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溪边的碎石小路一直往前走,会在一块块的石头间读到重重叠叠的脚印,在哗哗的流水声里听到许多的信息。初夏的阳光照射在两旁陡峭的山坡上,被一丛丛的绿紧紧兜住,留在树叶中的阳光让那些绿亮得扎眼,随风翻动的叶子光芒闪闪,像无数目光在交流,她们在相互对视之间,会意地投向两峰夹峙的一溪清流中。一阵山风追随着那条清流从浙江庆元县的后洋坑、荡口村出发,随着一波波绿意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这股风成了碑坑村的第一股有关村庄的信息。
我站在碑坑村南面水尾的木厝观音桥边,目光逆流而上,便把两岸相望的碑坑村屋舍浏览一通。村子并不大,但在黑瓦土墙中读到“古朴”二字。
此时,风传乡音,宋景炎元年,也就是公元1276年,沈氏先祖就在这里开荒拓野。拓荒者的足迹踏遍这里座座青山的每一寸肌肤,目光掠过每一株草木,他们就地取材建舍,就地栽种采摘当食,让这里有了灶烟,有了新生儿的啼哭声,这块山水就这样被开启。当沈氏的血脉跳动着这里的一年年四季变幻的节奏时,一个村落悄然兴起。
自然不负苍生,树木的年轮随着树叶绿黄交替而增加,人口随着树木年轮的增长而增长,房屋随着人口的增长也在增多,有的房屋一面向山坡攀爬,紧紧贴着山崖,有的一面向溪边延伸,临溪照影,这样注入这条溪的信息也就多出许多味道。有浣衣的汗息,有洗手濯足的人气,有落花的漂英,有洗菜的浮绿。
相传当年从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一位吴姓的年青男子,在碑坑溪的下游钓鱼,如同《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捕鱼人,忘记了路的远近。临近傍晚才知归路已远,心想找一借宿之处,无意间看到水中飘来一片菜叶,想必上游有人居住,且该不远,便沿溪而上。先有鸡犬相闻,又见农舍炊烟,就这样他成了这里的客人。然而,这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一段佳话的始端,千里姻缘一线牵,吴姓男子与沈家一位贤良聪惠的女子一见倾心,就再也不想回去,遂入赘到沈姓家族。故事可以很长,长得如这条溪,源源不断;故事可以很多,多得让清溪两岸代代繁衍的两姓人讲个不完。
我采到这条亘古的信息时,自然联想桃花源的故事,想起故事中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看这碑坑村,我读不到这个情景,见到的是面面陡坡,虽有两溪交汇,但不见美池。村里人说,几块平地都盖了房,这里可谓是“出门就爬坡,耕种两头摸”。他见我有点疑惑,便解释说,天没亮摸着出工,天黑了摸着回家,这就是“两头摸”,实则中间还带上一句:“不带草包就带锅”,午餐就在田间地头解决。
我采到这条信息时,感觉碑坑村虽有桃花源的清静淳朴,可生产与生活则是那么艰辛。可为何还是留住了人,还代代生息,并且留下廊桥、古庙、宗祠等典雅的建筑,该如何去解读这碑坑村。村里人说得从容淡定。脚肚有力能爬坡,肩膀有力能扛树,山能养树,地能养人,穷鬼斗不过勤劳人,饿死的是懒汉。原来村里的人就是这样乐观豁达,坚守在这里。正如村名,因寿宁县界碑立定,碑坑定名,守住这里,碑是界,村是碑。
乐观豁达的人生,那是洒脱的人生,是有文化素养的人生,村庄也是这样。翻开碑坑村肇基者沈氏的族谱,品味百年文脉的袅袅余音:“寻山问水访斯区,势如网形定我居。两岸夹溪江汉似,双峰对峙斗牛墟。长桥扶穷为屏蔽,短脉行关作案几。此地栖身祥毓秀,人文蔚起百年垂”。看似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气度非凡,百年文脉,风雅绵长。再拾阶登上那座建于清康熙六年的观音桥,我反复诵咏“长桥扶穷为屏蔽”,思考着诗意,建桥是为筑屏遮蔽吗?不,是为了通经活络,向富迈步。
碑坑村曾因土地肥沃,叫过肥坑,曾因习武成风,个个健步如飞,又叫飞坑。可见这里的人勤劳勇武,这里的山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产出特色的高山茶叶、高山大米、高山蔬菜,这里有青草药材,还有竹笋、菌菇,样样养人,这些就是丰富的特产资源。此山,此水,这方人,在扶贫脱贫的春风中,清流传递出新的信息。2016年被列入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扶贫攻坚的春风沿溪而入。通往下党的公路开通,扶贫政策入村,扶贫工作队驻村,脱贫的意识也随清流越流越清,汩汩流出脱贫的新信息。
村中建起了长廊,建起了村委办公楼,修缮了许多古民居。那些宅院门口地面的小鹅卵石平铺成八卦图案,走上的乾坤吉卦。那些铺成富贵花吉祥云的图案,绽放出新的姿态。那三座宅院连排成半封闭式的群落,高高的院墙挺立起碑坑村的创业精神。古民居中精美的木雕、砖雕与当下人的对话中,诉说着文根艺脉刻在这,新花绽放在会意的笑容里,古彩新焕。
溪边,一排排长条形的竹筛架着石板,上面晒着各种青草。草香扑鼻,不禁地,我顺手捏起几根青草靠近鼻子嗅了嗅,那是草木根茎特有的芳香沁人心脾。一位大姐友善地朝我走来,点头微笑着介绍说:“我们碑坑村水源无污染,这些都是我昨天上山刚拨的青草药,清凉解毒,减肥降脂,可以熬汤,也可以炖肉,带些回去,老少皆宜”。
这就是又一道新信息,碑坑村清流流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信息。
看着古村土墙黑瓦,想着他的美,想着坚守的意义,想着碑的自豪。看着眼前的一溪清流,想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条件,想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碑坑村真的就是一个世中桃花源。我情不自禁诵起:“此地栖身祥毓秀,人文蔚起百年垂”。又自创补了一句,清溪可著山本色,时潮频传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