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琳的头像

陈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3/29
分享

父母的孤独

 

细算下来,成家已近十年。十年前,父母、岳父母均五十岁左右,他们身强力壮,勤劳无比,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从没有听说哪里不舒服。如今,四位老人都已过六十花甲,也只是偶尔颈椎酸麻,可能有些小病小痛,自己一扛也就过去。于我,真是一种幸运。

渐渐增加的银丝和皱纹,佝偻的背影,这些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我们忙而无暇顾及。身体的健康可能与自身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四位老人的体质先天良好,我时常这样安慰自己。而直到最近,我突然担忧起父母的心理状态来。

自七年前大宝出生以来,我辈便逐渐将四位老人“拆散”,截止去年,我们已成功将四位老人拆成四个“家”:母亲在县城为我照顾二宝;父亲一人留守老家;岳母在安康照顾孙女;岳父在邻县替人看管百亩荷塘。他们平时除了频率较小的电话沟通,一月能见一次面已属不易。两位母亲带孩子非常辛苦,但毕竟还有子孙绕膝,孤独感稍弱,只是苦了两位父亲。

父亲干了一辈子村干部工作,村领导所有职务均经历过,是典型的“老村长”。去年镇领导终于接受了他的辞呈,光荣“退休”,落得一身轻闲。如今他一人留守在家,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轻闲”让他产生了空前的“孤独”。“你一走,总感觉家里缺了一点什么”,上周末母亲回了趟老家,临走时父亲忍不住说出了这句话。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的孤独。我在想,母亲就是一个家的“魂”,母亲不在家,家里自然是没了“魂”,那么,缺的不是一点什么,而是很多。

于是我尽量周末抽空载着母亲回回老家。多数时候,我一下车,能够看到父亲早早候在家门口,那种期待感充满双眼。然后就会如数家珍把近期他辛苦准备的特色农家绿色食品取出来,让我逐一品尝。同时他会把周边住户全部邀请到家里小聚。老家小地名“小沟湾”,这个“湾”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有人口四十余人,随着社会的变迁,现在仅有六位留守老人,他们抱团取暖,俨然一家,互相照应。父亲让母亲准备几个家常菜,把自酿的包谷酒煨热,一边吃喝,一边拉开话匣子,扯着嗓子海阔天空,把这一段时间以来没说完的话都要倾倒出来。父亲很享受这种时光。他最为困难的就是吃饭问题。母亲说,放在冰箱里的菜,一个星期下来,仍原封不动,都不知这些时间里他都吃了些什么或者不食人间烟火?

电视机正充当着母亲的角色。有时,父亲会到移动信号比较强的地方,逐个浏览家族微信群里的所有信息,关注家族里每一个人的发展,他的心从来都闲不下来。如今,不再操心村民的家长里短和脱贫攻坚,也相应没有了相对固定的经济来源,于是就想着法子挣些钱以补贴家用和礼尚往来。即使这样,还想着给孙辈各种“奖励”。每次离开老家准备回城时,车的后备箱几乎会塞满绿色食品,载着母亲离开,留下父亲一人孤零零地站在路口,满眼的不舍。

岳父为别人看管荷田,靠微薄的年薪撑了几年。所幸他虽人在外地,却能与周边居民融洽相处,隔三岔五地还可以与周边人聊聊天,周边住户们也乐意和他一起喝两杯小酒。只是一辈子勤劳,虽只是看管荷田,却闲暇之余在居住地周围开荒拓地,种得各类小菜,绝对有机,总有大量的剩余。而且,喂养鸡鸭鹅鱼样样齐全。以前想邀请岳父来家玩,几乎拒绝。即使能来,总是急着要走。近期来玩频率增加了,而且能多待两天。来时必带上有机蔬菜各样一包,还不忘装些鹅蛋,让孙辈解了口馋,欢喜得不得了。

两位母亲照顾孙辈亦时常感到孤独。当儿子儿媳都去上班后,面对一个尚不能正常与人交流的孙辈,虽心中充满幸福,但不管身体状况是否允许,随时随地都容不得有半点疏忽大意。记得二宝刚学会走路时,母亲在洗碗的过程中,未关注到二宝跌倒脸部磕在床沿上,留下了一条小伤痕。我们都没有提及这件事,却能明显感觉到母亲深深的自责。岳母则是习惯了农村生活,反复强调自己根本适应不了城市节奏,然而孙辈一出生,她就逼着自己习惯城市生活,而且已经完全适应。她们平日里不能闲下来,没有事做让她们心里不安。不同于现在的大部分年青人,怕有事,什么事都可以不干,整天抱着手机就是他们最大的事。我耐下性子用尽方法,终于教得母亲学会了使用微信,甚至能在手机上自己查找爱看的电视剧,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可以在最无聊的时候打发时光,排遣孤独。

人常说“老来伴”。而后辈却是在父母步入老年的时候,因要照顾孙辈们将他们硬生生拆散。当然他们从无怨言,他们说这都是应该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孙辈奶奶外婆争着照顾,有的孙辈奶奶外婆都不愿照顾,而大部分家庭根据需要仍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孙辈,这没有是否应该,国家从没规定照顾孙辈是爷爷奶奶的义务。只是中国特色逼着老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们还美其名曰“享受天伦之乐”。我们也常说让父母什么都不用干,只要保重身体。但他们的经济收入不足以支撑起他们的生活需要。而后辈几乎从没有主动给他们进行多少经济支援。当我们一身轻装走在上班的路上,自我感觉家庭事业正步入正规,按照既定计划走向目标的时候,我们很少去感悟这是因为有人在帮你分担忧愁、负重前行。如果自己不去发现,后辈永远也不会知道,父母相当明显的“孤独感”,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来,说得直白一点,他们绝不愿意让后辈感受到他们的孤独。

如今“奶奶带孙子、爷爷留村子”已成普遍现象,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移民搬迁落户,都面临孩子无人照顾的困难。中国奶奶爷爷在传统环境影响下,稍有条件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保姆大军。留守在老家的老人很多时候都是做一顿饭吃几次,克服了多年来自己“不会做饭,不会洗衣”的困难,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则是现代化能给他们最好的陪伴。

所以我想,多回趟老家,多和父亲聊聊天,多让岳父来家里玩一玩,多给父母打几个电话,尽量驱走他们的孤独,让他们能早日团聚,是当下我们能做到的。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应该让他们一直孤独下去,为老年痴呆做下铺垫。而我也庆幸父母的这种孤独日期不会太长,半年以后,父母可同去武汉开始他们的新一轮任务,因为他们完成了大儿子安排的“任务”,二儿子也快有大宝了。而岳母待孙辈上幼儿园后,也可与岳父团聚。都知道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陪伴他们,而不是孤立他们,给他们一个能看的脸色,给他们一句温和的回答,也许,就是最暖心的举动。

 

(陈    于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