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世平的头像

程世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30
分享

收割稻谷的记忆

程世平

眼下正是老家那一带开镰收割稻谷的农忙时节,也是入秋后“秋老虎”发威,烈日高照,热浪炙烤最凶,城里人最难过的日子。然而这种晴热天气,是家乡父老收割稻谷所期盼的天气,因为连日天晴便于下田收割,天天太阳高照有利于晒干谷子.

我老家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浅丘平谷地带,主产稻谷。每年农历7月中旬,老家那一带遍地金黄,成熟的稻谷等待收割归仓。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还在县城上高中,学校放暑假,家在城镇的同学可以快乐玩耍,象我这样家在农村的同学,都得回家参加劳动。我在家是老大,弟妹们年幼,我自然是母亲做家务的得力助手,也是家里唯一能够担水挑粪的男劳力。放暑假回来,正赶上生产队抢收稻谷的农忙时候。为了激励全队男老力人人下田收割,老队长出新招,凡参加收割的男社员,每人每天记双倍工分。也就是说,平时一个壮年男劳力劳作1天记10个工分,下田收割每人每天可记20个工分。在高工分的激励下,我也踊跃报名参加。不料,经过自由组合,壮劳力与壮劳力搭伴成组,我个子小身单力薄,哪个组都不愿要。最后还是隔房一堂叔公和我大伯那个组将我收留。堂叔公和大伯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我又是翅膀未长硬的新手,只有叔公那两个儿子年长我几岁,算得上青壮劳力。在抓阄选田时,我们选中了谁都不看好、收割吃力费劲的正冲水田。如果连日天晴,提前放干了田里的积水,下田收割时倒省力一些,如果遇到收割期间雨水多,田里的积水没放干,水田犁脚又深,人一下田稀泥就淹没腿脚,割谷挞谷吃力又费劲。

那年稻谷收割时,老天还算惠顾,连日天晴,太阳高照,是割谷晒谷所期盼的晴好天气。为了避免大家在高温下干活中暑,老队长灵活安排出工时间,要求大家每天早晨太阳未出山之前出工,干到上午10点左右收工,下午太阳快落山时出工,晚上9点左右收工。充分利用早晚两头稍为凉快那点时间下田收割。因此,每日天刚黎明,各个收割小组就奔赴各自战场,打响了收割战。

喜欢夜读晚睡的我,只得早睡早起,起床后简单洗一把脸,用母亲早起蒸好的腊肉香肠下饭,连干3大碗米饭,然后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件长袖汗衫,腰扎一根布条绳,手拿镰刀,肩挑萝筐,雄赳赳地跟在叔公、大伯身后,两个小堂叔一人背挞斗,一人抱围席紧跟其后,走小路,过田坎,来到我们负责收割的稻田。下田前要做一番准备,各自挽起衣袖,捞起裤脚,扎紧腰绳,一起动手撑起挞斗围席,然后才下田开始劳作。堂叔公、大伯和我在前面挥镰割谷,两个小堂叔在后面挥臂挞谷。我手脚笨拙,割谷慢,不一会就被叔公、大伯甩得老远。两个小堂叔动作麻利,拉着挞斗很快追上来,绕过我割下的谷穗,把我甩在后面,还取笑我:快点割,莫掉队!我既羞又愧,只好铆足劲,挥镰快割,哪里追得上,还是叔公和大伯调头回来帮忙,我才赶了上来。

太阳升高,热浪袭来,躬腰埋头割谷的我们,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腰酸了,站起身,伸伸腰,擦擦汗。口渴了,顺手抱起水桶喝几口井水。太累了,坐在田坎歇息一袋烟的工夫又继续干。我们3人甩开膀子干了一阵,割下的谷穗堆摆了好长一溜,估计两个挞谷的一时半会追不上来,便放下手里的镰刀,转身走到挞斗后面,将挞下谷粒后的一堆堆谷草,捆扎成一个个形似稻草人的草垛,整齐摆放在田里,近看是一个个草垛,远看象排列整齐的士兵战队,真是一道亮丽风景 !

好不容易苦战硬撑到收工时,两个小堂叔将一挞斗的湿谷子分别装入5人的箩筐,每人还得挑一百五六十斤重的谷子到生产队收割点 过秤交付后,才能收工回家。当然,堂叔都特别关照我, 每次给我那两个箩筐都没有装满谷子,一担也就一百多斤。尽管如此,我挑起这担谷子还是哼哧吃力,两三里路程,我要歇息几次。

每天早出晚归,脸朝田,背朝天,烈日晒,高温烤,汗水浸泡的衣裤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连续多日超负荷劳作,我周身酸疼象散了架,手臂被带锯齿的稻叶划起一道道血痕,手指被镰刀割伤,手掌打起了血泡和硬茧。晚上收工回家,精疲力竭,累得懒得吃晚饭,倒床便睡,第二天凌晨出工,不是母亲叫醒,根本起不来。那段时间,母亲特别关照我,把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的腊肉香肠拿出来,每天早中晚三餐,几乎餐餐都专门给我或蒸或炒一盘腊肉香肠,倒上一杯老白干洒,让我放开肚皮吃饱喝足。母亲天天为我开小灶,弟妹们都有些眼红嫉妒了,我也觉得不好意思,劝母亲别这样,我年轻气盛,吃得消,挺得住。母亲说那咋行,让你吃饱喝足,才有力气下田干活。

从开镰割谷到收割结束,一般需要半月左右,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没有吃苦耐劳精神,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上高中期间的两个暑假,我都回家参加了稻谷收割。值得欣慰的是,每次参加收割,再苦再累,我都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仅磨炼了意志,强健了筋骨,而且学会了割谷挞谷的方法及其要领。尤其是对收割稻谷的辛苦和劳累,我有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犁田、播种、插秧、收割等新型农机产品推陈出新,老家那一带的正冲水田因犁脚深、农业机械推广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前些年河南农民开着的现代化的收割机浩浩荡荡南下,通过先试点、后推广,家乡父老亲眼目睹了现代收割机下水田,收割扬尘同时进行,一块大水田的稻谷,一上午就搞一定了,收割速度快,价钱又不贵,省时省又省钱,因此许多乡亲从起初的抵触或不理不睬,到后来争相排队等候机械收割。如今老家那一带的秋收时节,除了山区农田和山坡梯田,收割机难以施展之外,平坝水田大都采用收割机收割,很少看到在田间地头有割谷挞谷的人了,昔日收割必不可少的镰刀 、挞斗、围席等工具多被闲置一旁。因为每户都宁愿花钱请收割机下田收割,再也不愿受传统收割那般苦累了。农机现代化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播种收割手段,让家乡父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我深感欣慰。

只有亲身体验了农民耕田、育苗、栽秧、割谷的人,才能深刻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的真正含义。尊重农民、崇尚劳动、爱惜粮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当下一些城里年轻人,不了解碗中米的来历,不感恩种粮的农民,任意挥霍浪费粮食。每当看到年轻人将吃不完的白花花的米饭倒入垃圾桶,我就觉得可惜,倍感心疼,心里真想骂人。尤其是一些原本在农村长大,通过读书、参军、打工后来定居城市的人,因贪图虚荣,忘记本色,做出一些不尊农爱惜粮食的言行,让人可恨可悲!特别是那些拿农民开涮,甚至恶搞、戏弄、丑化农民的喜剧表演,我是深恶痛绝,播放一回,我得骂一回。还有一些所谓的营养专家,扬言大米只含有碳水化合物,把一些人的肥胖归罪于吃大米饭所致。由此引起许多追求苗条骨感身材的年轻人对大米饭产生厌食情绪,有不少年轻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粒米不沾,以蔬菜水果充当主食,最后一个个身患神经厌食症,长得枯瘦如柴,形如僵尸。还有一些中老年人也纷纷效仿,以不吃或 少吃大米饭为荣。这些所谓专家的胡言乱语,真是害人不浅。

稻谷,是亚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的起源国,大约在1万年前,在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广泛栽种水稻,然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近一半的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因此,水稻这古老物种,孕育了中华民族,滋养了华夏文明。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更应该敬畏水稻,感恩水稻,尊重栽种水稻的农民,爱惜农民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每一粒稻谷、每一粒大米。

从农村走出来的我,虽然进城工作生活在多年,但是一直魂牵梦绕家乡的山山水水,不忘家乡父老当年对我的关爱和帮助。如今我虽然还躲在高海拔山区避暑纳凉,但是联想到正在忙碌收割的家乡父老,在烈日晒、高温烤的环境下,男人们在田间收割稻谷,挥汗如雨;妇女们忙碌在晒坝翻晒稻谷,汗流浃背。父老乡亲们收割翻晒稻谷的艰辛和劳累,我是感同身受,心生恻隐,不由勾起了当年自己与父辈们一起下田收割稻谷的回忆。真诚祈盼天佑家乡,稻谷丰收,感恩家乡父老,遥祝平安健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