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元前480-400年)墨家创始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学者,来自宋,长居鲁。他创立了以“兼爱”为核心,非攻、尚贤、非乐、节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哲学体系,并对几何、物理和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墨子的思想贴近劳动人民、小生产者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在墨子人才观中,主要谈论如何培育和选拔人才、知人善任、亲近贤才和任用贤德士人,以及选拔任用贤德人士带来积极和消极的社会效应。对人才选拔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做了详细论述。
他认为:科学地选拔贤德人士,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健康发展和繁荣重要的环节。
培育任用贤德士人的重要性
《墨子•亲士》曰:“入国而不存其士,则国亡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治理国家,如果没有贤德能士,国家就会灭亡。看到贤德能士不亲近,就是对国君的怠慢。家庭、单位或地区没有贤德士人就不能应对突发事件,更不能处理疑难问题。没有贤德士人,就没有人关心思考国家大事。在历史上,国君忘记怠慢贤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贤德士人具有的品格
强烈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也。是故为其所难,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臣伤君,馅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长生保国。”(《墨子•亲士》)
贤德士人(君子)勇于承担做艰难的事情,将容易的事情让给别人做,在问题面前不推卸责任,不妄加指责。贤德君子拥有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在得志的时候不丧失自己的志向,在失意的时候也不感到自卑,并且善于仔细探究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具有这种品格的君子,即使生活在一般的人群之中,最终也会保持淡然而禅定的心情,心中无怨无恨,总是保持着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热爱人类社会,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长久地保护国家的利益。这是君子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的具体表现。
具有勇敢、廉洁、正义、仁爱和哀痛品德
《墨子•修身》:“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衰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始终,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物博闻。”
君子作战虽然讲究布阵,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勇敢;举办丧事虽有各种礼仪,但其根本在于哀痛;贤德士人虽然有学问,但其根本要勇于实践和行动;如果没有明确最根本的地方在哪里,就不能去解决整体上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与自己的邻里友善相处,就没有资格去亲近远处的朋友;如果连自己的亲戚都不能帮助,就没有能力去从事外交活动;如果一个人不能完整地做好一件事情,就不能操持多种事业;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也不能理解明白透彻,就没有资格说博学多才。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身者也,此以怨省而修行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诘之民,无所依矣。”(《墨子.修身》)
因此,先王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必定明察身边左右的贤德士人,招来远方德才兼备的贤士。君子明察左右,对任何事情,做到心中有数就必定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贤德君子被没有修养的人诋毁,却能及时反省自身的不足,以德报怨,以减少别人对他的怨恨,及时使自己不够完美的德行得到更好的纠正。
并且,把那些诬陷诋毁的话不放在自己的心上,从自己嘴里不发出对他人批评谩骂的声音。在自己心中,从不怀有伤害他人和老幼的想法。做到了这些,即使受到心术不正的人诋毁,他们也没有任何依据,这是贤德志士洁身自好、严以律己、勇于负责的品德操守。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如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设,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尤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墨子•修身》)
墨子认为作为贤德士人(君子)就是要努力认真做事,不断地、百折不挠地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进而使自己的理想气势日益强大宏伟。君子的修身之道就是要修炼这四种品质:在贫穷的时候,保持清正无邪的节操,不降低自己的道德原则;在富裕的时候,要坚持道义,以身作则,乐善好施,极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于有生命的人类社会,怀有仁爱之心;对死亡的人要表示出痛惜和哀悼。
墨子还主张:在修炼这四种德行时,不能有任何虚假、矫饰的成分,要做到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不小心违背了这几种品德的要求。作为贤德君子,他的心中必须隐藏着难以枯竭的、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言谈举止需有不可竭尽的、适度的恭敬和礼仪;口中说出的话要合乎情理、适度且具有分寸。
贤德君子把这四种品德修养贯穿于整个身体,渗透散发到四肢,再渗透到整个肌肤,直到自己胡子花白、头发秃顶,都坚持不懈地修炼这四种品德,并持之以恒,直到心灵澄净、宽阔而高远的思想境界。
具有坚强的意志、诚实守信、坚定不移与奋发向上的精神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聚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设,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以此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带行者也。思利寻焉,亡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墨子•修身》)
墨子认为,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力就不会通达,不诚实守信的人,即使说的话很动听也不会得以实施和实现;拥有了财富而不能分给他人共享,这样的人就不能够与他交朋友;这样的人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追求正道不坚定的人就不可能有广泛的阅历,对是非不能明察的人就不能与之同行郊游。内心优良品质不坚固的人必定会招致危险,得志时就放弃道德品质修养,必定会慢慢变得懒惰和懈怠,这正如源流浑浊的河流不可能有清澈的河水,不信守承诺的人,最终名声败裂。
名声的好坏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荣誉也不会自己生长出来。功成名誉相依相随,为了使自己的名誉没有任何虚假,就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专注于高谈阔论而行动迟缓,即使自己有雄辩力,别人也不会听从。做事多就不停地夸耀自己的功劳,旁人即使生活很艰难也不敢向他求得援助。
贤德士人富有智慧,善于思考而不夸夸其谈,出力做事多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因此会扬名天下。贤德士人虽然言语不多却很睿智,不讲究文采但实事求是,明察秋毫。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善行就不能保持,不能从自己做起,就不可能有好的名声,声誉不可能依靠投机取巧来建立。因此,贤德士人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必须具有多为他人谋利益,忽视自己名声和荣誉的思想境界与品格。
任用贤德士人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科学地选拔任用贤德志士,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敝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墨子.所染》)
丝织品用青色染料染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染就变成黄色,放入五种颜色中侵染就会使丝织品变成五种颜色,因此,物品的颜色是随染料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用染料时就要慎重。墨子认为治理国家政务,选拔任用贤德士人也如同丝染一个道理,一样应该慎之又慎。
只有选拔任用好德才兼备的能人贤士,才会感染熏陶更多的人走正道做正事,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地向前推进。就像古代虞舜受到贤人许由和伯阳的熏陶;夏禹受到皋陶和伯益的感染;商汤受到伊尹和仲虺的感染;周武王受到姜尚和周公旦的感染一样。这四位君王获得的熏陶感染正确得当,就给社会带来了积极正面的效应,被众人拥立为太子,并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和声誉,最终,称王于天下,受到人民的拥戴。
“齐桓公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墨子•所染》)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桓公得到贤臣管仲和鲍叔的帮助;晋文公受到贤人舅犯和高偃的鼎力协助;楚庄王受到贤能大臣孙叔与沈尹的熏陶;吴王阖闾得到贤才伍员和文义的支持;越王勾践得到贤臣范蠡和大夫种的全力辅助。这五位国君任用道德品质端正的贤才能士,其结果都称霸诸侯,功业和声名都流芳百世。
“凡君之所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墨子•所染》)
凡是善于做官做领导的人,是什么能让其心安呢?是为官者只做合情合理的事情,善于选拔任用品行端正、才华出众的贤德之人。凡是一个成功的领导,总是在选择人才时费尽了心思,千方百计选用贤德士人,才使自己在治理官员上轻松、放心与安逸。
而那些不善于当领导的人,尽管忧愁操劳,忙忙碌碌,然而,国家不但没有安定的日子,反而会使国家处于更加危机的状态中、使自己受到众人的诟辱,臭名远扬,不得尝试。但是,上述的六位国君,并不是不看重自己的国家,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他们领悟到了作为领导人应该具有的品德修养,确立了正确选拔人才的指导思想,真正懂得了为官的要领,正确地选拔任用了道德品质高尚,知识渊博,能吃苦耐劳,保守名节,办事能力强的仁人志士,才赢得了正面积极的社会效应,推动了人类社会健康向前发展。
因为“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上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怀天下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故为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墨子.尚贤中》)
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士人贤才治理国家、担任行政官长,他们就能勤勤恳恳,处理政务;早出晚归地审理案件,征收市场、关口、山林、河泽及桥梁等赋税,来充实政府财政,并且能恰当地分配这些财税而不会流散;早出晚归的督促农民耕作种植,积聚五谷,而使人们的五谷丰收,衣食富足。这样,国家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刑法公正,政府财政充盈,百姓富裕。
品德高尚的贤人君子执政,对上,他们可以用洁净酒器来祭祀天地鬼神;对外,能有羊毛布匹与邻国、邻邦诸侯交往;对内,能够使饥者有食,劳累的人得到很好的休息,使老弱病残得到供养。选拔任用贤德志士,能得到上天鬼神的帮助,给人民带来富裕的物质生活;以贤德人士的人格魅力,能获得外面诸侯、邻邦的亲善和支持;贤德人士执政,在当地能获得百姓的亲近,贤才归依、顺服。
因此,任用道德品质高尚的志士仁人为领导,谋事有所得,办事能成,守卫牢固,征战强盛,不可攻克。这是远古圣王尧、舜、禹、汤和文武担任诸侯之长,称王天下的法宝。
选拔任用贤德士人的方法
大力褒扬、教育和培养贤德士人。墨子认为:“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後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故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後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如果我们想选拔善于射箭驾车的贤德士人,就必须先使他们富贵,使他们得到尊重,并多赞扬他们。这样,就可以得到国内众多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优秀人才。因为这些贤德士人有高尚的德行修养,善于言谈,能传授博学的知识,他们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是江山社稷和行政事务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应该使他们获得充裕的物质、受到人们的敬重、得到众人的赞誉,像这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国家的贤德士人就会越来越多。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义。”(《墨子.尚贤上》)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之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事故何也?则上得要害。”(《墨子.尚贤上》)
古代圣王在处理国家政务时规定:对那些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不给予富足的物质、尊重、亲近和交往。有了这种选拔贤德士人的规定和政策措施,那些富贵的、亲近的、远离的、甚至海外的人都感到:今天,君王不论贫贱、富贵、亲疏,只要人们真正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有广博的学识和才能,就能得到国家的重用。
因此,海内海外,上至臣子及亲人,下至贫民百姓看到这些举措后,大家都纷纷竞相努力发奋学习,施行仁义,修炼品德,用正当的方法展示才能。就如高墙只开设一道门,只要做坏事的强盗一进去,就没有了出路。这就抓住了事物要害。
墨子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选拔任用贤德士人时,要高标准严格把关,并且,要善于早发现、早物色好的贤德士人苗子,并长期进行培养教育,使其好的道德品质坚实牢固后,再把他们放在恰当的、能发挥其特长优势的执政岗位上。
赋予贤德士人发挥专长的职位和决断权。“故古代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弄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誉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够,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工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墨子.尚贤上》)
古代圣王在处理国家和各级行政事务时,尊重贤才,给予贤德士人发挥专长的职位。对各行各业有才能的人都加以任用,给予较高的职位和俸禄,授予他们处理政务的决断权。
因为职位不高,老百姓就不会尊敬;俸禄不厚,老百姓就不会信任;处理政务自己不能决断,老百姓就不会敬畏。把这三者授予贤德士人,不仅仅是为了奖赏他们,促使他们能成功地做事,而是,以他们所具有的品德才能的大小安排职位,以官职安排事务;以他们辛劳的程度来确定奖赏多少;根据功劳大小发放俸禄。
所以官员不会永久富贵,百姓也不会终身贫贱。有才能则得到举荐,无才能则离开职位。举荐有德才的人,要力求避开个人恩怨,做到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们。
“故古者尧举舜于福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网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上》)
古代圣王尧在福泽的北边选中了舜,把国家的政务托付给他,天下就一直保持太平。夏禹在阴,将国家的政务授予给了伯益,在伯益的正确领导下,统一了九州。商汤在厨房中选中了伊尹,然后,将整个国家的政务交给他,谋略成功。周文王在捕猎中相中了闳夭和泰颠,最后把国家政务交给他们,西方的小国都归服了。
因为君王无私公正地选拔贤德士人,使当时的社会风气都呈现出臣子具有厚禄尊位,促使他们都尽心尽力施行仁义、坚守正道。众多的贤德士人们富有礼节的言行举止,促进了社会民众竞相崇尚德行,施行仁义。
所有的贤德士人都全力以赴辅佐君上,正确地传承、奉行君上的旨意;所有的贤德士人的谋略都得到发挥,身体不劳损,使他们声名远播,建功立业;让所有人的美好品德都得到彰显,摒弃恶的邪念,整个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民俗纯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友好并和谐共处。
这些成果都是因为大量选拔任用贤德士人的缘故。因而墨子认为:作为君子,得志时要善于举荐贤德士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也要大力举荐贤德才人。如果我们世世代代要保持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继承、弘扬古代先王尧、舜、禹和汤治理国家的政务事业,就一定要选拔任用品学兼优的贤德士人。
对贤德士人的奖惩。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古代任用人才的政策措施中,制定出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那些恪尽职守的为官者大力加以提升和褒奖,对那些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也及时严加惩罚,毫不姑息。“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後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墨子.尚贤中》)
由此可见,在古代,圣王在选拔任用贤德士人时,就有明确规定:不偏袒父亲兄弟,不贪恋富贵,不近美色等纯良的道德品质。贤德士人被推举于上位,就使他富贵,担任行政长官;无德无才的人就被压制而被撤换,并使他们贫贱,成为服役的士兵。奖善罚恶,唯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任用提拔的用人机制,有效地促使人们相互勉励,争相修炼自己的德行和才能而成为贤德士人。这样,整个社会贤德的人越来越多,不贤德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是选拔任用贤德士人的方法。
同时,为官者要注意听贤德士人的言谈,观察他们的行为,考察他们的才能,谨慎地给予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官职,这就叫做事能。使可以治理国家的贤德士人能在其位治理国家,使可以作部门长官的人作长官,可以治理城邑的人治理城邑。凡是这些能治理国家、官府和城邑的人,都是国家的贤才。但是,即便是有才能的人士,一旦他们不能自律而出现道德品质沦丧时,国家也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应有的惩处、撤换。
选拔人才的正反效应
“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尚贤上》)
做到了严格而谨慎地选拔贤德士人,国家就会拥有众多各种类型德才兼备的人才,各地各级部门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因此,国家就会越来越强盛,社会就会越来越安定,人与人之间就会越来越友爱,人们就能安居乐业。
相反,如果优良的贤德士人少了,国家的治理就会显得很薄弱,并·将导致腐败增生、民俗民风不正,民心混乱,民怨增多,最终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社会健康向前发展。
因此,执政者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泛地聚集才德兼备的贤人志士。
“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且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地、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墨子.尚贤下》)
古代圣王尧得到舜,舜得到禹,禹得到皋陶,商汤得到伊尹,周武王得到闳夭、泰颠、南宫括及散宜生,从而使整个天下太平,百姓富裕。这是因为他们把贤德士人推举于上位,使近处的人得到安慰和保护,远处的人也纷纷归附。
凡是太阳和月亮能照耀的地方,车船能够到达的地方,雨露能够滋养的地方,粮食所能供应的地方,都能受到贤德士人的关心和照看,都能受到贤德士人高尚品质的侵润和感染,而使人们相互勉励和赞誉。
作为有责任心的各级执政者,都应该施行仁义之道,寻求、选拔和任用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贤德士人,这样就能促使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各级部门更多的执政者,对上做到符合圣君的治理之道,对下善为百姓的利益着想。
寻求、选拔和任用贤德士人,有利于上天、鬼神和百姓,即是选拔任用那些既能严以律己,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尚道德品质的正人君子,又有广博知识,才能出众的贤德士人,这是墨子人才选拔任用的根本。所以,执政者必须崇尚贤德志士的学说,对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认真考察和研究。
如果用人不当,一旦错误推选那些虽有才,但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执政,当他们手中掌握实权的时候,品质的缺陷就会显露出来。这样的人多了就会霸权专行、以权谋私和堕落腐化,造成老百姓的疾苦不能解决,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众心背离,致使社会秩序混乱。长此下去,就难以纠正,严重时,则导致国破身亡。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历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墨子.所染》)
夏桀受到干辛和推哆的感染;殷纣王受到崇侯和恶来的感染;周厉王被历公长父和荣夷终感染;周幽王受到宠臣傅公夷和蔡公谷感染。这四位君王都是因任用选拔人才不当,而受到奸邪佞臣的感染和误导,所以,导致了国家灭亡,自己也遭遇杀身之祸,最终,被子孙万代唾弃和诟辱。
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