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旺葵的头像

陈旺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3
分享

家乡的七月半

家乡的七月初七到十五日,一共七天,这七天可以接祖,称之为七月半。接祖,就是将自己的祖先从阴间请回来,进行各种款待。老家没有七夕节和中元节的称谓,只有七月半的称呼,它具有典型地域特色。七月半称接祖,家乡的口语交流中也常用接客。

七月半对家乡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相当于给祖先过年。然而,被现在的年轻视之为迷信,进行阻止与反对。不仅是现在的年轻人,我年轻的时候,也将它当成迷信。直到现在,我才理解,它的本质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在这七天中,用一些活动,来提醒人家不要忘记先辈的恩德与恩情。所以,当我们成长之后,经历之后,成熟之后,便会自觉地继承这一项活动。

为了这七天的日子,许多家庭要准备筹划一个月的时间。

初七的子时之后,便可以接祖先回家了。据说阴间的门子时打开,祖先放假,一共放假七天,一直到十五的子时,阴间关门。这七天里,如果有自己的后代子孙接回家,他们就回家休假了。如果没有后代子孙接回家,他们只能够游走在野外,成为流浪者,很多时候会被不客气地称为孤魂野鬼。如果后代子孙比较多,而且分家了,那么,接祖的时候,子孙们要商量好接祖的时间。后代子孙应该保证这七天,共同的祖先有地方做客,免得成为流浪者。例如,我接祖一天,紧接着,我哥家里在我送走之后马上接,然后,再有其它旁系宗亲接。只要是一个姓的近亲,祖先们就是一个团队,他们一起去某一家享受。如果我和我哥家同时接祖,那么这一个团队的祖先们,可以多项自由选择去谁家。因此,后代子孙多的情况下,祖先们享受款待就比较的自由,甚至某个子孙可以不接,他的祖先也有去处。如果后代子孙少,后代子孙就得多接几天。

这七天,每天的子时之前,吃过晚饭之后,就是接进来时间段。接祖进来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堂屋里,设香案台,有香、烛、罄、鞭炮等,还有祖先们的牌位,我们家乡基本称之为主位牌,按照辈分排列好,最后,就是部分遗像。如果家里有神龛的,香案台就可以免了,直接用神龛代替。香案台上位,紧贴着香案台的下位就是一张或者两张八仙桌,通常用两张拼接在一起。长凳分两侧放置,一共四条。两张桌子组合成一个供桌。有神龛的人家,供桌直接靠着摆就可以了。供桌的下方底下,放香炉,用于供奉时烧纸钱,没有香炉的,就用铁锅。香炉的下方,就是跪拜之物,有铺垫,也可以是枕头。一般的接祖准备之物,就差不多了。接祖之前,将供桌上摆上几盘糕点和五子,通常为花生、葵花子、西瓜子、红枣和南瓜子。经济条件不好的,也可以用炒豆子,英米子代替。英米子,就是用米饭去炒干而成的。一般情况下,五子需要配上,而糕点可以简单、甚至省略。桌子一边摆四杯茶,四双筷子,共八套。接祖的位置常在坪外。坪是一般人家房屋的基本附属配套,面积不论多大,但必须有。用于晒谷、摆宴席之用。坪是有边沿的界线的。接祖点就在堂屋大门正对着的坪界线外。点上香和烛,放一排长一些的鞭炮,现在也有用烟花的,也有用大盘鞭炮的,这个位置放的主炮。烧纸钱,同时,子孙后代们跪拜迎接,同时有男人杀鸡。这种鸡称之为叫鸡,就是能够打鸣的公鸡。鸡杀完之后,大家起来,再次烧纸钱。这一次从接祖点开始,每一米距离烧一把钱纸,一直烧到供桌底下的香炉中,之称为引导祖先回家。因为过去的家已经变了模样,祖先一年时间没有见到新家,只要家里有一点变化,祖先们便不认识自己的家了,因为阴间的时间过得很快,阳间一年大约是阴间的十年,所以要引导。

引导完毕,敲磐三下,放一挂短鞭炮。走到供桌边,将每一双筷子拿起来,又放下,示意请祖先用糕点,吃瓜子,喝茶。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再烧香,敲罄三下,然后,就将四条长凳的一端外移一点点,表示用茶完毕。祖先们可以自由活动。

从第二天开始,就是正式的待客的日子,计划多少天,就是多少天。待客主要是餐、茶、演皮影戏、喝花鼓戏等。

供餐与供茶基本内容是,早餐供面条,八个位置八套碗筷。用一些小菜,腊鱼、腊肉、腊猪耳朵之类下面条。中午是主餐,鱼用白鲢,鸡就是昨天杀的叫鸡,豆芽,冬瓜,这是四个常备菜,基本配上八个碗就可以了。条件好的,八个菜不重复,条件差的,可以重复青菜,猪肉也是可以重复的。冬瓜主是与生胖小子有关,豆芽是生根发芽。丝瓜因为瘦不能用作供餐,草鱼因为牙齿不好不能用作供菜。当然,还有很多我不清楚的不能够使用的菜。晚餐与午餐一样重要,除了四个主菜可以重复,其它菜尽可能与午餐不重复。每一餐饭之后,过十分钟都需要敬茶。供餐与敬茶的程序都是一样的,饭菜上齐、茶点上齐之后,香烛是保持长燃的,剩下的就是点纸钱、放短鞭炮、敲罄三下、抬筷子,用完之后,烧纸钱,敲罄三下,移长凳的一端。

接祖的其它活动,主要有演皮影戏和喝花鼓戏。演皮影主要目的就是孝敬祖先,让祖先享受享受。也是许愿实现,还愿的戏,这就是喜戏。

请卦和扶乩也是接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是向祖先们请命,请令,请求解决困难的活动。请卦和扶乩基本上在送祖之前的晚餐之后进行。

请卦比较简单,提出问题一般疑问,用圣卦来作肯定回答,阴卦需要表示祖先不愿意回答,阳卦是否定的回答。

扶乩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扶乩是有重大事项需要问一问祖先,求祖先给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扶乩的程序比较的复杂,乩的用材也很讲究。大约一个百户之村,就一两个乩。留下来的乩,都是成功的乩。乩,我所见过的是樟树枝制作。组成是两乩把和一支乩笔,而且是自然形成的,是一个整树叉带一个天然的尖。两乩把的形状就是“<”,两个把由两个人操控,他们叫持乩人。尖头上有乩笔,实际就是第三个树叉。扶乩要架起复杂的松柏门洞在供桌的下方,供桌的下方向,松柏门洞之下架起一个南盘。南盘就是用竹片和竹篾编织起来浅盘,直径在一米以上,盘边高约五厘米。扶乩的时候里面放上米,米铺平,高度与持乩人腰平齐。持乩人一男一女。要求持乩人不认识字,不会写字,目的是避免持乩主动写字,防止作弊。持乩者只需要将乩撑控平就可以了,其它事由主持人来做。主持人就是法师,就是神仙,就是懂《周易》八卦者。扶乩是在众人围观之下开展的,因为大家对此感兴趣。主持人做了一系列程序之后,求乩的主家人提问,把需要祖先解答的问题写给主持人。提问纸的字上主持人看过之后,主家人沾鸡血压在字上,主持人用法器放入香炉中烧掉。主持人开始做法,一杯茶,一根点着的香。用不了多久,持乩人手中的乩就会变重,主持人说,“祖先上乩了,持乩人需要放松,由着乩自己运动。”果然,乩就会自己运动,在铺的米上写下一些字。主持人与众人观看写下的字,以字来分析祖先的指令,为主人家指明解决困难的方向和方法。

扶乩不是迷信活动,而是主持人为求乩的主家人做思想梳理的一种方式。关键是在主持人对字的解释与分析。主持人基本上是研究《周易》八卦的人,明白卦理,用封理的方式帮助求乩的解决思想问题并指导求乩者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持乩本质如下。

首先,祖先上乩本质是持乩者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完成的。一男一女的两个持乩者随着主持人作法的时间推进,首先产生手腕的是女性,男性就会感觉乩变重,同时女性也会感觉乩变重。毕竟乩的尖比把要重一些,起初能够轻易掌控,时间长产生疲劳是真象,乩变重是假象。再加上两个持乩人性别的差,即使放松,手力不一致,导致两个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乩笔的前后左右的平移运动。

然后,乩笔在米上乱运动,形成的文字,本质上不是字。字是假象,而乱画痕迹是真象。由几个认识字的人猜测出来的。它本身并不成字,但是似某一个字,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决定这个字最像什么字,从而确定下字是什么字。主持人往往是主动地将其字落到对应的六十四卦的卦名上。如此,主持人利用六十四卦的卦辞内容,做符合事理的指导性解释。主家人实际上求什么,懂八卦的人就大体上明白主家人处在什么卦上。只要用此卦辞,并加入实际生活中的现成的方法,就可以帮助主家人解决困难或者困惑。

最后,主持人依靠此种神秘之事,挣生活费用。

以上,就是扶乩的本质。它确实灵,实际上是主持人的智慧。

最后环节,就是送祖。完成接祖的计划天数之后,求卦或者扶乩结束之后,便是送祖。送祖在晚餐或者扶乩之后,有一次比较隆重的糕点茶宴。此茶宴汇聚左右邻居加上亲戚共享。完成之后,就从香炉处开始烧纸钱,大约隔一米烧一把,一把一把地烧,一直到接祖点,再放一次长鞭炮,一家人跪拜。如果不是农历七月十四日夜里,即十五的子时前,当前子孙家送祖完毕,另外的子孙家里,便开始接祖。如果是十四日的夜里,就需要烧很多纸钱包包,每个家人都会给一些近亲的祖先送纸钱包包。

家乡的七月半,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激励家人们积极上进、从善修德的民间方式,它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主要是感恩先辈,教导后代,它不是迷信,值得传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