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洗澡,只是在每年的夏天,便跳到家门口附近的几个水塘(水坑)游戏玩耍。
到了六七岁的时候,记得父亲带我第一次去城里的一个名叫“清雅阁”的澡堂洗了一次,那是腊月二十三以后。刚进去换衣厅看到许多脱光衣服的老少,感觉很不自在,在父亲的催促下也脱了棉袄棉裤。随着那些光着身子的人进了澡池,也就是水泥砌的水池,上面热气腾腾,有人说里面的水烧,温度高,下不去;有的人说水凉,容易感冒。。。。。。人们在里面坐着泡着,水淹没在胸口,我泡了一会就想出来,坐在池边。
父亲说:“下去再泡会”。
“我已经泡了很长时间了”我说。
“不行,再泡会”父亲催促我。
泡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父亲用毛巾为我搓背,我也给父亲搓了背。走出澡堂已经上午了(12点的时候农村叫上午了,该吃饭的时间),门前的火烧、丸子汤、羊肉汤等美味飘在小巷里,那时我的口水便流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的期盼,说道:“回家吧,你娘给你做捞面条”。
说着,我依依不舍的坐上了父亲的自行车。让我扶好他,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告诉我:“一年就能洗一次澡,票很贵的,一张要一毛五分钱,所以要在池里面多泡会儿,不浪费,咱两个今天三斤玉米没有了,咱们农民种点粮食不容易。。。。。。。一碗羊肉汤要两角钱呢,孩子,还是回家吃吧。妈妈在家给你擀捞面条。”
那飘着浓浓香味的羊肉汤、丸子汤。。。。。。还有口水欲流的滋味,被父亲说的那碗热腾腾的捞面条而终止。
以后的每年腊月二十三前,父亲总会带我去那个叫清雅阁的澡堂洗一次,也常成为我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引来许多邻居伙伴的羡慕。
父亲已曾感叹,不知什么时候能一周洗一次就好了。这样的目标愿望何时得以实现。
光阴荏苒,岁月轮回,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洗澡再也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了。年卡、月票、澡堂换成了洗浴中心、温泉中心等诱人的名字,人们可以敞开的洗,随便的进。条件环境一个比一个漂亮、舒适、温馨。
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一个朋友在我居住的那个小镇上开了第一家浴池,生意也特别好。父亲上了年纪,便有机会整日里在里面收拾一下床铺,他也乐意在哪里休闲,尤其在冬天,恰好是个温暖的地方,工资无所谓,赚个暖和,还可以经常泡泡洗澡。每天回家吃饭都能感觉到他特别高兴。
随着父亲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九十岁以后,尽管身体没问题,已不再让他去了。
洗澡,便是我带着父亲去,每半月一次,因为年龄大,连搓背的师傅都很小心。一次想给父亲修修脚,师傅却不敢,怕老人出意外。
带着父亲也去许多条件好的地方,父亲总埋怨钱贵,浪费钱,在家门口洗一洗就行。做儿女的也想让辛辛苦苦把自己抚养大的老人能感受一些好的条件,享受天伦之乐,报答养育之恩,以尽孝心,父爱如山。
一次不起眼的洗澡,却让我牢记了父亲抚养儿女的艰辛,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深深的印痕,那是父亲浓浓的温暖,深深的情怀。懂得了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生活,更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变的日益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让我们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富裕生活,不再为一次洗澡而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