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松的头像

陈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11
分享

追忆恩师

追忆恩师

陈松

吴厚炎老师的溘然离世,噩耗在黔西南州所有文学领域的微信群!因为突然,令人始料不及的,错愕万分之余丝毫不肯相信。遂在暗自祈祷,但愿这是一个谬误!可是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九日,讣告却正式发布在黔西南州作家群里,我仍还在疑惑,紧急联系了几个人求证,这才垂泪写下诔词“悲泪倾江海,恸心撼岳山”发出,诧异与哀伤缓慢发散。

他虽然八十多岁了,可他精神总是那么好,活得激情而精彩!无论是现实的茶局饭局,或其他活动,抑或网上交流,他都谈兴浓郁,涉猎宽泛,阐发无遗!特别的是前几年,他居然还玩转了微信!顽皮的罗松曾在朋友圈逗趣地说:连吴老都玩起了微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懒惰苟且呢?!——这场景想想都令人开心。

我最后一次与老师通话,是为我正在召集的一次聚会特向老师率先发出邀请。电话中,老师以一贯的商量口吻对我说道:小松,这里有个两难的问题。一边呢,是你邀约的几个老友,都很希望我能到场;另一边则是我给人家撰写了一幅挽联,这家人业已提前定好了日子置下酬谢宴且我又已经答应了人家。老友们可常聚,这边却不好推呢,老弟。

老师不能莅临,我颇感失落。把“这未免也太碰巧了!”的喃喃语句,说得极为缓慢,流露出太多的不情愿。

不久,老师去了贵阳其儿子吴嶷晖处。回来时,因开始写律诗,便与罗兄开明聊得较多。老师忽于某天对他说,我处存有好酒,不如哪天由你组局,我来请客何如?开明兄回答,酒您出就您出,但客还是我来请为好。老师也没有多争辩,遂询问开明兄打算邀约哪些人?开明兄即口头列了一个名单告老师,不外乎熊兄洪斌,侯兄永明,李兄秀才,夏兄黔兴,以及本人等一众朋友。罗兄与我对接,我便说加上一个我的老师从未见过的同学黄甫仁吧。罗兄反馈过去,老师很快发信息过来表示没有异议。不久罗兄定了一个日子电告老师,老师回说因为要去贵阳恐怕要改期。之后,一直十分活跃的老师,自此长时间微信里不见了声影。每每,我拿起电话要打,这个环节上总会有人事或电话打岔。因此这个打给老师探询近况的电话始终就没有打成。

有一名言说,纵使人生有诸多的遗憾,但遇名师不拜,见益友不交,则是人生悔之莫及的遗憾!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因喜欢舞文弄墨的缘由得以结识老师,虽然他文名在盘江八属当称之为泰斗,可我从来不会对任何名头很大的人盲目崇拜。毕竟这个世界上徒有虚名的人实在是多了去了。抱着这种思路,我随友人第一次走进原属师专的老旧教学楼,走进了老师狭窄陈旧的书房。

这一次聆听纵谈整整三个小时。我从起初的稍稍带点疑惑心理,转而变为了十分的信服。临走,老师送了我两本他写的书,《诗经草木汇考》,《兰文化探微》。接着,我又从诸多渠道玄览了老师的不少文章。在这样的思想文化魅力深深吸引之下,我先后与李云飞,唐泽洋,王仕学又几次再访老师。通过深度交往及阅读老师的书籍,我已被老师深厚的学养深深折服,遂萌生了拜师之意。我将我这一想法郑重其事地向老师说了,老师微笑、颔首。于是我赶紧趁热打铁提出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老师又再次含笑默许。我旋即将这一消息告知了我也由衷佩服的熊兄洪斌,他说替我高兴,但提出了他将要以“护法”的身份监督仪式的举行,以增强仪式的庄严肃穆性。我本就对这安排感到十分的荣幸,焉有不接受之理?到了那一天,洪斌兄却因有要事未能到场,拜师宴终究不算圆满。

我决定举行第二次更加诚挚隆重的仪式。这次,我郑重邀请了老师的好友及爱徒,礼请护法正式登场并认真履职。在大家的见证下,我以茶代酒,向老师敬了三杯茶,老师全程脸上都带着笑意,庄重的一一接过茶去,全都饮了。拜师活动既不失庄严肃穆,又异常生动活泼。

老师生性开朗坦荡,兴致广泛。衣食住行皆朴实无华。然清高孤傲,刚正本真,耿介严苛的禀赋与生俱来,深入骨髓。印象中,他一个茶烟不离手,衣着朴实,边啜茶边吸烟,却始终谈笑风生的长者。但你可知道,坊间曾流传许多他不给某些人面子的轶闻趣事。对于那些个不学无术却又一味死端官架子者,不是出言讥讽就是直接将军,抑或径直拂袖离去使之下不来台。一开始我少有被老师批评的时候。我写的所谓诗歌,小说,散文,老师多半会略带一种调侃的口吻指出我的不足。若是小诗,则经常根据我写的主旨内容,以示范的方式另写一首,然后才告诉我形象思维是第一位的,忌直白生硬,忌平淡无奇,而要曲折委婉,虚实辉映。我有一次写的诗走了浅显浮华的路子,老师给我指出来,我因有事耽搁没来得及修改。紧接着诗词研究会开年会,作为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兼顾问的老师,在主席台上讲话时当众严厉批评了我,几度使我脸颊发烫,险些生出了退避三舍的念头。

但老师却一如平常,仍一如既往地同我交流。他既叫我去他那里拿《回眸光影间》,又叫我去拿《烟云过眼录补佚》。有好几回,他竟将自己唱的戏剧唱段录了发给我欣赏。后来我写秋日人工湖的那首诗,老师对“湖中鸟动明”句倍加赞赏,说此句“别出心裁,非一般人能道出。”。不久,书法家吴建民老兄书写抗疫诗,大概取用了我的五首诗。看花诗中“高墙深院起苍苔,几树樱花兀自开。”两句又得到老师的肯定,他说“整诗也好;较前尤好了许多!”。我小人心性的芥蒂遂早已荡然无存。

老师曾任兴义师专中文系主任,是兴义师专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前黔西南州第一个获得正教授职称殊荣的教师。分别兼具诗人,作家,考据学者,兰史学者,教育学者,文化学者等标签于一身,位列贵州改革开放文学前十公之一。贵州出版社原社长卢惠龙先生与老师既是同学又是好友,从他的文章及谈话中就可看出,他对老师极其推崇,甚至认为,老师的知识素养文学造诣当在其之上。老师博爱淳厚,尤重奖掖提携后学。其甚为令人敬重感动的佳事不胜枚举。洪斌兄初到学校,就已私淑于老师的吴学门下,虽未正式拜师,但几十年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老师于他来说亦师亦友,关系影响早已是非同寻常!难怪,老师出版《烟云过眼录》时,一定要委他予作序的重任;《烟云过眼录》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也要洪斌兄全程作为主宾端坐于其左右。洪斌兄在此书序言中所作的“熔炼人间烟火锻成珠玑字句;揽取过眼风云裁成锦绣文章”联句,既才思超群,文采裴然,又精准落笔,高度概括。至今,无出其右者也;老师的嫡系学生,对我的文学之路同样帮助很大的牧之,只因时常能得到老师的点拨开示,那诗写的硬是杠杠的,早已成为我州第一个凭借优秀的诗作跻身于中国作家协会的布依儿郎。但他在老师面前,永远是那个温良恭俭让的少年,不仅仅把老师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之情看得厚重如山,而且无时不表现出对老师的极度恭敬和爱护;老师大概从颇有才华思路的黔西南日报的文建秋身上,看到了他青年时代的诸多影子。于是,亲自找来建秋,苦口婆心提醒他,开导他,要他脾气性格莫要过于固执倔强。后来两人的忘年交已经成为文圈典范。他一生酷爱垂纶抛竿,建秋亦如是。许多钓友担心约他出去钓鱼不安全,唯独建秋不忌惮这些,在熟谙老师的身心状况,做足了选点安全防患预案的前提下照约不误。一个青年农民,就因为酷爱写作,老师觉得实在难能可贵,遂将其邀至家里,不仅不吝指导,还邀来作协几个骨干相陪,带到馆子里,又是管饭又是管酒,从此作协的名单里增加了这个人的名字……。

老师其实也很谦虚。除西安的女文人吱吱,兴义的女才子高雪他张口必呼之为姑娘外,举凡男士,只要年龄在他之下的,无论大小,他都一律以老弟称呼。因了这个缘故,曾出现小他几十岁的人贸然称他为老哥的荒唐与错乱。

老师其实非常幽默。二零一八年四月九日我与张长江,罗松,文建秋,马应立几位友人饮酒而发了朋友圈,老师遂作诗如下,诗曰:(一)觥筹交错中,忽见两小松。投鞭马应立,挥指长江东。

(二)禁酒令随茶杯沤,玉液己被敞喉收。若非香气传十里,此时何以闻见秋?

我于二零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游弥勒湖泉随手写了一首诗,老师看后打趣道“松哥松哥,轻松小哥。弥勒一游,豌豆眉角。”。老师之幽默风趣,意象具足。

语言文字功底深厚,生性既饶有情趣,又弘扬正气,爱憎分明,说话或行文,总间或透出几分的幽默与洒脱。这些,均可从他结集出版的文集《烟云过眼录》中阅读并领悟到。譬如,他1984年创作并刊发于《诗刊》自由诗《关于长城》;他1985年写的散文《月涌大江流》;他1986年写的小说《回音壁》;1988年写的小说《风车》;他2014年为已故同事荀绍林写的散文《何来中杠供前驱》;他2014年为已故同事兼忘年交曾毓俊写的散文《古稀之年说“忘年”》;等等。我最喜欢他给荀绍林,曾毓俊撰的挽联,因此口述能详。前者为“君折正蓊郁,离歌一曲留竹韵;泪驻唯欷嘘,学苑三千忆松心。”后者为“金针度冉闵,明礼智而惠良,春矣!秋矣!青眼看鸡虫,引壶觞以自酌,醉耶?醒耶?”。

后来陆陆续续知道了老师大致的身世。概括起来不外以下这些:祖籍浙江,祖父通过科举考试选任贵州道台;父亲曾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会员,从事平民教育,在上海、南京、汉口的机构均工作过。该机构掌门人即是大名鼎鼎的黄炎培先生。母亲曾是田汉的学生,毕业于杭州戏剧专科学校。在同等努力的状况之下,这大抵即是老师的文学艺术基因优于别人,占据遗传优势的缘故吧?

行文至此,就以悼师联及词作为结尾吧!

联一:横联为“师魂永在”,

“上联:一朝断肠万峰掩泣,探微汇考流余香,痛惋经纶满腹鸿儒辞世;

下联:群晚垂泪千壑低伤,撷粹精研溢深韵,长哀学问盈车泰斗涅槃。”

联二丶横联为:“师音长存”,

“上联:灵兮游天碧落茫茫悲梦影;

下联:魂也入地九泉浩浩恸鸪声。”

悲心难抑之下,又填了“忆秦娥•痛悼恩师吴厚炎先生”一词。

“风云咽,泪濡酸塞悲喉裂。悲喉裂,西席颓倾,瞬落闳杰。

金州群学忆心结,文风挚念何曾灭,何曾灭,后来纷上,态与天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