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南山大草原,注定会与这里的某个小山包中的风物和过往结缘。
抵达草原已是夜晚,晴朗天空中的那一轮弯月,让曾在军旅的我有了突发奇想,如果此刻的我,站高山红哨上,望着这样的一轮美净如水的弯月和远处隐约起伏的小山包,我又会追思和穿越到什么呢……
正好乡友开着房车与朋友露宿于此,听说我们已抵达,专门接我们来了。
高山红哨,当年广州军区的一个防空哨所,座落在南山大草原西山顶上,海拔1880米。中央军委的命名,中央、省市媒体报道;潇湘电影制片摄制的纪录片和电影在全国上映,让其名声走了全国亿万家庭。
车至宿营地,那一轮弯月已升至半空,把连绵不断的小山包映照得棱角分明,也似乎在告诉我,这里有着别样的风月故事,让我置身在其中仿佛看到以下场景一一
清乾隆十年, 为保一方平安,湖南宝庆二府专门派人来到这里修建报平安的炮台。南山草原的气候变化大,夏季白天炎热、早晚清凉,秋季早晚温差大,冬天风大、雨雪多, 最好的作业建设时间是夏季。建设者便把作业时间放在夏季的早晚展开。明月当空,映照出了建设者汗流如注的脸庞,映照出了建设者们搬石头艰难爬行在羊肠小路的姿态,也映照出了建设者们那种无私奉献、一心为国的家国情怀。
1934年的秋冬时节,南山草原增添了丝丝寒意。选择南山置高点一一高山红哨所在地为驻扎防御点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前有阻兵、后有追兵、兵员疲惫的特殊情况下, 为设置多道防御工事,又避免白天被追兵发现,只好把挖战壕、筑工事等工作放在夜间进行。为此,冷风中那一轮悬挂天空的弯月,成了红军指战员夜间工作的照明之灯,成了红军指战员暖在心头的希望之灯,成了红军指战员向往未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方向之灯。
1963年6月,南山哨所升格为部队建制,成为广州军区辖区内海拔最高的哨所。哨所配建了营房、碉堡、地道、战壕、篮球场等设施。多个不眠的夜晚,那一轮弯月,成了哨所官兵巡逻观察的伙伴;那一轮弯月,成了哨所官兵晚上娱乐生活中的参与者;那一轮弯月,成了哨所官兵家书里写得最多的美词;那一轮弯月,成了哨所官兵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念恋人的精神高地。
……
宿营地里的那一张张帐篷,帐篷里的那一对对恋人,兵器广场上传来的那一首首情歌,已经告诉来访的人们,哨所的编制已撤,哨所周边已成为游人宿营观日出的最佳之地。
写有“高山红哨”四个红字的那块石碑还在,那栋用麻花石砌筑的营房还在,悬挂在哨所上空的那一轮弯月还在,隐约在茫茫草原上那连绵起伏、绿意葱葱的山包还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置身高山红哨,我不禁发问:有多少牵手草原的赏月人懂得这轮弯月的过往?有多少对恋人在这轮弯月见证下走进结婚的殿堂?有多少人在这轮弯月中心灵得到净化?有多少人在这轮弯月里读懂了人生?……
高山红哨上的那轮弯月,让人膜拜,让人痴迷,让人遐想。
作者简介:族人才俊,真名陈建族,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解放军生活》《中国作家网》《人民海军报》《海军文艺》《中国国家地理》《黄金时代》《人之初》《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州文艺》等,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数十篇作品入选相关写作书籍作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