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巧珠的头像

陈巧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24
分享

金色美味

落日的余辉,金光闪闪,一波接着一波把大海的温馨涌向岸边,海的味道随船靠岸,走进家家户户。

海边人的美食就是这样来自大海。一年四季,鱼虾螺蟹,蛏鲟鲎蛎……美味、美食与日子一样多。日子中有节庆,美食中也就有了珍馐佳肴,金色的黄瓜鱼往往位列民谚中常念叨的“海上马蛟鲳”等之上。海边人常说“九月十月黄鱼起,海上况味赶潮急”。每年从九月份开始黄鱼就成了海边人餐桌上一道诱人的美味。

黄鱼的美味不以奇香异味独辟蹊径,而是适合众味中走上高贵之位。它以新鲜细腻丝滑“蒜瓣肉”的肉质,与一种淡淡而幽远的腥香,让人欲罢不能,还以通身的鳞片泛着金光,赋予了它吉祥的寓意与金贵的身价。百姓用通俗的“黄条”喻其身价,古代的读书人则以“琐碎金鳞软玉膏”来描绘。就这样,从古到今,黄鱼身份就是高高在上。一场场的宴席,它从不敢缺位。

黄鱼金贵味美,是因为它的生长对生态要求高,是因为它捕渔作业时间要求苛刻。虽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三都澳海上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大黄鱼,但捕捞的时间依然要遵循古法,只能在夜里作业才能保证金色不退,才能金装裹玉,色味同献。

黄鱼的作法不难,因为它的美味足以让一个刚入厨的人也能烹出好味,于是谈黄鱼美食的厨艺就如与海水说咸味一样。然而黄鱼加工法不少,如:晒鱼干、红糟黄鱼、黄鱼阳春面等等。可提起这些,仿佛有了一些规则。晾晒大黄鱼的最佳时节依然是从秋天开始。这活我是从母亲那里耳濡目染中记下的。她在海边识云看天气,知道接下来的几天都是晴,一大早就挎着篮子出门,回来时篮子已经装满了大黄鱼,顾不上喝一口茶歇一歇,就在厨房外的水槽边忙开了。围上围裙,戴着袖套,利索地将一大袋鱼倒进大木盆中,仔细分拣,先挑出小虾、小螃蟹堆在一旁。接着程序便是刮鱼鳞、剖鱼身、掏内脏、开身开背、净体、抹盐,而后挂在竹竿上,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红糟黄鱼的程序于此差不了多少,只是最后一道程序是用红糟腌制。

中等大小的黄鱼则切段与阳春面一起,是海边人最喜爱的一道美食:黄鱼面,这是一直流传在海边的烹饪方式,都说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这道菜不需要过多的调味料,只需投入几片姜母,撒上几粒盐,倒入清水,接下来的程序就交给火来处理,当清水在锅里沸腾、翻滚时,将阳春面与黄鱼段同时放入锅中。火不仅让生食成了熟食,还划定了食物肉质从腥味到鲜美的界限,不一会儿香气便弥漫着四周,一道金色的美味,就这样伴随面条走过美好的日子。

煎烤食物的颜色往往能让人们食欲大增,米粒包裹着一腔香糯与温热,熨帖着人们的好胃口,煎烤黄瓜鱼又是另一种风味。至于条小的黄鱼一般选择先煎后焖,程序上比清蒸复杂了多,厨艺上也就更讲究。首先把解剖洗净后的小黄鱼用盐巴腌制,烧热油锅,掌握温度,而后将小黄鱼一只一只摆入锅中,经过油温的灸烤,外层变得焦黄酥脆,浓香四溢,火力的大小要拿捏得恰到好处,若一下锅火力太,则小黄鱼不酥脆还容易使鱼肉支离破碎,大火煎几分钟后便改成小火,加酱油闷烧,色泽光耀油亮,黄鱼内层的肉质依然如羊脂玉般温润且鲜嫩,甘美与浓郁兼得。要想吃这道金色美味,确实要花点工夫。

海边人食海味,特别是这金色的美味,最不讲究厨艺,因为他们认为真味不足,才得借助厨艺来提升,但最讲究的是一个新鲜,鲜才是千味百味之首。除此之外,还讲究的就是禁忌,就因为这两个讲究,金色的美味,有了美食文化。他们为了在金秋过后赶上新鲜的黄瓜鱼,他们要祭海,他们出海捕鱼,瓜对的鱼船深夜出海,朝霞中回归。岸上的人家,立马挑上黄瓜赶住市场,赶到岸上一家一户,哪怕人家不在家,人们可以把黄挂在大门前,好让家家户户都能尝到新鲜的黄瓜鱼,吃到鲜黄鱼的人,也绝对守信,将钱送到挑鱼人的家中。品食中他们绝不会用筷子直戳鱼眼,要让鱼目明亮。还有就是要收藏好黄瓜鱼的耳石,说是有了它贴身,行船更稳。当然禁忌是一种敬畏,正是有了这一敬畏,黄鱼的金贵之念与金色波浪同在。

大海日日潮来汐退,可永远褪不去那股咸咸的味。日子里每天有滋有味,可儿时记忆里的风味,越来越走深。小岛街上的鱼饼、鱼面店,一直传来“笃笃笃”的敲打声,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黄鱼刮鳞去刺后,鱼肉在案板上铺开,撒上一层红薯粉,用一个小木棒反复敲打成糊状,力道与劲道相辅相成,一天下来。纸张般薄透又劲道十足的鱼面坯子就做成了。鱼面与鱼饼,还有鱼皮馄饨,无须更多调料,只要一锅清水,几片姜母,起锅前加入几丝紫菜或几片青菜叶,一碗鱼面活色生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