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奇和居士的头像

奇和居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8
分享

走进长征出发地

20世纪末3月下旬的一天傍晚,省委党校培训班的学员到“八一南昌起义”所在地及赣、闽部分景区,也就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参观学习。

这正是乍暖还寒、乍晴还雨的气候,春天细雨如烟的春天。上车时还是天空晴朗,星星满天,一派明媚的夜晚,真是“晚风熏的游人醉”但是一过来舟,到了鹰潭却又春云舒卷,细雨如丝,立刻又是“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境界了。

就是在这阴晴不定,风雨无常的气候里,列车一会儿跃过亮光闪闪的村庄,一会儿穿过挺拔雄峻的山腰,一会儿又进入了繁华热闹的市区。变幻无常的气候和壮丽多姿的山间田野,给我们一种快乐的感觉,使人感到轻松而又新奇。

再过一个小时就到了终点站——南昌火车站,我时常看着手表,计算着时间。当列车驰过青云谱,就进入了英雄的南昌城了。

 南昌,汉初已为南方昌盛之地,因而得名南昌,它位于赣江下游东岸,向九铁路线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为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江西省会的所在地,革命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有百花洲(今八一公园)、青云谱,尤其是名扬天下的西江第一楼——滕王阁,更是一饱眼福、让人留连忘返。

滕王阁,背后紧靠赣江,宏伟高大、工艺精细,美观大方,登高送目,便进入了王勃所写的“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境界,它在风中、雨中、天地之中、以一种凛然的气势,俯视着脚下岁月一般流逝的江水和江水一般流逝的岁月。凭栏远望,但见水濛濛、雨濛濛、汀绪濛濛、远山濛濛、长天濛濛…‥引得我们心中的思绪也迷迷濛濛…‥这里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过南昌的人,无不为此而动心,都要亲自登阁一览。

革命历史名城南昌,是“八一南昌起义”所在地,一九二七年,正当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急关头,党中央毅然决定在这里举行南昌起义,从而创立了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现建有“南昌起义纪念碑”屹立在八一大道的显目的位置上,还有“革命列士纪念堂”,特别是那一幢引人注目的“八一纪念馆”,原为南昌大旅社,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当年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这里的喜庆礼堂就是当年起义部队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左边小客房是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右边的小客房则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和休息过的地方。

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它打响了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给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竖起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离开了英雄的南昌城,我们又前往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令人神往的“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是我从小到大为之梦牵魂绕的圣地……

中巴车驶往20多公里外的井冈山腹地。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山势更加突兀,视野愈发开阔。山道弯弯,一会儿在头项盘旋,一会儿在脚下蜿蜒。透过车窗,从远处看,连绵起伏的群峰掩隐在云海里,郁郁苍苍;从近处看,公路两旁的青杉、翠竹、银杏、古木拔地而起,密密麻麻。

当我们来到井冈山的黄洋界上,正是云收雨霁的时候,俯视我们刚来的山下,则是白云迷漫,稍远一点的地方,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有时偶然现出一点远山的轮廓,真好象走进朱襄阳的泼墨水画中了。

黄洋界,海拔1343米,因常年被汪洋大海般的云雾所笼罩,故称黄洋界。黄洋界的天空是湛蓝明亮的,黄洋界上远山含黛,群山山峰在云雾里若隐若现,灿烂的阳光暖暖的照在我身上舒服极了,心情豁然开朗,所有的忧愁烦闷一扫而光。当年红军有五大哨口,即黄洋界哨口、双马石哨口、八面山哨口、桐木岭哨口、朱砂冲哨口。黄洋界哨口最为出名。当年黄洋界保卫战中,哨口守军以两个连兵力打败了敌人八个团,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成为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站在哨口,放眼望去,山势雄伟,峰峦起伏,壁谷幽深,真是一道易守难功的天然屏障。哨口留着一架小钢炮,虽历经近百年风雨侵蚀仍光滑如新。

沿着逶迤盘旋在苍松翠竹中的公路,我们终于来到了当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生活的茨坪。井冈山的重点根据地在茨坪,它是崇山峻岭的一块面积约三百亩的小平原,位于井冈山主峰的北麓,距离井冈山五大哨口中最险要的黄洋界有二十里,当年,它不仅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大后方,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及朱德、陈毅、彭德怀的旧居。毛泽东旧居是一幢大白屋,原是当地村民李利昌的杂货店。屋后有两棵昂首挺立、相依相偎的树,一棵叫海罗杉,一棵叫凿树,这就是井冈山有名的“感情树”。当年毛泽东同志经常在两棵树下看书纳凉,给群众讲革命道理,指导战士训练。

现在的茨坪,已焕然一新,成为一座新兴的对外开放的高山城市——井冈山市。市政府、邮政局、电信局、菜市场、车站、医院、剧院、百货商场、革命博物馆……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屹立在我们面前。在北面的高岗上,还修建了一座“井冈山革命列士纪念塔”。 今天茨坪的高楼大厦与城市已无区别,再看看荡漾在井冈山人脸上的灿烂微笑,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已变成现实。每位井冈山的访问者,对着这些为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无不以肃穆的心情表示由衷的敬意。井冈山真是一座英雄盖世的山,它的每一条山道,每一个山峰,甚至每一块石头都和中国革命血肉相连,都为中国革命建立过不朽的功勋。

 次日,根据当年红军撤出井冈山的线路,我们又来到福建的汀洲。

 汀洲就是现在的长汀县,位于福建的西部——闽西,与当年著名的根据地瑞金紧紧相连,由于汀江下通广东的韩江,水运十分便利,成了闽西各县物质的集散地。宋代《临汀志》记载了汀州的历史。后来的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到清末,长汀是闽西州、郡、路、府的所在地,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红四军解放的闽赣边一个较大的城市。

还没到过闽西长汀的人,想像中那里可能是片荒山秃岭,土瘠河瘦,未有什么风光的“红土地”。然而,如果你读了元丰郡守陈公轩“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 的诗,尔后又亲临长汀,那就知道是一个崇冈复岭,深溪窈谷,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的古老城市。此处山川缭复,枕山临溪,汀江贯城,国际友人曾称赞她是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之一。在这历史的古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诞生了红色革命摇篮。

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汀建立苏区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第一个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个省苏维埃政府、第一个省军区、第一个省工会、第一个青年团省委、第一所为红军服务的医院、第一个县级革命委员会。第一代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都在这里点燃过熊熊革命火种。一九二九年秋,毛泽东同志写下“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等诗句。次年七月,他又写下了名篇《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所以,长汀是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城市,福建红色区域的首府,又是苏区经济中心——“红色小上海”。

 夜晚,我们下榻于长汀县委党校,党校位于城东面的山脚下,大门外有一口显目的古井,井水又香又甜,给到这里的客人喝了感到非常舒服,让客人留下一种特别的印象,使人依依不舍,据说当时福音医院的红军伤员使用的就是这口水井。右后面的一幢别墅模样的房屋,就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红军医院前身——福音医院。当年,傅连璋院长曾在这里带领医务人员抢救过不少的红军伤员,给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纪念他的事迹,省电视台已在长汀开拍一部“风雨同舟”的电视剧,赞颂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汀的一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入夜,我站在党校教学楼的阳台上,沐浴着这山脚下的芳馨夜气。望见傍江而上的各个高大建筑物的灯光,真象万点繁星。毛泽东同志当年居住的地方——辛耕别墅,就掩映在这万千灯火之中。在党校的客房里,从井冈山回来的同志们在谈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大家兴高采烈,好一个热闹的场面,抚今追昔,我们不禁忘记了这初春深夜的陡峭春寒,一直让露水沾湿了单薄的衣衫。

长汀党校能看到的夜景是动人的,而长汀党校的早晨就更加生气勃勃了。起床后我走到窗口,朝窗外望去只见食堂的师傅们正在奔忙,为党校的教职员工和同志们准备早点。当我信步来到操场时,更是另一种场面,教职员工正在漫步,锻炼身体,学员正在温习功课,而该县剧团的男女演员们,则在练习发声,教学楼旁,还有美丽动人的广播声,仔细一听,那不是广播发出来、而是剧团的演员在放声歌唱。

 辛耕别墅是一座颇为雅致的院落,位于城东面汀江河畔。为当年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驻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都住在这里,据说朱德同志还在这里举行婚礼。为摸清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毛泽东同志曾查阅了《汀洲府志》和《长汀县志》,并邀请钱粮师爷、老衙役、老载缝、老教书先生等六种人到这里开座谈会。

此番南昌、井冈山、汀州之行受益匪浅,我是个喜欢出游行走的人,一路悠闲,随心所欲。正是如此,往往能在庸常之中找到适合内心的事物,有时轻似一抹凉风,有时钝似锈铁,皆会入眼入心,暗自享用。也正是这种心境,我已喜欢上老区的散漫和老区人民淳朴、豪放、执着的性格,散漫中古韵不绝,古韵里民风清新质朴,尤其是现代园林绿化已悄悄驻进了大街小巷,更显得千年神采,值得细细品茗,回味无穷。此番之行准确来说是参观学习,情意是真,脚步自然就轻松了。参观学习,那就是图个收获,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酒我不会喝,但我的散记写着写着就觉得醉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