械性的动作,一干就是一下午,腰痛了,臂酸了,他原地抽一支自制的土烟卷,喝几口凉开水,又甩开膀干开了。他不照顾劳累,不知疲倦,连续苦干,随着他面前那谷堆小山慢慢削平变小,那金灿灿的稻谷长堤由薄变厚,恰似一道金色长虹,横卧在距他二十米开外的地面上,甚为是壮观!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条稻谷长虹呈三种颜色,外沿呈淡黄色,是稗秕和灰尘,中间部分呈金黄色,是颗粒饱满的稻谷,内沿呈碣黑色,则是小土粒小石子等杂物。稻谷扬完了,扫去外沿和内沿部分,剩下的就是颗粒饱满成色好的稻谷。由此可见,祖先在劳动实践中摸索出的这一技艺,何等实用且高明!

这道金色长虹,家乡父老习以为常,不足为奇,童年的我却很好奇,越看越象一条彩虹,只不过这是由人工扬洒稻谷形成的金色长虹,是家乡父老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长虹,也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获得的丰收果实!稻谷飘香,农家欢笑,好一幅丰收喜庆图画!

然而,随着农村土地下户,每家农户耕种的田地少,稻谷产量少,没有那么多稻谷,也没有那么大的场地来扬谷子了。特别是近几年北方收割大军挺进南方,先进的收割机取代了家乡原始的人工割谷挞谷,收割机直接将稻谷与稗秕、稻草等杂物分离开来,每家农户将收割回来的稻谷摊在各自房前水泥地坝上晒干后,用风簸吹几遍就行了。人工扬谷子这一祖先传承下来的农艺绝活,悄然被现代农业机械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

这几年回老家,我虽然再也看不见扬谷子那个场景了,要想见那道金色长虹,只能从童年记忆海洋里去搜索和追寻,但是先进的农业机械取代传统的原始耕作,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作为农家出生并有亲身体验的我,又觉得是一件可喜事可贺的好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