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巧珠的头像

陈巧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20
分享

磻溪之田

磻溪之田

陈巧珠

走进磻溪,如浏览一幅山水村舍图,从卷轴开启,峰起峦绵,俨然屋舍居于卷中,溪流环村而绕,良田隔岸而设,一桥架通两岸,一幅和美之图静穆呈现眼前。再细品树木、花草、黑瓦、墙体,让这幅画有了生动的色彩,远山四时云雾、门前清流,又让这画有了生动笔墨,村弄中有人挑担穿行,溪边有人浣衣洗菜,还有浮鸭,这幅画便有生活气息。偶尔还有或黄、或黑色的家犬走过,增添了安宁之感,磻溪留给我的视觉就是一幅这样美的图画。

看似一幅画,听是一首歌,这是一首歌的唱词,对于磻溪可借来用,但还不够用,必须加上两句,养是一块田,德是一块田。这两块田这或许正是磻溪人,磻溪的刘家人代代繁衍与德馨千秋的福田。

想起第一块田的思绪是从刘家大宅院出发走向田野。心念起于两块照壁,一块是“福”满圆,一块是方正 “万年长生大寿” 的合字。她们写下愿望,写下这家人心中处事方寸,方圆之间,处处有度。思绪随一阵风匆匆而去,踩过阡陌,走过田间小道,从田野走到山边,再从山边折回田野,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稻禾青色、草木绿阴,听着蛙声吟诵,虫鸣歌唱,枝头偶尔蝴蝶停歇,我把它当作这个篇章的标点。读过听过,明白了,就是这块田养育了刘家代代,就是这田野的阡陌行走出刘家的家脉,耕为起家,读为齐家。回过身来,看见同行文友们在翻阅着家谱,在随阅中,于我的感觉长长的谱系一脉一枝,都来自于这田野。

刘家除了这块旷野之田,还有一块良田,那便是心中的良田,刘氏宅院的一副对联,就是这块田立起的碑志。“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旷野之田生五谷之宝,心中良田则种出了善德之宝。人有善德品端庄,家有善德家风正。刘氏家族的心田勤力耕作,种下的善德代代开花结果,经商讲商德,行医崇医德,为人讲厚德。我就在这善德馨香里,看着陈列在宅院的展示版。

一个不寻常的年代,一个不寻常的故事,一个不寻常的德行,一个不寻常的革命老妈妈。故事发生在1933年仲夏的一个傍晚,叶飞同志正在潘玉球老妈妈家,不知怎么走漏风声,这个消息被国民党军获得。他们封锁了磻溪村,团团包围了潘玉球老妈妈的老屋,一会儿便冲了进来。潘玉球老妈妈,从容淡定,就在大兵面前,从一口大水缸中提出一桶水,倒到锅里,开始煮饭。可谁知道叶飞同志就隐藏在这口缸中。从此叶飞与这位老妈妈结下了革命深情。缸为储水,水又能溺人,能打起水的缸怎么能藏得住人呢?潘老妈妈就是这么勇敢和智慧。就凭着这勇敢与智慧,革命火种在这家留下,又在闽东大地星火燎原。

革命在这里生根,队伍在不断壮大,接着就有了1938年的桃花溪整编,有了石堂集训,有了北上抗日的新六团铁军从屏南棠口集结出发,有了夜袭浒墅关车站、火烧上海虹桥机场、郭村保卫战、半塔集战斗、黄桥战斗、车桥战役等重大胜利。有了《沙家浜》戏中的阿庆嫂也用水缸救了国共合作时的国军司令。想到这些,我再回首这口缸时,陈年的硋缸虽有些残缺,但一口一声,依然字正腔圆地讲述着这个善德的家风,讲述着潘玉球老妈妈的故事,讲述红色家传。

潘玉球,乳名九妹,1892年出生,出生平凡,经历不凡,因其母生育女儿多,她一出生,家里人就不想再要,就把她扔到撇舍中,可她哭个不停,九天后,哭动了父母的恻隐之心,又抱了回来,就这样起了个九妹之名。可是未及成年还是被抱送到磻溪刘家作童养媳,而今想起来,她的哭声就是迎接灾难而来,她的笑声就是刘家引以为豪的欢笑。

潘玉球老妈妈能生能养,与丈夫刘墨林生养了3男3女,从人丁上来说可谓是家道兴旺,这样的家庭在许多人看来,该是守着几亩田平安度日,然而她与丈夫则有家国情怀,毅然参加了革命。她的丈刘墨林、孩子刘泽民在马立峰、詹如柏、叶飞等革命领导人的引导下先后加入共产党。在当地开展“五抗”斗争,组织农民赤卫队。潘玉球老妈妈全力支持他们为革命工作,遇上革命同志到家里开会,她不仅热情招待,主动站岗放哨,担任秘密交通员,衣裳缄信,柴禾裹秘往返于革命队伍中,且把家做为踞点,为革命同志安排吃住,把革命同志当家人,为他们换洗、缝补衣裳。叶飞、马立峰、詹如柏、施霖、颜阿兰、詹建忠革命领导人都是她家的常客。也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革命妈妈”。

革命就得流血,就得牺牲,1934年春,她的丈夫刘墨林不幸牺牲。她含泪掩埋了丈夫的遗体,正如《红灯记》中的奶奶唱词,“擦干了血迹,葬埋了尸体,又上战场”,她勉励儿子继承父志,坚持革命。可两个月后,她的儿子刘泽民又在交椅山主持会议时遭敌包围而牺牲,头颅被挂在城门示众。潘玉球老妈妈把悲哀吞进肚子,愤怒填满胸腔,为了避敌追捕,她忍痛将两个女儿送人当童养媳,自己肩负起抚养不满周岁幼孙的重任。红军主力北上后,潘玉球老妈妈仍和闽东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系,尽其交通员之职,一直坚持到福安解放。1951年,光荣当选为县人民代表。从此后,她多次受到叶飞等革命家的约见。她常与儿孙说家史,说革命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978年12月,潘玉球老妈妈逝世,时任交通部长的叶飞出国访问归来,即致唁电,深表哀悼!

一口缸,一口残缺的缸,可故事不残缺,福田之水满满一缸。看着那口缸,我想起了刘家两块田,在野之田养育了这一家人革命身躯;刘家人的善德心田,养育了他坚贞不屈的革命斗志,养育他们积德行善的品德。他们代代耕耘,留一条长长根脉,开花结果,福泽代代。想起两块田,我又诵读起“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把圆满的“福”,方正“万年长生大寿”收留心中,与许多人讲述磻溪,讲述着磻溪的潘玉球老妈妈一家的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