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条珠江缓缓从城中流过,为这座南粤历史名城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与灵气。珠江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那静静流淌的江水也仿佛绵绵的情思,润泽了百姓的心田。
这天,是广州图书馆一个月一次的盲人写作培训班上课的日子,一个上午的课程结束后,读者学员们都陆续离开了,我由于行动有些不便,慢了一点。
我收拾好东西,正要往外走,图书馆的馆员芷筠姐迎面走了过来,她拍拍我的肩膀:“楠楠,准备回去了?喂,我拉你们几个作者建个群吧,我们商量一下分享会的事情。”……我跟她聊着新书分享会的事情,心中不由得感慨,这芷筠姐,才认识两个月,就跟老朋友似的了。就在一个多月前,我还不敢想我们这些残障作者要跟广州图书馆合作举办自己的新书专场分享会,而如今却已进入了策划阶段。
我是一名脑瘫残疾人,广州市残联从2012年开始为我们出版丛书《咏心集》,每套4本,今年,我有幸成为了第三辑的作者之一。当我满怀喜悦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刚认识的芷筠姐时,她主动提出向广州图书馆人文馆申请收藏我们的书,并计划为我们举办一场新书分享会。
今年,于我而言,是一个真正的收获之年。不但自己的专辑得以出版,我们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的年刊《珠江左岸》也即将出版,我是此书的责任编辑。还有由广东省作协残联分会组织策划的《蝶变——南粤优秀残疾人运动员风采录》报告文学集也将于年底出版,我是省里选出的10名参与采写工作的作者之一。
对于一名写作者,人生有多少次机会能让自己在一年内的3个较大的出版项目中都扮演主要参与者的角色,何况我还是一名残疾人!
曾经,我一度是一个整天只能待在家里的“闲人”,虽然我已经大学毕业,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努力的人,但辛苦努力过后,却发现前途依然是迷茫的,我的努力为什么就不能换来自己的美好前途呢?
近几年,在不知不觉间,自己变得越来越忙碌,有时甚至要紧盯着日期,生怕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亲戚、朋友见面也常问我“最近忙吗?”经常忙,忙什么呢?
随着残联对我们这些残疾人民间机构的进一步重视,我们协会的活动越来越多,而我因为没有工作,又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就成了协会秘书长的助手,有了一个副秘书长的头衔,协助秘书长管理协会工作,帮她搞活动策划。我们还经常跟残联以外的机构合作搞活动。协会的工作很好地锻炼了我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许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虽然比以前辛苦许多,且没有多少报酬,心里却很畅快,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能有机会施展才华、锻炼能力固然是快乐,然而,跟所有年轻人一样,我也需要机会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抱着这个目的,2013年,我加入了广州市作协。第一次参加市作协培训的情形,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2015年的10月,我接到了市作协要组织会员培训的通知。我有两位同样喜欢写作的残疾文友,我希望他们也能获得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我又有些担心。之前去过市作协拿会员证,市作协所在的东建大厦是一栋比较旧的楼,要上好几级台阶才有电梯,这对于我其中一位坐轮椅的朋友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当时都还没有加入作协,作协领导能同意让他们参加吗?
这天中午,我通过qq向市作协秘书长杨老师说了一下自己和我的两位朋友的情况,消息发过去,杨老师很快回复,热情欢迎我们去参加培训,虽然当时是中午休息时间,她还是耐心地对我们3个的详细情况做了了解,并表示培训期间会尽量给我们提供帮助,叮嘱我们路上注意安全。
转眼,到了培训的日子。我们带着几分兴奋和紧张来到了东建大厦楼下,这时,一名青年恰好准备上去,我们向他求助,他快步走上楼梯,叫来了几名保安,把我的朋友连轮椅带人一起抬了上去,后来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也是来参加培训的。
在两天的培训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协不是那个高不可攀的殿堂,而是一个能让我们找到归属感的地方——无论领导还是文友,都对我们礼遇有加;中午吃饭,看到我们行动不便,有文友专门把盒饭送到我们座位上;看到我端着饭盒吃饭困难,又有人主动让出桌子给我……
我很高兴能进入作协这个大家庭!
去年,我从市作协得到消息,我们可以申请广州市宣传部的出版资助项目。能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和结集出版,是每一名写作者的愿望。作为一名残疾作者,更是希望自己多年努力的心血结晶能跟更多人分享。同时,我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不断站上更高的平台。
于是我准备向宣传部提出申请,朋友们都说我胆子真大,我也知道想申请成功很难,但还是希望尝试。
申请材料递上去后,很快接到宣传部通知,说所有材料都要一式4份,要求我尽快补充。可我的申请表里有的部分是手写的,没有留底,无奈,我只好带着自己的材料跑一趟宣传部了。
在炎热的5月的一天,我有些心情紧张地来到了广州市委,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我在市委大院旁边的传达室里不安地等待着之前跟我联系的工作人员。
过了一会儿,两位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其中一位似乎是领导,另一位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有些惊讶地看着我:“你是陈楠?就你一个人来?”我点点头,“你的材料呢?你其实不用那么辛苦跑过来的。”我打开背包,拿出材料:“老师,我的申请表还在您那里,能给我拿出去复印吗?”“我帮你复印吧。”她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开心地说:“谢谢!”一直站在一旁的领导看着我也笑了:“回去路上小心点。”
材料是顺利地交齐了,我却不知道日后是否能再有回音。
过了一段时间,我意外收到了宣传部的邮件,说如果想继续申请,我就要先跟出版社签协议。这下我真是犯难了,跟出版社签协议,就意味着一定要出版,可这个资助项目我很有可能通不过,自费出版要几万块呢,我父母都已经退休,我不想要他们为我花那么多钱。
我向宣传部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并提出能否等申请通过了,我再跟出版社签协议,宣传部见到了协议再把资助款项拨给我。对方答应帮我向领导申请。
没想到,我的申请竟得到了同意,我的书也通过了初审!
虽然资助项目的申请最终没能通过,这段经历还是让我感触良多。
每个人想做成一些事情都需要勇气和胆量,而对于残疾人,这种勇气和胆量很多时候就来自于社会的尊重和接纳,能勇敢地走出自己狭窄的生活圈子,才能更多地领略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才能有机会寻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契机。
很高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越走越远了。而当我走出了残联和残疾人这个圈子后,我发现,外面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精彩。即便是在广州,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城市,即便面对作协、宣传部这样的政府部门。我们残疾人的努力同样能得到尊重,尊重是最大的认可,也是一份最真挚的情谊!
一座城市,很多时候似乎就像一个人,有的人有了一些财富和名望,就喜欢四处炫耀,甚至动不动就“耍大牌”,似乎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份”。而另外的一些人,就像我认识的那些艺术家老师们,他们完全放下身段,能像朋友般尊重和陪伴我们。就算不在身边,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温度,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令人尊敬和爱戴的。
城市亦如此吧,最能体现一座城市温度的,不是在媒体镜头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弱势人群表现多少“爱心”,送多少慰问品,而是当有一天弱势人群即使走进了“高堂殿宇”,依然能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本文获省残联成立30周年,与《羊城晚报》合作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