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奇和居士的头像

奇和居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0
分享

走进象湖学党史

孟夏时节,随同漳平统战系统党支部及新阶联兼合式党支部“学党史、忆初心、感党恩"主题党日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30余人,披着浓绿的盛装,带着灿烂的夏阳,驱車前往象湖。

 象湖镇地处感化溪中游两岸丘陵坦地和山坡谷地,位于漳平市东部边隅,内联吾祠、溪南等乡镇,外接三明的大田,泉州的永春、安溪等县市,距离漳平市区39公里,为龙岩、三明、泉州的交界处。明、清时代及民国初期属感化里象湖社;1934年称象湖保,初隶溪南区,后属溪南镇。新中国建立后属第五(溪南)区为象湖乡;1961年划属象湖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称象湖乡;1995年3月撤乡设镇,辖楊美、灶头、科山等13个建制村。“福三线”省道贯穿4个村,感化溪水路有5个村可通小木船、流筏。

 当车子在“福三线”省道驰骋到象湖境内时,放眼看去尽是迷人的风景,两面环山,小溪从两山之间的小比之中流出来,溪水很静,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晴天的溪水很绿,绿得就像一块碧玉。夏天,这里阔叶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草木特别翠绿茂盛,在天地间挥毫泼墨,在蓝天白云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映入眼里的或墨绿,或清绿,都完全地脱了鹅黄的底子,它是这般的葱茏和葳蕤着,不再浅薄、不再稚嫩,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

 我们沿着小溪,驶过蜿蜒的省道,象湖镇呈现眼前。象湖既没有象,也没有湖,查看古地质,这里原先是一片汪洋,经过长期的沉积和造山运动的不断隆起,海面逐渐萎缩成湖,尔后湖也没有了,被山所代替。山间有一条小溪,就是今天的感化溪。感化溪边有山形似大象,山麓聚落若湖;又有古时此地薮泽半亩,深不见底,头象奔过沉湖诸象吸水相救的美丽传说,也就有了象湖这个地名。正是:雲中鹤岭象湖缘,感化溪流下地边。火灶头簪多彩洞,龙门眼纳半华天。科山瀑布漂杨美,沃土坑金受禄前。自古德安铭祖训,宽田长塔尽娇颜。

 踏进象湖镇,回到家乡便有万分高兴的心情,高兴在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高兴在父老乡亲的幸福安康,高兴在花甲之年能与诸位新阶层人士相约到象湖,聆听象湖镇的党史情况介绍。离开镇政府所在地,我们一行就乘車来到了杨美。

走进杨美,率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军纪律馆》,距离漳平市区41公里,从集镇出发到这里只有2公里的店尾“赞美堂”,占地面移300多平方米,依托红军留言墙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精心打造的红色廉政品牌,与“荣福堂”的《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和“达道堂”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形成红色廉政教育基地。

红军纪律馆,全馆分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出击闽中、军民情深”“伟大精神、薪火相传”三大板块,展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历史由来和发生在漳平的烽火岁月里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真实记载了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诚信爱民的历史事实。

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是一面引人注目体现烽火峥嵘岁月里红军讲诚信的“留言墙”,馆内“荣福堂”左侧辅厝的房间墙壁上,有“红军留款信”,原文如下:“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这副“红军留款信”现展览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第七陈列室里,是迄今为止发现全国保留最完好的红军题壁留款信。日前,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又播出这条消息。

 这幅红军题壁留款信,字幅高0.55米,宽0.35米,楷体直书式,全文共4行,30个字,没有标点符号。对于其中的“礼”字,有人猜测说,当时红军写错了字,应是“手里”,也有人说,这是红军向百姓敬礼的意思。细瞧,这“礼”字多写了一个点,与其说它是个错别字,更多人愿意相信,这是红军希望给百姓“多一点的礼”。只有这样,这支装备落后,它曾经被人讥讽为“共匪”、“泥腿子”、“土八路”、“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工农红军,可以不申辩,用事实说话。

 走出“荣福堂”,我们又拐进一条小道,过桥到了“达道堂”,暨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这是红四军朱德军长曾经居住的地方。这古朴的乡村房屋,简朴的令人心生祟敬。房屋的左侧伫立着朱德的雕像,威武雄壮。步入那百年历史斑驳的前大门,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近当年。最为感慨的是朱德军长曾经居住的卧室,一间小小的房屋,房内摆着他素来喜欢的素心兰。望着、望着,使我油然起敬。无数的事实证明,朱德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革命赤胆忠心,为人民鞠躬尽瘁。他为革命创建的光辉业绩将流芳千古。

漫步在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让人激情满怀,红军“留款信” 真正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严明的纪律、诚信爱民是取信于民的保证,而取信于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要耐心为群众做事,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坚持为民务实,方可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和军队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遥想当年烽火革命岁月,象湖3A级红色革命景区的“赞美堂”、“荣福堂”、“达道堂”,已不仅仅是普通的村民住宅,更是珍藏着许多红色记忆的重要革命旧址,值得后人瞻仰和崇敬。尤其要结合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社会主义诚信教育,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效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