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巧珠的头像

陈巧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9
分享

舌尖到心田的一味

 

 

从故乡到异乡,我们背负着各自的故事,一路风尘一路歌,飘忽的世事都付与匆匆流年,成了模糊的记忆,而童年时田野乡村的黄昏,鸟雀尽归山林,小桥流水,炊烟人家。每逢佳节的喜庆与热闹,母亲包的肉丸,这些故乡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挥之不去。

三都,是一座小岛,在我小的时候海产比较丰富,每天父亲赶海,总是带回一篓的鱼、虾、小螃蟹,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的食物。肉丸,只有在春节时才有,成了稀见之物,成了我一年一度期盼的美味。肉丸的味道不同于海鲜,冒着诱人的热气,散发着浓郁的香,那种香直沁人心脾,每每想起,嘴是馋的,口水总是往上返的。从放寒假开始,每天掰着手指数着春节的倒计时,期盼着,过年的脚步一天一天临近,大年三十的早上,我拽着母亲的衣角跟着进进出出,她在为包肉丸而忙碌,配料、剁馅、调料、揉芋头面,不一会儿工夫,一颗颗小小的肉丸就象士兵列队般整整齐齐地排着。这时候,母亲会捏一小团芋头面给我,我则坐在一旁的小木橙子上,学着母亲的样子,捏着、揉着,最后我总是把芋头面撒的到处都是,桌面上、地板上,粘在头上、脸上、鼻尖上,引着母亲、弟弟、妹妹们捂着嘴哈哈大笑。当肉丸逐个垫上箬叶,放在蒸笼里,炉灶内大火燃起时,热气升腾中,箬叶与肉丸混合的清香袅袅而上,我踮起脚尖,趴在灶沿上,期待着向锅里张望,还催着母亲往灶里塞柴木,加大火。 大火与小火交替的过程,是把馅里的香气渗透入肉丸皮中,飘出窗外的过程,是从异乡跨越山水,回归故乡的过程,是大年夜里,合家团圆的过程,这温馨的场景,伴随着我走过这么多年,已融入了我生命的溪流里。

民以食为天,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赐予我们食物。血浓于水,感恩祖先给予生命,让血脉得以延续。天道、孝道,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息,点三柱清香,燃起爆竹,一盘肉丸与其他食物一起放在供桌上,成为了过年祭祖的供品。祭祖过后,就是万家灯火中的除夕团圆饭,热气腾腾的肉丸刚端上桌,弟弟就迫不急待地夹起一个往嘴里塞,烫得他呲牙咧嘴,鼻子与眼睛、眉毛都柠到一块儿,母亲又好气又好笑,一边慌忙让弟弟把肉丸给吐出来,一边倒凉开水、好一阵手忙脚乱,屋子里洋溢着欢笑声,迷漫着肉丸的香味、年味、亲情的味道。那一盘肉丸当然也是我的最爱,虾仁的鲜美,混合着五花肉肥而不腻的醇香,肉丸大小适中,皮厚薄拿捏的恰当,口味咸淡刚好,糯而不粘,柔而有嚼劲,一口咬下去,流出的汤汁,伴随着生姜末的辛而不辣,刺激着我的味蕾,挑起我的食欲,那味道馨香、绵长。

我觉得肉丸是有生命的,是有血、有肉、有骨、有筋、有情、有义的。肉丸很小,一口一个,肉丸又很大,大到牵绊住远行千山万水的人,周末回三都,晚饭后与母亲聊天时说:“又快过春节了,又可以吃到您包的肉丸了”。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听到母亲起床穿衣服时悉悉索索的声音,随后轻轻地朝厨房走去。迷迷糊糊中,我又睡了过去,梦里回到童年,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还有过年时肉丸散发出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郁,睁开眼睛的瞬间,我意识到这肉丸的香味是从厨房里飘出来的。没想到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让母亲天还没亮就开始忙碌了。当母亲把一盘热腾腾的肉丸端到我面前时,我触摸到的是母亲那双温暖的手,刹那,眼眶湿润了,吃着肉丸,那份浓浓的母爱在舌尖绽放,流入心田。

我参加工作后,在赤溪镇。那里的肉丸被赋予了另一个名称:芋头包,变更的只是名称,不变的是那浓郁的香。赤溪盛产芋头,那里的生姜也是极好的原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产的丰富,芋头包成了赤溪、霍童最常见的美食,我是必然的常客,有朋至远方来,肉丸也是我菜单上必不可少的。犹如四季的轮回,犹如花与果的传承,现在,周末在家里我偶尔也动手包肉丸,儿子重复演绎着我的当年,看着他胖墩墩地小手学着我的样子玩芋头面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人生很短暂,仓促的时光里,曾经遇见的人和事,被渐渐遗忘,而童年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我看着母亲包肉丸时忙碌的身影,已是青春换苍颜,不能用利索来形容,那但份浓浓的母爱依然,柔黄的灯光,映照着母亲慈祥的微笑,那微笑牵动着我的每根神经。     

美食来自民间、来自寻常百姓家,是就地取材的,是接地气的,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随着时光的积淀,美食就形成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与习俗,源远流长,就象树木有根系,根深则叶茂。我始终相信,万物的存在,都带着使命,现在不管是在蕉城高级的饭店还是街头巷尾的摊位上,肉丸随处可见,默默传承着蕉城的美食文化,如同亲情血脉是一条河流,穿越数千年时空流淌至今,不断流、不干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