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明清前叫新城,民国三年{1914年}始叫兴仁县,原普安县由此迁往普安,流官陶石宗即被任命为新城县丞知事,他意欲仿上司张瑛,也要弄出点风雅动静来。当他酝酿已久的“知足斋”落成后,为给它增添翰墨香韵,特地求见张瑛,希望讨得当时已经很有才名的张之洞的一纸文章撑门面。当张之洞在父命之下挥就了《知足斋记》后,陶石宗仍不肯走,支支吾吾半天,仍期望再索佳文,免得知足斋空虚。张瑛一听呵呵一笑,干脆好事做到底,遂令张之洞再写,于是张之洞根据普安县令高士如赠送自己龙溪石砚之事,写成《龙溪砚记》一文,又根据陶石宗赠送自己鸡枞菌制品一事,再挥就《鸡枞菌赋》一文,三篇文章的相继出笼,满足了陶石宗的心愿,也成就了文坛一段佳话。
张之洞何许人也?晚清四大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历任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府(今安龙,又说生于贵阳六广门)。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沧州南皮)。其父张瑛曾任兴义府知府,咸丰五年(1855年)升贵东道道尹,任兴义府知府时间长达10余年。
张之洞,聪慧好学,从小就有常人不能具备的天赋。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其父张瑛倡建的安龙招堤半山亭竣工时,在半山亭大宴宾朋,仿阎伯屿邀请群僚著文纪事。年仅十一岁的张之洞,即兴作《半山亭记》一篇,震惊四座,齐称“神童”。
张之洞之父是清嘉庆年间的举人张瑛,一生为官三十余载,多任地方官,颇有政绩。其中张瑛最为重视的则是教育事业。据传张瑛在安龙城任知府的时候做过一件善举。每到午夜交更时分,张瑛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见哪户人家有读书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并送上知府大人的鼓励。不论刮风下雨,这一坚持就是数十年,成为了安龙城一道别样的风景,也为后世留下了“加油”一词。
张之洞就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出生。成长于这个治学严谨的书香门第,张之洞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
张之洞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他天资聪颖,5岁进家塾,10岁就已掌握四书五经。13岁参与县试更是再创辉煌,又以第一名身份中了秀才,不到2年,又是连战连捷,乡试第一名中举人。时人谓之为天才少年。
张之洞读书有一个怪癖,好夜间读书,一入夜就精神百倍,往往读一个通宵,白天再睡觉。其读书真谛为“尝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必得其解乃已”。这一习惯陪伴了张之洞一生,彻底颠倒了他的生物钟,到他做了大官之后还给他惹了不少麻烦,这里岛主可以提前剧透一下。
因为张之洞习惯了过西方时间,下午两点睡觉,晚上十点起床办公。这可苦了其他与张之洞有事商议的官僚们,每次找他,只能强撑着睡意,大晚上去向他汇报。要是白天找张之洞,他倒也会接待你,只是当你跟他聊着聊着,就会听见一阵酣眠声…
因此事引起了部分官员不满,还专门弹劾了张之洞,称其“兴居不节,号令无时”。慈禧太后专门调查过这事,对于张之洞这怪癖也是头痛不已。可谁让人家是自己一手提拔的爱臣,慈禧太后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我们言归正传,中举之后,照这个架势,张之洞再接清朝嘉庆张瑛之厉,一蹴而就中进士也不是难事。可张之洞实力虽然够了,这一回运气却没有站在他这边。先是父亲张瑛去世,张之洞为父亲治丧守制了几年。再去赶考,又正赶上哥哥张之万担任考官,按规定避嫌,第二年亦是如此。
一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这位27岁的天才终于“大器晚成”,考上进士,进而高中探花郎,正式踏入仕途。
才情过人的张之洞幼年时就以《半山亭》一文,极尽所能地歌颂了其父兴义府知府张瑛的为官诸般政绩,描绘了南龙美妙风景以及优雅风气,与他后来写的《知足斋记》、《鸡枞菌赋》,《龙溪砚记》一样,是其本人甚至张氏一家与黔省之地身体情感紧密联系形诸于珠玑隽永文字的系列杰出之作。
他的另一篇美文《鸡枞菌赋》亦文采裴然,当作于孩提之后,中进士之前的青年时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不足五百字,将鸡枞的生长季节,环境,形貌、药用功能等描绘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的抑扬畅快之作!
原文:“淡烟漠漠雨初晴,郊外鸡枞菌乍生。采满筠篮归去也,有人厨下倩调羹。——时维七月,序近三秋,菌芽乍吐,菌茁将抽,名以鸡而《黔书》曾解,名以枞而字典都收。梅诞生详言其状,李濒湖省悟其由性清神而益胃,形高脚而散头。观其冒雨忽生,经风乱刮,前山后山,三点五点,白质兮宜分,赤茎兮宜检,如鸡羽兮初垂,如鸡足兮欲敛,草杂萋萋,人来冉冉,望原隰兮山色苍,锁群峰兮对夕阳,花仡兮仲女,荷笠兮携筐,陡崎岖之鸟道,屴崱之羊肠,非佳节而挑菜,岂冬春而寻芳,采将奇菌,佐我羹汤,若夫苋名马齿,菜好龙须,荇则凫葵是唤,莎则鸭脚相呼,虽佳名之并妙,比异品之悬殊,重以初似笠张,继如盖起。客离冀北之乡,名重南之美,问价则数解青蚨,依根而丛生白蚁,羡得地兮黔中,知滋荣而雨里,水之湄兮山之陂,伊人采兮踏绿莎,既珍馐之可荐,复病痔之能瘥。香飘清冽,影弄婆娑。尝佳疏之风味,爰志异而兴歌。歌曰:香菌号鸡枞,托根依芳草,有客异味尝,雅欲黔南老。又歌曰:雨后空山有足音,鸡枞香菌餍侬心。乱峰迢递烟岚锁,知在深山何处寻。”
某不揣浅陋,试译如下:“诗曰:烟雨漠漠的天气一旦放晴,郊外的鸡枞菌就开始破土生出。采满竹篮带回家来,就可以在厨房调出美美的鸡枞菌汤来供享用了。诗后,紧接着描述,说鸡枞菌生长季节在七月,在时序上接近秋季的第三个月,那时菌芽初初冒出土来,处在抽出的状态。取名叫鸡《黔书》上有解释,其名为枞字典中也有收录。梅诞生对它的形状描述得比较详细,李濒湖即李时珍已经醒悟到它的性能可使人神志清醒且对胃有益,从外貌上看高脚散头。观察它冒雨而忽然生长出来,经受得住山野之风的胡乱吹刮,在前山后山,这里三点那里五点长出来,白色的质地容易与其它东西区分,红色的茎秆容易验证,就像鸡的羽毛初初垂落,就像鸡足打算收敛,萋萋之草很杂很茂盛,前来寻找鸡枞菌的人又接连不断,望着原野上的湿地山的颜色是黛色的,环境应该是群峰锁闭,面对着夕阳,花仡族人与布依族女子,有的提着斗笠有的挟带着箩筐,攀爬在崎岖的鸟道上,还有高峻之山的羊肠小路上,不是佳节而前来挑菜,不是冬春却来寻访,采到了奇菌,加上佐料做成羹汤,至于马齿苋,最适合搭配的是龙须菜,如果用的是青荇,则要搭配凫葵及莼菜,香附子则呼唤鸭脚来相伴,虽然好东西都并列显现妙处,然而与鸡枞菌这样的异品差距还是很大,关键在于初始就像斗笠一样张开,继而像伞盖一般撑起来。我离开河北的北部家乡到黔客居,知道了它是南方很有名很美的出产,每问起价钱我都会屡次增加钱数,它依附根部而白蚁丛生,羡慕它有心生长在黔中这块土地,了解了滋长生发必须在雨季,生长在水边岸上或山之坡地,采撷的女性在采撷时踏着绿色的莎草,可以作为珍馐赠送他人,还能够使痔疮得以痊愈。香气飘荡很是清冽,倩影显出婆娑之姿。得尝这样的高级蔬菜之风味,哪里会不因记录异品而兴奋到歌唱。诗曰,香菌名号叫鸡枞,扎根后依托芳草。有客尝到了异味,雅趣十足愿意留在黔南终老。诗曰,雨后空山传出脚步声,鸡枞香菌满足了你品尝异味的好奇心。乱峰重叠烟雾迷漫之处,他{她}知道去往深山的哪一个地方才能寻找得到鸡枞菌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