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松的头像

陈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15
分享

徒行于“天道”

"梁子上森林氧吧步道"全长约15公里,,被许多人赞誉为犹如悬挂在兴义城市及近郊村镇上空的神奇"天道"。丙申年十月十二日,与聂玉斌(老阳),胡松相约,三人要一道去体验徒行"梁子上森林氧吧徒步道"的滋味。约定好集中的时间地点后,我背上行囊,于早晨七点乘五路公交车前往。我们此行,约定执行纯粹的低碳出行规范。

森林步道的起点入口本位于机场大道中段的金州溶洞温泉对面的马令口,止于赵家渡与下五屯通往万峰湖的公路交汇处。小地名叫硐寨村。由于兴义这座城市是地地道道的森林之城,东南环线的主道,遇山则开凿隧道,把城市上空一直绵延到万峰林的山峦森林,都保护得十分完美。爬上全部蜿蜒在山梁子上的森林步道,放眼一看,发现无论步道怎么迂回曲折,它所经过或攀越的山梁,尽都在城市中心或边缘矗立徘徊;而且还发现,整座城池和邻近乡镇,全在于山脚的左右前后之下。站立于首峰山顶,犹如在天空俯瞰大地,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清晰全貌,能360度饱览无遗。步道的前半,大多在诸多座山峰的梁上起起伏伏,转来转去。之后,下一个路段就是景家屯了。

景家屯在民国时期出了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黔军总司令王电轮(王文华)将军,一位是他的胞兄、曾任广州大总统府参议兼交通部长,后又创立大夏大学(即后来的华东师范大学)的王伯群。兄弟二人在此出生长大,其故居至今保护完好并向外开放。在景家屯寨口的石壁上,有民国十年兴义县长胡瑛题写的摩崖石刻"王电轮将军故里"字样;有极具风水传说效应的象鼻搅水石头景观;有位于半山腰上的祖师石洞洞窟…

要进入景家屯,就不得不从山上慢慢降下来。景家屯这个村子颇有孟浩然笔下"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的状貌和风味。高处的山岭,树木,倒影在池塘与稻田的水中摇曳。

寨中之二王故居也是一个可供游客观赏的景点。王伯群在王电轮担任黔军总司令任上被他人于上海暗杀之后,渐渐对血腥的政治失去兴趣,不久即弃政致力于教育。于民國十六年(1928年)创办大夏大学。遥想当年,二王都是名噪一时的风云与传奇人物。他们小时候的旧居正好位于景家屯村中正中的平坦地带。房屋几乎全用砖瓦土木建成,属于典型的中式建筑。

景家屯这个寨子,位于明朝军事遗址所在地的山脚下。尤其是故居,简直是贴近此山而建。曲曲折折攀登上山顶,半路上,山顶上,有多处的明朝军事遗址:瞭望台,堡垒,营房,水井,炊事台……真是历史如梦幻,兵马入梦来。

沿二王王故居往左,便进入城市森林氧吧徒步道,步道右侧,便是明朝军事遗址的后山。爬上山顶平地,置身于依稀可辨的军事遗址中,可倚高望远,观赏周边风物古迹。深感在森林氧吧步道,体力很重要,毅力尤更不可或缺。老阳双肩背内,随时都会装上两瓶专门泡制的刺l梨酒,并备有佐酒之菜。与之徒行,一旦停下来休息,便要将酒,菜拿出来,供同行者一起享用。

因修道而砍下的青冈木(材),因材施用,铺成道路,亦成该步道一种特别的特色与风景线。

真是:顽石,砖瓦堪见证,世事沧桑,都随雨打风吹去!

此时饮一壶老酒,看世事变迁,人生岂不快哉!

沿途的森林植被生长良好,几天的连续降雨,使树木、杂草都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气息。

前行途中,倘遇笔直陡峭的山峰,必修筑建造"之"字形梯道一一钢架木构,扶手一律漆成赭红色。大气,亮丽,洁净,稳当。这类梯道在这人迹罕至的原生态山林中,既是一道道耀眼的景观,又往往给徒行者予力量,希望。

梯道与山紧贴,要么,在山的腰际呈水平伸展;要么直插云天。一一是极具现代气息与色彩的"山中景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及神奇灵异,比比皆是,且随处可见……

沟壑处突现小桥,在这深山里,你会油然升起对人类文明的无限敬仰和感伤。

而那小桥,也似乎在幽幽地述说……

途中小憩,突然发现路边树上系着极其精致的红飘带,取下一看,原来是徒步组织者留下的探路标识。于是与胡松牵拉,由老阳(聂玉斌)拍照,为大健康,大户外做做宣传!

这条路桥,很像易经中的卦象。它生动诠释了无论在于何处,世间万物只有通过"联通"才能建立起联系。

途中山势平坦处,有浓密竹林。穿篁竹有清香入鼻;又如赏江南之闺秀,清风拂来,竹叶舞动,恰似衣袂飘飘之少女……

攀爬到此处,这个山梁前面没有树木遮拦,视野开阔:站在这个山梁上,山下的村镇,田园,清晰可见。

这里是山梁上少有的平路,路中间能保留的树,尽量保留着。看,"路中树"生长得多欢欣!

这座梯子,仿佛直通天街。但"高"也可攀!

这段石梯极其陡长,但它直通最高峰。

山为水之神,水为山之魂!

传说山顶在大雾笼罩的深夜,有仙女降临。仰望最高峰,很累,却很不舍。

有数个高峰,你好不容易爬上山梁之平顶,又不得不颤巍巍要走下山底来,那坡度自然是大得惊人了!

步道中的十处山梁子,徒行其中,必须经历忽上忽下的多次反复。一会儿峰顶,一会儿山谷,这正如跌宕起伏的人生。

走到中途,早已累得够呛,估摸大概要到尽头了,谁知原来路还很长!

杨万里的那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一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不正好成了此种上下跌宕步行的最好写照吗?!

只有相互打气,鼓舞,精神才不会萎靡。直等登上了最后一个高峰,左可观东峰林,右能赏西峰林。那一种心旷神怡,浑身通透,简直无法言喻的安适才会倏然降临。

徒行梁子上步道,贵在坚持!坚持,再坚持!当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山梁;下了一个又一个陡岭,终于登上最高峰,也是徒步道的最后一个高峰,那种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油然而生!此时忽然想起寇准的巜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三人都感觉已经竭尽全力了,还放弃了前半部的许多山梁子,等到一直在密林深处穿行跳蹿,好不容易到了尽头,天色已是暗淡的基本难于看清物体的清晰样貌了,人则早已累得垮架。钻出最后一片树林,眼前一下亮堂,心里也格外的亮堂起来。出口处在硐村村顶的山坡上,山下是村寨,村寨之下,是那条使人激动 得心跳的入城公路。

钻出山林,从山上下来,自上而下穿过硐寨村,当脚踩在漂亮光洁的公路上,疲惫和酥软使人差不多要瘫坐下来。在等待老阳预约的车辆来接之前,在公路边标示牌下的长椅上,三人情不自禁,迫不及待举杯欢呼,饮酒庆贺!

归后,作了一首《徒梁子上森林步道记》,是为记录。

首峰视野阔,四面少遮拦。凡间百态图,仙缘万种观。山峦高如云,树木遮云天。到处村寨外,日暮寻宿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