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和西梅“小荷公益”10周年走笔
雨后的泰山远望去,云雾漫绕,山色空蒙。
这一天,泰山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小客人,他们是20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生。此刻孩子们刚吃过早饭,从宾馆往山脚进发,看到课本上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泰山,真切的屹立在眼前,心中难掩兴奋和激动。
这是2020年中国彩虹村“彩虹少年成长营”活动,组织者是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自2011年创立以来,小荷公益已经走过了10年,如果从创始人和西梅女士第一次做公益算起,已有15年。
缘起:孩子的闲置衣物
利落的短发,端庄的身姿,温和而坚定的眼神,逻辑清晰、娓娓道来的语速,这是和西梅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让人们想象不到的是,这样稳重干练的和西梅,也曾是一名文艺青年。她有时会穿起汉服,背着画夹,去微山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古人诗歌里的意韵,在她的画笔下慢慢勾勒出来,万亩荷塘,碧水晴空,清风徐来。和西梅说,通过画笔和大自然对话,她的内心是充实与静谧的。
常言道,每一位女孩都曾是天使,结婚后就会收起美丽的翅膀,落到人间烟火中来。和西梅也是如此,在遇见爱情后便收起了自己的翅膀。她和丈夫是在工作中相知相恋,婚后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和西梅日常经营着一个诊所,每天营业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繁忙的工作之余,就是相夫教子的生活。
2006年开春,一个午后的闲暇,和西梅打开衣橱整理孩子的衣服,儿子过年长高了半个头,好多去年秋冬的衣服都穿不下了,有的衣服只下过一次水,放家里闲置可惜。那时候全国二胎政策还没有施行,家家户户独生子,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穿的用的都是精挑细选的,旧衣服自然不好意思送人,怕被嫌弃。
和西梅转念想到了捐赠,她家附近有一个盲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通过114查到电话,拨通后学校接听电话的负责人态度很热情,向她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也表达了需要帮助的意愿。放下电话和西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当时是泰安车友会的成员,便在车友会QQ群发起了爱心捐赠的活动,出乎意料的是,短短一周内有十几位年轻父母和志愿者参加了捐赠,最终收到的捐赠物品装了满满一卡车。和学校商定好时间后,和西梅和车友会的朋友带着一车的物品开进了盲校的大门。
春寒料峭时节,教室里还没有暖气,她注意到有的孩子光着脚,没有穿袜子。问起原因,有的家庭在把孩子送到盲校后,生了二胎,大部分精力用在照顾健康的孩子身上,对于这个孩子,认为送到学校就已经尽心了,很多细节方面照顾不到,换季时也没有及时送袜子过来。和西梅心里一阵阵酸楚,回到家中后,她又在群里发起号召,正巧有一位做针织批发生意的群友,手里有一批袜子的存货。群友说“只是袜子的样式不太好看”。和西梅说“有袜子就太好了,样式不重要,能保暖就是眼下最急需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冻脚了”。
盲校的孩子平时学习盲文,打字用的是牛皮纸,这种纸韧性高,一些小姑娘力气小,不容易敲透,打起字来比较累。盲校老师说,挂历纸是最好的,比较脆,一敲就透,缺点是不容易保存,不过作为练习纸来说,是最合适的。和西梅听了此话又赶忙联系朋友,最后在新汶矿务局的仓库里找到一批过期的挂历,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几件事连续做下来,和西梅是忙碌而充实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心里也照进了光和热,“看到孩子们收到礼物那么高兴,我总觉得该继续做点什么”。
2006年3月17日,和西梅永远也不会忘记初到盲校的这一天,她和朋友们满怀着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对公益的热情,步入了盲校大门。其实,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和西梅正式走入了公益事业的大门。
成长:从自发到规范
和西梅一开始通过网络和亲朋好友寻找需要帮扶的孩子,她加了很多民间公益组织的QQ群,每当听说哪里有孩子需要帮扶的时候,就起身前去探望,认真落实和记录孩子的情况,整理好之后发到网上,寻找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然后送到孩子手中。和西梅给活动起了个名字,叫“微爱助学”。她说:“面对孩子们,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付出的只是一点点爱。”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重度残疾,妈妈去世,三个孩子靠着吃“百家饭”长大。和西梅第一次见他们时,乱蓬蓬的头发覆盖下,额头上有一层厚厚的泥灰。年龄最小的小涛穿了七层上衣,每天脱下来第二天再穿上,冷了就再多穿一件,根本不洗,破旧的沙发上堆着捐赠的各种衣物,大都脏兮兮的。志愿者们帮两个姐姐和弟弟洗完澡,换好衣服干干净净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看到孩子们脸上明媚的笑容,大家从心底泛出融融暖意。和西梅持续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帮扶,给他们送去衣服、食物、生活用品。
有个叫巧玲的7岁女孩,成绩优秀,妈妈去世,50多岁的爸爸患有肩周炎,仅仅靠家里的3亩农田维持生计,还要照顾82岁的爷爷。爷爷患有严重的肺膜炎、肺气肿等疾病,多年看病吃药还欠了不少债。巧玲一家三口的房子破旧的无法居住,只能住在叔叔的房子里,这是两间上世纪60年代的土房,经常漏雨。和西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和志愿者们组织了多次募捐和义卖活动,带头和志愿者们凑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为巧玲整修了3间像样的房屋,添置了必要的家具和学习用品。
就这样,和西梅只要知道身边有公益活动,就积极参加,渐渐成了很多公益活动的带头人,与此同时,和西梅萌生了创立公益组织的想法。
2011年,泰安市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举措,研究出台《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放宽准入标准,鼓励公益、慈善、文化等领域社会组织发展。
和西梅了解到这一政策后,非常欣喜,同年8月8日,经过一系列精心筹备,正式注册了“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自小荷公益创立以来,和西梅便将乡村儿童、特殊困难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担在了肩上,“微爱助学”项目坚持一对一助学资助了8760余名乡村困难儿童。2020年底,“微爱助学”升级为“安心上学”项目,可以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持续救助。
发展:建立彩虹村项目
在走访助学的过程中,和西梅发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父亲服刑,母亲有的出走或去世,他们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健康方面,与正常家庭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胆小、敏感,脸上难见笑容。
有一个“范小妹”,因为她的父亲是服刑人员,身边的同学经常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范小妹清楚地感受到,父亲入狱之后,曾经把她捧在手心上的老师、亲戚,突然不理他了,同学们还开玩笑给她起了“范罪”的绰号。她成为同学眼中“坏人的孩子”,没有人愿意和她玩。她逐渐变得自卑,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她对和西梅说,一刻都不想在这个学校待下去了,只希望可以在一个没有人认识她,不会说她父亲是劳改犯的学校上学。
和西梅与志愿者们找到了她的班主任,了解到她的同学是因为开玩笑、觉得好玩才这样叫她。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对于服刑人员子女的歧视一直存在着,尽管大多数人是无意的,但对范小妹造成了很大伤害,她甚至一度从自卑走向了自闭。经过志愿者的介入,老师和同学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教育范小妹身边同学的同时,也请来心理咨询师为她做心理辅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范小妹的心态慢慢好起来。志愿者们一直向她传递温暖和关心,同学们也不再随便对她开玩笑,大家买了零食和玩具送给她。尽管话还是不多,但她每次见志愿者来,总是笑地很开心,见到和西梅,都会轻轻地趴在她耳边,甜甜地喊一声“和妈妈”。
还有一个叫诺诺的小女孩,年幼的她曾亲眼目睹爸爸用刀杀死了自己的妈妈,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创伤。当和西梅第一次看见诺诺时,孩子怯懦的眼神和孤僻的性格深深地刺痛了她。诺诺失去了妈妈,爸爸又进了监狱,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家境十分困难。根据这种情况,和西梅为诺诺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不但从物质上保证诺诺吃饱穿暖有学上,还联系了心理专家对她进行心理干预。为了让诺诺感受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和西梅经常在周末和假期把诺诺接到自己家里,做起“代理妈妈”。她辅导诺诺学习,跟诺诺一起做家务,带她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第一次跟诺诺一起做饭时,和西梅发现她切菜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对刀的恐惧。在咨询了心理专家之后,她小心翼翼地引导诺诺消除对刀的恐惧,慢慢地,诺诺可以主动地帮着切菜了,还学会了包饺子,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能够跟她说心里话,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嬉笑,恢复了一个阳光小女孩应有的模样。
随着遇到越来越多类似情况的孩子,和西梅意识到,“罪犯子女”这一带有“标签”色彩的称谓对服刑人员子女来说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环境、周围人的眼光以及自己的内心的压力,父母在服刑,他们承受着同样的“刑期”。他们年纪不大却历经坎坷,他们不属于孤残却独自生活,他们有的流浪、沿门乞讨、有的年幼就外出打工。他们有的不被亲戚接纳,成为无人管束的“野马”,甚至成为犯罪的“后备军”。
为了帮助这个弱势群体,和西梅策划了“彩虹村”助学项目,专门对这些孩子进行生活帮扶、心理干预、学习辅导等,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自2012年起,她带领志愿者们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2013年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彩虹村”助学项目正式立项执行。和西梅特别心疼这些孩子们,更加细致地去呵护他们,了解他们的深层需求,设置了物资帮扶、心理陪伴、高墙见面会、代理妈妈等十种途径来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长期、全面身心健康发展。在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下,孩子们渐渐对和西梅及志愿者们敞开心扉,聊他们不对别人说的“悄悄话”,偷偷地塞给志愿者自己画的画。
自2013年以来,每年的春节、父亲节等节日期间,“彩虹村”项目积极联系监狱,组织高墙亲情见面会活动,让“彩虹村”的孩子有机会与正在服刑的家人零距离接触,当面对家人说声“节日快乐”。当孩子们见到久别的亲人,忍不住相拥而泣,许多在场的监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都为之动容,默默地流下泪水。
自“彩虹村”项目实施以来,因为规范化、品质化的执行受到了服务对象和社会大众的好评,先后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国最佳志愿服务时间案例”等荣誉。在2015年首批入选南都基金会“中国公益好项目”之后,备受公益界的关注。在回到家乡的当晚,就有其他公益组织负责人来问和西梅,是否愿意将项目复制给他们。和西梅觉得,一个好的项目计划书可以给很多公益组织使用,不仅仅是关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还可以与其他公益行动相结合,来取得更好的公益成果。和西梅马上联系山东省内其他地区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将“彩虹村”项目计划书分享给大家,甚至拿出部分项目资金让其他地市的项目负责人来做。和西梅说“以后我不做了,还有别人来做,这份事业才能一直进行下去,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才会一直有人去帮助他们”。目前“彩虹村”助学项目已经覆盖山东全省,在全国62个城市落地执行,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达到2308人。
提升:坚持学习的爱心传递者
10年来,和西梅参加了很多次品质公益峰会,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09年第一次参加时。全国的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聚集在峰会上讨论学习品质公益相关知识,在这次峰会上,初出茅庐的志愿者和西梅第一次了解到国内最前沿的公益理念,学习了国外公益发展史,知道了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
她到处听讲座,自费请专业的公益培训老师来泰安为志愿者讲课,学习系统的、专业的公益实践方法,还提出了“品质公益”这一个概念。2017年,她被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评选为“超仁妈妈”优秀代表,进入北京大学木兰学院和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进修学习。不仅自己加强专业学习,和西梅积极推动团队能力建设,星级志愿者培训、社会工作学习、社会组织管理咨询等等不同的课程满足不同的志愿者学习需求。小荷公益自筹资金,连续举办了六届“爱聚泰山”公益峰会,邀请省内外200多家公益组织和国内众多基金会、公益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公益发展,为山东省兄弟组织对接资源。2018年,小荷公益成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全国5个枢纽组织之一,推动全省女性公益人项目“超仁妈妈”在全国的发展。2019年,小荷公益成功申请“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山东峰会”在泰安新泰市召开,这也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峰会首次落地山东,推动了山东省公益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志愿服务概论》一书中,将“泰山小荷公益”作为优秀典范案例进行分析,书中写到“泰山小荷公益的发展壮大表明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中,和西梅与“小荷公益”所取得的成绩是卓著的,这源于她和志愿者们诚挚的爱心与坚韧不拔的努力。在获得无数的荣誉、获得此起彼伏的鲜花和掌声之后,和西梅一直坚守初衷,她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爱心传递者”。和西梅的故事还有很多,此文所展现的只是十之一二,每每提及,总让人不禁赞叹“巾帼不让须眉”,她正像一名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在公益事业的漫漫征途中,朝着心中的目标与坚守,满怀着赤诚的爱,身挑重担,不畏艰难,默默攀登。 (感谢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韩敏女士提供有关素材,受助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