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不知道我的前生是否曾在青灯古佛下闭目诵经,不知道我的前生是否曾身披袈裟、双手托钵,一路向西。见到你,有一种初逢似曾相识,有一种心与灵遥遥牵引的感觉。
小时候,我常随母亲去瑞峰寺上香。那条通往寺院的山间小路于我而言再熟悉不过,站在那棵百年大榕树下,远远望去,绿树荫映着的寺院,偏安一隅。杏黄与红色相接的外墙,青灰的殿脊,飞檐翘角,依山而居。寺院后的山脉迂回逶迤,延绵不绝,山体层层拱卫,寺院就在这巨大的臂膀环抱中。
不远处是一大片农田,一弯溪流从山谷蜿蜒而下,溪水清澈透亮,水声淙淙,空气中迷漫着静谧的气息。日落时分,黄牛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而归,红蜻蜓在晚霞照映的花草丛中婷婷而立。 常听祖辈们说起瑞峰寺的来历。话说从前有户人家住在瑞峰脚下。一天,一个风水师经过这里,惊叹于这块风水宝地,这家三兄弟听说后都想在这块宝地上盖房子,后知道俗不与佛争,后经协商一致同意在此建寺,庇佑四方乡亲。虽然不知这传说是真是假,但寺院确实落土于此。
我曾查阅相关资料,瑞峰寺,在宁德三都港口村,建于唐咸通元年(860),明末废,清康熙四十年(1701)重修。传宋状元余复读书于此。今存明邑人陈宇诗: “海上丛林接瑞峰,小桥曲径陟重重。仙翁夜渡多乘鹤,锡杖年深恐化龙。四望潮头飞白浪,一帘暝色送昏钟。前人留迹知多少,欲遍寺观未许从”。古人的诗带着神秘的色彩,也留给后人无限暇想,徜徉在这山间溪畔,流连于殿宇长廊,经声佛火,香炉乍暖,打开瞑想之境,宛若前世隐瑞峰,心似如约而归。
前些日子回三都,又陪着母亲去瑞峰寺,“ 瑞气涌禅林梵刹庄严,峰光遍法界轮唤一新”,铭刻于大门的石柱上。踏入这佛的世界,转过菩提舒展的阴凉,山风水吟的天籁,就是佛音。来到香火寥落的佛前,双手合十,浅浅拜下,内心激起层层涟漪,是那样的情不自禁。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正是雨过天晴,溪流清澈,天气凉爽,漫步于青翠的林间,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身心沐浴着宁静与祥和,清明就在浑沌中醒来。
观音殿前,台阶下,放生池中,鱼儿正悠闲无虑的游动,池中那朵莲花,任世事变迁,流年辗转,始终盛开在那里,一如初绽。处世界,若虚空,似莲花,不著水,池中天光云影,如是本我,了了分明。
竹杓舀水,陶釜盛水,茶叶在杯中浮沉,浮时淡然,沉时坦然。杯子在手,拿起与放下,就在刹那顿悟。一啜一饮,如醍醐灌顶。从寺院中踱步而出,感觉天地澄明,也许纷纷扰扰的红尘,世相迷离,只有爱与慈悲才是一朵祥云,理解和宽容如佛光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