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昕的头像

陈昕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3/08
分享

走,带着学生去踏青

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摇篮。青少年学生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可以启迪智慧,触发联想,丰富想象,陶冶情操,升华情感,生发灵感,更新思想,燃起学习热情。

古代学者及教育家似乎特别明白这个道理。先秦大哲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被尊为万代师表的孔子就爱带着学生四处游学,以使其弟子直接从大自然那里悟得人生和社会的大道。宋代大教育家胡瑷主张学者学生“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俞伯牙师法自然,创作万世不朽的《高山流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20岁时遍游全国,探古迹,觅轶事,终成史家绝唱——《史记》;李白游山玩水,诗歌车载斗量;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拜访四方”,写成《本草纲目》;曹雪芹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留下不朽之作《红楼梦》。可见,做学问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事实上,不仅古人明白教育要师法自然的道理,今人也深知这一点。开国领袖毛泽东读师范时就常与同学结伴游山玩水,从中悟得救国救民之道。他主张青年学生要到“中流击水”、研究自然和社会,做到“阅尽人间春色”,学校要实行“开门办学”,引领学生学工、学农、学军。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中小学校每到春秋季节,就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引领学生在在自然中实践、悟道。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小学生再也没有集体出游踏青,走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了。上个世纪的后20年间,中小学校多为抓升学率,将学生圈在教室里加班加点上课,强行灌输书本知识;进入21世纪后,中小学校怕出安全事故,又将学生圈在校园里求安全,甚至连体育课也不上。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中小学生成了读书的机器,不仅领会不到读书求学的快乐,还严重危及了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得中小学生近视率攀升、体能下降;更有许多中小学生因此泯灭了学习兴趣,滋生厌学心理,甚至思想道德滑坡,成为社会的隐患。要克服这一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就要学习古代的教育家引领学生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开展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活”的教育,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悟道。

“在陶先生的教育哲学里,‘生活即教育’,他倡导‘活’的教育。‘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所以学校应谨遵先生的教导,一起带着孩子读好这本大自然活书!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歌谣《春天,不是读书天》里这样写道:“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也,太讨人嫌。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留连,非呆即癫。春天!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现在,正值仲春,是出游踏青的最佳时节,我们就带着学生集体走向自然,踏青去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