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族人才俊的头像

族人才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10
分享

走过红军桥(散文

从千里之外归来,只是为看看您的美度;从千米高山攀越,只是为量量您的高度;从您百米长的身上走过,只是为感受您的温度。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高山深处、村村寨寨,我走过了多座红军走过的风雨桥。每走过一座桥,灵魂深处那颗心总被触动;每叩拜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我的灵魂与信仰一次次被理性升华……

这是一座南山大草原深处的风雨桥,它座落在天的镜子、草原的眼睛的茅坪湖上,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走过的第一座高山风雨桥。这座全木结构的桥,印记着著名作家陆定一在《老山界》里写的当年红一方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辛,记载着当年红军在这里休整、疗伤的美好时光,也纪录了当年在这里训练、生话的激情岁月。于是,它被当年红军誉为养精蓄锐、挡风避雨之桥。

这是一座位于苗乡城步长安营岩寨村的风雨桥,是中央主力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宿营所在村之一。当年一名谢军的红军战士因患病昏倒在这一桥上,是当地一名中药郎中游庆美将其背回家救治。后因病情过重救治无效牺牲,但游郎中按他的遗愿将其安葬在村口军阳庙以西的枫林脚下,让其英灵听到红军队伍过风雨桥的脚步声。为此,这一风雨桥被誉为拥军之桥、听红之桥。

这是一座地处苗乡城步丹口镇下团东部的风雨桥,当年既叫莲花桥,又名天心桥。当年,为了掩护中央红六军团西进,五十一团第三营营长周仁杰接受防御任务。这莲花桥上的阻击战从接手的傍晚持续至次日的拂晓,直至主力部队翻越了围洲界才撤离了阵地。战斗中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掩埋在桥头北的山脚。当地老百姓称这桥为威武之桥、霸气之桥。

这是一座地处苗乡城步白云湖上用钢丝木板铺就的风雨桥,桥虽没有遮风避雨的建筑,但桥两头就建有风雨亭,人称叫纪念桥。它纪念了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在这里为掩护群众转移,誓死坚守木桥,让县城老百姓得到了安全转移。解放后,这里已成为高山湖,当地政府为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又便于旅游观景,便建了此特色桥。当地老百姓称这桥为纪念之桥、致富之桥。

这是一座地处苗乡城步汀坪乡一个小村里的风雨桥,人称“报恩桥”。这桥虽新,但记下了这里的村民致富不忘报恩的新鱼水情。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这里休整虽只有三个月,但村里出村的风雨桥就是他们利用训练之余建的,让村民淌水过河出村成为了历史。桥虽后来在战斗中被烧毁,但红军建桥的经过,就铭刻在一代代村民心里。几十年过去,这里致富的村民终于完成祖辈的心愿,在当年红军建桥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全新的风雨桥。当地老百姓称这桥为报恩之桥、传统之桥。

……

岁月流逝,那年的场景远去,只留下这历经沧桑的风雨桥。

归来的我,带着敬重、带着缅怀、带着企盼,与您一同穿越岁月、经历平坦、展望未来。其实,只愿远去的精神继续传承,希望红军走过的地方所留存的精神得到进一步挖掘。

站在走过的红军桥上,我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个梦一一

那就是强国梦、强军梦,还有那抹不去的、永远不老的发展梦!

 

作者简介:族人才俊,真名陈建族,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解放军生活》《中国作家网》《人民海军报》《海军文艺》《中国国家地理》《黄金时代》《人之初》《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州文艺》等,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数十篇作品入选相关写作书籍作为案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