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广州市一所脑瘫学校的教师,与她的相识缘于一次走访。
前年5月,我与几位记者经市残联的介绍,来到这所学校,希望了解一下这里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生活情况。这位带着一脸亲切笑容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这位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现在在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
她告诉我们,这所学校是05年才开始招生的,现在共有10个班,大概100多位同学。由于学校新,学校的最高年级只开办到五年级,这些同学将在这里读到初中毕业。她说,她觉得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挺辛苦、挺不容易的。他们作为老师,也希望能更多的帮助这些学生。
采访完老师,我们来到了这位老师所在的班级。她以前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她向我们介绍了这些同学。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师在向我们介绍同学时,并非只介绍了他们的姓名,还同时概括了每位同学的优点、特长。显然她很会鼓励学生,而且肯定也在每位同学的身上都倾注了很多的感情。
在采访时,我发现,这些同学在她面前都很轻松,跟她有说有笑的,一看就知道,这是位非常随和的老师。后来,我又在qq上跟她的一些学生聊天。这些同学的话语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啊!他们怎能不感激自己的老师呢,是老师让他们有机会与别的孩子一样走进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是老师让他们走出了自己狭小的世界,领略到了这个世界的精彩,感受到了那份不是亲人,或许更胜似亲人的无私、真诚的爱。
其实,我并不是记者,我也是一名患脑瘫的残疾人。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更能理解从事特殊教育的艰辛与不易。我对特教老师一直都是很敬重的。残疾孩子的理解能力一般差异较大,自理能力也不强,尤其是脑瘫,行动不便,经常需要有人照顾。我知道要教好残疾学生需要付出比教普通学生多许多的时间和心血,而这样的付出却未必能换来多少收获,这其中的辛苦更是往往不为人所知。或许,选择了特教,就选择了奉献与寂寞。我想,如果没有那份对残疾孩子的真挚感情,又怎么会从事这份工作呢?而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份感情更显得弥足珍贵。
那次的采访结束后,我跟老师聊起了qq。有一天,老师忽然对我说,你不要整天顾着上网、上q,那样对身体不好。我刚开始有点吃惊,这老师管得可真宽。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老师的细心,更因为她在百忙之中,对我这样一个刚认识的,对于她其实只是一个残疾社会青年的关心。
从那次的采访和后来与她的交往中,我能很明显的感到她的忙碌。她的qq上经常显示的都是离开。我常告诫自己,我不是她的学生,不应该经常打扰她。可有时还是忍不住想去跟她聊聊,因为对脑瘫学校的好奇;因为老师的亲切;还有就是在交谈中她对我的理解。有时老师没空跟我聊,之后她会认真地向我解释为什么,并让我不要乱想,不要多心。是的,老师能理解一个残疾人希望得到关心,得到重视,害怕被人冷落,被人遗忘的心理。
我读书十多年,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呢?能兢兢业业教好自己的学生,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那就是好老师吧。然而,在这位老师身上,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那份为人师表的责任,更有在自己职责之外,对残疾孩子的关爱和理解。虽然,我常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孤独,习惯了别人的各种眼光、各种态度,但有时,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脆弱。也许,这位老师真正打动我的,就是在与她的交往中,她对我的点滴体谅与呵护。那是一份抛掉了金钱、利益的关怀,我想,这就是真情吧。
(本文发表在哈尔滨《新青年》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